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3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承 王艺伟 +6 位作者 李斌 蒋毅 张丛笑 左如俊 石岩 吴磊 尹东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9期1484-1486,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2011年8月—2015年2月,选择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诊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椎管成形术治疗,治疗组...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2011年8月—2015年2月,选择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诊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椎管成形术治疗,治疗组给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椎间不稳定、血管损伤分别为1例、0例、1例、1例,对照组的例数分别为4例、5例、6例、7例,治疗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疗效优良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可提供坚强内固定,具有更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有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椎弓根螺钉 腰椎管狭窄 并发症 腰椎功能
原文传递
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 被引量:113
2
作者 李危石 陈仲强 +2 位作者 郭昭庆 齐强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比较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采用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81例)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0例),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植骨方式术后植骨融合率及临床... 目的:比较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采用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81例)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0例),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植骨方式术后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随访7~68个月,平均19.9个月.横突间植骨组融合率85.2%,椎间植骨组融合率96.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真性滑脱及Ⅰ度以上退变性滑脱,椎间植骨融合率100%,横突间植骨融合率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椎间植骨组优良率93.3%,横突间植骨组优良率88.9%,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间植骨与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相近.对于Ⅰ度退变性滑脱,横突间植骨仍是有效的植骨融合方法,但对于真性滑脱或Ⅰ度以上退变性滑脱,应行椎间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融合 后外侧融合 融合器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单节段腰椎及其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2
3
作者 董健文 邱奕雁 +2 位作者 赵卫东 冯丰 戎利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分析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对单节段腰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其对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6具,测定L4~5不稳固定节段及其上下邻近节段屈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个方向ROM,按4组顺序依次测试:A组(完整组);B组(... 目的分析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对单节段腰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其对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6具,测定L4~5不稳固定节段及其上下邻近节段屈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个方向ROM,按4组顺序依次测试:A组(完整组);B组(模拟L4~5不稳组);C组(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椎间单枚cage);D组(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椎间单枚cage)。结果L4~5节段除左侧弯外,C组与D组相比各运动方向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3~4、L5~S1节段除左、右侧弯外,C组与D组相比各运动方向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对单节段腰椎在大部分运动方向上具有与双侧固定相似的即刻稳定性,邻近节段侧弯活动度较双侧固定后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失稳 单侧固定 融合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单枚腰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螺钉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46
4
作者 王炤 赵杰 +2 位作者 王以近 王新伟 侯铁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2-425,共4页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间后路植入单枚融合器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采用 6具小牛腰椎标本 ,依序进行不同处理后分为以下 6组 :(1 )正常组 ;(2 )左侧小关节突加椎间盘切除组 ;(3)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组 (椎体后路...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间后路植入单枚融合器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采用 6具小牛腰椎标本 ,依序进行不同处理后分为以下 6组 :(1 )正常组 ;(2 )左侧小关节突加椎间盘切除组 ;(3)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组 (椎体后路斜向植入 ) ;(4 )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附加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 ;(5 )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附加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 ;(6 )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对单枚腰椎融合器植入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 ,腰椎的即刻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测定 ,并进行比较。 结果 :腰椎椎间盘摘除与小关节突切除后 ,其平均应力强度和轴向刚度均较正常标本显著下降 (P<0 .0 5 ) ;采用单枚融合器斜向植入椎间后 ,腰椎的平均应力强度和轴向刚度均较损伤标本 (椎间盘摘除与小关节突切除 )显著提高 (P<0 .0 5 ) ,但仍低于正常标本 (P<0 .0 5 ) ;采用椎间融合器植入附加同侧、对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 ,腰椎的平均应力强度和轴向刚度均较损伤标本和正常标本显著提高 (P<0 .0 5 )。结论 :斜向植入单枚腰椎间融合器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再附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其生物力学性能优良 ,强度和刚度适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枚腰椎融合器 椎弓根螺钉 后路腰椎椎体融合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5
