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0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被害人制度之比较 被引量:40
1
作者 王若阳 《环球法律评论》 1999年第2期95-103,共9页
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受害者,是刑事诉讼的重要参与人。各国的刑事诉讼法都对被害人参与诉讼作了规定,形成了不同国度的刑事犯罪被害人制度。在不同国家中,被害人参与诉讼的程度是不同的,在刑事诉讼中所处地位以及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也... 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受害者,是刑事诉讼的重要参与人。各国的刑事诉讼法都对被害人参与诉讼作了规定,形成了不同国度的刑事犯罪被害人制度。在不同国家中,被害人参与诉讼的程度是不同的,在刑事诉讼中所处地位以及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也不相同,这反映了不同国家对被害人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 刑事被害人 刑事诉讼法典 诉讼权利 犯罪行为 附带民事诉讼 参加诉讼 民事当事人 附带诉讼 自诉案件
原文传递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三种模式 被引量:80
2
作者 陈瑞华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109,共18页
中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建立在"刑事优先于民事"的基础上,是一种"先刑后民"的程序模式。该模式造成了附带民事诉讼调解难和附带民事判决执行难,且导致附带民事诉讼违背民事侵权法的一般归责原则。学术界提出... 中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建立在"刑事优先于民事"的基础上,是一种"先刑后民"的程序模式。该模式造成了附带民事诉讼调解难和附带民事判决执行难,且导致附带民事诉讼违背民事侵权法的一般归责原则。学术界提出的"刑民分离"模式,尽管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却可能在实施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制度障碍。司法实践中盛行的"先民后刑"模式承认民事赔偿折抵刑事处罚的合理性,有效地促成了被告方与被害方的和解,解决了被害人的民事赔偿问题,但在理论正当性上面临争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三种程序模式的并存,反映了中国法律制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显示出司法实务界自生自发的改革所具有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在推进法制改革的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带民事诉讼 先刑后民 刑民分离 先民后刑
原文传递
刑事程序中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宋英辉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7-42,共6页
刑事被害人作为被指控犯罪行为的受害者,在刑事程序中其权利保障如何,直接关系到刑事司法的公正性和旨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诉讼目的的实现。本文拟对此问题试作探讨。
关键词 被害人 刑事程序 刑事被害人 被害人权利 刑事诉讼 诉讼权利 被告人 检察机关 附带民事诉讼 国家补偿制度
原文传递
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刘广三 汤春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257-265,共9页
在单纯的民事诉讼中 ,公民或法人的精神受到损害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这已不成为问题 ,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将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仅仅局限于物质损失 ,而没有提及精神损失。本文作者指出 ,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不仅是司... 在单纯的民事诉讼中 ,公民或法人的精神受到损害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这已不成为问题 ,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将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仅仅局限于物质损失 ,而没有提及精神损失。本文作者指出 ,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不仅是司法实践的需要 ,而且是协调不同部门法冲突的需要 ;不仅符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本意 ,而且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当然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 ,还要受到一定范围的限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赔偿
下载PDF
庭前会议制度若干问题研究——以“审判中心”为视角 被引量:34
5
作者 汪海燕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5期125-134,161,共10页
一、引言 2012年《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时增设"庭前会议"制度[1],立法初衷是"在控辩双方的同时参与下,法官就案件程序问题集中听取意见的制度,有利于明确庭审重点、提高庭审效率、保证庭审质量。"[2]然而,一款篇幅(《刑事诉讼法... 一、引言 2012年《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时增设"庭前会议"制度[1],立法初衷是"在控辩双方的同时参与下,法官就案件程序问题集中听取意见的制度,有利于明确庭审重点、提高庭审效率、保证庭审质量。"[2]然而,一款篇幅(《刑事诉讼法》第182条中第2款)的规定只能粗略勾勒庭前会议的基本框架,粗放型立法模式使得该制度缺乏系统闭合性与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会议制度 控辩双方 程序问题 附带民事诉讼 庭审程序 司法性 证据开示 审判程序 非法证据排除
原文传递
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问题研究——基于150份法院裁判文书的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姜保忠 姜新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79-87,共9页
2018年3月2日,两高司法解释正式确立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通过对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证分析,发现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在理论基础、制度设计上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民事公益... 2018年3月2日,两高司法解释正式确立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通过对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证分析,发现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在理论基础、制度设计上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两种诉讼制度的结合,《刑事诉讼法》中有关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应当成为法院判决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法律依据。检察机关在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地位应当作为原告人,检察机关不服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第一审判决裁定的,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而非抗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带民事诉讼 民事公益诉讼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行政、民事关联诉讼问题探讨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附带民事诉讼 行政 民事争议 行政诉讼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纠纷 行政机关
