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闽南黄牛体尺体重主成分分析及肉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
20
1
作者
刘庆华
梁学武
鲍若虹
《家畜生态学报》
2008年第4期29-32,共4页
选择发育正常、健康无病的124头成年闽南黄牛进行体尺体重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闽南黄牛的主要体尺体重性状指标进行多元分析,选取前3个特征根较大的主成分,使其累计贡献率达90%以上,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对6头22...
选择发育正常、健康无病的124头成年闽南黄牛进行体尺体重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闽南黄牛的主要体尺体重性状指标进行多元分析,选取前3个特征根较大的主成分,使其累计贡献率达90%以上,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对6头22~24月龄的闽南牛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闽南牛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十字部高分别为113.06±7.29cm、129.01±11.01cm、152.22±9.75cm、17.17±1.54cm、265.67±50.89kg;主成分分析可知各性状间除了管围外,其它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各主成分的特征根分布很广。第1主成分与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经统计计算入选的2个主成分所占信息的侧重各不相同,一个是体高因子,一个是胸围因子;它们分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闽南黄牛的体型特征及今后选育的方向和重点。6头闽南黄牛公母牛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腰部肌肉厚、大腿肌肉厚分别为145.1kg、56.17%、43.38%、7.16cm、17.51cm和131.9kg、51.25%、40.07%、3.11cm、16.34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
黄牛
体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肉用性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毛永江
常洪
+6 位作者
杨章平
张柳
许明
孙伟
常国斌
宋光明
Henner Simianer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32,共8页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3个地方黄牛品种(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及闽南黄牛)及2个对照群体(中国荷斯坦牛和青海牦牛)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水平进行研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牛群体总近交系数(Fit)为58.5%,群体内近交系...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3个地方黄牛品种(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及闽南黄牛)及2个对照群体(中国荷斯坦牛和青海牦牛)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水平进行研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牛群体总近交系数(Fit)为58.5%,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43.2%,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st)为26.9%,3个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5个牛群体内近交系数(Fis)鲁西黄牛最高(0.640),青海牦牛最低(0.231)。鲁西黄牛与荷斯坦牛间每世代群体间有效迁移个体数(Nem)最大(1.149),牦牛与鲁西黄牛间最小(0.509)。5个牛群体每个体属于所属群体的平均概率从91.4%到98.5%不等。结合聚类分析、基因流分析及STRUCTURE分析结果,5个牛群可分为3大类:鲁西黄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为一类,渤海黑牛和闽南黄牛为一类,牦牛自为一类,这说明在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的形成过程中,鲁西黄牛受普通牛影响较大,而渤海黑牛受瘤牛影响较大,同时探讨了以上品种的演化与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结构
遗传分化
鲁西
黄牛
渤海黑牛
闽南
黄牛
微卫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期闽南黄牛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刘庆华
梁学武
邹霞青
《黄牛杂志》
2003年第6期10-12,共3页
选用9头14月龄闽南黄牛公牛,按重复3×3拉丁方设计,进行了氮平衡试验。研究了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氮消化与沉积规律及血液某些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蛋白质水平的提高,氮的进食量显著增加;氮的表观消化率、氮沉积量也显著增加(...
选用9头14月龄闽南黄牛公牛,按重复3×3拉丁方设计,进行了氮平衡试验。研究了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氮消化与沉积规律及血液某些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蛋白质水平的提高,氮的进食量显著增加;氮的表观消化率、氮沉积量也显著增加(P<0.01)。氮的表观消化率(%)=43.26+0.58X,(r=0.9412,n=9);沉积氮(g/d)=1.86+0.37X,(r=0.9216,n=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
蛋白质水平
生长期
闽南
黄牛
氮
代谢
消化
沉积
进食量
表现消化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旱王改良闽南黄牛效果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
5
4
作者
江斌
陈岩锋
+1 位作者
吴提良
黄伟勋
《黄牛杂志》
1995年第3期17-18,共2页
福建省于1992年初引入抗旱王牛冻精,改良当地闽南黄牛.抗杂一代牛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较好,毛色枣红色,适应性好,很受当地农民欢迎.
