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调阴跷阳跷治疗失眠症8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洪 邓鸿 熊可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4-396,共3页
目的 :对比针刺调阴跷、阳跷与西药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针刺调阴跷、阳跷治疗失眠症 87例 ,与单纯西药氯硝西泮 (Clonopin)治疗的 4 5例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 2 % ,对照组为 82 2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 目的 :对比针刺调阴跷、阳跷与西药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针刺调阴跷、阳跷治疗失眠症 87例 ,与单纯西药氯硝西泮 (Clonopin)治疗的 4 5例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 2 % ,对照组为 82 2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 (SRS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0 1) ,而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针刺调阴跷、阳跷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催眠镇静药氯硝西泮 ,对于各种原因不能服用药物的患者尤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跷阳跷 失眠症 临床观察 针灸疗法 阳跷脉
下载PDF
跷脉的循行特点及主治规律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磊 谷世哲 马惠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1-223,共3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跷脉的临床应用价值 ,以古代阴阳跷脉的循行分布为依据 ,分析了跷脉循行的特点 ,并从跷主肢体功能异常 ,跷主眼目开合 。
关键词 阳跷脉 阴跷脉 阳跷阴跷病证 针灸疗法 经络循行
下载PDF
针刺跷脉穴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3
作者 杨丹 姜美玉 +3 位作者 杨孝芳 葛耘 曾贤 刘明辉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对比针刺跷脉腧穴配合康复与常规康复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用跷脉腧穴针刺配合下肢康复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 d休息1 d,... 目的对比针刺跷脉腧穴配合康复与常规康复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用跷脉腧穴针刺配合下肢康复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 d休息1 d,治疗10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症状体征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组间比较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city Index,CSI)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CS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CSI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研究表明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阴跷脉 阳跷脉 康复 中风后遗症 足内翻
下载PDF
基于卫气昼夜循行路线探讨“阳不入阴”不寐机制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磊 岳广欣 樊新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806-1811,共6页
总结“阳不入阴”不寐病机涵义为卫气于夜独行于阳而不入于阴。卫气昼夜的不同循行可分寤寐,卫气昼行“阳”即卫气白天运行在手足六阳经及阴分,夜行“阴”即夜晚循行五脏,故卫气由“阳”入“阴”进入睡眠及维持睡眠的中枢节点包涵阳明... 总结“阳不入阴”不寐病机涵义为卫气于夜独行于阳而不入于阴。卫气昼夜的不同循行可分寤寐,卫气昼行“阳”即卫气白天运行在手足六阳经及阴分,夜行“阴”即夜晚循行五脏,故卫气由“阳”入“阴”进入睡眠及维持睡眠的中枢节点包涵阳明经、阳跷脉及相应五脏功能。基于卫气的昼夜循行路线,“阳不入阴”不寐病证的机制表现为阳明经逆、阳跷脉盛及包括肾失封藏、心火亢盛、肺失肃降、肝升太过、脾失健运在内的相应五脏功能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卫气 阳不入阴 阳明经 阳跷脉 循行路线
原文传递
跷脉与眼睑的联系及应用初探 被引量:14
5
作者 胡玲香 唐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737-738,共2页
为探讨跷脉与眼睑的联系及其临床运用 ,以跷脉的循行路线为依据进行分析和临床典型病例介绍来说明。结果 ,跷脉与眼睑在其循行过程中发生两次联系 ,在临床中对眼睑开合失调病症 ,睡眠失调病症及与睡眠相关的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眼睑 阳跷脉 阴跷脉 眼睑疾病 针灸疗法
下载PDF
针刺配合耳尖刺血治疗失眠症的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洪 邓鸿 +1 位作者 贾联斌 艾双春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11期998-1000,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尖刺血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将24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药物组,每组1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阴跷脉及阳跷脉循行穴位配合耳尖刺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氯硝西泮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尖刺血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将24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药物组,每组1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阴跷脉及阳跷脉循行穴位配合耳尖刺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氯硝西泮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测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RSS平均总分及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项指标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睡眠困难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耳尖刺血是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失眠症 阴跷脉 阳跷脉 刺血疗法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下载PDF
