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学习结合影像组学特征鉴别间变性胶质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策 钱增辉 +2 位作者 蔡泽豪 康庄 陈宝师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结合机器学习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间变性胶质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41例经病理证实的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患者... 目的结合机器学习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间变性胶质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41例经病理证实的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n=140)和验证组(n=101)。使用MRIcron软件在训练组患者术前T1增强影像上勾勒肿瘤边界,运用Matlab软件提取肿瘤区域的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最低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所选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建立胶质瘤鉴别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对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的预测效果。结果241例胶质瘤患者中,经病理证实为间变性胶质细胞瘤101例、胶质母细胞瘤140例。训练组和验证组中,胶质母细胞瘤、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性别分布,肿瘤位置,肿瘤坏死、水肿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tlab软件共提取431个影像组学特征,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11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SVM分类器建立的模型预测训练组患者胶质瘤类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2,预测验证组患者胶质瘤类型的AUC为0.875。结论结合机器学习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模型可有效鉴别间变性胶质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MRI增强成像 变性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间变性胶质细胞瘤中免疫浸润核心基因ZAP70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余豪 汪珉杰 +1 位作者 王旋 姜晓兵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3-699,共7页
目的探索间变性胶质细胞瘤中有预后价值的免疫浸润相关基因。方法下载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中转录组数据,量化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样本的免疫浸润情况,并分为低、中、高免疫浸润组,进而对组间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筛选出预... 目的探索间变性胶质细胞瘤中有预后价值的免疫浸润相关基因。方法下载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中转录组数据,量化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样本的免疫浸润情况,并分为低、中、高免疫浸润组,进而对组间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筛选出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ZAP70。研究ZAP70表达量与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生存时间以及临床特征的关系,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ZAP70在临床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样本中的表达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GSEA(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富集分析了解ZAP70在间变性胶质细胞瘤中的相关功能通路。结果TCGA数据库中236例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样本被分为低、中、高3个免疫浸润组,低免疫浸润组的预后最佳,中免疫浸润组次之,高免疫浸润组的预后最差。差异分析与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ZAP70为间变性胶质细胞瘤免疫浸润相关的核心基因。K-M生存曲线显示,ZAP70高表达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生存时间显著少于ZAP70低表达患者(P<0.05)。高表达ZAP70与多种不良的临床特征相关。61例临床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样本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验证了高表达ZAP70预后不佳的趋势。GSEA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ZAP70与耐药、细胞粘附、细胞外基质反应及恶性通路激活相关。在肿瘤免疫方面,ZAP70与白细胞迁移及固有免疫缺失相关。结论ZAP70有望成为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患者中预后不佳亚群的诊断标记物及有效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胶质细胞 免疫浸润 预后分析 ZAP70基因
下载PDF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学兵 聂玫 +1 位作者 许尚文 刘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1911-1913,192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多种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多种影像学表现。结果 10例病灶均位于幕上,9例单发,1例多发,其中4例位于额叶,3例位于顶叶,额颞叶、丘脑... 目的探讨颅内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多种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多种影像学表现。结果 10例病灶均位于幕上,9例单发,1例多发,其中4例位于额叶,3例位于顶叶,额颞叶、丘脑及颞叶各1例。3例实性,其中1例明显强化,2例中度强化;4例囊实性,其中1例实性部分明显强化,2例中度强化,1例轻度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3例囊性,均呈明显环形强化。6例行MRS检查,MRS示病灶Cho/NAA比值明显升高,但囊性肿瘤Cho/NAA比值低于实性或囊实性肿瘤。3例患者行CT检查,病灶表现为低密度,均出现条索状钙化灶。结论尽管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仍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多种影像学技术可以提高诊断,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少突胶质细胞 影像学表现 脑肿
下载PDF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
4
作者 殷敏敏 徐丽艳 余永强 《安徽医学》 2017年第4期468-470,共3页
目的分析16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资料,16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7例行DWI扫描并测... 目的分析16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资料,16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7例行DWI扫描并测量ADC值,4例行MRS扫描。结果 16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3例为多发病灶,13例为单发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5.5±1.8)cm。发病部位以额叶及颞叶多见,并向脑叶深部生长,其中5例病灶跨脑叶生长。14例呈不均质中度至明显强化,其中明显坏死囊变11例,病变实质呈环状、不规则结节样强化。DWI显示7例肿块的实质部分以高信号为主。MRS检查显示4例肿瘤的Cho峰均升高,NAA峰3例减低,1例减低不明显。结论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DWI及MRS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少突胶质细胞 脑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少枝胶质肿瘤CT和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庆 徐昌水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分析大脑少枝胶质肿瘤的CT、MRI表现并探讨其影像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期间经病理证实的57例大脑少枝胶质肿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少枝胶质细胞瘤47例,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10... 目的分析大脑少枝胶质肿瘤的CT、MRI表现并探讨其影像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期间经病理证实的57例大脑少枝胶质肿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少枝胶质细胞瘤47例,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10例。结论少枝胶质肿瘤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及MRI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枝胶质细胞 变性少枝胶质细胞 CT MRI
下载PDF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术后复发转变为胶质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周秋妹 隋爱霞 +3 位作者 杨柳艺 马晓丽 雷玉莹 梁岩松 《癌症进展》 2021年第24期2590-2591,共2页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1]。尽管接受了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各种治疗,其复发率仍极高。关于低级别胶质瘤复发进展转变为高级别胶质瘤可见相关报道[2-3],然而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复发转变为胶质母细胞瘤的...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1]。尽管接受了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各种治疗,其复发率仍极高。关于低级别胶质瘤复发进展转变为高级别胶质瘤可见相关报道[2-3],然而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复发转变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案例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少突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 术后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