关键词
抗旱王牛
黄牛
闽南
黄牛
杂交
品种改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闽南黄牛保种技术策略
被引量:
3
5
作者
刘庆华
黄依明
林洁荣
《福建畜牧兽医》
2005年第3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闽南
黄牛
技术策略
保种
地方优良品种
结构紧凑
福建省
适应性
漳州
南方
产区
质优
粗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闽南黄牛生长肥育期营养需要的研究──验证我国肉牛饲养标准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庆华
邹霞青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334-340,共7页
为了验证我国肉牛生长肥育期饲养标准.选用9头14-16月龄闽南黄公牛进行3组不同营养水平的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3组日粮均按照我国肉牛饲养标准生长肥育期150-175kg体重范围.预期日增重分别为600g、800g...
为了验证我国肉牛生长肥育期饲养标准.选用9头14-16月龄闽南黄公牛进行3组不同营养水平的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3组日粮均按照我国肉牛饲养标准生长肥育期150-175kg体重范围.预期日增重分别为600g、800g、1000g水平配合.以氨化稻草、青贮蔗尾作为基础日粮.适当补充不同水平的精料。Ⅰ组为1.65kg,Ⅱ组为2.15kg,Ⅲ组为2.65kg.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日增重也随着提高.3组日增重水平分别为577±58.4、744±84.5、949±62.1g.与饲养标准要求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我国肉牛饲养标准同样适用于南方小型黄牛.日粮精粗料比例在32:68,38:62,43:57之间的3组牛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氮平衡结果均为正平衡.食入氮与沉积氮之间具有强的正相关(r=0.9873,y=0.4x-15).饲料报酬与经济效益比较均以第Ⅲ组(平均日增重949±6.4g)最佳.在试验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
黄牛
生长
肉牛
饲养标准
消化
代谢
黄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牧制饲养闽南黄牛越冬效果试验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运昌
《中国草食动物》
1999年第2期21-22,共2页
随机选择2组闽南黄牛36头,于当年11月至翌年4月份分别用全牧制和传统饲养方式越冬,结果用全牧制越冬的闽南黄牛平均头增重418kg,对照组平均头减重522kg,相差940kg;其中怀孕母牛和空怀母牛分别比对照组...
随机选择2组闽南黄牛36头,于当年11月至翌年4月份分别用全牧制和传统饲养方式越冬,结果用全牧制越冬的闽南黄牛平均头增重418kg,对照组平均头减重522kg,相差940kg;其中怀孕母牛和空怀母牛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570kg和1013kg;3~5月龄犊牛试验组平均日增重为028kg±003kg,比对照组增加了155%;越冬期间的怀孕母牛,追踪其所生犊牛的平均初生重为1380kg±212kg,比对照组增加113%;6月龄平均日增重031kg±013kg,比对照组增加了820%。说明在南亚热带有条件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
黄牛
黄牛
全牧制
越冬
饲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闽南黄牛标准化养殖技术要点
8
作者
林映升
《中国畜牧业》
2017年第19期81-82,共2页
闽南黄牛为福建省的地方优良品种,属南方小型黄牛,耐粗饲,体质强健,肉质细嫩、皮薄,繁殖率高、遗传稳定,对现在地域环境条件(南方高温湿热)的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福建省20多个县(市、区)。
关键词
闽南
黄牛
标准化养殖技术
地方优良品种
遗传稳定
地域环境
福建省
繁殖率
适应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糖业副产品配制颗粒料肥育闽南黄牛研究初报
9
作者
邹霞青
梁学武
胡木石
《黄牛杂志》
1992年第1期49-53,共5页
利用以糖业副产品蔗髓、糖蜜、滤泥及尿素为基础,配合部分精料、微量元素添加剂、矿物质等制成全价颗粒料,对闽南黄牛进行肥育试验,结果表明:喂含糖业副产品53.5%颗粒料组效果最佳,在84天肥育期中,平均日增重为810g,比对照组提高日增重...
