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云南西部洱海区域南诏时期诸城址功能性质的分类归纳
被引量:5
- 1
-
-
作者
何金龙
-
机构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出处
《边疆考古研究》
2007年第1期290-300,共11页
-
文摘
本文所说的洱海区域指的是云南省西部的洱海坝子及其南面附近的巍山坝子、弥渡坝子等。这一区域是南诏政权的发源地、京畿地区和统治中心,也是南诏政权能实施有效统治的地区。为此,南诏政权在这一地区构筑了至今仍有遗迹可寻的近十座城址,其密集程度可谓空前绝后,充分说明该区域对南诏政权的重要性。
-
关键词
南诏
大厘城
分类归纳
功能性质
建筑遗址
有效统治
阁罗凤
军事防御
异牟寻
大理国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南诏《奉圣乐)与中原文化
被引量:4
- 2
-
-
作者
赵橹
-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1992年第6期74-80,40,共8页
-
文摘
南诏《奉圣乐》歌舞,在长安宫中演出,是公元800年唐德宗朝的一件大事。西南边陲的南诏政权,在依附吐蕃半个世纪之后,又来内属,“献夷中歌曲”于唐廷,其政治、历史意义是重大的。因而,不仅南诏地方史志,屡不绝书;就是两《唐书》、《资治通监》等史籍,皆有载录。且对《奉圣乐》的歌舞序列、工伎、乐器等等,备加描述,可见南诏《奉圣乐》之在麟德殿演出,在当时的文化上,也具有轰动效应,影响是很大的。
-
关键词
南诏
圣乐
地方史志
异牟寻
麟德殿
凤伽异
唐王朝
阁罗凤
字舞
《唐书》
-
分类号
J021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琢木郎 南诏后裔的神秘古村
- 3
-
-
作者
陈文平
阿兰
彭晓侠(文/图)
赫振伟(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人与自然》
2023年第3期112-120,F0003,共10页
-
文摘
云南之西,大理之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是我国古代南诏国的发祥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清代御封的“文献名邦”,拥有中华彝族祭祖圣地、中国彝族打歌之乡、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中国名小吃之乡、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等多项桂冠。在巍山,南诏“万里瞻天”“魁雄六诏”的传奇故事一直让人津津乐道,彝族先民在这里成就了显赫的南诏霸业。南诏历代国王励精图治,从最初南诏王祖先蒙舍龙躬耕于巍宝山,到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成为洱海地区最大的部落首领,至第五代王阁罗凤将势力扩至昆明。历经七代,南诏最后统一了云南,建立起强大的南诏国。南诏国统治区域最大时,跨越西南辐射至今越南北境,老挝及泰国北部,缅甸、印度交界……南诏国成为云南,乃至我国西南政治文化的中心。
-
关键词
南诏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阁罗凤
细奴逻
蒙舍
泰国北部
部落首领
文献名邦
-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唐樊绰《云南志·蒙舍诏》校释
被引量:2
- 4
-
-
作者
赵吕甫
-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13-25,共13页
-
文摘
唐樊绰《云南志》是今存最早和最重要的南诏史。自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录付印以后,学者相继校订,但原书讹脱舛误之处仍多,难于通读。赵吕甫同志撰著《云南志校释》,对樊著作了较详细的校勘和考释。现征得作者同意,将其中《蒙舍诏校释》一篇先予发表,以供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同志参考。
-
关键词
蒙舍诏
樊绰
阁罗凤
异牟寻
皮逻阁
盛逻皮
逻盛炎
校释
南诏国
细奴逻
-
分类号
G25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从南诏《德化碑》看我国古代各族的精神纽带
被引量:2
- 5
-
-
作者
伍雄武
-
机构
云南师大政教系
-
出处
《创造》
1993年第1期60-62,共3页
-
文摘