作者 马振江 赵杰 +1 位作者 娄伟刚 张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9-283,共5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脊柱疾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同时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无置入物手术3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脊柱疾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同时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无置入物手术30d内、有内置物(如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器、人工椎间盘等)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相关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以及器官/组织间隙感染。脊柱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SA score)、肥胖、糖尿病、吸烟,此外手术入路、内置物、骨移植、手术时间及输血都被认为是SSI的危险因素。脊柱术后SSI发生率在0.7%~12%之间,近些年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甚至增加了死亡率[1],预防脊柱手术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意义重大。笔者对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脊柱疾病 危险因素 预防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椎体融合器 脊柱术后 切口感染
下载PDF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33
6
作者 申勇 杨大龙 +3 位作者 张英泽 丁文元 董玉昌 杜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31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15分法)、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 目的:探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31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15分法)、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及影像学结果评价手术效果,并分析其并发症。结果:31例平均手术时间150±2.3min,平均出血量620±5.6ml。平均随访40个月,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JOA评分临床改善率为84.09%,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87.10%,骨性融合率为97.18%。并发症包括6例硬膜撕破,1例一过性单侧神经根麻痹,1例假关节形成。结论: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融合 腰椎盘突出症 复发 融合器 再手术
下载PDF
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7
作者 王治栋 朱若夫 +6 位作者 杨惠林 魏琳 干峰 王根林 沈敏杰 袁泉 耿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22例(A组,n=22),使用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24例(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97.3min,术中出血量86.4ml;B组为103.5min、90.6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1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B组8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均21.5个月,B组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22.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JOA改善率为61%,B组为6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44个邻近节段有4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B组48个邻近节段有8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两组融合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融合器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后路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29
8
作者 赵杰 王新伟 +2 位作者 海涌 陈德玉 袁汉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25-427,共3页
目的:设计一种经侧后方斜向置入单枚多孔螺纹状融合器的椎间融合新技术,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小牛的脊柱标本12件,分为2组(n=6),第一组经侧后方斜向置入加长的单枚椎间融合器;第二组经后路置入双枚椎间融合器。... 目的:设计一种经侧后方斜向置入单枚多孔螺纹状融合器的椎间融合新技术,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小牛的脊柱标本12件,分为2组(n=6),第一组经侧后方斜向置入加长的单枚椎间融合器;第二组经后路置入双枚椎间融合器。测定纵向压缩、屈曲、侧方弯曲、伸展及双向旋转刚度。第一次测试各组置入融合器后之刚度值,第二次测试各组增大融合器规格后之刚度值,第三次测试第一组附加小关节突螺钉内固定后之刚度值。结果:单枚融合器组的纵向压缩刚度、左侧(融合器植入侧)弯曲刚度、顺与逆时针旋转刚度均较双枚融合器组显著增大(P<0.05)。第一组试件,辅加小关节突螺丝钉固定后,伸展、双侧弯曲和顺时针旋转刚度有明显增加。单枚融合器组的右侧弯曲刚度较双枚融合器组下降。单枚融合器组,增大融合器规格可提高压缩刚度、伸展刚度、屈曲刚度,但右侧弯曲刚度及逆时针刚度下降。双枚融合器组增大融合器规格,刚度并无明显增大。结论:经侧后方斜向植入的单枚椎间融合器加上小关节突螺丝钉内固定融合术,在提供充分椎管减压的同时,具有损伤小、脊柱后部稳定性好、术中对马尾及神经根牵拉轻的优点,可以比较理想地取代后路双枚融合器椎间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椎体融合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腰椎滑脱手术复位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0
9
