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 被引量:193
1
作者 李小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1-284,共4页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 专家共识 临床应用 抗血小板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性 中国 随机临床试验 血小板糖蛋白 安慰剂对照
原文传递
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62
2
作者 胡大一 张鹤萍 +1 位作者 孙艺红 姜立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多中心研究比较阿司匹林与调整剂量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18个中心,根据入选标准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配至阿司匹林组(150~160 mg/d)和调整剂量...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多中心研究比较阿司匹林与调整剂量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18个中心,根据入选标准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配至阿司匹林组(150~160 mg/d)和调整剂量华法林组(初始剂量2 mg/d),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年龄≥75岁者的INR为1.6~2.5).常规门诊随访,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事件为缺血性脑卒中和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外周动脉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出血.结果 共704例患者进入分析,阿司匹林组369例,华法林组335例.男性420例(59.7%),平均年龄(63.3±9.9)岁,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包括合并疾病和伴随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中位数19个月(2~24个月).与阿司匹林比较,调整剂量华法林明显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2.7%比6.0%,P=0.03,OR 0.44,95%可信区间(CI)为0.198~0.960],相对危险下降54%;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下降62%(1.8%比4.6%,P=0.04,OR 0.38,95% CI为0.147~0.977);总血栓栓塞事件相对危险下降52%(10.6%比5.4%,P=0.01,OR 0.48,95% CI为0.269~0.858).次要终点事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轻微出血和严重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华法林组总死亡率低于阿司匹林组[4例(1.2%)比8例(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主要和次要终点的联合终点事件华法林组低于阿司匹林组(8.4%比13.0%,P=0.047). 结论 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可明显降低国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华法林组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但多数出血并发症发生在INR>3.0.严密监测(INR 2.0~3.0)下的调整剂量华法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阿司匹林 脑血管意外 颅内出血
原文传递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简本) 被引量:133
3
作者 韩雅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2期50-59,共10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阻塞所致的心肌缺血坏死。心肌血运重建治疗是指以冠状动脉介入或外科手术方法解除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阻塞所致的心肌缺血坏死。心肌血运重建治疗是指以冠状动脉介入或外科手术方法解除冠状动脉狭窄、重建血管,恢复心肌灌注,目前最主要的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二者结合的杂交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 受体拮抗剂 血运重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依诺肝素 CABG 双联抗血小板 氯吡格雷 病变 替格瑞洛 普拉格雷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 心血管造影 磺达肝癸钠 磺达肝素钠 支架内再狭窄 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 负荷剂量 证据水平 稳定性冠心病 简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3
4
作者 梁茜茜 张庆 +2 位作者 李莉 王宝玉 张华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446-1448,1467,共4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9例。对照组予以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滴注,qd;低分子肝素钠6000 U,皮下注射,bid;阿司匹林肠溶片首剂300 mg,口服,...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9例。对照组予以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滴注,qd;低分子肝素钠6000 U,皮下注射,bid;阿司匹林肠溶片首剂300 mg,口服,qd,后以100 mg qd维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q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2%(47/49例)和83.33%(40/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NIHSS评分分别为(6.02±1.93),(9.69±1.83)分;Hcy分别为(10.53±1.22),(15.35±2.13)μmol·L^(-1);hs-CRP分别为(4.18±0.52),(7.02±1.03)mg·L^(-1);MMP-9分别为(136.41±15.71),(183.46±24.37)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血尿和牙龈出血;试验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为血尿,且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7%vs 2.04%,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能够保护血管内皮,阻止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丹皮酚和阿司匹林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92
5
作者 李薇 王远亮 +4 位作者 蔡绍皙 张海雁 施红艳 黄凤玲 曹雪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9-31,共3页
本实验选取了能够反映血液流变性特征的各种参数 ,对丹皮酚和阿司匹林两个药物改变血液流变性的能力进行了比较 ,以期为临床开发和应用这两个药物提供准确的实验依据。实验结果表明 :丹皮酚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主要表现... 本实验选取了能够反映血液流变性特征的各种参数 ,对丹皮酚和阿司匹林两个药物改变血液流变性的能力进行了比较 ,以期为临床开发和应用这两个药物提供准确的实验依据。实验结果表明 :丹皮酚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主要表现在降低全血表观粘度、使红细胞压积降低 ,同时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和血小板粘附性 ,使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显著增强。而阿司匹林改变血液流变性的能力则较为局限 ,除了能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阿司匹林 血液流变学 参数 大鼠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概念 被引量:104
6
作者 王拥军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2期81-88,共8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血管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其诊断的规范决定合理的治疗。TIA是一种综合征而并不是独立的疾病,复杂的发病机制决定治疗的个体化,TIA的不同特点是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在急性期不能及时区分TIA和脑梗死的时候,急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血管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其诊断的规范决定合理的治疗。TIA是一种综合征而并不是独立的疾病,复杂的发病机制决定治疗的个体化,TIA的不同特点是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在急性期不能及时区分TIA和脑梗死的时候,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综合征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管狭窄 抗血小板药 颈动脉 阿司匹林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7
7
作者 蒲应香 邢成文 +3 位作者 李玉鹏 李鹏业 陈廷云 马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2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90例,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加用氯吡格雷,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90例,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加用氯吡格雷,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2%、97.78%,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IHSS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且试验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4%、5.5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8
8
