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法血小板计数对采血后可逆性血小板聚集的解聚效果
1
作者 邓晨霞 梅燕萍 +6 位作者 张霞 黄宝山 添丹 曹梦婷 胡永奇 林勇平 田礼军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光学法血小板(PLT)计数对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低(EDTA-PTCP)的自解聚效应是否适用于抗凝采血后立即检测时发生的可逆性PLT聚集。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南京医科... 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光学法血小板(PLT)计数对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低(EDTA-PTCP)的自解聚效应是否适用于抗凝采血后立即检测时发生的可逆性PLT聚集。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州市儿童医院门急诊行血常规检测的抗凝静脉血标本201例,混匀后用CDR模式检测采血后第0、5、15、30分钟的PLT;制备这4个时间部分标本的血涂片并染色,观察血涂片两侧、片尾、海岸线处PLT聚集情况。结果与第30分钟比较,阻抗法第0、5、15分钟的PLT计数均值偏差分别为6.92%、3.28%、1.65%;optical platelet,光学法第0、5、15分钟的PLT计数均值偏差分别为0.76%、0.35%、0.03%。采血后第0、5、15分钟的光学法PLT计数显著高于阻抗法PLT计数(P<0.001);采血后第30分钟,2种方法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6)。结论采血后第0 min,阻抗法PLT计数由可逆性聚集导致的假性减低幅度>5%,但可被光学法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光学血小板计数 阻抗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假性减低
下载PDF
PLT-I、PLT-F、RDW、MCHC指标变化与检验标本不同保存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胡耀华 卓书伟 符春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电阻抗法血小板计数(PLT-I)、荧光通道血小板计数(PLT-F)、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标变化与检验标本不同保存条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体检的健康者460例,均采集静脉血标本,每... 目的探讨电阻抗法血小板计数(PLT-I)、荧光通道血小板计数(PLT-F)、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标变化与检验标本不同保存条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体检的健康者460例,均采集静脉血标本,每个标本等分2份,在4℃、25℃下保存,分别于即刻、1 h、3 h、6 h、12 h和24 h检测PLT-I、PLT-F、RDW和MCHC水平。结果 4℃条件下,保存24 h后PLT-I和MCHC水平与即刻检测时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1 h、3 h、6 h、12 h和24 h PLT-F和R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条件下,保存6 h、12 h和24 h后RDW和MCHC明显高于即刻检测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24 h后PLT-I明显低于即刻检测时(P<0.05),即刻、1 h、3 h、6 h、12 h和24 h PLT-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6 h、12 h和24 h时,25℃条件下,RDW水平明显高于4℃下的水平(P<0.05);保存12 h、24 h时,25℃下MCHC明显高于4℃下的水平(P<0.05)。结论 PLT-I、PLT-F、RDW和MCHC指标变化与样本保存的温度、时间有关,以4℃,保存24 h内为宜,日常检测中应注意样本保存的时间和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血小板计数 荧光通道血小板计数 红细胞分布宽度 红细胞平均红蛋白浓度 保存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