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辆减速带冲击二次余震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被引量:5
1
作者 韦利宁 宋传亮 《河南科技》 2019年第23期101-103,共3页
本文通过对减速带冲击二次余震问题进行ADAMS模型仿真分析、实车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提出通过优化发动机悬置刚度及阻尼特性,有效降低车辆减速带冲击二次余震。结果表明,提高液压悬置的静刚度和阻尼角,能够有效降低冲击二次余震,提高舒... 本文通过对减速带冲击二次余震问题进行ADAMS模型仿真分析、实车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提出通过优化发动机悬置刚度及阻尼特性,有效降低车辆减速带冲击二次余震。结果表明,提高液压悬置的静刚度和阻尼角,能够有效降低冲击二次余震,提高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悬置 冲击二次余震 ADAMS 阻尼 刚度
下载PDF
半主动液压悬置参数识别与动态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史文库 毛阳 +3 位作者 姜雪 陈志勇 马利红 潘斌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5-611,共7页
介绍了半主动液压悬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其力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形成了集机械组件和流体为一体的半主动控制液压悬置模型。模型中较周全地考虑了悬置内部各结构、流体和气体的运动,以及空气通道开闭实现半主动控制的情况... 介绍了半主动液压悬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其力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形成了集机械组件和流体为一体的半主动控制液压悬置模型。模型中较周全地考虑了悬置内部各结构、流体和气体的运动,以及空气通道开闭实现半主动控制的情况。为准确获得模型参数,通过试验方法对液压悬置的等效泵压面积、橡胶主簧体积刚度、橡胶底膜体积刚度及解耦膜刚度等参数进行了识别。利用识别出的参数对液压悬置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将仿真获得的动刚度和阻尼角曲线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悬置参数辨识方法和半主动液压悬置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所建模型为后期悬置结构优化及整车建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半主动液压悬置 参数辨识 动态特性 动刚度 阻尼
下载PDF
橡胶发动机悬置耐低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云华 《橡胶科技》 2018年第12期12-15,共4页
研究温度对纯胶发动机悬置和液封发动机悬置性能的影响、生胶和软化剂对硫化胶耐低温性能的影响以及耐低温改进配方胶料发动机悬置刚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纯胶发动机悬置和液封发动机悬置的刚度增大,液封发动机悬置阻尼特... 研究温度对纯胶发动机悬置和液封发动机悬置性能的影响、生胶和软化剂对硫化胶耐低温性能的影响以及耐低温改进配方胶料发动机悬置刚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纯胶发动机悬置和液封发动机悬置的刚度增大,液封发动机悬置阻尼特性频率段阻尼角减小;采用天然橡胶/顺丁橡胶并用胶、低倾点软化剂可改善硫化胶低温性能,提高发动机悬置的耐低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悬置 耐低温性能 刚度 阻尼 天然橡胶 顺丁橡胶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有限元法和集总参数法模型的建模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礼康 陈戈腾 侯一凡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9-745,共7页
传统的半主动悬置非线性较强,难以探究其动态特性。为了更好地解决其建模过程中参数识别困难的问题,根据半主动悬置的基本原理,采用一种基于流固耦合有限元法和集总参数模型的建模方法,对其运动特性进行了理论、仿真与试验研究。首先,... 传统的半主动悬置非线性较强,难以探究其动态特性。为了更好地解决其建模过程中参数识别困难的问题,根据半主动悬置的基本原理,采用一种基于流固耦合有限元法和集总参数模型的建模方法,对其运动特性进行了理论、仿真与试验研究。首先,根据悬置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力学模型,在AMESim平台中建立了悬置结构集总参数模型;然后,采用流固耦合有限元法,提取了橡胶主簧、两个液室体积刚度、流体惯性系数和阻尼系数等关键参数;最后,将参数代入集总参数模型后完成了仿真,并通过搭建试验平台,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绘制了软硬模式下悬置系统的动刚度和阻尼角曲线,分析了其动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流固耦合-集总参数的建模方法精准度较高,仿真与试验对比后的动刚度和阻尼角最大误差分别为6.2%和7.4%,满足工程误差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流固耦合有限元法和集总参数模型的方法不仅可用于分析悬置参数对动刚度和阻尼角的影响,也可为发动机悬置优化提供建模基础,节省了研发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悬置 运动特性 流固耦合 集总参数模型 动刚度 阻尼
下载PDF
