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间性文化”论 被引量:40
1
作者 杨柳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26,共7页
翻译的文化实践证明,翻译是多种文化之间的对话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多种“间性”即“多元对话性”的建立,来表达自己对于多元文化共存的世界的美好向往。在本文中,作者以著名翻译家林语堂的跨文化翻译实践为个案,从理论间性、... 翻译的文化实践证明,翻译是多种文化之间的对话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多种“间性”即“多元对话性”的建立,来表达自己对于多元文化共存的世界的美好向往。在本文中,作者以著名翻译家林语堂的跨文化翻译实践为个案,从理论间性、话语间性、性别间性、主体间性和文化间性等层面分析了翻译“间性”凸现的轨迹,并从哲学的视角出发,深入追问了翻译“间性”与文化信仰和文化哲学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翻译文化实际上是一种“间性文化”。通过多种“间性”的建立,翻译使不同语言、不同性别、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之间达到相互对话、相互依存的目的。在这个层面上,翻译赋有更高层次的文化哲学意义:翻译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的阐释与追求,它为差异共存、和谐共在的世界文化新秩序的重构提供了巨大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性文化 翻译文化 林语堂 和谐世界 哲学
原文传递
鲍曼对跨文化动力与音乐行为中的文化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麻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9年第2期59-66,I0003,共9页
由于全球化的加剧,音乐行为中越来越多的呈现出文化的多元与多样性。音乐风格的跨越与融合打破了原来“固定”的模式呈现出过渡转型的流动特征。这些为跨越文化的界限提供了前提条件与实践的动力。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内部文化 间性文化 文化/转型文化 归属感 音乐变形
下载PDF
汉学家的译者身份——金介甫译沈从文小说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卓亚 田德蓓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22-128,共7页
文学(文化)外译需选择有世界文学价值的中国文学作品与能保证译本文学性、文化性、召唤性并通过文学批评促进其异域传播的译者。金介甫多年从事沈从文及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的经历为其翻译沈作奠定了基础。其解释性翻译策略有效传达了... 文学(文化)外译需选择有世界文学价值的中国文学作品与能保证译本文学性、文化性、召唤性并通过文学批评促进其异域传播的译者。金介甫多年从事沈从文及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的经历为其翻译沈作奠定了基础。其解释性翻译策略有效传达了中国文化;在翻译三个阶段从原作者、读者等角度审察译文,促进了主体间经验共享;在阐释中认知两种文化之共性并予以重点翻译,深化了文本价值。汉学家作为译者拥有多重文化身份、间性主体身份与间性文化身份,有利于指导其翻译实践并从总体上推动文学(文化)外译,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让世界文化更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外译 汉学家 金介甫 多重文化 间性主体 间性文化
下载PDF
“非男非女”:间性文化与感性复归 被引量:2
4
作者 谢龙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2-77,共6页
历史意识是认识当代审美文化的一把钥匙。"非男非女"作为当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其文化内涵和价值向度应当在其历史流变的文化语境中寻找。运用格雷马斯的符号学理论分析,"非男非女"的符号三角所反映的深层结构是文化... 历史意识是认识当代审美文化的一把钥匙。"非男非女"作为当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其文化内涵和价值向度应当在其历史流变的文化语境中寻找。运用格雷马斯的符号学理论分析,"非男非女"的符号三角所反映的深层结构是文化与自然的对立。"非男非女"既是愿望,又是行动,因此,它本身构成了叙事:用行动诉说了一个关于人类自身的性别故事。根据格雷马斯对叙事种类的划分,男女对立对应于"接受现有秩序的叙事","非男非女"则对应于"拒绝现有秩序的叙事"。"非男非女"是对既定"契约"的撕毁,是对不完美现实的拯救,其意义在于对两性对立的文化/理性暴政加以调解,并表达了回归自然/感性世界的渴望。"非男非女"是当代间性文化的代表,理性与感性的冲突将在间性文化中得以调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男非女 间性文化 符号学矩阵 叙事 言语行为 符码化
下载PDF
艺术院校英语教学的文化转接
5
作者 温于涉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77-79,89,共4页
通过对语篇内文化语境下文化转接的可能性和必需性的论证,试图建构一种适合于艺术类大学生养成多维学养的教学模式——对接解析和融合透视的文化教学模式,在两种语言文化中追寻可为己用的“间性文化”,引起艺术类学生对多元文化和异质... 通过对语篇内文化语境下文化转接的可能性和必需性的论证,试图建构一种适合于艺术类大学生养成多维学养的教学模式——对接解析和融合透视的文化教学模式,在两种语言文化中追寻可为己用的“间性文化”,引起艺术类学生对多元文化和异质性的关注,促使他们在思维习惯和文化视域层面的思考,直指对艺术存在真正把握的“内在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性文化 内在视域 文化教学 艺术类大学生
下载PDF
间性文化记忆:丝绸之路跨国界线性申遗的核心价值
6
作者 李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84,共5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提出的倡议,使得中国和中亚五国初步形成了区域性经济相对稳定的协作共同体。丝绸之路线性跨国申遗的核心价值,即是通过对沿线国家共同历史记忆的唤起,以及间性文化的共时效应打破各个民族、文化之间...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提出的倡议,使得中国和中亚五国初步形成了区域性经济相对稳定的协作共同体。丝绸之路线性跨国申遗的核心价值,即是通过对沿线国家共同历史记忆的唤起,以及间性文化的共时效应打破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精神隔膜,为"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以及为沿线国家、民族之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的互动与合作奠定必须的精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间性文化 线性申遗 核心价值
下载PDF
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比较文化的视角 被引量:21
7
作者 周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8-75,共8页
以20世纪文化政治经验为基础,本文追溯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多元文化主义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并以加拿大魁北克为例,考察了作为多元文化主义替代方案的间性文化主义实践及其有限性。论文指出,无论是多元文化主义,还是间性... 以20世纪文化政治经验为基础,本文追溯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多元文化主义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并以加拿大魁北克为例,考察了作为多元文化主义替代方案的间性文化主义实践及其有限性。论文指出,无论是多元文化主义,还是间性文化主义,其所持守的都是一种张举特殊性的哲学观点。在危机频发的"人类纪"的当代历史语境中,我们必须悬置建立在特殊性基础上的"多元"或"间性"文化观,秉承作为"类存在物"的整体性观念,从一种新时代的普遍性视角出发,重新思考人类的共同命运。与多元文化主义以历史造成的差异为基础不同,与间性文化主义立足于现实中的文化特殊性也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从人类共同面对的充满了危机的现实语境出发,是一种建立在整体性基础之上的新型世界观,是应对当今全球性难题的方法论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间性文化主义 特殊性 普遍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论间性文化观和趋同管理视域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剑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36,共2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对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如何拓展教育管理的内涵等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工作实际,从间性文化观和趋同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对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对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如何拓展教育管理的内涵等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工作实际,从间性文化观和趋同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间性文化 趋同管理 教育管理
