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台宗知礼答日本国师问 被引量:1
1
作者 曾其海 《台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0-13,共4页
宋代,社会相对稳定,各帝王基本都扶持佛教,天台宗的典藉章疏失而复得,相当完备,再加上以知礼为首的山家派与庆昭等山外派长达30余年的争论,天台宗理论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入宋僧寂昭和绍良带着日本天台宗的"二十七问"和"... 宋代,社会相对稳定,各帝王基本都扶持佛教,天台宗的典藉章疏失而复得,相当完备,再加上以知礼为首的山家派与庆昭等山外派长达30余年的争论,天台宗理论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入宋僧寂昭和绍良带着日本天台宗的"二十七问"和"十问"请决于知礼,知礼站在天台圆教的立场,以智顗、湛然理论为纲格,对日僧"三十七问"一一作了答复,使他们自觉得没有达到宋天台宗圆教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礼 日本国师 非情有性 声闻
下载PDF
“竺道生被摈”事件新释
2
作者 赵江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道生被摈”是汉传佛教史上的一桩著名公案,同时也是涅槃佛性在被确立为汉传思想之核心地位时发生的一个重要插曲。历史上关于该事件的记载几乎都是以《高僧传》为基础,在此之上详略重引,将“道生被摈”的主要原因归于其“孤明先发”... “道生被摈”是汉传佛教史上的一桩著名公案,同时也是涅槃佛性在被确立为汉传思想之核心地位时发生的一个重要插曲。历史上关于该事件的记载几乎都是以《高僧传》为基础,在此之上详略重引,将“道生被摈”的主要原因归于其“孤明先发”和“阐提成佛说”的提出。实际上,从另一角度观之可以发现,“道生被摈”是一场由“摈者”与“被摈者”相互作用而发生的社会性事件,故此中不但牵涉到竺道生自身,更关联到整个建康佛教在特定时期内的思想状况、僧团结构等多层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僧传》 竺道生 成佛 僧团 佛性 涅槃 汉传佛教
原文传递
浅论佛教与汉语词汇
3
作者 袁江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14-16,共3页
无论是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还是民风民俗,无不渗透着佛教文化的内涵,即使在高度文明的今天,佛教思想与汉语词汇的融合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尺度和修养水准。揭示佛教与汉语词汇的内在联系。能够了解一部分汉语词汇的... 无论是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还是民风民俗,无不渗透着佛教文化的内涵,即使在高度文明的今天,佛教思想与汉语词汇的融合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尺度和修养水准。揭示佛教与汉语词汇的内在联系。能够了解一部分汉语词汇的深层文化的内涵。一、佛教的传入与汉浯词汇的融合约公元一世纪,即中国的西汉末,东汉初之际佛教渐入中国。当时中国只把它看着如同中国的冲仙道术一样曾斥之为“夷狄之未”,“廓落难用,虚无难信”。但由于它与黄老之学的道术相通之处,故终于落下根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思想 成佛 道术 一切众生 深层文化 放光般若经 佛教经典 大乘空宗 看话禅
原文传递
《无上依经》汉译本考
4
作者 杨维中 《古籍研究》 2016年第1期64-70,共7页
作为早期如来藏思想代表性经典的《无上依经》,在佛教教义系统中有其重要位置。在如来藏经典中,《无上依经》最为独特的地方在于以'佛舍利'崇拜切入以彰显如来、如来界、如来藏等范畴的内涵。可惜,学术界对其研究甚少。由于汉... 作为早期如来藏思想代表性经典的《无上依经》,在佛教教义系统中有其重要位置。在如来藏经典中,《无上依经》最为独特的地方在于以'佛舍利'崇拜切入以彰显如来、如来界、如来藏等范畴的内涵。可惜,学术界对其研究甚少。由于汉语译本所依据的梵语本仍未发现,所以,汉语译本就显得尤其珍贵。限于篇幅,本文仅对《无上依经》的汉译本及其翻译过程作些叙述考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上依经 汉译本 如来藏 未曾有经 智昇 佛教教义 开元释教录 绍泰 僧祐
原文传递
顽石形象与艳情情结
5
作者 梁志红 梁俊霞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6年第6期112-113,共2页
“顽石”,这个名词,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宗教有着联系。有个成语叫“顽石点头”,讲的是道生法师传经布道的故事。该成语见于晋书《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篇,具体的情节是这样的。“师被摈,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经》。
关键词 虎丘 道生法 无稽崖 莲社 贾宝玉 绣榻野史 茫茫大士 青埂峰 甄士隐
原文传递
从《张骞出使西域图》谈佛教的东渐 被引量:8
6
作者 孙修身 《敦煌学辑刊》 1981年第1期128-131,共4页
