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石流龙头压胀机理探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洪凯 杜榕桓 +1 位作者 唐红梅 王全才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790-793,共4页
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理论可以同时合理地解释泥石流阵性流动、沉积相逆序结构及粗大颗粒在泥石流体表层上下浮动等现象。假定在泥石流龙头内部因固液分相流速差异孕发的压胀核,其内部压力逐渐增大至某一临界值时突然爆炸溃灭,此过程称为... 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理论可以同时合理地解释泥石流阵性流动、沉积相逆序结构及粗大颗粒在泥石流体表层上下浮动等现象。假定在泥石流龙头内部因固液分相流速差异孕发的压胀核,其内部压力逐渐增大至某一临界值时突然爆炸溃灭,此过程称为泥石流龙头压胀机理。压胀核形成与爆炸溃灭产生的颗粒浮力、碰撞力和超孔隙压力可以同时合理地解释泥石流阵流等现象。进一步研究中,应通过实验观测压胀核的形成演化过程,并建立压胀机理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龙头 压胀机理 逆序结构 颗粒浮动
下载PDF
浅谈台风雨性质的辨别 被引量:5
2
作者 黄贵生 卢雪勤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7年第3期89-90,共2页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以及观测经验,对台风产生的降水过程进行分析,从中鉴别出该降水是阵性还是非阵性。
关键词 台风 降水
下载PDF
交界区早搏误诊Ⅲ°A—VB及房早一例
3
作者 张正华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2期110-111,共2页
患者,男,17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肌炎。一,本图基本节律为窦性(PⅠⅡaVF直立。
关键词 房早 交界区 VB 风湿心肌炎 干扰房室脱节 二联律 下传 临床诊断 心电图诊断
下载PDF
如何判断被层云、浓雾、雨层云遮档的积雨云
4
作者 木然 《沙漠与绿洲气象》 1990年第5期44-45,共2页
隐蔽在层云、浓雾和雨层云中的积雨云,在未出现雷暴之前是很不容易观测准确的,尤其在夜间,观测更为困难. 空军《气象学教程》一分册上指出:“积雨云在天边是容易分辨的,但当大块积雨云遮盖全天时,由于无法看到云的侧面和顶部,往往容易... 隐蔽在层云、浓雾和雨层云中的积雨云,在未出现雷暴之前是很不容易观测准确的,尤其在夜间,观测更为困难. 空军《气象学教程》一分册上指出:“积雨云在天边是容易分辨的,但当大块积雨云遮盖全天时,由于无法看到云的侧面和顶部,往往容易与雨层云相混淆.这时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来区别:(1)积雨云有雷电现象,雨层云没有;(2)积雨云的降水是阵性的,雨层云的降水是连续性的;(3)积雨云底常呈悬球状,有明显的起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现象 地面气象观测 云中放电 地面观测 新疆气象 袖珍收音机 云底 接收频率 电磁辐射信号
下载PDF
氡泉浴不当引起的心律失常
5
作者 孙丽珠 王运秀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2期118-119,共2页
例1王某因肩周炎住院。入院心电图检查正常,入院一月后因行氡泉水温42℃,30分钟后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做心电图检查表现房早二联律,两天好转。又行氡泉浴水温42℃15分钟后又现上述症状。
关键词 二联律 房早 早搏 气短心悸 心房扑动 室上心动过速 房速 心房纤颤 早搏
下载PDF
阵发性房颤心房易颤期时限的探讨——附32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6
作者 段德新 李宝珠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3期32-33,共2页
阵发性短阵性心房纤维颤动(下称阵发性房颤)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有起止突然、反复发作的特点。产生房颤的机理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述。关于心房易颤期的时限一直被认为位于心电图R波降支或S波这一区域内。本文通过对32例阵发性房颤的... 阵发性短阵性心房纤维颤动(下称阵发性房颤)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有起止突然、反复发作的特点。产生房颤的机理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述。关于心房易颤期的时限一直被认为位于心电图R波降支或S波这一区域内。本文通过对32例阵发性房颤的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分析,提出不同见解,旨在对心房易颤期时限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动态心电图分析 心房肌细胞 早搏 房早 心电图监测 异位激动 折返激动 老年人房颤