云南是汉族、北方、南方少数民族的一个交汇点,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代表全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状况,对云南各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是有意义的。云南各族自古以来的特点是:强烈的内聚力和民族认同感。云南远离中原,与内地交通极为不便,古称蛮荒烟瘴之地,可说是“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这样远离中心的偏僻地区,按说是最易发生离心倾向的。然而云南各族千百年来却具有强烈的内聚力。云南26个民族,各具独特、悠久的文化。按说相互间是难以求得民族共识的。然而,云南各族千百年来都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认同感。这种内聚力和认同感,在近代升华成了强烈、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本文意欲通过南诏《德化碑》的分析。
-
关键词
南诏
德化碑
阁罗凤
张虔陀
民族关系
中原政权
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认同感
唐军
鲜于仲通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滇档史论两题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刘云明
陈文娟
-
出处
《云南档案》
1993年第6期31-33,共3页
-
文摘
一、云南地方最早的档案 关于档案的起源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却是大家的共识,即档案并非随人类的出现而同时产生,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档案的产生与演变离不开社会所能提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 由于自然和历史方面的原因,自先秦时期开始,云南地方的社会发展水平已较中原地区落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地社会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在逐渐拉大。在信息工具的使用上,中原地区于商代已有完整周密的甲骨文文字体系,留下了珍贵的甲骨文档案,此后。
-
关键词
南诏
中原王朝
文字体系
异牟寻
发展水平
阁罗凤
石寨山
人类社会
郑回
汉族文化
-
分类号
G27
[文化科学—档案学]
-
-
题名滇剧《南诏奉圣乐》唱腔——《赤藤杖》简析
被引量:2
- 7
-
-
作者
春雨
-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1992年第2期66-69,共4页
-
文摘
滇剧《南诏奉圣乐》以唐王朝对南诏发起的“天宝战争”前后数十年的史实为背景,以《南诏奉圣乐》乐舞为贯穿线,通过塑造郑回、阁罗凤、云城、多诺等一批典型人物的艺术形象,体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主题思想。该剧第四场《悲歌》,通过阁罗凤起兵保卫太和城,二诏遇害身亡,郑回险些丧命,阁罗凤制止了悲剧的发展,并赐杖予郑回教训王孙,最后立“德化碑”以表归唐之心等情节,将剧情层层推进,形成高潮。《赤藤杖》便是安排在这个高潮中的一段长达六百多小节,包括胡琴倒板、机头、阴调慢板、快三眼、梅花板、胡琴三板等多种板式的成套唱腔。
-
关键词
南诏奉圣乐
阁罗凤
郑回
藤杖
天宝战争
唐王朝
德化碑
胡琴腔
云城
传统戏曲
-
分类号
J021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三至十七世纪云南瘴气分布区域初探
被引量:2
- 8
-
-
作者
周琼
-
出处
《历史地理》
2007年第1期263-276,共1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2003年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03CMZ004)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一、前言瘴气是一个具有区域性、历史性的名词,是一种对我国南部、西南部、西部边疆民族社会历史产生较大影响的历史自然生态现象的泛称。清代以前,各地瘴气缺乏详细的记载,至清代,随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方志纂修的兴盛、亲履瘴区人士的增多及中央王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统治和开发的深入,瘴气得到了相对广泛和详细的记载。
-
关键词
十七世纪
生态环境
宣慰司
南诏
滇志
谢肇淛
阁罗凤
麓川
广南府
广西府
-
分类号
R-09
[医药卫生]
K29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泰人不是从何处来的
被引量:1
- 9
-
-
作者
素集.翁贴
简佑嘉
-
机构
泰
-
出处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85年第2期17-26,共10页
-
文摘
