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问题意识 研究问题新闻 被引量:3
1
作者 童兵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问题新闻 问题意识 新闻传播学 新闻媒体
下载PDF
希望新闻学——“问题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理论选择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远军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34,47,共3页
关键词 问题新闻 社会事件 新闻 和谐 环境问题 价值观冲突 日常生活 社会生活 局部战争 国际问题
下载PDF
我国当前问题新闻传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问题新闻研究及其报道的问题与规范之三 被引量:2
3
作者 靖鸣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7-81,共5页
我国当前问题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一是一些地方的党政部门和宣传主管部门及其领导对问题新闻传播缺乏全面、客观、科学的认识,二是新闻媒体的负责人对问题新闻传播在思想上缺乏足够认识,三是记者、编辑对问题新闻传播... 我国当前问题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一是一些地方的党政部门和宣传主管部门及其领导对问题新闻传播缺乏全面、客观、科学的认识,二是新闻媒体的负责人对问题新闻传播在思想上缺乏足够认识,三是记者、编辑对问题新闻传播存在认识偏差。选题上存在的问题一是在报道问题新闻时,不注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二是对问题新闻的选择随意性大,有的缺乏典型意义,三是以“包青天”自居。传播方式方法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以评判的口吻进行报道,二是一味煽情,三是报道角度和编排手段失当,四是忽视时宜性和揭露的方式方法的选择。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解决对策 新闻研究 问题新闻 方式方法 主管部门 党政部门 新闻媒体 认识偏差 解决问题 典型意义 编排手段 报道角度 负责人 可能性 随意性 时宜性 科学 记者 编辑 选题
下载PDF
问题新闻学研究的历史、问题与未来研究方向——问题新闻传播研究之二 被引量:1
4
作者 靖鸣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6-101,共6页
西方对有关问题新闻报道的理论依据 ,是关于问题新闻的最早的学术研究 ,早先的研究以实践层面居多。我国近现代对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司法问题等报道均有过许多论述。问题新闻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是 直接冠名“问题新闻”的论文很少 ... 西方对有关问题新闻报道的理论依据 ,是关于问题新闻的最早的学术研究 ,早先的研究以实践层面居多。我国近现代对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司法问题等报道均有过许多论述。问题新闻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是 直接冠名“问题新闻”的论文很少 ,高质量、有说服力的论著更少。作者认为 ,其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深入展开 一是基本理论层面 ;二是传播业务层面 ;三是文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传播的媒介手段特点层面 ;四是其传播与受众接受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和互动层面 ;五是中外问题新闻传播的政策法规层面 ;六是中外问题传播的环境、理论、传者、内容、方法、受众和效果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新闻 问题新闻学研究 历史 问题 研究方向
下载PDF
要讲究新闻宣传艺术
5
作者 雷润明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21,共2页
研究如何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不能不研究新闻宣传艺术。新闻宣传艺术是新闻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告诉我们,讲不讲究新闻宣传艺术,新闻宣传艺术水平的高低,宣传效果是不一样的。 关于新闻宣传艺术问题,老一辈革... 研究如何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不能不研究新闻宣传艺术。新闻宣传艺术是新闻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告诉我们,讲不讲究新闻宣传艺术,新闻宣传艺术水平的高低,宣传效果是不一样的。 关于新闻宣传艺术问题,老一辈革命家和新闻老前辈有很多论述,广大新闻工作者也创造了很多经验。旗帜要鲜明,绝不吞吞吐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宣传艺术 问题新闻 新闻受众 报道面 新闻 何真 老一辈革命家 新闻研究 新闻改革 宣传效果
原文传递
“问题新闻”的采编艺术 被引量:1
6
作者 詹国枢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2,共2页
问题新闻,即现实生活中出现新问题而产生的新闻,它是新闻媒体日常报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采写问题新闻,应注意如下几点:①问题富有新意;②问题具有典型意义;③把问题剖析清楚;④有助于解决问题。认真精心地处理好问题新闻,对于把报... 问题新闻,即现实生活中出现新问题而产生的新闻,它是新闻媒体日常报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采写问题新闻,应注意如下几点:①问题富有新意;②问题具有典型意义;③把问题剖析清楚;④有助于解决问题。认真精心地处理好问题新闻,对于把报纸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得贴近读者,让读者愿意看、喜欢看,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新闻 新闻采编 创新意识 典型报道
原文传递
谈新闻作品的学术化倾向
7
作者 孙少晶 《写作(中)》 1999年第9期25-26,共2页
新闻作品的学术化倾向是指一些学术性的因素日益渗透进新闻写作当中,使新闻作品呈现出学术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并非各种体裁、各种内容的新闻作品皆有学术化趋势,比较而言,问题分析性质的新闻作品(主要是指对一些社会问题、新闻热点等进... 新闻作品的学术化倾向是指一些学术性的因素日益渗透进新闻写作当中,使新闻作品呈现出学术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并非各种体裁、各种内容的新闻作品皆有学术化趋势,比较而言,问题分析性质的新闻作品(主要是指对一些社会问题、新闻热点等进行分析解释的新闻作品,在此我们不妨将其定义为问题新闻)表现得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作品 问题新闻 学术化倾向 学术性 新闻写作 分析解释 新闻记者 受众 分析性质 问题分析