下载PDF
小心支招
7
《少儿科技博览》 2006年第5期30-31,共2页
贺卡的烦恼小心:我有许多好朋友,每到节日的时候,朋友们之间就会互相送贺卡。大家买的贺卡都很贵,我的零用钱几乎全用在了这上面,如果不这么做,就会显得不合群、没面子。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少花钱又有面子吗?黄璐璐璐璐:真正的友谊不取决... 贺卡的烦恼小心:我有许多好朋友,每到节日的时候,朋友们之间就会互相送贺卡。大家买的贺卡都很贵,我的零用钱几乎全用在了这上面,如果不这么做,就会显得不合群、没面子。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少花钱又有面子吗?黄璐璐璐璐:真正的友谊不取决于贺卡档次的高低,而在于能够互相理解、尊重和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璐
原文传递
基于中尺度模式MM5下的海洋蒸发波导预报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焦林 张永刚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2-387,共6页
蒸发波导是发生在海气边界层的一种异常折射现象,由于其分布范围广、发生概率大,被认为是对海上电子设备影响最为显著的波导类型,成为各国海军竞相研究的焦点。然而由于其形成机制复杂,且在近岸沿海地区由于海陆分布不均,以及海岸地形... 蒸发波导是发生在海气边界层的一种异常折射现象,由于其分布范围广、发生概率大,被认为是对海上电子设备影响最为显著的波导类型,成为各国海军竞相研究的焦点。然而由于其形成机制复杂,且在近岸沿海地区由于海陆分布不均,以及海岸地形和海陆风等因素的作用,会造成蒸发波导的近岸效应,这种效应会影响蒸发波导高度诊断的准确率。目前国内外蒸发波导诊断模式有P-J模式、MGB模式、NPS模式、Babin模式等,但其基本原理都是依赖Monin-Obukhov相似理论,只是用于确定近地层通量和特征尺度的方法不同,且仅适用于定常和水平均匀的开阔海域,并没有考虑到蒸发波导的近岸效应。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在Babin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张强、胡隐樵的通量廓线关系(非线性修正因子αv)与阵性风速wg,从而将蒸发波导诊断模式的适用范围扩展到近岸沿海地区和甚低风速条件下。此外在中尺度模式MM5的基础上,耦合改进的Babin模式,发展建立了一个海洋蒸发波导高度预报模式,并对预报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利用2002年5月25—26日福建平潭岛的海上大气实测数据与雷达探测结果对预报模式输出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在0—48小时内模式输出值与实测值拟和较好且变化规律一致,预报蒸发波导高度平均误差为0.193;且蒸发波导高度预报结果与雷达实际探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波导诊断 非线修正因子 风速 中尺度模式MM5 蒸发波导预报模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阵性泥石流运动与堆积的欧拉-拉格朗日模型──Ⅱ.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廖谦 倪晋仁 +1 位作者 曲轶众 章书成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53-58,共6页
采用文献[1]中提出的阵性泥石流运动与堆积的欧拉-拉格朗日模型,模拟了阵性泥石流的运 动过程和堆积形态,得出了与地学研究中观测结果较为一致的认识.文中针对影响阵性泥石流的关 键条件,重点通过改变密度、坡度和各阵泥石流的... 采用文献[1]中提出的阵性泥石流运动与堆积的欧拉-拉格朗日模型,模拟了阵性泥石流的运 动过程和堆积形态,得出了与地学研究中观测结果较为一致的认识.文中针对影响阵性泥石流的关 键条件,重点通过改变密度、坡度和各阵泥石流的时间间隔等参数,分析了这些参数变化对泥石流 运动及堆积规律的影响,提出了简化分析整个阵性泥石流的条件。研究表明,应用经试验资料验证 的数学模型不但可以方便、快捷地定量描述阵性泥石流的一般特性,而且能够提供关于阵性泥石流 运动及堆积的更多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模拟 运动 堆积 欧拉-拉格朗日模型
下载PDF
泥石流的阵性波状运动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凯衡 韦方强 +1 位作者 李泳 崔鹏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707-712,共6页