利用以糖业副产品蔗髓、糖蜜、滤泥及尿素为基础,配合部分精料、微量元素添加剂、矿物质等制成全价颗粒料,对闽南黄牛进行肥育试验,结果表明:喂含糖业副产品53.5%颗粒料组效果最佳,在84天肥育期中,平均日增重为810g,比对照组提高日增重30.4%,节省精料31.6%,降低成本19.6%,平均每头牛可盈利123.5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因而可在我国甘蔗产区开发利用糖业副产品作为牛的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
闽南
黄牛
肥育
糖业副产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闽南黄牛的肥育技术
10
作者
倪全忠
《福建畜牧兽医》
2002年第5期5-6,共2页
关键词
持续肥育
后期腙中肥育
闽南
黄牛
肥育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时地利人和保护畜禽种质资源
11
作者
薛非
《中国畜禽种业》
2005年第3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畜禽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保护
畜禽品种资源
金定鸭
保护项目
原产地
连城
闽南
黄牛
畜禽遗传资源
畜牧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闽南黄牛的微卫星多态性研究
12
作者
刘庆华
甘乾福
梁学武
《中国牛业科学》
2006年第6期18-20,44,共4页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闽南黄牛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闽南黄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在4个群体8个微...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闽南黄牛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闽南黄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在4个群体8个微卫星座位共有58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3~11);8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471,各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2930;各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7。此表明闽南黄牛在微卫星位点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奈氏标准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
黄牛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闽南黄牛的保护和创新利用研究
13
作者
杨贤芳妹
刘庆华
《福建畜牧兽医》
2008年第S1期16-18,共3页
闽南黄牛是福建省重要的牛种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日益成为热门课题。通过对目前闽南黄牛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各种高水平的饲养管理的概况,为闽南黄牛保护提出对策。并结合其他优良地方...
闽南黄牛是福建省重要的牛种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日益成为热门课题。通过对目前闽南黄牛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各种高水平的饲养管理的概况,为闽南黄牛保护提出对策。并结合其他优良地方黄牛品种的开发利用情况为闽南黄牛创新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
黄牛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适时输精
14
作者
庄行良
许远祝
《福建畜牧兽医》
2010年第6期54-55,共2页
母牛的发情周期为18~21d,发情持续时间短。观察母牛发情判断排卵时间以确定何时输精对提高母牛的受胎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多年来笔者根据闽南黄牛发情时的爬跨表现和卵泡发育情况,摸索出母牛发情、排卵、受精的一些规律,从而合理安排...
母牛的发情周期为18~21d,发情持续时间短。观察母牛发情判断排卵时间以确定何时输精对提高母牛的受胎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多年来笔者根据闽南黄牛发情时的爬跨表现和卵泡发育情况,摸索出母牛发情、排卵、受精的一些规律,从而合理安排输精时间,获得较好的情期受胎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牛发情
适时输精
发情鉴定
发情持续时间
排卵时间
发情周期
卵泡发育
闽南
黄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闽南黄牛,养在深闺待人识——直击福建省肉牛养殖业
被引量:
1
15
作者
郭爱珍
曹兵海
+1 位作者
刘继军
黄必志
《中国畜牧业》
2012年第20期29-29,共1页
2012年5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等对福建肉牛产业进行了调研,考察了福清默克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福建远方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养殖企业和南岭母牛养殖农户,
关键词
肉牛养殖业
福建省
闽南
黄牛
肉牛产业
产业技术
养殖企业
农业开发
科学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黄牛走俏东南亚
16
《北方牧业》
2003年第6期7-7,共1页
根据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外经贸局提供的情况,漳浦县马坪镇去年1月和今年初两次成功出口马来西亚闽南黄牛活牛3091头,打破了中国大型活体出口的纪录,并摘取中国首个活牛出口基地的荣誉称号。
关键词
福建
漳浦县
东南亚地区
出口
闽南
黄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闽南黄牛生长育肥期的营养需要
17
作者
福农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6年第8期5-5,共1页
福建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刘庆华同志,选用9头14—16月龄闽南黄公牛分3组进行营养水平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3组日粮均按我国肉牛饲养标准生长肥育期150—175kg体重范围,预期日增重分别为600g、800g、1000g水平配合,以氨化稻草、青贮...