某型车方向盘高速抖动分析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宋桂霞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7年第6期97-100,共4页
为了分析某型商用车高速行驶时方向盘抖动问题,通过试验确定振动的传递路径及产生振动的振源,并结合理论分析,确定共振产生的原因。通过对振源技术指标的控制及对传递路径中ride bushing阻尼角的优化,吸收传递过程中的能量,减小振动能... 为了分析某型商用车高速行驶时方向盘抖动问题,通过试验确定振动的传递路径及产生振动的振源,并结合理论分析,确定共振产生的原因。通过对振源技术指标的控制及对传递路径中ride bushing阻尼角的优化,吸收传递过程中的能量,减小振动能量的输出。经验证,优化后的方向盘高速抖动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盘抖动 传递路径 阻尼
下载PDF
乘用车四连杆后悬纵臂衬套对乘适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权 刘坚雄 +2 位作者 廖美颖 陈双喜 张红业 《汽车零部件》 2021年第11期29-34,共6页
以乘用车四连杆后悬架纵臂衬套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其对整车乘适性的影响因子,基于其动静特性,分析在后悬固有频率下此衬套的线性段结构、静刚度、动刚度及阻尼角等对整车后排乘适性的影响;设计了该衬套的不同参数模型方案并制作了样件... 以乘用车四连杆后悬架纵臂衬套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其对整车乘适性的影响因子,基于其动静特性,分析在后悬固有频率下此衬套的线性段结构、静刚度、动刚度及阻尼角等对整车后排乘适性的影响;设计了该衬套的不同参数模型方案并制作了样件,计算了不同路面工况下纵臂衬套动静刚度及阻尼角与激振频率关系曲线;实车测试分析了不同方案及动静特性的纵臂衬套在主要路面工况下对整车后排乘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设参数方案与实车测试结果吻合较好。最后给出了乘用车四连杆后悬纵臂衬套参数设计建议和选择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臂衬套 液压衬套 静刚度 动刚度 阻尼
下载PDF
液压弹簧阻力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滕发义 杨国桢 《铁道车辆》 1999年第12期12-15,共4页
运用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和工程振动基础知识,分析、计算了液压弹簧的阻力特性和阻尼角特性,分析了影响中心频率和最大阻尼角的主要因素,与ContiTech 公司提供的曲线比较,结果大体一致。
关键词 液压弹簧 阻力特性 阻尼特性 列车
下载PDF
悬架液压衬套的液固耦合建模及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马天飞 刘亚川 +1 位作者 乔雪冰 王彦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57-861,共5页
传统橡胶衬套由于自身属性的限制,不能同时降低低频抖动和隔离高频振动,而液压衬套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结合某乘用车悬架系统采用的液压衬套,介绍液压衬套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其动态特性参数动刚度和阻尼滞后角的物理意义。在AME... 传统橡胶衬套由于自身属性的限制,不能同时降低低频抖动和隔离高频振动,而液压衬套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结合某乘用车悬架系统采用的液压衬套,介绍液压衬套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其动态特性参数动刚度和阻尼滞后角的物理意义。在AMESim软件中建立该液压衬套的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利用MATLAB软件处理仿真结果并进行分析。在MTS831试验台上完成了该液压衬套的动态特性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利用该模型研究了液压衬套相关模型参数对液压衬套动态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衬套 AMESIM仿真 MATLAB动态特性 阻尼滞后
下载PDF
阻尼板锥角对圆筒型FDPSO运动的影响
9
作者 王浩 杜度 +1 位作者 李焱 唐友刚 《中国海洋平台》 2024年第6期55-61,共7页
以适用于南海海域作业的圆筒型浮式钻井生产储卸油系统(Floating Drill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System,FDPSO)为对象,研究不同阻尼板锥角下FDPSO垂荡和纵摇幅值变化规律。基于三维势流理论计算FDPSO所受波浪载荷,施加由... 以适用于南海海域作业的圆筒型浮式钻井生产储卸油系统(Floating Drill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System,FDPSO)为对象,研究不同阻尼板锥角下FDPSO垂荡和纵摇幅值变化规律。基于三维势流理论计算FDPSO所受波浪载荷,施加由不同方法计算得到的黏性阻尼,计算FDPSO的运动响应传递函数,采用谱分析方法预报垂荡、纵摇运动,计算不同锥角下二阶波浪载荷引起的纵摇运动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圆筒型FDPSO垂荡运动相对较强,不过抗摇性能良好;阻尼板锥角的增大不利于FDPSO垂荡和纵摇运动响应的控制,二阶波浪载荷对圆筒型FDPSO纵摇运动响应具有较大的影响,应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筒型FDPSO 阻尼板锥 水动力响应 黏性阻尼 二阶波浪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