首先描述了在云南东川蒋家沟观测到的在粘性泥石流运动过程中的铺床作用,阵次交替的波状运动,以及相关的波的分化、叠加等现象。然后具体分析了阵性波不同部分的速度分布特征,给出了泥石流龙身部分的速度剖面示意图,并提出龙头是以滚动... 首先描述了在云南东川蒋家沟观测到的在粘性泥石流运动过程中的铺床作用,阵次交替的波状运动,以及相关的波的分化、叠加等现象。然后具体分析了阵性波不同部分的速度分布特征,给出了泥石流龙身部分的速度剖面示意图,并提出龙头是以滚动方式在残留层上运动的。两者间存在物质循环流动。由实测数据推算的波速表明阵性波是一种急流。最后从波的空间形态和传播速度的角度将泥石流的波状运动分为缓波、滚动短波和滚动长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龙头 滚动波
下载PDF
粘性泥石流体阵性流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裕宜 詹钱登 +1 位作者 邹仁元 洪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6-50,共5页
通过粘性泥石流体阵性流的野外观测 ,和应用最新研制的大型平板旋转式泥石流流变仪测定粘性泥石流体的应力应变特性 ,发现含有砾石的粘性泥石流体启动时具有明显的应力过冲特征。这种应力过冲特征 ,与由粘性介质阻力形变初期的剪切稀化... 通过粘性泥石流体阵性流的野外观测 ,和应用最新研制的大型平板旋转式泥石流流变仪测定粘性泥石流体的应力应变特性 ,发现含有砾石的粘性泥石流体启动时具有明显的应力过冲特征。这种应力过冲特征 ,与由粘性介质阻力形变初期的剪切稀化和高浓度粗细颗粒相互挤压的内摩擦力共同组成的泥石流体的应力滞后特性 (抗剪强度 )有关。根据所测定的粘性泥石流体的准静摩擦角、正压力和动摩擦系数 ,通过剪切面上流动坡度的推导与泥石流体启动高度的演算 ,并与粘性泥石流体阵性流观测资料进行对比 ,初步揭示了粘性泥石流体阵性流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体 形成机理 应力过冲 准静摩擦角
下载PDF
粘性泥石流阵性运动对沟床冲淤演变的影响——以云南东川蒋家沟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游勇 程尊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粘性泥石流沟床的冲淤具有其特殊的机理,年内及一场泥石流的沟床冲淤主要受泥石流体性质、流型、规模的控制,阵性运动中沟床演变主要反映在残留层厚度的变化.对云南东川蒋家沟进行野外现场泥石流及沟床冲淤的定位观测,应用观测资料对阵... 粘性泥石流沟床的冲淤具有其特殊的机理,年内及一场泥石流的沟床冲淤主要受泥石流体性质、流型、规模的控制,阵性运动中沟床演变主要反映在残留层厚度的变化.对云南东川蒋家沟进行野外现场泥石流及沟床冲淤的定位观测,应用观测资料对阵性粘性泥石流泥深、流速、拖曳力与沟床冲淤值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在泥深<2.0 m,流速<8 m/s,流量<1 500 m3/s情况下,阵性泥石流运动前后沟床冲淤值与三者没有明显线性关系,沟床冲淤幅度较小,一般在-0.8~1.0 m之间.通过分析,求得粘性泥石流沟床冲刷深度极限值的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沟床 冲淤值
下载PDF
Bingham流体阵性流动立面二维计算及分析:阵流速度、形态和床面阻力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大有 徐胜利 +3 位作者 章书成 余斌 段新平 岳鹏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81-987,共7页
通过立面二维计算,研究了Bingham流体阵性流动向充分发展状态过渡的过程,在较宽的参数范围内给出了充分发展状态下的无量纲阵流速度U8,以及它对倾角v,无量纲径流量Q*和黏度μ0*的依赖关系.对一个典型算例,显示了阵性流的波动特征和充分... 通过立面二维计算,研究了Bingham流体阵性流动向充分发展状态过渡的过程,在较宽的参数范围内给出了充分发展状态下的无量纲阵流速度U8,以及它对倾角v,无量纲径流量Q*和黏度μ0*的依赖关系.对一个典型算例,显示了阵性流的波动特征和充分发展状态阵性流所具有的急流形态,分析了重力和床面阻力的沿程分布,以及流场的速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Bingham流体 流动 立面二维计算 流速度 流形态 床面阻力 速度分布
原文传递
阵性泥石流的流量衰减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晶晶 李泳 +1 位作者 程尊兰 党超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77-184,共8页
阵流是泥石流(特别是粘性泥石流)的主要运动形式,以蒋家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分析蒋家沟40余年来的观测数据,通过对流量序列的研究,揭示阵性泥石流的流量时间过程特征以及涨落和分布,发现流量分布满足指数函数关系,即大于一定流量的阵次... 阵流是泥石流(特别是粘性泥石流)的主要运动形式,以蒋家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分析蒋家沟40余年来的观测数据,通过对流量序列的研究,揭示阵性泥石流的流量时间过程特征以及涨落和分布,发现流量分布满足指数函数关系,即大于一定流量的阵次以指数形式减少;指数与具体的流量过程有关,特别是最大流量.同时,流量的时间过程表现了明显的衰减性,一场泥石流的最大流量越大,衰减越快;最大流量越小,衰减越缓,过程越平稳.这些特征是泥石流活动的固有特性,因而对进一步认识一般粘性泥石流的运动规律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家沟 泥石流 流量 衰减