福建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刘庆华同志,选用9头14—16月龄闽南黄公牛分3组进行营养水平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3组日粮均按我国肉牛饲养标准生长肥育期150—175kg体重范围,预期日增重分别为600g、800g、1000g水平配合,以氨化稻草、青贮蔗尾作为基础日粮,适当补充不同水平的精料,1组为1.65kg,2组2.15kg,3组2.65kg。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
黄牛
育肥期
肉牛饲养标准
营养水平
消化代谢试验
生长肥育期
预期日增重
饲养试验
氨化稻草
福建农业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起闽南黄牛流行性感冒的诊治
18
作者
陈国顺
《福建畜牧兽医》
2012年第3期58-58,共1页
牛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发病急,流行快,发病率高,病死率低,以高热、咳嗽、流鼻液、肌肉震颤、跛行为主要症状。现将一起闽南黄牛流行性感冒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病毒
闽南
黄牛
诊治
接触性传染病
发病率
病死率
高热
咳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牧医专业实践教学与地方同步好
19
作者
林加发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8-28,共1页
牧医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学生,搞好实践教学是至关重要的。12年来,笔者在职中牧医专业课教学工作中,初步探索出“理论、实践教学与地方行业同步,实践教学内容逐步深化”的牧医专...
牧医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学生,搞好实践教学是至关重要的。12年来,笔者在职中牧医专业课教学工作中,初步探索出“理论、实践教学与地方行业同步,实践教学内容逐步深化”的牧医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式。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同联办单位紧密结合,制定教学计划 在熟悉教材,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为使理论、实践教学密切结合,并能充分得用畜牧生产这一良好的实践机会,在学年或学期初制订计划时,参照联办单位 县畜牧兽站年工作计划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医
畜牧生产
计划模式
畜牧业生产
现代化畜牧业
雏鸡成活率
畜牧业科技
闽南
黄牛
饲料成分
科尼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学运用杂种优势 提高肉牛肥育效益
20
作者
许清白
黄金珠
李金典
《福建农业》
1996年第9期15-15,共1页
要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头等重要的是肥育牛一定要选用杂交牛。杂种后代牛的生产性能、饲料利用效率往往超过双亲品种,不同程度地表现生长快、产肉多、肉用性能好等杂种优势。例如,24月龄婆闽牛的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比闽南黄牛提高...
要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头等重要的是肥育牛一定要选用杂交牛。杂种后代牛的生产性能、饲料利用效率往往超过双亲品种,不同程度地表现生长快、产肉多、肉用性能好等杂种优势。例如,24月龄婆闽牛的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比闽南黄牛提高了64.4%、4.5%和3.1%。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肥育
科学运用
杂种优势
肥育前期
增重
犊牛
婆闽牛
闽南
黄牛
效益
饲料利用效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闽南黄牛体尺体重主成分分析及肉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
20
1
作者
刘庆华
梁学武
鲍若虹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出处
《家畜生态学报》
2008年第4期29-32,共4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资助(编号:2004SZ01-01)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2007J0322)
文摘
选择发育正常、健康无病的124头成年闽南黄牛进行体尺体重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闽南黄牛的主要体尺体重性状指标进行多元分析,选取前3个特征根较大的主成分,使其累计贡献率达90%以上,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对6头22~24月龄的闽南牛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闽南牛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十字部高分别为113.06±7.29cm、129.01±11.01cm、152.22±9.75cm、17.17±1.54cm、265.67±50.89kg;主成分分析可知各性状间除了管围外,其它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各主成分的特征根分布很广。第1主成分与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经统计计算入选的2个主成分所占信息的侧重各不相同,一个是体高因子,一个是胸围因子;它们分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闽南黄牛的体型特征及今后选育的方向和重点。6头闽南黄牛公母牛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腰部肌肉厚、大腿肌肉厚分别为145.1kg、56.17%、43.38%、7.16cm、17.51cm和131.9kg、51.25%、40.07%、3.11cm、16.34cm。