作者 李兴华 谢宜旭 +1 位作者 翟明玉 贺长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手术的复位问题。方法66例腰椎滑脱患者,其中36例(治疗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后外侧植骨及Cage应用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原位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对两组术前、术后和最终随访时的X线片测量结果、融...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手术的复位问题。方法66例腰椎滑脱患者,其中36例(治疗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后外侧植骨及Cage应用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原位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对两组术前、术后和最终随访时的X线片测量结果、融合率、断钉率、JOA评分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治疗组能明显增加椎间隙高度、相对椎间隙高度,提高复位率,降低滑脱率;②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术后1年、2年骨性融合率,降低断钉率;③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术后JOA评分。结论①腰椎滑脱症手术时滑脱椎体应尽可能复位;②不能过分强调解剖复位,主张部分复位比较安全;③滑脱复位后,术后常出现复位的丢失,如何减少复位的丢失,是需值得重视的问题;④在此基础上彻底的减压是基础,坚强的骨性融合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复位 融合器
下载PDF
单枚cage和单枚cage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30
10
作者 张建华 李新志 +5 位作者 周宏斌 王光勇 李菲霰 陈文瑶 王宪伟 余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7-461,共5页
目的:观察减压后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和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6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28例减压... 目的:观察减压后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和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6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28例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A组),34例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手术前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15分法(包括主观症状、客观体征、膀胱功能)评定神经功能,计算改善率和优良率。随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和与cage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JOA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2~30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改善率平均为78.12%,B组为94.32%;A组优良率为82.14%,B组为97.06%;A组植骨融合率为78.57%,B组为97.06%。两组间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age相关并发症(cage脱出、移位和沉降各2例)的发生率为21.43%(6/28),B组cage移位1例(1/34,2.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和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都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但后者植骨融合率较高,融合器相关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腰椎不稳症 椎弓根螺钉 融合器 单侧固定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3 位作者 严晓云 崔巍 张永辉 李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36-1141,共6页
目的 对比颈前路脊髓减压后应用钉板系统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 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共47例单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入组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钉板组(颈... 目的 对比颈前路脊髓减压后应用钉板系统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 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共47例单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入组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钉板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 融合器植入、钉板系统内固定术, 26例)和零切迹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椎间固定融合术, 2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手术前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 并计算改善率;颈椎侧位 X 线片测量颈椎 Cobb 角, 根据术后动力位 X 线片观察手术间隙有无异常活动, 评价术后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钉板组手术时间为(71.2±26.8) min, 零切迹组为(53.4±28.6)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钉板组术中出血量(78.1±46.7) ml, 术后引流量(63.3±37.7) ml;零切迹组术中出血量(77.5±50.4) ml, 术后引流量(60.7±28.6) ml,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周钉板组5例(19.2%)仍存在吞咽困难、零切迹组0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2~42个月, 平均(23±2.16)个月, 末次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 钉板组JOA评分由术前的(8.25±1.23)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4.28±2.96)分, 改善率68.91%±7.9%;零切迹组JOA评分由术前的(8.13±1.58)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4.32±2.87)分, 改善率69.79%±11.2%,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钉板组末次随访颈椎曲度为15.2°±5.7°;零切迹组为18.1°±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植骨融合。结论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与传统的钉板系统相比, 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慢性吞咽不适的发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融合器 钉板系统 颈前路减压 固定治疗 切迹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颈前路椎盘切除
原文传递
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宝奎 邓树才 +1 位作者 窦如明 甄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0-662,671,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6年10月~2002年10月本组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105例,随访资料齐全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滑脱,椎间植骨融合器行...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6年10月~2002年10月本组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105例,随访资料齐全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滑脱,椎间植骨融合器行椎间融合固定。62例患者中1枚融合器从后斜向前呈45。植入,24例为2枚融合器从后向前垂直植入。随访测定固定节段的椎体间有无移位、滑脱有无复发,比较术前、术后2周及随访时固定椎间隙高度与近端第2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变化。[结果]随访2~8年,平均35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本组优56例,良13例,可17例,优良率为80.23%。Ⅰ度腰椎滑脱19例术后全部解剖复位;Ⅱ度腰椎滑脱51例中5例遗留Ⅰ度滑脱;Ⅲ度腰椎滑脱16例中4例留有Ⅰ度滑脱。末次随访时使用1枚融合器或2枚融合器所固定的椎间隙高度与近端第2椎间隙高度的比值与术后2周时的比值相比有所减低,滑脱无复发。[结论]椎弓根螺钉加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疗效满意,显著提高融合率,预防神经根管狭窄、神经卡压的发生,减少术后断钉和滑脱复发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螺钉系统 融合器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西峰 王岩 +4 位作者 张伯勋 王继芳 肖嵩华 刘桂林 董纪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856-857,共2页