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它传入我国的时间,经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大致有三种意见:即汉明求法说,伊存授经说和汉武帝获金人说。我同意第三种说法,因为敦煌壁画为此说提供了一条形象的资料。敦煌莫高窟现存的壁画里,有一幅同佛教传入我国腹... 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它传入我国的时间,经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大致有三种意见:即汉明求法说,伊存授经说和汉武帝获金人说。我同意第三种说法,因为敦煌壁画为此说提供了一条形象的资料。敦煌莫高窟现存的壁画里,有一幅同佛教传入我国腹地关系至为密切的《张骞出使西域图》。此画画在初唐时期开凿的、敦编第三二三窟北壁之西端,由四个画面组成,现将其介绍于后:,第一个画面在此组画的东上角,画一殿堂式的建筑,内置二金人,-身着袈裟,头发梳作高肉髻,站立于殿堂之内;在殿门两侧,各植绿树一株;台阶上画一人,手执长柄供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图 敦煌壁画 北壁 佛教传入 唐时期 经说 博望侯 榜题 大夏国
下载PDF
谢灵运《佛影铭并序》阐提观发微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道贵 《华夏文化》 2003年第2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谢灵运 《佛影铭并序》 竺道生 佛教思想史
下载PDF
寒山诗日本古注本的阐释特色与学术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卞东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9-139,160,共11页
中国宋代时,寒山诗就传到了日本,在日本中世及江户时代的汉诗中,多有吟咏寒山之作,江户时代绘画中也多有对寒山拾得的描绘。在江户时代,日本出现了《首书寒山诗》、连山交易的《寒山子诗集管解》、白隐慧鹤的《寒山诗阐提记闻》和大鼎... 中国宋代时,寒山诗就传到了日本,在日本中世及江户时代的汉诗中,多有吟咏寒山之作,江户时代绘画中也多有对寒山拾得的描绘。在江户时代,日本出现了《首书寒山诗》、连山交易的《寒山子诗集管解》、白隐慧鹤的《寒山诗阐提记闻》和大鼎宗允的《寒山诗索赜》这四部《寒山诗》的汉文注本。这些古注本的作者是日本曹洞宗或临济宗禅僧,故能以"释"注"释",既释事又释意,对寒山诗中的典故和义理皆有很好的阐释,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这四部寒山诗古注本对了解寒山在中国本土之外的接受与影响、探究世界范围内的"寒山热"的形成都有宝贵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诗 日本 首书寒山诗 寒山子诗集管解 寒山诗记闻 寒山诗索赜
原文传递
昙无谶和他的《大般涅槃经》 被引量:2
9
作者 方步和 《河西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25-35,共11页
十六国的北凉时,名僧昙无谶曾在凉州的治所姑臧(今甘肃武威市),译出了轰动中国佛教界的四十卷《大般涅槃经》,促进了中国佛教变革性的演进。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但昙无谶其人,却很不为人所称,比起鸠摩罗什来,不可同日而语。这主要是因... 十六国的北凉时,名僧昙无谶曾在凉州的治所姑臧(今甘肃武威市),译出了轰动中国佛教界的四十卷《大般涅槃经》,促进了中国佛教变革性的演进。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但昙无谶其人,却很不为人所称,比起鸠摩罗什来,不可同日而语。这主要是因为他无行所致。他在凉州呆了20余年,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是在凉州作出的;他的性命也是在凉州丢掉的。本文不是剖析《大般涅槃经》的教义,也不是考订该经翻译时所依据的经本来源及译本的全与不全,更不是为他的无行正名;而是企图阐发昙无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过的某些作用。为了说明此问题,上面谈到的若干方面,也要作某些涉猎。昙无谶(385—433),又叫昙摩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昙无谶 大般涅槃经 中国佛教 沮渠蒙逊 罗什 中天竺 中西文化交流 玄始 慧皎
下载PDF
佛教对中国古代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及二者之差异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道超 《河池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72-78,81,共8页
作者通过史载资料详细地论述了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已存在了因果报应思想及佛教传入后它又怎样溶合了佛教的六道轮回学说,同时,也论证了中国古代报应思想与佛教学说的差异。
关键词 佛教传入 六道轮回 八大地狱 成佛 黑绳地狱 八热地狱 印度佛教 粗恶语 十恶
下载PDF
莲社·净土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青生 《上海文博论丛》 2007年第4期46-49,共4页