试论跷脉之“根结”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宝凯 赵吉平 付钰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608-609,共2页
"根结理论"首见于《灵枢·根结》篇,论述了足六经肢端腧穴远部主治作用的规律及所治病症的范围。笔者查阅了关于跷脉的相关文献,根据阴阳跷脉与足六经均起于足部且均纵向循行;二者均以所起腧穴为"根",所终了附... "根结理论"首见于《灵枢·根结》篇,论述了足六经肢端腧穴远部主治作用的规律及所治病症的范围。笔者查阅了关于跷脉的相关文献,根据阴阳跷脉与足六经均起于足部且均纵向循行;二者均以所起腧穴为"根",所终了附近为"结";治疗方面"根"穴可通调一经,疗效显著等特点认为跷脉亦有"根结"。在此基础上提出阴阳跷脉之"根穴"与二者结部相应的"结穴"。阴跷脉"根穴":照海;阳跷脉"根穴":申脉;阴跷脉结部相应的"结穴"为睛明;阳跷脉结部相应的"结穴"为风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理论 阴跷脉 阳跷脉 足六经
下载PDF
近年跷脉理论的应用概况及思考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乐琴 杜永康 《光明中医》 2018年第14期2137-2140,共4页
通过收集近20年有关跷脉的临床研究和试验研究,分析和总结出目前临床应用跷脉理论主要治疗失眠、中风后异常运动模式、眼疾等。对于针刺跷脉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比较深入,针刺跷脉相关腧穴对机体的昼夜生物节律具有明显地调整作用,已经... 通过收集近20年有关跷脉的临床研究和试验研究,分析和总结出目前临床应用跷脉理论主要治疗失眠、中风后异常运动模式、眼疾等。对于针刺跷脉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比较深入,针刺跷脉相关腧穴对机体的昼夜生物节律具有明显地调整作用,已经涉及到神经递质、内分泌、免疫、电生理以及神经分子生物学等领域。针刺跷脉穴治疗失眠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相比常规针刺、西药等治疗都有优势,且取穴少而精。但针刺跷脉治疗失眠的研究大多以补照海、泻申脉为主,对于其他跷脉腧穴治疗失眠的研究比较少,且研究的空白对照设置不合理。针刺跷脉可以改善中风后异常运动模式,临床主要应用于中风后足内翻、下肢平衡障碍,证明跷脉系统与人体的平衡系统有密切的联系。利用跷脉理论治疗精神情志类脑病、运动系统疾病、五官疾病的研究比较少,这为以后研究跷脉指明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跷脉 阳跷脉 针刺疗法 失眠 嗜睡 中风后足内翻 眼疾
下载PDF
针刺阴阳跷脉治疗遗尿32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惠萍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遗尿 阴跷脉 阳跷脉 针刺疗法 儿童
下载PDF
《内经》跷脉功能浅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辉 《山东中医杂志》 2006年第8期516-517,共2页
探讨《内经》中阴阳跷脉与头面部的联系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以跷脉的循行分布与生理功能特点为依据,分析了跷脉与脑、眼及睡眠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治疗相关疾患。
关键词 内经 阳跷脉 阴跷脉 功能特点
下载PDF
痰湿内阻证OSAHS患者面部阳跷脉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权 杨晓明 +1 位作者 何媚燕 刘忠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0期142-144,148,共4页
目的研究痰湿内阻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面部阳跷脉红外热成像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19年5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痰湿内阻证OSAHS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6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对两... 目的研究痰湿内阻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面部阳跷脉红外热成像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19年5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痰湿内阻证OSAHS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6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测量面部阳跷脉穴温度,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面部阳跷脉循行穴位(双侧地仓、巨髎、睛明、攒竹、眉冲穴)温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睛明-眉冲线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痰湿内阻证OSAHS患者面部阳跷脉红外皮温呈高温改变且具有特异性,为中医理论及疾病诊疗提供可视化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红外热成像 阳跷脉 中医理论
下载PDF
电针联合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和振动训练治疗卒中后肌痉挛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GABA和Glu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海超 王正田 +1 位作者 王腾 王晓娜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808-813,共6页