目的 :观察螺纹状椎间融合器 (ThreadedFusionCoge ,TFC)治疗不稳定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 ,观察TFC对腰椎前凸的影响。方法 :1997年 11月~ 2 0 0 0年 3月 ,3 1例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滑脱患者 ,接受手术治疗。 3 1例中L4~ 518例 ,L5... 目的 :观察螺纹状椎间融合器 (ThreadedFusionCoge ,TFC)治疗不稳定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 ,观察TFC对腰椎前凸的影响。方法 :1997年 11月~ 2 0 0 0年 3月 ,3 1例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滑脱患者 ,接受手术治疗。 3 1例中L4~ 518例 ,L5S113例。按Meyerding分类大于Ⅰ度滑脱 2例 ,其余均在Ⅰ度以内。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 ,同时单间隙置入 2枚螺纹状椎间融合器 (TFC)。观察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腰骶关节角、椎间高度指数的变化。观察矢状面脊柱序列的变化。结果 :2 9例患者 3月内症状显著减轻 ,随访期间病情稳定 ,症状没有复发。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没有变化。术后腰骶关节角增加 ,并且随访期间没有丢失。手术后椎间隙高度增加 1倍 ,随访期间维持到增加 5 0 %。 3 1例获得随访 2 2例 ,优 18例 ,良 3例 ,一般 1例 ;优良率 95 .5 %。结论 :椎间融合器治疗Ⅰ度腰椎滑脱症进行椎体间融合早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愈率 ,并发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融合器 放射学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系统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5
14
作者 郝定均 温世明 窦榆生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4期273-274,共2页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治疗 融合器 椎弓根系统 临床疗效 手术适应症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郝定均 温世明 窦榆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单独应用及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10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椎间融合器、椎弓根钉固定组(A组),单纯椎弓根钉固定组(B组),椎间融合器组(C组),3组均行椎间及后外侧...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单独应用及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10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椎间融合器、椎弓根钉固定组(A组),单纯椎弓根钉固定组(B组),椎间融合器组(C组),3组均行椎间及后外侧植骨。对3组术前、术后和随访时JOA评分、滑脱率、复位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组术后较术前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P<0.01);随访发现:B组、C组的复位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丢失程度较A组明显(P<0.05);B组、C组植骨融合失败率高(P<0.05);JOA评分A组优良率为93%,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肯定,并发症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融合器 固定治疗 椎弓根钉固定 JOA评分 隙高度 孔高度 椎弓根钉系统 应用治疗 单独应用 治疗方法 对比研究 植骨融合 临床疗效 并发症 B组 C组 后外侧 失败率 优良率 术前 随访 术后 复位
下载PDF
两种颈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会明 夏刚 田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09-1411,共3页
目的 探讨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9至2013年采用颈椎前路单节段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组)及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术(B组)治疗的多节... 目的 探讨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9至2013年采用颈椎前路单节段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组)及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术(B组)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1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8个月各时间点,A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分别为(12.94±3.82)、(13.95±3.19)、(4.12±3.95)、(14.06±3.85)分和B组(12.73±3.53)、(13.39±3.95)、(14.09±3.53)、(14.11±2.98)分,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椎生理曲度深度(弧弦距)分别为(9.11±2.34)、(9.36±1.88)、(9.89±2.46)、(9.61±1.62) mm和B组(7.57±0.78)、(7.76±0.91)、(7.21±0.33)、(7.36±0.79) mm,A组均大于B组,A组植骨融合率为96.3%,B组为89.0%,A组高于B组.结论 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两组术后均能保持椎间隙高度;但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率较钛网椎间植骨融合率高,而且椎间融合器组与钛网组比较能较好的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外科减压术 内固定术 脊柱融合 融合器
原文传递
BAK椎间融合器治疗退行性下腰椎失稳症的临床初步报告 被引量:19
17
