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系与谋略:中国人的日常计谋 被引量:30
1
作者 翟学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103,243,共22页
谋略是由中国文化脉络所滋生的一种心智及其行为,是依照阴阳思维方式演化而成的。其研究价值不但在于其内容的深邃,还来自于它不同于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与知识论之发展。有关中国人谋略的研究不能只关注于它如何争夺利益的一面,还应该... 谋略是由中国文化脉络所滋生的一种心智及其行为,是依照阴阳思维方式演化而成的。其研究价值不但在于其内容的深邃,还来自于它不同于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与知识论之发展。有关中国人谋略的研究不能只关注于它如何争夺利益的一面,还应该看到它在一种社会结构中所形成的适应性方面。由于中国文化假定人心可以相通,日常互动又具有长时效性与低选择性的特征,因此其互动计策便会在以和谐为目标的阳性中表现为隐忍、人情、面子、情境中心、玩阴招等阴性特点,进而演化出戏剧性的特征。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有关谋略的现象不是博弈论可以讨论清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观 阴与阳 关系向度 日常计谋
原文传递
试论五脏皆体阴而用阳 被引量:9
2
作者 王舒憬 王昌俊 《陕西中医》 2019年第5期655-657,共3页
"五脏体阴而用阳"是从"肝体阴用阳"观点延伸而出的,同样由此延伸而出的观点还有"肺体阳而用阴"。通过分析"肺体阳而用阴"观点下肺和肝的体用概念不相一致,否定了"肺体阳而用阴"观点... "五脏体阴而用阳"是从"肝体阴用阳"观点延伸而出的,同样由此延伸而出的观点还有"肺体阳而用阴"。通过分析"肺体阳而用阴"观点下肺和肝的体用概念不相一致,否定了"肺体阳而用阴"观点,并间接证明了"五脏体阴用阳"观点的正确性。逐层论述阴与阳,体与用,体用与阴阳,五脏与体用阴阳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阐释了五脏体用的本质是一致的,五脏之体均属阴,为物质结构;五脏之用均属阳,为功能作用。联系古今众医家学说,分述各脏腑之体阴用阳,从而充分理解"五脏体阴用阳",并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 体阴用阳 阴与阳 体与用 体用与阴阳 五脏与体用阴阳
下载PDF
司马光的易学历史观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章伟文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40,共10页
本文主要探讨司马光的史学与其经学之一的易学之间的关系。司马光通过其易学形式表达了独具特色的历史观。他提出"易道"的观念,认为"凡宇宙之间皆易",易就是"阴阳之变"、"五行之化",这就对自... 本文主要探讨司马光的史学与其经学之一的易学之间的关系。司马光通过其易学形式表达了独具特色的历史观。他提出"易道"的观念,认为"凡宇宙之间皆易",易就是"阴阳之变"、"五行之化",这就对自然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原则作出了界定;又提出"圣人作《易》,为数亦为义,义急、数亦急",以"义"与"数"作为历史发展普遍性原则的重要内容;并认为《易》是对易道的表征,《易》有"见微而知彰、原始而知终"的史学功能;在探讨自然和人类历史存在的形式时,司马光还提出"阳非阴不成,阴非阳不生,阴阳之道表里相承"的观点,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揭示了其应有的价值目标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易学历史观 易道 义与数 显与微 阴与阳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视野下的标志艺术形态探议 被引量:2
4
作者 席兴利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0年第4期156-159,共4页
标志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发展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受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并由此表现出它形态的可拓展性和内涵的丰富性。中国古典美学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哲学在审美方面的体现,它特有的审美心理对设计艺... 标志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发展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受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并由此表现出它形态的可拓展性和内涵的丰富性。中国古典美学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哲学在审美方面的体现,它特有的审美心理对设计艺术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虚"与"实"、"动"与"静"、"阴"与"阳"、"方"与"圆"四个方面论及它在标志艺术形态中的应用,希望通过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思考,更深刻地认识传统文化的深厚沉淀,感悟现代标志设计的文化意蕴,利于开发中国标志设计的独创性和民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美学 标志 虚与实 动与静 阴与阳 方与圆
下载PDF
太极拳中的辨证法——矛盾的统一和转化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立金 《中华武术(研究)》 2018年第6期78-81,共4页
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太极拳中运动与平衡、虚与实、阴与阳、慢与快矛盾的统一和转化,是太极拳锻炼取得显著效果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辨证法 对立统一和转化 运动与平衡 虚与实 阴与阳 慢与快
原文传递
刘熙载书论中的辩证观
6
作者 秦金根 《书法》 2003年第12期22-25,共4页
辩证论书,历代并不鲜见。而把中国古代的辩证法作为普遍的和有效的分析、认识问题的方法,运用到书法理论研究中,清末的刘熙载可能做得最好。在其所著《艺概·书概》等书论中,像阴与阳、刚与柔、天与人、雕与朴、意与法、象与意、古... 辩证论书,历代并不鲜见。而把中国古代的辩证法作为普遍的和有效的分析、认识问题的方法,运用到书法理论研究中,清末的刘熙载可能做得最好。在其所著《艺概·书概》等书论中,像阴与阳、刚与柔、天与人、雕与朴、意与法、象与意、古与我、疏与密、曲与直等既相互“对待”,又相互“摩荡”的矛盾关系就不下百余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论 刘熙载 辩证 相互 阴与阳
原文传递
钻石组
7
《中国宝石》 2001年第3期171-173,共3页
关键词 腕饰 钻石 阴与阳 珠宝设计
原文传递
太上保真养生论
8
《养生月刊》 2004年第11期1008-1010,共3页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然则天地之大,人之最灵,法阴禀阳,莫重乎性命。故二象并设,四序推迁,人处其间,倏然如电。每一思至,黯然销魂,生不再来,逝不可复。必须启悟耳目,陶铸心灵,荡涤...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然则天地之大,人之最灵,法阴禀阳,莫重乎性命。故二象并设,四序推迁,人处其间,倏然如电。每一思至,黯然销魂,生不再来,逝不可复。必须启悟耳目,陶铸心灵,荡涤烦邪,宣引荣卫。未有不由学而能成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上保真 养生论 立天之道 阴与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