《白莲社图卷》与《莲社图卷》描绘的是同一题材,均以东晋高僧慧远"庐山白莲结社"为底本,描绘了慧远"庐山结社"的故事。慧远是东晋怫教的领袖人物,精通佛、儒、道三家奥旨,博学多才。他广交天下高僧贤士,组织僧团,... 《白莲社图卷》与《莲社图卷》描绘的是同一题材,均以东晋高僧慧远"庐山白莲结社"为底本,描绘了慧远"庐山结社"的故事。慧远是东晋怫教的领袖人物,精通佛、儒、道三家奥旨,博学多才。他广交天下高僧贤士,组织僧团,翻译佛经,使东林寺成为东晋最有影响的佛教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远 僧团 白莲社图 莲社 竺道生 东林寺 佛驮跋陀罗 四分律 佛性
下载PDF
陈寅恪读高僧传批语辑录
12
《中国文化》 1990年第1期149-155,共7页
陳寅恪先生所讀高僧傳今有三種:高僧傅初集,即梁慧皎撰高僧傳,南京金陵刻经處刻本,四册,十五卷;高僧傳二集,即唐道宣撰續高僧傳,揚州江北刻经處刻本,十册,四十卷;高僧傳三集,即宋赞寧撰宋高僧傳,亦為江北刻經處刻本,八册,三十卷,但其中... 陳寅恪先生所讀高僧傳今有三種:高僧傅初集,即梁慧皎撰高僧傳,南京金陵刻经處刻本,四册,十五卷;高僧傳二集,即唐道宣撰續高僧傳,揚州江北刻经處刻本,十册,四十卷;高僧傳三集,即宋赞寧撰宋高僧傳,亦為江北刻經處刻本,八册,三十卷,但其中有批語者僅三册,十二卷。據先生生前發表的与佛教僧傳有關的一些論文的刊布年代及蔣天樞先生撰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可以推知,这些批語應该是先生1926年至1937年間在清華大學任教,讀書授課時所作,其中多數當在一九三五年以前。批語俱寫於原书上下空白處及行间,字極細密,且無標點。批語多時竟至原书几無空白之處,在一页無空白處時,復又书寫於前後頁。從字跡大小及墨色看,同一相關内容的批語,往往不是一時寫成,前後時有補充或更正。設想先生當時讀書,有所得時,即隨手批寫於书上,以為以後撰寫論文時的材料,只是備自己參考,並沒有直接發表的打算,因此書寫颇不规整。但因此辨识整理起來亦颇為困難。原書在去年经先生女兒流求、美延交来,囑代為辑錄整理,時经一年,尚未全部完成,至惑愧怍。先生人品文章,舉世景仰。今徵得流求、美廷二位同意,將已抄錄的部份批語整理發表。海内學人,於此或不僅見先生治学門径之一途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传 竺道生 佛性 慧皎 流求 法颖 道宣 成佛 南京金陵
下载PDF
俗语佛源
13
《文史知识》 1988年第3期116-117,共2页
方便指因人施教,导人入佛之权宜方法。《大藏法数》:'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方便'为菩萨十度之一,是大乘佛教的一大特色。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方便品》:'有长者名维摩诘……善于智度,通达... 方便指因人施教,导人入佛之权宜方法。《大藏法数》:'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方便'为菩萨十度之一,是大乘佛教的一大特色。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方便品》:'有长者名维摩诘……善于智度,通达方便。……欲度人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诘所说经 大乘佛教 方便品 罗什 姚秦 智度 法数 生公说法 业报
原文传递
论成佛问题
14
作者 陆沉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43-46,共4页
讨论佛家的成佛难题,像众生以至无情众生是否皆有佛性,佛性本有抑或始有,是顿悟还是渐悟成佛,等等,以期最大限度地消除在该问题上的分歧,至少也可以澄清问题。
关键词 成佛 佛性 涅槃 顿悟 渐悟
下载PDF
新罗元晓的“如来禅”思想
15
作者 敖英 《宗教研究》 2011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元晓是学识渊博的佛教学者,也是勤于修行的佛教信徒。他不仅著书立说、教化众生,还'山水坐禅'。元晓著作中有关禅修的主要有《般舟三昧经疏》、《大乘观行》和《金刚三昧经论》。可惜《般舟三昧经疏》和《大乘观行》二文已佚,... 元晓是学识渊博的佛教学者,也是勤于修行的佛教信徒。他不仅著书立说、教化众生,还'山水坐禅'。元晓著作中有关禅修的主要有《般舟三昧经疏》、《大乘观行》和《金刚三昧经论》。可惜《般舟三昧经疏》和《大乘观行》二文已佚,元晓在文中是否阐述了自己禅修的法门,不得而知。不过在《金刚三昧经论》中,元晓对《金刚三昧经》中的'如来禅'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如来禅'思想。'如来禅'这一概念,尽管不是最早出于《楞伽经》~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三昧经》 《楞伽经》 修行者 大乘佛教 大乘佛法 菩萨道
原文传递
中小学老师是什么哲学——回到用自己的嘴说话的老师
16
作者 毕世响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第5Z期21-24,共4页
中小学老师是不是用自己的嘴讲课中小学老师主要靠三个本事立世:说话的嘴,写字的手,有知识的头脑,道德并不是当老师的必要条件。真正的老师,应该是只凭一张嘴就能够上课的人,没有书本,没有笔,没有黑板,只靠自己的语言表达,就能把课上得... 中小学老师是不是用自己的嘴讲课中小学老师主要靠三个本事立世:说话的嘴,写字的手,有知识的头脑,道德并不是当老师的必要条件。真正的老师,应该是只凭一张嘴就能够上课的人,没有书本,没有笔,没有黑板,只靠自己的语言表达,就能把课上得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老一辈老师大概许多人有这样的本事。作家陆文夫(1928~2005)写的《乡曲儒生》中的那位私塾先生秦老师,现在倾国家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撒豆成兵 陆文夫 文化知识 私塾先生 竺道生 秦兵马俑 小学老师 主要意思 西方文化