作者 赵杰 王新伟 +2 位作者 侯铁胜 海涌 张春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 :报告一种作者自行设计的新融合术式治疗退行性下腰椎失稳症的临床初步结果。方法 :本组共 15例 ,均为L4 / 5椎间隙退行性失稳症患者。其中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42~ 63岁 ,平均 5 2 .1岁。滑脱程度Ⅰ°~Ⅱ° ,L4 / 5椎... 目的 :报告一种作者自行设计的新融合术式治疗退行性下腰椎失稳症的临床初步结果。方法 :本组共 15例 ,均为L4 / 5椎间隙退行性失稳症患者。其中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42~ 63岁 ,平均 5 2 .1岁。滑脱程度Ⅰ°~Ⅱ° ,L4 / 5椎间隙高度较邻近之正常间隙降低 3 0 %以上。手术方式为侧后方斜向植入单枚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 (BAK )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PLIF)。结果 :平均随访 13个月 ,皆达到临床融合。所有患者均无融合器的移位 ,患者主观满意率 90 %。结论 :作者认为 ,经侧后方斜向植入单枚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既能尽可能多的保留脊柱后部结构 ,又能充分完成后路减压 ,并能保证可靠的融合 ,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下腰椎退行性失稳症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椎体融合 融合器 下腰椎失稳症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朱彦奇 王红霞 +3 位作者 曹锐 高书涛 侯超 盛伟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5-814,共10页
目的: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固定(cage-plate)治疗多节段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临床疗效、放射学结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 目的: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固定(cage-plate)治疗多节段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临床疗效、放射学结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 Ovid,Medline数据库。中文关键词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自稳型椎间融合器”、“锚定式椎间融合器”、“钉板内固定”、“Zero-p”、“ROI-C”、“ACDF”、“颈椎前路减压融合”;英文检索词“Zero-p”、“Zero-profile”、“ROI-C”、“cage and plate”、“stand-alone anchored spacer”、“anchored cage”、‘‘anchored spacer”、“no-profile”、“ACDF”。由2名评价者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收集对比Zero-p与cage联合钛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文献,并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ACDF术中应用两种不同内固定材料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及并发症。结果:共纳入8篇高质量文献,共634例患者,零切迹组302例,cage+钛板组332例。Meta分析显示:零切迹组在手术时间[MD=-13.08,95% CI(-23.38,-2.78),P=0.01]、术中出血量[MD=-6.76,95% CI(-12.92,-0.61),P=0.03]与cage+钛板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JOA评分差异[MD=-0.14,95% CI(-0.36,0.09),P=0.23]、NDI评分差异[MD=-0.05,95% CI(-0.43,0.33),P=0.80]及手术节段融合率[RR=0.99,95% CI(0.95,1.04),P=0.78]均无统计学差异;零切迹组与cage+钛板组术后C2-7Cobb角[MD=-3.11,95% CI(-4.47,-1.74),P<0.0001]及术后椎前软组织厚度[MD=-1.00,95% CI(-1.35,-0.65),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零切迹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RR=0.61, 95% CI(0.50,0.75),P<0.00001]及术后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RR=0.20,95% CI(0.06,0.66),P=0.008]均低于cage+钛板组;零切迹组术后融合器沉降发生率[RR=3.07,95% CI(1.73,5.47),P=0.0001]显著高于cage+钛板固定组。结论:两种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椎融合器 cage+钛板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多节段颈椎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融合术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绍东 吴小涛 +3 位作者 茅祖斌 唐天驷 杨惠林 孔翔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493-497,共5页
目的:统计分析采用椎间融合器(cage)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的并发症,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996年10月~2004年10月145例置入cage的PLIF病例进行随访,统计各种术中、术后并发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145例患者中16例(11.0%)发... 目的:统计分析采用椎间融合器(cage)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的并发症,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996年10月~2004年10月145例置入cage的PLIF病例进行随访,统计各种术中、术后并发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145例患者中16例(11.0%)发生术中并发症,其中手术操作导致硬脊膜撕裂11例(7.6%),神经根损伤5例(3.4%)。在平均20.3个月随访期内,32例(22.1%)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椎间不愈合5例(3.5%),粘连性蛛网膜炎5例(3.5%),cage沉陷4例(2.8%),术后切口感染2例(1.4%),其中1例为浅表感染,另1例由浅表感染发展为椎间隙感染;cage后移位16例(11.0%),其中13例(8.9%)接受再手术治疗。结论:采用cage行PLIF的并发症并不少见,其发生与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固定方式以及cage的型号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 并发症 融合器
下载PDF
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翻修手术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绍东 唐天驷 +4 位作者 吴小涛 杨惠林 孙俊英 邱勇 谭远超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PLIF cage)术后并发症的再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1例PLIF cage术后并发症患者施行再手术治疗,再手术距植入时间6d~1.5年,其中11例植入时间超过3个月;16例初次手术单纯采用PLIF cage融合;15例植入术后腰及...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PLIF cage)术后并发症的再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1例PLIF cage术后并发症患者施行再手术治疗,再手术距植入时间6d~1.5年,其中11例植入时间超过3个月;16例初次手术单纯采用PLIF cage融合;15例植入术后腰及下肢疼痛加剧,其中4例伴间歇性跛行,10例下肢感觉减退;腹部疼痛、不适1例;3例排尿困难;2例单侧、1例双侧小腿不全瘫。影像学检查:20例cage后移位、侵入椎管,1例前移位、突出椎间隙。再手术方法:11例cage重新植入,7例取出,3例椎管扩大减压;12例附加椎弓根固定;7例横突间植骨。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4.2个月,13例骨性愈合,3例假关节形成;21例中,5例症状消除,9例部分改善,6例无改变,1例加重,其中8例遗留下腰痛,1例排尿困难。结论PLIF cage术后并发症再手术困难,疗效欠满意,需尽早行再手术;严格PLIF cage适应证、正确操作,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手术 术后并发症 植入 融合器 翻修手术 腰椎 排尿困难 新植 症状 防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