素集·翁贴是泰国《艺术与文化》杂志主编。1975年以《民意报》记者身份随同当时的泰国总理克立·巴莫访华来到昆明,1984年4月应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的邀请,随同泰国总理府“中文文献有关泰中关系史料研究委员会”代表团前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大理等地参观访问,进行学术交流。他回国后,分别在《向未来》周刊和《民意报》写文章发表访滇观感,就泰族族源、泰族史和南诏大理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
关键词
南诏国
大理国
泰族
泰国总理
泰人
蒙舍诏
东南亚研究所
阁罗凤
中文文献
族源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南詔閣羅鳳開通“滇印道”説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孫華
-
机构
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0年第2期179-192,共14页
-
文摘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南诏王阁罗凤向西南征服寻传,威慑骠国,在这个过程中,阁罗凤“刊木通道,造舟为梁”,首次开通了真正意义上的“滇印道”,因而才有贞元宰相贾耽关于滇印路程的记载。过去因受一些似是而非的文献记载传闻的影响,以为这条道路早在汉晋时期就已经存在,反而忽略了阁罗凤开通“滇缅道”的事迹,这恐怕未必妥当。
-
关键词
南诏
阁罗凤
寻传
滇缅道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鲜于仲通生平事迹述评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黄宗谷
-
出处
《大理大学学报》
CAS
1984年第3期48-53,共6页
-
文摘
鲜于仲通名向字仲通,他是南诏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唐朝权奸杨国忠由穷变通,得力于他的援助荐举;杨国忠政治上暴发后,推荐他作剑南节度使;天宝十载、率兵征南诏、大败逃归;晚年病故于汉阳,归葬于蜀川新政县嘉陵江西岸。《旧唐书》和《新唐书》没有给鲜于仲通立传,关于他的身世,主要依据有颜真卿所撰《中散大夫京兆尹汉阳郡太守赠太子少保鲜于公神道碑铭》;关于他的行状,散见于过去史家的记述。
-
关键词
鲜于仲通
剑南节度使
中散大夫
生平事迹
《新唐书》
南诏
阁罗凤
《资治通鉴》
剑南西川节度使
诗人白居易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大理地区古代医药史资料辑集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杨延福
-
出处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1989年第1期100-104,共5页
-
文摘
大理白族自治州属一市十一县,在唐王朝初期,是六诏分布所在地。中唐到晚唐,是蒙氏南诏地方政权的中心地域。南诏是唐王朝扶植起的地方政权,它与唐王朝虽发生过摩擦,但总的关系还好,虽僻处南疆,但文化经济等各方面比之附近地区还属发达,除了地区内各民族固有的文化而外,主要是大量吸收中原汉文化,两者交光互映。
-
关键词
唐王朝
南诏
中原汉文化
大理国
大理地区
古代医药
文化经济
阁罗凤
地方政权
异牟寻
-
分类号
N55
[自然科学总论]
-
-
题名《老挝老龙族源出于哀牢夷考》质疑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深思
-
出处
《印度支那》
1985年第4期11-16,共6页
-
文摘
老挝的泰老族系,一般称为老龙族。关于老龙族的来源,有的同志认为起源于中国,是由中国西南的哀牢人迁去演化而成,①也有同志持不同意见。②龚明光同志发表《老挝老龙族源于哀牢夷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2期,以下简称为“龚文”),对此问题作了新的探讨。
-
关键词
哀牢夷
族源
阁罗凤
龙族
南掌
族系
南诏国
中国西南
龚文
广西民族学院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白族形成纵横谈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赵寅松
-
出处
《大理文化》
2017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
文摘
我们现在所说的白族从哪里来?什么时候形成?怎样形成?学术界争论多年,见仁见智,至今尚无定论。笔者不揣浅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的考古发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大理地区是孕育白族形成的摇篮这里的大理地区是广义上的,指澜沧江和金沙江从发源地出发,分道远去后形成的三角形顶部地区,即今天的兰坪、剑川、洱源、云龙、鹤庆、大理、宾川、祥云、漾濞、弥渡、巍山等县市,因为在自然生态、考古发掘、文化形态,这一地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
