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日古代音阶研究
1
作者 庄永平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92-95,共4页
通过中国隋初郑译与苏祗婆乐调音阶的对应,发现日本或在前的朝鲜新罗是采用与中国不同的对应方式,故而产生出日本最富于特点的阴音阶来。这也是中国以琵琶,日本或朝鲜用筝类乐器来作这种对应所产生的直接结果。
关键词 音阶对应 十二弦事 枷倻琴 新罗琴 十三弦筝 乐筝 筑紫筝 俗筝 音阶
下载PDF
燕乐调式音阶结构与东亚影响
2
作者 庄永平 《音乐探索》 CSSCI 2013年第1期97-101,共5页
中国隋唐时期受到阿拉伯音乐文化圈的一定影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燕乐。燕乐,不仅对我国后世音乐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作为中国音乐文化圈的实体,也波及到东亚与东南亚各国。例如,从隋唐燕乐之遗存的潮州弦诗乐与福建... 中国隋唐时期受到阿拉伯音乐文化圈的一定影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燕乐。燕乐,不仅对我国后世音乐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作为中国音乐文化圈的实体,也波及到东亚与东南亚各国。例如,从隋唐燕乐之遗存的潮州弦诗乐与福建南音看,很可能影响了日本等国特殊音阶的形成。日本音乐学家小泉文夫提出了四度核音的"框",实际就是中国潮州音乐"二四谱"的乐调结构。以"二、四、五、七"为不变的核音,变化"三、六"两音。日本"都节调式"就是在"轻三六调"基础上,经"重二五调"至"软三六调"而形成的。日本、印尼的"琉球调式"的源头,就是隋初郑、苏音阶对应之郑的雅乐音阶,潮州筝上可视为是一种"硬三六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徵调式 羽调式 苦音 轻三六调 重三六调 五空管 都节调式 音阶 琉球调式
下载PDF
论隋唐燕乐——潮州调式音阶的历史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庄永平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36-41,共6页
根据霍恩博斯特尔提出的中国、希腊、波斯-阿拉伯音乐三大体系,隋唐“燕乐”的产生乃是波斯-阿拉伯体系与中国音乐体系碰撞的结果。之后,中国对东亚与东南亚各国音乐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泉文夫对日本阴音阶产生于中国雅乐(中国称... 根据霍恩博斯特尔提出的中国、希腊、波斯-阿拉伯音乐三大体系,隋唐“燕乐”的产生乃是波斯-阿拉伯体系与中国音乐体系碰撞的结果。之后,中国对东亚与东南亚各国音乐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泉文夫对日本阴音阶产生于中国雅乐(中国称俗乐)进行了推论。现再将日本阴音阶与琉球音阶的产生,推论至当今由隋唐燕乐留存的活化石——潮州音乐的调式音阶运用发展而来,从而更明确了历史上中国音乐体系影响的实质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体系 希腊体系 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 隋唐燕乐 潮州音乐 日本音阶 琉球调式
下载PDF
郑译八声音阶与中日传统音乐
4
作者 庄永平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43-47,共5页
隋初郑译与苏祗婆乐调对应,郑译采用上移大二度方法而产生的八声音阶.对我国乐调多调性运用的启动,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现在很多乐种。如西安鼓乐、广东音乐、潮州音乐、福建南音,以及民间善用大二度转调手法等.均留有其运用的痕... 隋初郑译与苏祗婆乐调对应,郑译采用上移大二度方法而产生的八声音阶.对我国乐调多调性运用的启动,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现在很多乐种。如西安鼓乐、广东音乐、潮州音乐、福建南音,以及民间善用大二度转调手法等.均留有其运用的痕迹。历史上燕乐角调等难解之题。也是与其相关连的。甚至日本最富特点的阴音阶的产生,也是因与郑译的对应方法不同,直接采用郑、苏之间“三声不同”对应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对应 八声音阶 角调问题 西安鼓乐 广东音乐 潮州音乐 日本音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