下载PDF
佛教与中国伦理(续)
17
作者 方立天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2期4-9,43,共7页
四封建宗法制和佛教孝道论中国佛教宣传得最多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孝”,因此孝道便成了中国佛教伦理道德的重心。可以说中国佛教是以孝为中心来展开它的伦理道德学说的。佛教所赖以生存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命脉的。它的经... 四封建宗法制和佛教孝道论中国佛教宣传得最多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孝”,因此孝道便成了中国佛教伦理道德的重心。可以说中国佛教是以孝为中心来展开它的伦理道德学说的。佛教所赖以生存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命脉的。它的经济基础是以小块土地个体所有制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伦理 中国佛教 佛性论 佛教学者 成佛 伦理道德观念 一切众生 竺道生 修持
下载PDF
从顽石点头说起
18
作者 贾洛川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1期41-43,共3页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宗教在教化、净化人心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具有重要的美育价值。在佛教中,美育对人心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对坠入罪恶的人改恶从善,重新做人产生了重要影响,起到了顽石点头的功效。联系实际社区矫正和监狱改...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宗教在教化、净化人心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具有重要的美育价值。在佛教中,美育对人心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对坠入罪恶的人改恶从善,重新做人产生了重要影响,起到了顽石点头的功效。联系实际社区矫正和监狱改造的现实,对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和监狱干警的启示是,要有大美的胸襟,要对有过之人的美好一面予以扶持,要有高超的点化艺术,使社区矫正对象和监狱服刑罪犯醍醐灌顶、猛醒回头、点头称是、走向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刑罪犯 监狱干警 社区矫正对象 社区矫正机构 监狱改造
下载PDF
佛言祖语
19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1,共1页
一切诸法,其性平等,本无高下,随众生心妄见高下,而高下悉皆无性。达此无性,名为无上菩提,非别有少法可得也。……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无上菩提。盖不达无我而修一切善法,止成人天善果;不修一切善法而但证我空,止成二... 一切诸法,其性平等,本无高下,随众生心妄见高下,而高下悉皆无性。达此无性,名为无上菩提,非别有少法可得也。……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无上菩提。盖不达无我而修一切善法,止成人天善果;不修一切善法而但证我空,止成二乘小果;妄言我法俱空而恣行恶法,则为阐提狱种;惟以无我修一切善法,正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故即得无上菩提也。……(以)诸善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上菩 善法 俱空 我空 无所住 持戒 三恶道 修罗道 持名念佛
原文传递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20
作者 见心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27-27,共1页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人人都有佛性,所以人人也都能成佛。佛教以慈悲为怀而普度众生,对于杀害生命,是不能容允的,所以规定杀生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第一条戒律。但是,只要犯者能够虔诚忏悔,仍然可以完成最圆...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人人都有佛性,所以人人也都能成佛。佛教以慈悲为怀而普度众生,对于杀害生命,是不能容允的,所以规定杀生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第一条戒律。但是,只要犯者能够虔诚忏悔,仍然可以完成最圆满境地的人格(佛教叫做“成佛”)。《涅槃经》卷二十六说:“屠家之子,常修恶业,以见我(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成佛 慈悲为怀 众生平等 佛性 涅槃经 恶业 普度众生 竺道生 邪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