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 |
季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80
|
|
2
|
“写作是因为对生活的厌恶与恐惧” |
阎连科
姚晓雷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86
|
|
3
|
论阎连科的“世界” |
郜元宝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65
|
|
4
|
《受活》:超现实写作的重要尝试 |
李陀
阎连科
|
《南方文坛》
CSSCI
|
2004 |
63
|
|
5
|
生死游戏仪式的复原——《日光流年》的索源体特征 |
王一川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60
|
|
6
|
反乌托邦的乌托邦叙事——读《受活》 |
王鸿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57
|
|
7
|
我为什么写作——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讲演 |
阎连科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57
|
|
8
|
试论阎连科的《坚硬如水》中的恶魔性因素 |
陈思和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2
|
|
9
|
论近期小说中乡土与都市的精神蜕变——以《黑猪毛白猪毛》和《瓦城上空的麦田》为考察对象 |
丁帆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9
|
|
10
|
中国文学中的乡土乌托邦及其幻灭 |
吴晓东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6
|
|
11
|
读阎连科的小说札记之一 |
陈思和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7
|
|
12
|
阎连科小说创作论 |
梁鸿
|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
2004 |
22
|
|
13
|
底层写作仅仅体现了道德化的文学立场 |
洪治纲
|
《探索与争鸣》
CSSCI
|
2008 |
35
|
|
14
|
革命时代的爱与死——论阎连科的小说 |
王德威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8
|
|
15
|
与大地上的苦难擦肩而过——由阎连科《受活》看当代乡土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失落 |
邵燕君
|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
2004 |
29
|
|
16
|
当代文学视野中的“村庄”困境——从阎连科、莫言、李锐小说的地理世界谈起 |
梁鸿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9
|
|
17
|
V为双音节的“V在了N”格式——一种曾经被语法学家怀疑的格式 |
邢福义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2
|
|
18
|
精神共鸣与译者的“自由”——阎连科谈文学与翻译 |
高方
阎连科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7
|
|
19
|
反抗与悲剧──读阎连科的《日光流年》 |
南帆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2
|
|
20
|
乡土的歌哭与守望——读阎连科的乡土小说 |
林舟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