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不同类型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的区别,并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2...目的探讨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不同类型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的区别,并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2例。骨折按复位后股骨近端内外侧壁的完整性分组:A组,外侧壁损伤组;B组,内侧壁损伤组;C组,同时伴发内外侧壁损伤组;D组,内外侧壁支撑稳定组(对照组)。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内固定失败率、骨折愈合率、1年内全因死亡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差异。结果最终142例患者得到随访(A组27人,B组43人,C组21人,D组51人),平均随访时间(16.3±3.7)个月。C组内固定失败病例数(5例)高于D组(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骨折不愈合病例数(7例)高于D组(2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1年内死亡病例数(6例)高于D组(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A组(82.84±4.89)分,B组(77.55±5.74)分,C组(74.23±6.35)分及D组(90.06±4.46)分,B组与C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c=0.286),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不同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有差异。外侧壁损伤及内侧壁损伤均可对转子间骨折愈合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产生影响。同时合并外侧壁损伤及内侧壁损伤的患者疗效可能较差,经复位后内外侧壁支撑稳定的患者疗效普遍较好。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5年5月,采用PFNA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5...[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5年5月,采用PFNA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5~65岁,平均(57.53±6.85)岁。初次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摔伤4例,重物砸伤3例。受伤至该次入院前接受手术治疗1次12例,2次3例。骨折距该次入院时间为11~23个月,平均(15.80±3.88)个月。术后定期依据X线片检查以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严重早期并发症。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2个月,平均(26.27±9.08)个月。X线片示所有患者均达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愈合时间10~31周,平均(18.60±5.97)周,无内固定松动或者移位。颈干角由术前(123.53±9.56)°增加至末次随访时(134.13±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39.07±14.82)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6.07±7.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果评定为优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6.67%。[结论]采用PFNA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可增加内侧骨皮质的稳定性,避免畸形愈合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展开更多
目的对比观察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目的对比观察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DHS治疗,观察组行PFNA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部分负重时间;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并发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部分负重时间[(10.67±1.85)cm、(305.84±56.76)、(204.78±34.62)ml、(93.52±16.83)min、(15.05±1.90)、(15.23±3.45)、(42.68±5.07)d]与观察组[(5.43±1.24)cm、(200.16±42.35)、(150.39±25.17)ml、(69.48±12.41)min、(12.48±1.40)、(11.37±2.19)、(38.32±4.9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优良率76.59%,观察组91.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02%,观察组4.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PFNA更具有优势,骨折愈合良好,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并发症少。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80例,其中32例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48例行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roximal femur nail antirotition,PFNA)...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80例,其中32例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48例行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roximal femur nail antirotition,PFNA)-Ⅱ内固定。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DHS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PFNA-Ⅱ组,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HS和PFNA-Ⅱ均为治疗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DHS具有操作简单、费用较低等优点,而PFNA-Ⅱ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高龄、骨质疏松严重患者,PFNA-Ⅱ为首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不同类型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的区别,并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2例。骨折按复位后股骨近端内外侧壁的完整性分组:A组,外侧壁损伤组;B组,内侧壁损伤组;C组,同时伴发内外侧壁损伤组;D组,内外侧壁支撑稳定组(对照组)。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内固定失败率、骨折愈合率、1年内全因死亡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差异。结果最终142例患者得到随访(A组27人,B组43人,C组21人,D组51人),平均随访时间(16.3±3.7)个月。C组内固定失败病例数(5例)高于D组(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骨折不愈合病例数(7例)高于D组(2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1年内死亡病例数(6例)高于D组(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A组(82.84±4.89)分,B组(77.55±5.74)分,C组(74.23±6.35)分及D组(90.06±4.46)分,B组与C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c=0.286),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不同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有差异。外侧壁损伤及内侧壁损伤均可对转子间骨折愈合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产生影响。同时合并外侧壁损伤及内侧壁损伤的患者疗效可能较差,经复位后内外侧壁支撑稳定的患者疗效普遍较好。
文摘[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5年5月,采用PFNA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5~65岁,平均(57.53±6.85)岁。初次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摔伤4例,重物砸伤3例。受伤至该次入院前接受手术治疗1次12例,2次3例。骨折距该次入院时间为11~23个月,平均(15.80±3.88)个月。术后定期依据X线片检查以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严重早期并发症。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2个月,平均(26.27±9.08)个月。X线片示所有患者均达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愈合时间10~31周,平均(18.60±5.97)周,无内固定松动或者移位。颈干角由术前(123.53±9.56)°增加至末次随访时(134.13±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39.07±14.82)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6.07±7.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果评定为优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6.67%。[结论]采用PFNA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可增加内侧骨皮质的稳定性,避免畸形愈合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
文摘目的对比观察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DHS治疗,观察组行PFNA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部分负重时间;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并发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部分负重时间[(10.67±1.85)cm、(305.84±56.76)、(204.78±34.62)ml、(93.52±16.83)min、(15.05±1.90)、(15.23±3.45)、(42.68±5.07)d]与观察组[(5.43±1.24)cm、(200.16±42.35)、(150.39±25.17)ml、(69.48±12.41)min、(12.48±1.40)、(11.37±2.19)、(38.32±4.9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优良率76.59%,观察组91.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02%,观察组4.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PFNA更具有优势,骨折愈合良好,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文摘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80例,其中32例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48例行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roximal femur nail antirotition,PFNA)-Ⅱ内固定。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DHS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PFNA-Ⅱ组,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HS和PFNA-Ⅱ均为治疗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DHS具有操作简单、费用较低等优点,而PFNA-Ⅱ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高龄、骨质疏松严重患者,PFNA-Ⅱ为首选。
文摘目的探讨隐性失血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中、术后7 d隐性失血量分为高失血量组(n=31)和低失血量组(n=3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12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变化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失血量组术后3、6、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70.6±5.4)、(76.8±4.6)、(84.3±2.8)分]均明显低于低失血量组[(74.2±.5.2)、(83.7±5.0)、(92.4±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隐性失血是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功能的一项重要因素,在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应考虑隐性失血,对隐性失血量大的患者应注意及时给予合理输血,以改善患者的循环血量,促进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