关键词
闽南
黄牛
体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肉用性能
Keywords
Minnan Yellow cattle
body measurement trai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分类号
S811.5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毛永江
常洪
杨章平
张柳
许明
孙伟
常国斌
宋光明
Henner Simianer
机构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Institute of Animal Breeding and Genetics
出处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32,共8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2002AA242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323)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
文摘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3个地方黄牛品种(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及闽南黄牛)及2个对照群体(中国荷斯坦牛和青海牦牛)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水平进行研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牛群体总近交系数(Fit)为58.5%,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43.2%,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st)为26.9%,3个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5个牛群体内近交系数(Fis)鲁西黄牛最高(0.640),青海牦牛最低(0.231)。鲁西黄牛与荷斯坦牛间每世代群体间有效迁移个体数(Nem)最大(1.149),牦牛与鲁西黄牛间最小(0.509)。5个牛群体每个体属于所属群体的平均概率从91.4%到98.5%不等。结合聚类分析、基因流分析及STRUCTURE分析结果,5个牛群可分为3大类:鲁西黄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为一类,渤海黑牛和闽南黄牛为一类,牦牛自为一类,这说明在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的形成过程中,鲁西黄牛受普通牛影响较大,而渤海黑牛受瘤牛影响较大,同时探讨了以上品种的演化与形成过程。
关键词
遗传结构
遗传分化
鲁西
黄牛
渤海黑牛
闽南
黄牛
微卫星
Keywords
genetic structur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Luxi cattle
Bohai black cattle
Minnan cattle
microsatellite
分类号
S823.812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期闽南黄牛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刘庆华
梁学武
邹霞青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出处
《黄牛杂志》
2003年第6期10-12,共3页
基金
福建农林大学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3811)
文摘
选用9头14月龄闽南黄牛公牛,按重复3×3拉丁方设计,进行了氮平衡试验。研究了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氮消化与沉积规律及血液某些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蛋白质水平的提高,氮的进食量显著增加;氮的表观消化率、氮沉积量也显著增加(P<0.01)。氮的表观消化率(%)=43.26+0.58X,(r=0.9412,n=9);沉积氮(g/d)=1.86+0.37X,(r=0.9216,n=9)。
关键词
日粮
蛋白质水平
生长期
闽南
黄牛
氮
代谢
消化
沉积
进食量
表现消化率
Keywords
Minnan yellow cattle
Protein level
Nitrogen metabolism
Growing period
分类号
S823.815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旱王改良闽南黄牛效果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
5
4
作者
江斌
陈岩锋
吴提良
黄伟勋
机构
福建农科院畜牧所
出处
《黄牛杂志》
1995年第3期17-18,共2页
文摘
福建省于1992年初引入抗旱王牛冻精,改良当地闽南黄牛.抗杂一代牛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较好,毛色枣红色,适应性好,很受当地农民欢迎.
