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阶级本位·政策法”时代到“国、民本位·混合法”时代——中国法律文化六十年 被引量:18
1
作者 武树臣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共8页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法制发展史,这六十年的法律实践活动大致可以分为第一个三十年(1949-1979)与第二个三十年(1979-2009)两个阶段。由于第一个阶段的法制建设较为重视党和国家的政策,相对轻视法律的职能,可以称之为"阶...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法制发展史,这六十年的法律实践活动大致可以分为第一个三十年(1949-1979)与第二个三十年(1979-2009)两个阶段。由于第一个阶段的法制建设较为重视党和国家的政策,相对轻视法律的职能,可以称之为"阶级本位.政策法"时代。而第二个阶段的法治发展既注重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利益,又切实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既重视成文法的制定,又注重发展独具特色的判例制度,因此可以称之为"国、民本位.混合法"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化 阶级本位 政策法 国、民本位 混合法
原文传递
从“阶级本位·政策法”时代到“国、民本位·混合法”时代——中国法律文化六十年 被引量:3
2
作者 武树臣 《法律文化研究》 2009年第1期200-216,共17页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法制发展史,这六十年的法律实践活动大致可以分为第一个三十年(1949-1979)与第二个三十年(1979-2009)两个阶段。由于第一个阶段的法制建设较为重视党和国家的政策,相对轻视法律的职能,可以称之为"阶...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法制发展史,这六十年的法律实践活动大致可以分为第一个三十年(1949-1979)与第二个三十年(1979-2009)两个阶段。由于第一个阶段的法制建设较为重视党和国家的政策,相对轻视法律的职能,可以称之为"阶级本位·政策法"时代。而第二个阶段的法治发展既注重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利益,又切实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既重视成文法的制定,又注重发展独具特色的判例制度。因此,可以称之为"国、民本位·混合法"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化 阶级本位 政策法 国、民本位 混合法
原文传递
乡村君子·阶级本位·儒文化──姜尚公老爷与白嘉轩比照论
3
作者 任茹文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1-16,共6页
文本中形象迥异的姜尚公老爷与白嘉轩,如果两者被还原到生活的原生态中去,其实同为代表儒文化典型人格的乡村地主,这两个人物的平行与影响比照生动地影射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次重要转型——一次是从文化反思的“文学革命”转向阶... 文本中形象迥异的姜尚公老爷与白嘉轩,如果两者被还原到生活的原生态中去,其实同为代表儒文化典型人格的乡村地主,这两个人物的平行与影响比照生动地影射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次重要转型——一次是从文化反思的“文学革命”转向阶级化的“革命文学”;另一次是从无产阶级狂飙文学重新转向对汉文化的倡扬与重构.巴人这部烙有鲜明时代痕迹的作品,折射着文学史的两面:不忘反思儒文化人格与心理,同时阶级分析的意识形态理念开始渗入并强化.文本与人物因为这两重意义而获得历史性的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人 姜尚公老爷形象 白嘉轩形象 乡村地主 阶级本位 伦理本位 小说 陈忠实 《姜尚公老爷列传》 《白鹿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