关键词
白族调
大理国
南诏国
考古发掘
阁罗凤
异牟寻
学术界争论
剑川县
文物管理所
不揣浅陋
-
分类号
K892.35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从语言学角度论南诏不是泰族建立的国家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沈静芳
-
出处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89年第3期12-22,共11页
-
文摘
本文打算从语言学角度对南诏是否是泰族建立的国家作进一步探讨。 在涉及这一论题时,我们首先仍要提及西方学者T·D·拉古柏里。正是这位教授,对南诏的民族构成问题最先系统地出具了语言学方面的论据。1888年,在其题为《中国人来到中国以前的诸语言》一书中,他罗列了一些他从中国历史古籍中收集到的南诏古词,并将这些词放到近代泰语当中,试图寻求二者之间的语言亲属关系。在进行了比较研究后,这位语言学家得出了南诏古词绝对属于泰语的结论。根据这一结论,他宣称南诏显然是一个古代泰王国。请看下列引文:
-
关键词
南诏国
泰族
语言学角度
大理国
民族构成
骠信
亲属关系
柏里
泰王国
阁罗凤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郑回对南诏的贡献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尹桂丽
-
出处
《大理文化》
2007年第3期60-62,共3页
-
文摘
郑回,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天宝年间西泸县令,公元757年,南诏攻陷巂州被俘,阁罗凤重其才学,任为王室教师.异牟寻即位后,以郑回为清平官,专决国家大事.郑回任清平官,积极推进汉化,并对南诏与唐恢复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
关键词
清平官
阁罗凤
异牟寻
-
分类号
G127.74
[文化科学]
-
-
题名当归
- 17
-
-
作者
杨亮才
-
出处
《民族文学》
1992年第7期29-39,共11页
-
文摘
巍巍苍山,茫茫洱海……以产大理石闻名的点苍山,峰峦岩岫。十九个山峰,由北向南,象一座天然的屏风,矗立在洱海边。十八条溪水从山顶倾泻下来,象一条条闪光的银链,悬挂在山峰之间。山巅上,古木参天,萦云戴雪,四时不消。山上冰天雪地,山下温暖如春。苍山对面的洱海,湖水碧蓝,酷似大海。极目眺望,由南至北,浩荡汪洋,烟波无际;从西向东,纤细秀美,形如新月。巍峨的苍山与柔美的洱海相映衬,构成了一幅令人遐想神往的风景画。民谣云:"上有上关,下有下关,东有洱海。
-
关键词
异牟寻
郑回
阁罗凤
南诏国
天宝战争
皮逻阁
韦皋
德宗
细奴逻
唐王朝
-
分类号
I2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简介秀山《普光山智照兰若碑》兼说神僧李畔富
- 18
-
-
作者
唐尚贤
-
出处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43-46,42,共5页
-
文摘
在通海,神僧李畔富的传说家喻户晓;历代志书中的“仙释”对畔富均有记载;介绍秀山的专著少不了也要对畔富作一番描述;甚至还有专为李畔富作“考”者。相反,对于“畔富住锡”,“李畔富拂纳而逝”的普光寺,以及立于寺中的《普光山智照兰若碑》却无人提及。当今介绍秀山历史和专为李畔富作“考”而未注意《普光山智照兰若碑》。
-
关键词
兰若
历代志
南诏
鹤野
仙释
阁罗凤
麓湖
天目
狮子岩
皮罗阁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南诏史上“大封人”及“鹤拓”略谈
- 19
-
-
作者
白族
杨延福
-
出处
《大理大学学报》
CAS
1984年第3期54-55,共2页
-
文摘
明朝中叶,昆明倪辑的《南诏野史》,四川新都扬慎译的《滇载记》这两书中,纪着六诏蒙舍诏第一代首领细奴罗时已有“大封名国”、“封民国”这样的称谓。在细奴罗时,看来恐不会,即使有此,也准会是南诏阁罗凤或其后各王之对细奴罗时的追称而已。倪、杨两书所纪、是会有所依据,现在已无从悉其详,姑不以是非论。
-
关键词
细奴罗
南诏国
阁罗凤
鹤拓
蒙舍诏
明朝中叶
封民
追称
酋龙
李世民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天上掉下个昆明城
- 20
-
-
作者
风之末端
赵立
郑怡
-
出处
《中国西部》
2014年第45期76-81,共6页
-
文摘
唐代以前,"昆明"不是一个地名,而是居住在云南的一个氏族的名称。公元765年,阁罗凤派其子凤伽异到滇池边的坝子筑造拓东城,这算是在现在的昆明城区位置上第一次建城,而昆明的建城史也就从那一年算起。
-
关键词
昆明城
阁罗凤
凤伽异
拓东城
建城
长虫山
大理国
三市
物产丰饶
八景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