目的 观察电针跷脉穴联合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和振动训练治疗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卒中后肌痉挛患者随机分... 目的 观察电针跷脉穴联合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和振动训练治疗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卒中后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康复训练,对照组另予振动训练及超声引导下冲击波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电针跷脉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各单项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分、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GABA和Glu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各单项评分、FMA评分、SS-WOL评分、ARAT评分、NIHSS评分和MBI评分以及血清GABA和Glu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和血清Glu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S-QOL、FMA、MBI和ARAT评分以及血清GAB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电针跷脉穴联合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和振动训练治疗卒中后肌痉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生活质量与肢体运动能力,改善Glu和GABA表达水平,从而缓解肌肉痉挛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和振动训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阴跷脉 阳跷脉 中风后遗症 痉挛 偏瘫 康复训练
下载PDF
针刺阳跷脉治疗周围性面瘫鼓颊障碍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祁璐璐 张天生 文洪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41-644,652,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阳跷脉治疗面瘫鼓颊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阳跷脉穴位地仓、承泣、巨髎、风池、睛明、跗阳、申脉为主穴,对照组常规取穴。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的鼓颊程度、... 目的:观察针刺阳跷脉治疗面瘫鼓颊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阳跷脉穴位地仓、承泣、巨髎、风池、睛明、跗阳、申脉为主穴,对照组常规取穴。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的鼓颊程度、面部残疾指数(FDI)进行比较,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鼓颊程度、面部残疾指数(FDI)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鼓颊程度方面效果更佳。结论:阳跷脉针刺与常规针刺都能有效改善面瘫,但针刺阳跷脉在治疗鼓颊障碍上优于常规取穴,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鼓颊 阳跷脉 整体观念 针刺疗法
下载PDF
中药穴位敷贴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晓楠 王晓婷 +2 位作者 丁妍 崔云 张庆江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5年第4期447-448,共2页
睡眠障碍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普遍存在,研究表明,睡眠障碍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率在45%~80%。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且因患者肾脏代谢功能下降,其不良反应增加。因此本研究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普遍存在,研究表明,睡眠障碍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率在45%~80%。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且因患者肾脏代谢功能下降,其不良反应增加。因此本研究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障碍,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中药穴位敷贴 肾脏代谢 临床观察 申脉 照海 中医外治法 阳跷脉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针灸大成》中申脉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于振邦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4期22-25,共4页
该文通过分析《针灸大成》中有关申脉的文献记载,对申脉的主治病证进行了系统阐述。《针灸大成》中有关申脉记载较多,认为申脉归属于膀胱经,亦通于阳跷脉,临床多配伍他穴使用,可用于治疗头疾、五官疾患、颈项腰背痛、胸胁腋痛、腿足疾... 该文通过分析《针灸大成》中有关申脉的文献记载,对申脉的主治病证进行了系统阐述。《针灸大成》中有关申脉记载较多,认为申脉归属于膀胱经,亦通于阳跷脉,临床多配伍他穴使用,可用于治疗头疾、五官疾患、颈项腰背痛、胸胁腋痛、腿足疾患、痿证、癫疾、感冒、咳嗽、妇科疾病、痢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大成》 申脉 足太阳膀胱经 阳跷脉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睡眠剥夺受试者面部红外热成像的表达及与阳跷脉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萌 谭婷婷 +3 位作者 陈尚杰 倪光夏 蒋仕玉 徐文韬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0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是否可以作为睡眠剥夺(SD)的客观评价指标及考证睡眠与阳跷脉的关系。方法:对32名睡眠良好的健康青年受试者在正常睡眠状态下和24 h睡眠剥夺后分别进行1次面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观察并对比分析SD后面部新...