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什么艺术史具有历史
1
作者 张小忠(译) 王玺钧(校)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114,178,共15页
本文继续跟进笔者之前著述,尤其是《艺术写作》和《艺术史写作原理》中关于艺术史之历史的观点,即艺术史的结构和阐释风格问题。文中引用了怀特、西美尔和丹托的相关论述,特别是丹托在艺术哲学和历史哲学方面的论断和分析方式,并通过具... 本文继续跟进笔者之前著述,尤其是《艺术写作》和《艺术史写作原理》中关于艺术史之历史的观点,即艺术史的结构和阐释风格问题。文中引用了怀特、西美尔和丹托的相关论述,特别是丹托在艺术哲学和历史哲学方面的论断和分析方式,并通过具体的艺术史个案,围绕着对普桑画作的阐释来展开论述,并概括了艺术史哲学“历史性”的本质,认为不同于丹托对艺术的“哲学性”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历史 结构 阐释风格
下载PDF
阐释风格的红色中国形象建构——纪录片《新中国的上海》的考证及美学概述
2
作者 余娟 《电影新作》 2017年第6期72-76,共5页
摄于1973年的纪录片《新中国的上海》近日与沪上观众首次见面。影片以格里尔逊式的解说贯穿始末,是典型的阐释风格作品。在20世纪60年代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美学运动的共同影响下,影片亦出现了较为精彩的访问片段和同期声记录现场,由此,2... 摄于1973年的纪录片《新中国的上海》近日与沪上观众首次见面。影片以格里尔逊式的解说贯穿始末,是典型的阐释风格作品。在20世纪60年代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美学运动的共同影响下,影片亦出现了较为精彩的访问片段和同期声记录现场,由此,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城市风貌得以真实呈现。该片以平和的观点阐释和多角度的纪实拍摄构成了一份珍贵的红色中国影像档案,亦是一部重要的中国题材纪录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的上海》 阐释风格 直接电影 真实电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