下载PDF
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分析与立法完善 被引量:14
8
作者 韩轶 王鑫 《政法论丛》 2007年第5期40-44,共5页
对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应当协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来加强对知识产权被害人的保护;通过降低追究知识产权犯罪刑事责任的门槛、完善知识产权犯罪的罪名体系、在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中设置刑法规范、调整知识... 对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应当协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来加强对知识产权被害人的保护;通过降低追究知识产权犯罪刑事责任的门槛、完善知识产权犯罪的罪名体系、在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中设置刑法规范、调整知识产权犯罪的刑罚结构等方式建构防范知识产权犯罪的严密法网,以更好地惩治和防范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被害人保护 附带民事诉讼
下载PDF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问题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保礼 刘德生 《法商研究》 CSSCI 1996年第6期92-95,共4页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问题探讨王保礼刘德生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受理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民事权益争议,将两种性质不同的争议并案审理,在解决行政争议的同...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问题探讨王保礼刘德生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受理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民事权益争议,将两种性质不同的争议并案审理,在解决行政争议的同时,附带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行政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附带民事诉讼 具体行政行为 当事人 民事争议 行政争议 诉讼问题 人民法院 被处罚人 举证责任
原文传递
从保障人权的高度规定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被引量:10
10
作者 程荣斌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6-18,共3页
从保障人权的高度规定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荣斌根据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从保证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和切实有效地保障公民人身、财... 从保障人权的高度规定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荣斌根据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从保证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和切实有效地保障公民人身、财产权利、民主和其他权利相结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 诉讼权利 保障人权 新刑事诉讼 法定代理人 检察院 附带民事诉讼 合法权益 高度规 诉讼地位
原文传递
关于回避制度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莫丹谊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33,共2页
关于回避制度几个问题的探讨莫丹谊我国回避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总的来说是好的,表明了我国刑事诉讼的民主与科学。但是从近年司法实践的结果和法学研究发展来看,我国回避制度中的几个问题尚值得探讨。一、把侦查、公诉人员也列入回避... 关于回避制度几个问题的探讨莫丹谊我国回避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总的来说是好的,表明了我国刑事诉讼的民主与科学。但是从近年司法实践的结果和法学研究发展来看,我国回避制度中的几个问题尚值得探讨。一、把侦查、公诉人员也列入回避人中是否恰当?把侦查、公诉人员列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 办案人员 回避制度 辩护人 代理人 刑事诉讼 附带民事诉讼 几个问题 特殊关系 审判公正
下载PDF
性犯罪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荣丽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1-66,共6页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猥亵儿童等性犯罪是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被害人多为妇女、儿童。这类犯罪的一个共同特征是精神损害巨大,而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物质损失。根据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只能就物质损失...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猥亵儿童等性犯罪是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被害人多为妇女、儿童。这类犯罪的一个共同特征是精神损害巨大,而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物质损失。根据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只能就物质损失要求赔偿,法院对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不予受理。本文围绕性犯罪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及其赔偿问题展开论述,对目前刑事诉讼立法限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做法表示了不同意见,目的在于引起立法机关、审判机关对这类案件被害人权益的重视,进而完善立法,将被害人的精神损害尽早纳入赔偿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犯罪 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赔偿 附带民事诉讼
下载PDF
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局限性及其完善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道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2-141,191,192,共12页
被害人作为刑事案件中权利受到侵犯的主体,其民事权利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予以保障。基于维护法治统一性的要求,中国采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保护被害人的民事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发挥积极作用,偏离了刑事... 被害人作为刑事案件中权利受到侵犯的主体,其民事权利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予以保障。基于维护法治统一性的要求,中国采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保护被害人的民事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发挥积极作用,偏离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设计的初衷。因此,应当从理论上论证刑事案件犯罪行为人民事责任的正当性,明确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民事赔偿标准及其对刑罚的影响等问题,探讨国家刑罚权、被害人民事权利保护及犯罪行为人权利保障的有机统一,完善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责任 民事赔偿 物质损失 精神损失