下载PDF
阵性泥石流的平均流速与加速效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永年 匡尚富 舒安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13,共6页
本文讨论了泥石流的定义和分类 ,分析了不同形式泥石流运动方程的结构特点 ,认为泥石流平均流速公式与曼宁公式结构相似。考虑了粗颗粒平均粒径、泥石流龙头泥位、体积比浓度、不稳定层厚度、泥面相对比降等因素对平均流速的影响 ,并用... 本文讨论了泥石流的定义和分类 ,分析了不同形式泥石流运动方程的结构特点 ,认为泥石流平均流速公式与曼宁公式结构相似。考虑了粗颗粒平均粒径、泥石流龙头泥位、体积比浓度、不稳定层厚度、泥面相对比降等因素对平均流速的影响 ,并用蒋家沟实测资料和实验室资料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初步实验说明两阵泥石流迭加过程中出现超载孔隙水压力 ,孔隙水压力突然增加 ,且不能及时消散 ,减小了泥石流龙头的阻力 ,出现泥浆飞溅的加速运动。从而可以解释在缓坡 ( 5°~ 1 0°)上泥石流流速能够达到每秒十几米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平均流速 迭加减阻 加速效应 孔隙水压力 泥面比降
下载PDF
浮游界限速度的求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士林 许振良 邵龙潭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9-281,共3页
以固体颗粒在加速过程中发生的动量传递为出发点,确定了相互发生动量交换的清水、固体颗粒的质量及其速度变化量,及影响其动量变化的外界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水平管道内各种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与推移质层厚度联合起来,根据推移质层... 以固体颗粒在加速过程中发生的动量传递为出发点,确定了相互发生动量交换的清水、固体颗粒的质量及其速度变化量,及影响其动量变化的外界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水平管道内各种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与推移质层厚度联合起来,根据推移质层厚度的变化确定浮游界限速度,并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得到的浮游界限速度比其他经验公式得到的浮游界限速度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及准确、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界限速度 推移质层厚度 动量传递 浆体
下载PDF
海南文昌地区夏季雷暴地面电场观测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绍东 王孝波 +4 位作者 黄智慧 李天富 黄秋如 尹娜 方力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5-270,共6页
为了了解海南文昌地区雷暴电环境的基本特征,利用安装于距地面3.5 m楼顶的大气电场仪和雨量资料,分析了文昌夏季阵性降水对应不同类型的电场特征、单体雷暴活动电场演变规律及降水和闪电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过观测场顶部无闪电的... 为了了解海南文昌地区雷暴电环境的基本特征,利用安装于距地面3.5 m楼顶的大气电场仪和雨量资料,分析了文昌夏季阵性降水对应不同类型的电场特征、单体雷暴活动电场演变规律及降水和闪电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过观测场顶部无闪电的阵性降水过程地面电场极值较小,电场和降水基本呈现反向同步的变化特征。过顶单体雷暴在闪电发生前,地面电场提前产生扰动,明显的扰动一般提前于电场过零点约15~30分钟,第1次闪电发生一般提前于降水20~30分钟。统计多次较强单体雷暴过程发现,阵性降水之前和降水过程中闪电比较密集,降水后期闪电较少发生,降水强度和闪电频次有一定的正比例关系。典型单体雷暴进入衰退期电场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阻尼振荡(EO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闪电 降水 雷暴 EOSO
下载PDF
泥石流阵性流和触变唯象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裕宜 方图南 +1 位作者 张辉 金树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8-47,共10页
