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小闹”到“胡闹”——由《闺塾》看春香的人物性格 |
王艳红
|
《艺海》
|
2018 |
0 |
|
2
|
春香闹学 |
金典
王微(图)
|
《红蜻蜓》
|
2024 |
0 |
|
3
|
《审音鉴古录》贴旦身段论——以《牡丹亭·学堂》《西厢记·佳期》为考察中心 |
李阳
|
《艺术探索》
|
2024 |
0 |
|
4
|
私塾反叛者:闹学图中的儿童形象 |
徐昭媛
李召存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5
|
折子戏简论 |
徐扶明
|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
1989 |
4
|
|
6
|
仇英临宋人《村童闹学图》主题探析 |
白军
|
《艺苑》
|
2017 |
4
|
|
7
|
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视角解读“村童闹学图” |
刘颖
|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
2022 |
1
|
|
8
|
“村童闹学图”究竟反映了什么?——兼谈图像、谣谚、小说及传记材料在教育史研究中的运用 |
张礼永
|
《教育史研究》
|
2020 |
2
|
|
9
|
时代·作家·观众——刘怀叙及其时装川剧的启示 |
黄平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10
|
昆剧武旦王芝泉 |
许寅
|
《上海戏剧》
|
1986 |
0 |
|
11
|
“徐志摩”学唱“陈最良” |
姚蓉萍
|
《上海戏剧》
|
2000 |
0 |
|
12
|
怀念我的姑父——萧连芳先生 |
李元玉
|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3
|
渗透于筋节髓窍的喜剧气氛——《牡丹亭·闺墪》赏析 |
黄天骥
|
《文史知识》
|
1986 |
0 |
|
14
|
尺短寸长,物各独具其殊——侯玉山谈主角与配角 |
刘东升
|
《戏曲艺术》
|
1988 |
0 |
|
15
|
20世纪中期英国对中国古典戏剧的杂合翻译 |
蒋秀云
|
《琼州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6
|
韵出于“圆”与提气、沉气——《张云溪谈艺录》之十一 |
张云溪
|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7
|
中国电影最初的特写镜头考 |
杨卫平
秦晓琳
|
《西北美术》
|
2009 |
0 |
|
18
|
徐志摩的“粉墨”生涯 |
王鹏程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9
|
另一种写实:梅兰芳在电影《木兰从军》中的跨媒介表现 |
蒋含韵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20
|
漫谈戏曲表演中的程式动作 |
洪雪飞
|
《戏曲艺术》
|
198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