关键词
抗旱王牛
黄牛
闽南
黄牛
杂交
品种改良
Keywords
Droughtmaster
Minnan cattle
Crossbreeding
分类号
S823.32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闽南黄牛保种技术策略
被引量:
3
5
作者
刘庆华
黄依明
林洁荣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出处
《福建畜牧兽医》
2005年第3期22-23,共2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资助 (编号 :2 0 0 4SZ0 1-0 1)
福建省科技厅农业重点项目资助 (编号 N0 49)
关键词
闽南
黄牛
技术策略
保种
地方优良品种
结构紧凑
福建省
适应性
漳州
南方
产区
质优
粗饲
分类号
S823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闽南黄牛生长肥育期营养需要的研究──验证我国肉牛饲养标准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庆华
邹霞青
机构
福建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
出处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334-340,共7页
文摘
为了验证我国肉牛生长肥育期饲养标准.选用9头14-16月龄闽南黄公牛进行3组不同营养水平的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3组日粮均按照我国肉牛饲养标准生长肥育期150-175kg体重范围.预期日增重分别为600g、800g、1000g水平配合.以氨化稻草、青贮蔗尾作为基础日粮.适当补充不同水平的精料。Ⅰ组为1.65kg,Ⅱ组为2.15kg,Ⅲ组为2.65kg.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日增重也随着提高.3组日增重水平分别为577±58.4、744±84.5、949±62.1g.与饲养标准要求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我国肉牛饲养标准同样适用于南方小型黄牛.日粮精粗料比例在32:68,38:62,43:57之间的3组牛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氮平衡结果均为正平衡.食入氮与沉积氮之间具有强的正相关(r=0.9873,y=0.4x-15).饲料报酬与经济效益比较均以第Ⅲ组(平均日增重949±6.4g)最佳.在试验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值.
关键词
闽南
黄牛
生长
肉牛
饲养标准
消化
代谢
黄牛
Keywords
Minnan Yellow cattle
growing period
China Feeding Standard of Beef Cattle
digestion and metabolism experiment
分类号
S823.81 [农业科学—畜牧学]
S823.5 [农业科学—畜牧兽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牧制饲养闽南黄牛越冬效果试验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运昌
机构
福建省安溪县畜牧兽医站
出处
《中国草食动物》
1999年第2期21-22,共2页
文摘
随机选择2组闽南黄牛36头,于当年11月至翌年4月份分别用全牧制和传统饲养方式越冬,结果用全牧制越冬的闽南黄牛平均头增重418kg,对照组平均头减重522kg,相差940kg;其中怀孕母牛和空怀母牛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570kg和1013kg;3~5月龄犊牛试验组平均日增重为028kg±003kg,比对照组增加了155%;越冬期间的怀孕母牛,追踪其所生犊牛的平均初生重为1380kg±212kg,比对照组增加113%;6月龄平均日增重031kg±013kg,比对照组增加了820%。说明在南亚热带有条件的地区。
关键词
闽南
黄牛
黄牛
全牧制
越冬
饲养
分类号
S823.81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闽南黄牛标准化养殖技术要点
8
作者
林映升
机构
福建省漳州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
出处
《中国畜牧业》
2017年第19期81-82,共2页
文摘
闽南黄牛为福建省的地方优良品种,属南方小型黄牛,耐粗饲,体质强健,肉质细嫩、皮薄,繁殖率高、遗传稳定,对现在地域环境条件(南方高温湿热)的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福建省20多个县(市、区)。
关键词
闽南
黄牛
标准化养殖技术
地方优良品种
遗传稳定
地域环境
福建省
繁殖率
适应性
分类号
S823.6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糖业副产品配制颗粒料肥育闽南黄牛研究初报
9
作者
邹霞青
梁学武
胡木石
机构
福建农学院
漳州奶牛场
出处
《黄牛杂志》
1992年第1期49-53,共5页
文摘
利用以糖业副产品蔗髓、糖蜜、滤泥及尿素为基础,配合部分精料、微量元素添加剂、矿物质等制成全价颗粒料,对闽南黄牛进行肥育试验,结果表明:喂含糖业副产品53.5%颗粒料组效果最佳,在84天肥育期中,平均日增重为810g,比对照组提高日增重30.4%,节省精料31.6%,降低成本19.6%,平均每头牛可盈利123.5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因而可在我国甘蔗产区开发利用糖业副产品作为牛的饲料。
关键词
牛
闽南
黄牛
肥育
糖业副产品
分类号
S823.6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闽南黄牛的肥育技术
10
作者
倪全忠
机构
漳浦县畜牧业开发中心
出处
《福建畜牧兽医》
2002年第5期5-6,共2页
关键词
持续肥育
后期腙中肥育
闽南
黄牛
肥育技术
分类号
S823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时地利人和保护畜禽种质资源
11
作者
薛非
出处
《中国畜禽种业》
2005年第3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畜禽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保护
畜禽品种资源
金定鸭
保护项目
原产地
连城
闽南
黄牛
畜禽遗传资源
畜牧业
分类号
S813.9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闽南黄牛的微卫星多态性研究
12
作者
刘庆华
甘乾福
梁学武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牛业科学》
2006年第6期18-20,44,共4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农业重点项目(2004SZ01-01).