下载PDF
对精神损害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思考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德法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69,共5页
我国现行刑事法律中存在着禁止被害人就精神损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此规定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人权保障意识提升的需要,也不符合国际刑法发展趋势,违背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我国民事法律认可精神损害赔偿,2013年1月1... 我国现行刑事法律中存在着禁止被害人就精神损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此规定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人权保障意识提升的需要,也不符合国际刑法发展趋势,违背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我国民事法律认可精神损害赔偿,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增设的刑事和解制度也对精神损害赔偿作了详细规定。作为在本质上属于民事诉讼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也应当将精神损害纳入其赔偿范围,以切实保障刑事被害人获得全面民事赔偿的正当权利,同时维护我国法律体系和法治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赔偿 正当性
下载PDF
何以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几乎不能执行?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青峰 《法制资讯》 2008年第2期45-48,共4页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空判"业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上访、申诉等加剧,被害人转化为加害人的报复性犯罪的出现等,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司法的权威,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空判"业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上访、申诉等加剧,被害人转化为加害人的报复性犯罪的出现等,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司法的权威,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明确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如何重新认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是摆在每一个法律人面前的问题。在现行的诉讼模式下,如果要打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通途,除了要用足、用够法律赋予的司法措施外,建立和实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应当是当前之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判决 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被害人 民事赔偿 诉讼模式 加害人 报复性 民事案件 刑事案件 人身伤害
原文传递
日本刑事程序被害人救济措施研究及借鉴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京燕 黄松涛 张华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8-63,共6页
一、日本附带“私诉”制度的前世今生——该制度的诞生与消亡 现代意义上的刑事附带民事制度,最早见之于法国1808年《法国刑事诉讼法》。该法第一次以法典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称为附带“私诉”。法国对附带民事诉讼的重视,源于其对... 一、日本附带“私诉”制度的前世今生——该制度的诞生与消亡 现代意义上的刑事附带民事制度,最早见之于法国1808年《法国刑事诉讼法》。该法第一次以法典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称为附带“私诉”。法国对附带民事诉讼的重视,源于其对私权的重视以及对民法典至高无上地位的推崇。1890年日本的《刑事诉讼法》受法国刑事诉讼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程序 措施研究 日本 《刑事诉讼法》 被害人 借鉴 救济 附带民事诉讼
原文传递
单位犯罪刑事诉讼方式探讨——对设立单位犯罪诉讼代理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桂萍 吕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6-89,共4页
单位犯罪刑事诉讼方式探讨———对设立单位犯罪诉讼代理制度的思考●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王桂萍吕诚对单位犯罪的研究,在刑法理论、刑事立法和司法方面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与之相适应,追究单位刑事责任所必... 单位犯罪刑事诉讼方式探讨———对设立单位犯罪诉讼代理制度的思考●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王桂萍吕诚对单位犯罪的研究,在刑法理论、刑事立法和司法方面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与之相适应,追究单位刑事责任所必要的诉讼形式,本应也成为刑事诉讼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犯罪 委托诉讼代理 诉讼代理人 刑事诉讼 参与诉讼 犯罪单位 法定代表人说 被告人 直接责任人 附带民事诉讼
下载PDF
立法语言,严谨为要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天恩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8-93,共6页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此,法律语言准确为要。国家立法的目的是要维持政权稳定,维护社会安定,以发展国民经济。因此,立法语言严谨为要。只有以准确而又严谨的语言表述有关规范,为社会上的一切人提供行为模式或准则,做到无懈可...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此,法律语言准确为要。国家立法的目的是要维持政权稳定,维护社会安定,以发展国民经济。因此,立法语言严谨为要。只有以准确而又严谨的语言表述有关规范,为社会上的一切人提供行为模式或准则,做到无懈可击,才能真正起到规范和衡量人们法律行为的依据作用,达到依法治国的目的;不然,语意疏漏,人们临事不知是非,行动无所适从,就失去了立法意义。为此,本文探讨了加强立法语言严谨性的一些语言运用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语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法律规范 模糊语言 附带民事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法律行为 严谨性 “的”字 定义项
下载PDF
简论刑事被害人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亨元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9-35,共7页
刑事被害人,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诉讼参与人。正确地确定和认识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确保其诉讼权利的行使,对于查明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充分维护其合法权益,至关重要。本文拟就刑事被害人谈以下几个问题。一。
关键词 刑事被害人 诉讼权利 刑事诉讼 当事人 诉讼参与人 附带民事诉讼 诉讼地位 被害人陈述 被告人 犯罪行为
原文传递
论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 被引量:6
20
作者 武延平 魏彤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10,共4页
关键词 被害人 公诉案件 刑事被害人 诉讼权利 被害人的上诉权 诉讼地位 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法典 被告人 当事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