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动物肠内胆管解剖组织结构差异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翟羽佳 崔燕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4-250,共7页
目的探讨豚鼠、兔、犬、猫、牦牛肠内胆管解剖组织结构的差异。方法运用大体解剖和石蜡切片,通过HE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对这5种动物(每种选取5只)的肠内胆管进行解剖组织学观察和测量。结果豚鼠、兔、牦牛的肠内胆管均... 目的探讨豚鼠、兔、犬、猫、牦牛肠内胆管解剖组织结构的差异。方法运用大体解剖和石蜡切片,通过HE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对这5种动物(每种选取5只)的肠内胆管进行解剖组织学观察和测量。结果豚鼠、兔、牦牛的肠内胆管均由胆管单独形成,犬、猫的肠内胆管由胆管、胰管共同形成,豚鼠、兔、猫、牦牛都存在膨大的Vater壶腹,犬无Vater壶腹。豚鼠、兔、牦牛的Vater壶腹由肠内胆管膨大形成,此处肠内胆管黏膜层增厚,腺体大量增多,形成大量黏膜瓣,肌层逐渐萎缩;猫的Vater壶腹有Oddi括约肌结构,并在胆胰管分流处形成壶腹瓣膜。肠内胆管腺的性质不同,豚鼠、犬、猫为浆液腺,兔为黏液腺,牦牛为混合腺。兔胆管开口特殊,位于胃幽门部,其他动物位于十二指肠;豚鼠的大乳头为半球形,兔、犬为扁椭球形,猫、牦牛为长梭形。结论豚鼠、兔、犬、猫、牦牛肠内胆管最主要的结构差异是肠内胆管的形成不同和Vater壶腹的区别;其次黏膜层内胆管腺性质不同。胆管开口位置和形成的大乳头形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 肠内胆管 解剖结构 组织结构 差异 阿利新-碘酸雪夫染色 哺乳动物
下载PDF
成年牦牛汗腺和皮脂腺的组织学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曹迷霞 崔燕 +3 位作者 何俊峰 杨雪 张倩 刘鹏刚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6-491,共6页
目的探讨青海健康成年牦牛汗腺和皮脂腺的组织学特征。方法从10头健康成年牦牛背部、肋部和腹部皮肤取样,运用HE、过碘酸-雪夫(PAS)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法,对汗腺和皮脂腺组织学结构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青海成年牦牛背... 目的探讨青海健康成年牦牛汗腺和皮脂腺的组织学特征。方法从10头健康成年牦牛背部、肋部和腹部皮肤取样,运用HE、过碘酸-雪夫(PAS)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法,对汗腺和皮脂腺组织学结构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青海成年牦牛背部、肋部和腹部皮肤的汗腺为单管状腺,属于顶浆分泌型腺体,其分泌物为中性和酸性混合液,腺细胞胞质中含有糖原。皮脂腺呈葡萄状、多叶且分支的泡状腺,属于全浆分泌型腺体,其分泌物为中性黏液,腺细胞胞质中含有少量糖原。汗腺的密度、直径、长度和体积从背部到腹部呈递减趋势,但距离皮肤表面的深度呈递增趋势,且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皮脂腺的密度、导管部直径和长度、分泌部直径和长度及距离皮肤表面的深度从背部到腹部呈递减趋势,且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青海成年牦牛背部、肋部和腹部皮肤的汗腺和皮脂腺形态学结构相似,但其密度、大小和深度差异显著,且从背部到腹部存在渐变趋势。与其他牛类相比,牦牛汗腺和皮脂腺的密度高,但前者的分泌功能不发达而后者发达,这可能与其为了适应高原高寒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 皮脂腺 组织学 碘酸-雪夫染色 阿利新-碘酸-雪夫染色 成年牦牛
下载PDF
AB-PAS染色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在卵巢黏液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穆腾 陈俞 +3 位作者 覃雅淳 袁平修 曾思恩 林静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869-874,共6页
目的探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染色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在卵巢黏液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收集作者医院2018-08/2020-12月诊治的72例原发性卵巢黏液性肿瘤和12例转移性卵巢黏液性肿瘤患者... 目的探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染色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在卵巢黏液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收集作者医院2018-08/2020-12月诊治的72例原发性卵巢黏液性肿瘤和12例转移性卵巢黏液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尾型同源核转录因子2(caudal-related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CDX2)、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2(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2,SATB2)在肿瘤中的表达。AB-PAS染色检测肿瘤黏液的表达。结果原发性卵巢黏液性肿瘤患者年龄(42.7±15.1)岁小于转移性卵巢黏液性肿瘤患者年龄(51.1±8.6)岁,肿瘤最大直径(14.1±7.3)cm大于转移性卵巢黏液性肿瘤直径(10.3±5.2)cm(P均<0.05);原发性卵巢黏液性肿瘤发生部位[左侧39例(52.4%)、右侧33例(45.8%)]与转移性卵巢黏液性肿瘤[左侧1例(8.3%)、右侧5例(41.7%)、双侧6例(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7在原发性卵巢黏液性肿瘤中的表达率(93.1%)显著高于转移性卵巢黏液性肿瘤(25.0%)(P<0.01)。CK20、CDX2、SATB2在原发性卵巢黏液性肿瘤中的表达率(27.8%、30.6%、1.4%)显著低于转移性卵巢黏液性肿瘤(100.0%、91.7%、91.7%)(P均<0.01)。AB-PAS染色在原发性卵巢黏液性肿瘤与转移性卵巢黏液性肿瘤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卵巢黏液性肿瘤主要表达红色,转移性卵巢黏液性肿瘤显著表达蓝色。结论免疫组织化学联合AB-PAS染色的运用对于明确卵巢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具有支持和辅助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卵巢黏液性肿瘤 转移性卵巢黏液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阿利新-碘酸-雪夫染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