文摘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闽南黄牛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闽南黄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在4个群体8个微卫星座位共有58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3~11);8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471,各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2930;各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7。此表明闽南黄牛在微卫星位点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奈氏标准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不大。
关键词
闽南
黄牛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Keywords
Minnan Yellow Cattle
Microsatellite DNA
Genetic diversity
分类号
S823.2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闽南黄牛的保护和创新利用研究
13
作者
杨贤芳妹
刘庆华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出处
《福建畜牧兽医》
2008年第S1期16-18,共3页
文摘
闽南黄牛是福建省重要的牛种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日益成为热门课题。通过对目前闽南黄牛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各种高水平的饲养管理的概况,为闽南黄牛保护提出对策。并结合其他优良地方黄牛品种的开发利用情况为闽南黄牛创新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闽南
黄牛
保护
利用
分类号
S823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适时输精
14
作者
庄行良
许远祝
机构
福建省晋江市畜牧站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人工授精站
出处
《福建畜牧兽医》
2010年第6期54-55,共2页
文摘
母牛的发情周期为18~21d,发情持续时间短。观察母牛发情判断排卵时间以确定何时输精对提高母牛的受胎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多年来笔者根据闽南黄牛发情时的爬跨表现和卵泡发育情况,摸索出母牛发情、排卵、受精的一些规律,从而合理安排输精时间,获得较好的情期受胎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母牛发情
适时输精
发情鉴定
发情持续时间
排卵时间
发情周期
卵泡发育
闽南
黄牛
分类号
S823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闽南黄牛,养在深闺待人识——直击福建省肉牛养殖业
被引量:
1
15
作者
郭爱珍
曹兵海
刘继军
黄必志
机构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出处
《中国畜牧业》
2012年第20期29-29,共1页
文摘
2012年5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等对福建肉牛产业进行了调研,考察了福清默克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福建远方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养殖企业和南岭母牛养殖农户,
关键词
肉牛养殖业
福建省
闽南
黄牛
肉牛产业
产业技术
养殖企业
农业开发
科学家
分类号
S823.92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黄牛走俏东南亚
16
出处
《北方牧业》
2003年第6期7-7,共1页
文摘
根据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外经贸局提供的情况,漳浦县马坪镇去年1月和今年初两次成功出口马来西亚闽南黄牛活牛3091头,打破了中国大型活体出口的纪录,并摘取中国首个活牛出口基地的荣誉称号。
关键词
福建
漳浦县
东南亚地区
出口
闽南
黄牛
分类号
F326.375.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752.65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闽南黄牛生长育肥期的营养需要
17
作者
福农
出处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6年第8期5-5,共1页
文摘
福建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刘庆华同志,选用9头14—16月龄闽南黄公牛分3组进行营养水平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3组日粮均按我国肉牛饲养标准生长肥育期150—175kg体重范围,预期日增重分别为600g、800g、1000g水平配合,以氨化稻草、青贮蔗尾作为基础日粮,适当补充不同水平的精料,1组为1.65kg,2组2.15kg,3组2.65kg。试验结果。
关键词
闽南
黄牛
育肥期
肉牛饲养标准
营养水平
消化代谢试验
生长肥育期
预期日增重
饲养试验
氨化稻草
福建农业大学
分类号
S823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起闽南黄牛流行性感冒的诊治
18
作者
陈国顺
机构
福建省东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处
《福建畜牧兽医》
2012年第3期58-58,共1页
文摘