作者 杨剑文 杨期明 +2 位作者 徐玉艳 莫丹衡 谢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2-653,共2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35例、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组(联合组)35例,阿司匹林组予以阿司匹林100mg/d,至出院维持,随访6... 目的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35例、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组(联合组)35例,阿司匹林组予以阿司匹林100mg/d,至出院维持,随访6个月,联合组氯吡格雷300mg顿服,第2天予以联合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1次/d,7d后改氯吡格雷75mg/d维持,随访6个月。结果联合组入院后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发生脑梗死1例,阿司匹林组入院后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言语含糊2例,单肢无力3例,偏瘫2例,肢体麻木2例。联合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97.1%vs 74.3%),复发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11.4%vs 48.6%,P<0.05)。结论大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阿司匹林 危险因素 氯吡格雷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被引量:91
9
作者 许风雷 李翠萍 +3 位作者 热依汗 王力 李建玲 范太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65例TIA患者33例,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为治疗组,32例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为对照组,均持续3个月。结果随访3个月,治疗组33例T1A发作在10d内...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65例TIA患者33例,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为治疗组,32例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为对照组,均持续3个月。结果随访3个月,治疗组33例T1A发作在10d内完全控制无复发32例,有效率96.97%(32/33),无1例发展为脑梗死,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32例TIA发作完全控制18例,有效率56.25%(18/32),有11例发展为脑梗死。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安全有效,不易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β-谷甾醇对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副作用及其药理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88
10
作者 肖志彬 刘小雷 +8 位作者 成日青 贾韩学 王雪莹 孔丽娜 李雨洁 崔婷婷 曲航达 冯晨 蒙婧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8-152,共5页
目的:研究β-谷甾醇降低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并探讨β-谷甾醇对阿司匹林药理作用的影响。方法:复制阿司匹林介导的SD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灌胃(ig)给予不同剂量的β-谷甾醇(50,150,250 mg·kg-1),连续给药7 d后... 目的:研究β-谷甾醇降低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并探讨β-谷甾醇对阿司匹林药理作用的影响。方法:复制阿司匹林介导的SD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灌胃(ig)给予不同剂量的β-谷甾醇(50,150,250 mg·kg-1),连续给药7 d后以溃疡面积为评价指标分析β-谷甾醇抗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并通过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大鼠足跖肿胀法,小鼠耳肿胀法,大鼠酵母致热法,小鼠热板法,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法,观察ig给予不同剂量的β-谷甾醇对阿司匹林的抗炎、解热、镇痛、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理作用的影响。结果:与阿司匹林组比较,β-谷甾醇各组大鼠胃黏膜溃疡面积显著减小(P<0.05);β-谷甾醇中、高剂量组大鼠胃黏膜溃疡面积明显小于β-谷甾醇低剂量组(P<0.05)。与阿司匹林组比较,β-谷甾醇各组大鼠血清NO,SOD明显升高(P<0.05),TNF-α,MDA显著降低(P<0.05),PGE2水平则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和小鼠耳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与阿司匹林组比较,β-谷甾醇各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和小鼠耳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组间无显著差异。与相应的阿司匹林组比较,β-谷甾醇各组大鼠肛温变化值、小鼠痛阈提高值及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β-谷甾醇可降低阿司匹林介导的胃黏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氧自由基(OFR)清除能力,提升血清NO含量,抑制TNF-α炎性因子的聚集与释放有关;β-谷甾醇可增强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对解热、镇痛、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则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谷甾醇 阿司匹林 胃黏膜损伤 抗炎 解热 镇痛 抑制血小板聚集
原文传递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84
11
作者 许文举 林艳足 +1 位作者 庄丽 许先继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65-1666,共2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接受氯吡格雷治疗将11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60例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口服...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接受氯吡格雷治疗将11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60例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比较两组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病死率、复合终点发生率、血管再通率、再闭塞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复合终点分别为5.0%和21.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7%vs 46.4%,P>0.05);观察组再闭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7%vs 16.1%,P<0.05),LVEF显著优于对照组[(48.02±7.26)%vs(33.98±6.42)%,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PT、APTT及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下载PDF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 被引量:83
12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84-93,共10页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150 万~200 万新发脑卒中的病例,校正年龄后的年脑卒中发病率为(116~219)/10 万人口,年脑卒中死亡率为(58~142)/...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150 万~200 万新发脑卒中的病例,校正年龄后的年脑卒中发病率为(116~219)/10 万人口,年脑卒中死亡率为(58~142)/10 万人口。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 余万人,其中约70% 为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当的比例伴有多种危险因素,是复发性脑卒中的高危个体。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明显上升,提示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率正在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患者 二级预防 TIA 脑卒中病 短暂性脑缺血 暂时性脑缺血 颈动脉夹层 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 颈动脉狭窄 复发性脑卒中 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9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82
13
作者 张东亚 胡亚妮 姜超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8,共2页
目的研究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三天内新发脑梗塞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联合阿斯匹林组(治疗组),持续治疗1周,对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NIHSS评分。结果氯吡格雷联... 目的研究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三天内新发脑梗塞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联合阿斯匹林组(治疗组),持续治疗1周,对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NIHSS评分。结果氯吡格雷联合阿斯匹林组有效率为89.47%;阿斯匹林组总有效率为71.87%.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疗效更佳。对于高危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较强的适应症。安全性较高,临床有极少不良反应,未见严重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塞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9
14
作者 李兰红 王晋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6期1926-1927,共2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均为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双抗血小...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均为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双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好转,NIHS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较单一阿司匹林治疗更能有效阻止脑梗死进展,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神经功能缺损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用及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78
15