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是否可以作为睡眠剥夺(SD)的客观评价指标及考证睡眠与阳跷脉的关系。方法:对32名睡眠良好的健康青年受试者在正常睡眠状态下和24 h睡眠剥夺后分别进行1次面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观察并对比分析SD后面部新陈代谢热的特异性变化与阳跷经脉热态传输的变化。结果:正常睡眠状态下面部整体新陈代谢热比较均匀,中正线左右两侧额部区域呈对称性均匀分布的新陈代谢热;SD后面部整体新陈代谢热不均匀,强度较前增高;额部区域呈双侧不对称、分布不均的新陈代谢热,与SD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出现与阳跷脉联系密切的自双眼(或单侧)内眦起向额顶方向延伸的线性白色超高热表达的"睡眠线",与SD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单双侧"睡眠线"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翼、口角及双侧太阳穴区位热值均较SD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SD可使面部整体代谢热升高,且额区具有明显特异性表达的"睡眠线",表明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可以作为SD的客观评价指标。(2)额区明显特异性表达的"睡眠线"验证了"阳跷脉气盛则目开而寤"的中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红外热成像 表达与特性 睡眠线 阳跷脉 客观评价
下载PDF
针刺跗阳穴为主治疗肩周炎66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焕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97-98,共2页
针刺跗阳穴为主治疗肩周炎66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6例,男29例,女37例;发病年龄35~45岁10例,46~50岁40例,51~65岁16例;病程最短12天,最长3年2个月;左肩30例,右肩36例。2治疗... 针刺跗阳穴为主治疗肩周炎66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6例,男29例,女37例;发病年龄35~45岁10例,46~50岁40例,51~65岁16例;病程最短12天,最长3年2个月;左肩30例,右肩36例。2治疗方法2.1选穴:主穴附阳。配穴阳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跗阳 阳跷脉 足三里 导气法 阳陵泉 三阴交 调和阴阳 肩部疼痛 补益肝脾肾
下载PDF
电针灸配合阳跷脉循经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福芝 《内蒙古中医药》 2012年第12期37-38,共2页
目的:研究与探求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有效方法,解决临床问题。方法:收集东丽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符合要求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对其面肌功能和患者自身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设为A组(电针刺配合阳跷脉循经拔罐组)与B组(对照... 目的:研究与探求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有效方法,解决临床问题。方法:收集东丽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符合要求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对其面肌功能和患者自身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设为A组(电针刺配合阳跷脉循经拔罐组)与B组(对照组),观察疗效,在治疗4周(3个疗程)后进行面肌功能恢复评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评定电针灸配阳跷脉循经拔罐是否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有效方法。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8.3%、痊愈率为95.0%;B组总有效率为96.70%、痊愈率为83.3%。A组总有效率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痊愈率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灸配合阳跷脉循经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电针灸 阳跷脉 拔罐
下载PDF
跷脉穴合平衡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7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柴广慧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第10期18-19,共2页
脑卒中后继发的痉挛状态是脑卒中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近年来卒中后康复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但痉挛状态的不利影响并未完全消除。平衡针刺为王文远教授所创,以恢复机体自我调控功能为治疗目的,对面瘫、脑卒中、面肌痉挛等多种神经系... 脑卒中后继发的痉挛状态是脑卒中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近年来卒中后康复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但痉挛状态的不利影响并未完全消除。平衡针刺为王文远教授所创,以恢复机体自我调控功能为治疗目的,对面瘫、脑卒中、面肌痉挛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均有良好疗效[1]。笔者在其基础上,针对痉挛性偏瘫的发病特点及病机,选择联合跷脉穴针刺对该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偏瘫 痉挛状态 神经系统疾病 阳跷脉 分离运动 交会穴 阴跷 痉挛程度 手阳明大肠经 申脉
下载PDF
“湿入跷脉”理论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呼永河 钟梁 +14 位作者 李静 孙薏 匡红 田卫卫 李硕 周龙甫 沈毅 钟国成 刘爱琴 沈涛 谢春光 高永翔 黄秀深 由凤鸣 张丰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83-85,共3页
阴阳跷脉是奇经八脉中的两条经脉,调节一身之阴阳,对其针灸临床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少有论述跷脉病症的证候及辨证论治特点,笔者从湿人跷脉的角度分析了跷脉的病候特点,以及经络循行部位的病变。
关键词 湿邪 阴跷脉 阳跷脉 病候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