牛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发病急,流行快,发病率高,病死率低,以高热、咳嗽、流鼻液、肌肉震颤、跛行为主要症状。现将一起闽南黄牛流行性感冒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病毒
闽南
黄牛
诊治
接触性传染病
发病率
病死率
高热
咳嗽
分类号
S858.2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牧医专业实践教学与地方同步好
19
作者
林加发
机构
福建省仙游高级职中
出处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8-28,共1页
文摘
牧医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学生,搞好实践教学是至关重要的。12年来,笔者在职中牧医专业课教学工作中,初步探索出“理论、实践教学与地方行业同步,实践教学内容逐步深化”的牧医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式。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同联办单位紧密结合,制定教学计划 在熟悉教材,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为使理论、实践教学密切结合,并能充分得用畜牧生产这一良好的实践机会,在学年或学期初制订计划时,参照联办单位 县畜牧兽站年工作计划模式。
关键词
牧医
畜牧生产
计划模式
畜牧业生产
现代化畜牧业
雏鸡成活率
畜牧业科技
闽南
黄牛
饲料成分
科尼什
分类号
S8-4 [农业科学—畜牧兽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运用杂种优势 提高肉牛肥育效益
20
作者
许清白
黄金珠
李金典
机构
南安市畜牧兽医站
出处
《福建农业》
1996年第9期15-15,共1页
文摘
要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头等重要的是肥育牛一定要选用杂交牛。杂种后代牛的生产性能、饲料利用效率往往超过双亲品种,不同程度地表现生长快、产肉多、肉用性能好等杂种优势。例如,24月龄婆闽牛的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比闽南黄牛提高了64.4%、4.5%和3.1%。正确。
关键词
肉牛肥育
科学运用
杂种优势
肥育前期
增重
犊牛
婆闽牛
闽南
黄牛
效益
饲料利用效率
分类号
S823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闽南黄牛体尺体重主成分分析及肉用性能研究
刘庆华
梁学武
鲍若虹
《家畜生态学报》
2008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3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分化的研究
毛永江
常洪
杨章平
张柳
许明
孙伟
常国斌
宋光明
Henner Simianer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期闽南黄牛氮代谢的影响
刘庆华
梁学武
邹霞青
《黄牛杂志》
2003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抗旱王改良闽南黄牛效果的初步观察
江斌
陈岩锋
吴提良
黄伟勋
《黄牛杂志》
199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闽南黄牛保种技术策略
刘庆华
黄依明
林洁荣
《福建畜牧兽医》
200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闽南黄牛生长肥育期营养需要的研究──验证我国肉牛饲养标准
刘庆华
邹霞青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全牧制饲养闽南黄牛越冬效果试验
张运昌
《中国草食动物》
199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闽南黄牛标准化养殖技术要点
林映升
《中国畜牧业》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利用糖业副产品配制颗粒料肥育闽南黄牛研究初报
邹霞青
梁学武
胡木石
《黄牛杂志》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闽南黄牛的肥育技术
倪全忠
《福建畜牧兽医》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天时地利人和保护畜禽种质资源
薛非
《中国畜禽种业》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闽南黄牛的微卫星多态性研究
刘庆华
甘乾福
梁学武
《中国牛业科学》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闽南黄牛的保护和创新利用研究
杨贤芳妹
刘庆华
《福建畜牧兽医》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适时输精
庄行良
许远祝
《福建畜牧兽医》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闽南黄牛,养在深闺待人识——直击福建省肉牛养殖业
郭爱珍
曹兵海
刘继军
黄必志
《中国畜牧业》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南黄牛走俏东南亚
《北方牧业》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闽南黄牛生长育肥期的营养需要
福农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一起闽南黄牛流行性感冒的诊治
陈国顺
《福建畜牧兽医》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牧医专业实践教学与地方同步好
林加发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科学运用杂种优势 提高肉牛肥育效益
许清白
黄金珠
李金典
《福建农业》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