作者 张梅 《血栓与止血学》 2016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用及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96例老年冠心病且行PCI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应用阿司...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用及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96例老年冠心病且行PCI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应用阿司匹林行单抗血小板治疗,B组应用氯吡格雷,C组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经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后,凝血指标PT、a PTT均获得改善,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PT、a PTT均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长期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额有效预防血小板聚集,大幅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单抗方案相比预后更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阿司匹林单独或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和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77
16
作者 杨成 钱捷 +2 位作者 唐迅 高培 胡永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30-1435,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阿司匹林单独或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缺血发作的疗效,以及出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方法 在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8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1日)中检索符合要... 目的 系统评价阿司匹林单独或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缺血发作的疗效,以及出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方法 在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8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1日)中检索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按照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效应及95%CI.按照不同人群、疾病亚型、治疗持续时间及有无氯吡格雷负荷剂量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包括14 022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与阿司匹林单独用药组相比能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RR=0.71,95%CI:0.61 ~ 0.84,P<0.001)、增高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RR=1.60,95%CI:1.46~ 1.76,P<0.001).分层分析显示,中国人群联合用药后脑卒中复发风险(RR=0.55,95%CI:0.34~0.89)低于其他人群(艘=0.78,95%CI:0.66~0.93),出血事件发生风险(RR=1.41,95%CI:1.01~1.96)低于其他人群(RR=1.62,95%CI:1.47~ 1.79);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复发风险(RR=0.69,95%CI:0.58 ~ 0.81)低于没有负荷剂量的亚组(RR=0.74,95%CI:0.56~0.99),出血事件发生风险(RR=1.59,95%CI:1.10~2.30)与没有负荷剂量的亚组(RR=1.60,95%CI:1.46~ 1.77)相比,差别不大.结论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相比阿司匹林单独用药能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复发风险,但同时也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在中国人群中,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比阿司匹林单独用药对于减少脑卒中复发的效果更好且不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规范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76
17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2,共2页
大量的研究奠定了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新近的抗栓试验协作组汇总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血栓性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分别减少四分之一,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三分之一,血管性死亡减少六... 大量的研究奠定了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新近的抗栓试验协作组汇总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血栓性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分别减少四分之一,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三分之一,血管性死亡减少六分之一。但在国内对于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用药尚未达成一致,为规范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特约请国内心血管和神经学科专家充分讨论并最终达成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规范应用的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阿司匹林 专家共识 治疗 致死性心肌梗死 血管性死亡 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 疾病防治 心脑血管
原文传递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7
18
作者 蒙迪 黄微 谭峰 《中国医药》 2021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对...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灌注指标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58/60)比81.7%(49/60)](χ^(2)=21.714,P<0.001)。治疗前,2组NIHSS评分、血流灌注指标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2组NIHSS评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CT灌注成像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较治疗前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明显改善,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流灌注情况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软胶囊 阿司匹林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75
19
作者 温宏峰 王瑞彤 李继来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75 mg/d)和联合用药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剂量相同);每...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75 mg/d)和联合用药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剂量相同);每组60例。在治疗前、治疗14 d后,用血栓弹力图检测患者的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治疗后,3组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3组间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用药组和阿司匹林组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和氯吡格雷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与阿司匹林组AA途径、联合用药组与氯吡格雷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有显著的抗血小板作用;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能从两个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小板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抵抗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5
20
作者 郭平平 陈晓霞 +1 位作者 王晓蓉 刘振国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9年第3期321-328,共8页
脑梗死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抗血小板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及二级预防的重要环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目前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但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不同个体间... 脑梗死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抗血小板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及二级预防的重要环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目前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但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不同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人群对于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较低,称为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文中阐述了导致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的主要机制以及临床上针对此种现象所采取的治疗措施,旨在为脑梗死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抵抗 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