泥石流体的触变性可以较好地展示泥石流的阵性流和冲淤变化机理,泥石流触变滞后环(下降段)具有促进泥石流阵性流产生的作用。本文首次用实验方法探讨了泥石流浆体的触变唯象模型η=η∞/tcγ+η∞。该触变模型展示了定态粘度(... 泥石流体的触变性可以较好地展示泥石流的阵性流和冲淤变化机理,泥石流触变滞后环(下降段)具有促进泥石流阵性流产生的作用。本文首次用实验方法探讨了泥石流浆体的触变唯象模型η=η∞/tcγ+η∞。该触变模型展示了定态粘度(η)、剪切速率(γ)和滞后环模型参数关系,并与试验结果相吻合。它为泥石流防治提供了确切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触变模型
下载PDF
2012—2017年珠江口海区短时强对流天气灾害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虎林 黄焕卿 +2 位作者 于庆龙 王先桥 王彰贵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43,共9页
利用2012-2017年珠江口海区一个自动气象站的分钟级观测数据,从年变化、季节分布、日变化、强度和维持时间等方面对对流阵性大风和阵性强降水两种短时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阵性强降水过程中雨强和能见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 利用2012-2017年珠江口海区一个自动气象站的分钟级观测数据,从年变化、季节分布、日变化、强度和维持时间等方面对对流阵性大风和阵性强降水两种短时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阵性强降水过程中雨强和能见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区每年阵性强降水发生次数约为对流阵性大风的两倍,二者均主要发生在春夏季且均呈现为“双峰”结构,二者发生的日变化规律明显不同;对流阵性大风过程中最大风力平均为7级,最大可达10级,阵性强降水过程中最大雨强平均为1.4 mm/min,最大可达3.5 mm/min;二者维持时间均很短,平均为5 min左右,对流阵性大风持续时间相对更长且强度与维持时间不是线性关系分布;阵性强降水过程对能见度有强烈的影响,能见度和雨强呈幂函数关系分布,能见度随着雨强的增大先是迅速降低而后缓慢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短时强对流 对流大风 强降水 能见度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检测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晚来 杨展玲 姚任雯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0期1884-1885,共2页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检测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SVT)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30例SVT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30例偶见室性早搏患者设为对照组。按照SVT起源心室不同,将观察组分为左心室组(14例)和右心室组(1...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检测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SVT)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30例SVT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30例偶见室性早搏患者设为对照组。按照SVT起源心室不同,将观察组分为左心室组(14例)和右心室组(16例)。将对照组和观察纽的震荡斜率、震荡初始、窦性心率震荡分级情况及异常概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左心室组和右心室组患者的平均心室率、QT离散度、QRS时限以及QRS电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震荡斜率、震荡初始、窦性心率震荡分级(0级和2级)、异常概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左心室组和右心室纽患者的QRS电轴差异较大(P〈0.05),但平均心室率、QT离散度、QRS时限比较接近(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中的窦性心率震荡可预测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QRS电轴可作为室速心室起源的判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心动过速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