下载PDF
文化自信的对话性建构 被引量:10
9
作者 金惠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共16页
文化自信是现今舆论宣传、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最活跃的话题之一,而且与其他自信相比,被渥眄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但对于何谓文化自信这一似乎不言而喻的问题,学界的回答尚不十分圆满,其中甚而还存... 文化自信是现今舆论宣传、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最活跃的话题之一,而且与其他自信相比,被渥眄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但对于何谓文化自信这一似乎不言而喻的问题,学界的回答尚不十分圆满,其中甚而还存在一些极端狭隘的理解。要正确理解文化自信,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一个'自'字,即正确理解什么是文化自我和文化特殊性。针对文化民族主义和文化原教旨主义的文化特殊论,从能动自我、结构自我两个新创概念,从前苏联文论家巴赫金的外位性理论,重新界定自我和特殊性,将其作为一种对话性的生成和建构,提出自我即对话、特殊性即对话的理论命题。文化自信由此而得以成为一个开放的而非封闭的、动态的而非静止的、生活的而非教条的、当代的而非复古的概念,即是说,一个对话性的或曰间性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性文化自信 能动自我 结构自我 对话自我 外位性
下载PDF
间性文化观中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管理模式的创新及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英翠 黄倩 《世界教育信息》 2016年第22期68-72,共5页
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来华留学生人数大量增加,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日益严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管理已然成为教育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模式亟需创新。文章以间性文化... 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来华留学生人数大量增加,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日益严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管理已然成为教育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模式亟需创新。文章以间性文化观为基础,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为分析实体,从留学生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学术适应三个维度分析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管理模式的创新及探索。研究及实践发现,通过有效的课程建设、活动建设、留学生跨文化服务管理体系机制及平台建设,可避免留学生出现"文化休克"现象、减少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困难,使留学生管理工作具有持续的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性文化 来华留学生 文化适应 管理模式
下载PDF
是间性文化主义还是多元文化主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查尔斯·泰勒 冯红(译)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9-57,共9页
本文讨论的是多元文化主义与间性文化主义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这两个概念在加拿大的国情下都是现行的文化政策。本文认为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具体的政策上,而更多地涉及我们如何理解我们来自于哪里和去向何方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 本文讨论的是多元文化主义与间性文化主义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这两个概念在加拿大的国情下都是现行的文化政策。本文认为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具体的政策上,而更多地涉及我们如何理解我们来自于哪里和去向何方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本文认为间性文化主义对于一些特定的欧洲国家是更为适合的文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性文化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 同一性移民
原文传递
基于“文化现代性”理念的全球化生存状态反思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升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6,109,共8页
"文化现代性"是一个理解全球化时代人类生存的重要概念,描述的是一种尊重特定生活共同体文化样态自足性的反思性社会发展理念。"文化现代性"在尊重文化传统和包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呈现了不同文化样态在开放语境中... "文化现代性"是一个理解全球化时代人类生存的重要概念,描述的是一种尊重特定生活共同体文化样态自足性的反思性社会发展理念。"文化现代性"在尊重文化传统和包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呈现了不同文化样态在开放语境中的充盈张力,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行了哲学意味上的生存论奠基。"文化现代性"所体现的间性文化主义态度,内涵着文化主体间性的相互证成关系,体现了多元文化在彼此平等与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所达成的共存发展之道。"文化现代性"所蕴涵的深度宽容精神,旨在通过平等主体间的视域融合达成一种不同文化样态的差异化和谐共在状态,由此通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新生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现代性” 间性文化主义 视域融合 全球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间性文化观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师话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德霞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9期34-35,共2页
文化间性的价值在于异质性和对话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正是基于跨文化的背景下,基于中外语言、文化、习惯、思维方式、生活经历、教育背景、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之下的跨文化教学,教师话语必须具备跨文化意识,以促成不同文化之间... 文化间性的价值在于异质性和对话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正是基于跨文化的背景下,基于中外语言、文化、习惯、思维方式、生活经历、教育背景、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之下的跨文化教学,教师话语必须具备跨文化意识,以促成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达成语言文化教学目的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性文化 对外汉语 教师话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