下载PDF
“问题新闻”怎样抓问题
8
作者 蔡迎东 《记者摇篮》 2005年第9期45-46,共2页
在记者的新闻实践中,“问题”新闻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一般有记者述评、记者调查、采访札记、记者来信等等。
关键词 问题新闻 新闻写作 新闻报道 新闻事实
下载PDF
新闻创新的理性思考
9
作者 彭朝丞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共4页
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讲到创新问题,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他又说:“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 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讲到创新问题,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他又说:“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   创新者,标新立异之谓也。但是,我们讲的创新,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的标新立异;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去分析、研究变化了的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既不能因循守旧,更需要解放思想;这种创新,既不是割断历史,更不是胡思乱想。这种创新也不是离经叛道:离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之经,叛社会主义之道。它是要在创新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创新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   新世纪即将到来,社会主义创新事业的伟大工程需要我们去承担。作为伟大时代的记录者、见证者——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创新的思想和才能,跟上创新的时代,记录下创新的时代。为此,新闻的创新 (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写作等等 ),就是我们的责任所在了。   本刊约请了部分专家、教授围绕新闻创新畅谈高见,他们的大作将陆续刊出。此举的目的是希望引起同行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并投入到新闻创新的工作中去。   感谢中国社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闻事业 新闻创新 新闻报道 问题新闻 受众需要 理论学习
下载PDF
问题新闻写作须控制感情流量
10
作者 何志武 李璞 《城市党报研究》 2005年第4期18-20,共3页
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新闻以发现、探究问题监视社会环境的职能得以回归,以“访谈”、“透视”、“关注”为栏目的问题新闻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在这一背景下,对问题新闻报道的研究和探讨,就成为新闻理论和实践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 问题新闻 新闻报道 新闻写作 新闻理论 情感控制
下载PDF
试论问题新闻及其特性——问题新闻传播研究之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靖鸣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68-71,共4页
“问题新闻”是指新闻媒体所报道的原生态问题新闻事实 ,它是即时获悉受众欲知的矛盾、疑难以及消极的信息。问题新闻具有矛盾性、失调性、震撼性、疑惑性、兼容性。
关键词 问题新闻 传播研究 受众 新闻媒体 向性 消极 信息 调性 原生态 矛盾性
下载PDF
电视“问题新闻”采访技巧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青 《东南传播》 2007年第5期112-113,共2页
记者获得的新闻线索,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笼统、没有细节的信号,有时往往只是一面之词。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后,除需做前期准备外,还要与提供线索者进行语言交流,以获取新闻事实的概况。记者在选择采访的角度时应注重发掘和表现事实... 记者获得的新闻线索,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笼统、没有细节的信号,有时往往只是一面之词。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后,除需做前期准备外,还要与提供线索者进行语言交流,以获取新闻事实的概况。记者在选择采访的角度时应注重发掘和表现事实的着眼点、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 问题新闻 新闻报道 现场采访 表达能力 时效性 观察力 语言 经验
下载PDF
认真采写经济问题新闻
13
作者 熊焕业 《新闻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经济问题 问题新闻 经济体制改革 承包经营 经济现象 经济新闻报道 漯河市 竞争力 指导性 报纸新闻
原文传递
体育报道中的问题新闻
14
作者 张德生 《记者摇篮》 2002年第8期47-47,46,共2页
翻开各地报纸的体育新闻版,“问题新闻”都占有相当大的版面,而且这种现象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以理性的目光探讨一下“问题新闻”的定义、特点、分类、走向就显得紧迫而必要。据笔者的目力所及,在以往的新闻教科书和相关的新闻文献... 翻开各地报纸的体育新闻版,“问题新闻”都占有相当大的版面,而且这种现象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以理性的目光探讨一下“问题新闻”的定义、特点、分类、走向就显得紧迫而必要。据笔者的目力所及,在以往的新闻教科书和相关的新闻文献中,还没有对体育报道中的“问题新闻”给予一个明确的定义。尽管如此,“问题新闻”却是体育报道中日渐增多的客观存在,是赢得体育新闻读者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是体育新闻编采同仁对国内外体坛进行舆论监督和舆论导向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报道 问题新闻 体育新闻 体育版 报纸 新闻采编
下载PDF
抓好选题策划的策划点
15
作者 黄天祥 王晓阳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新闻报道 选题策划 科教新闻 策划点 问题新闻 连续报道 消息
原文传递
探索·独创·多样——关于劳动报头版头条的思考和实践
16
作者 顾行伟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8,共4页
今年年初,上海《劳动报》举办’93十佳头版头条独家新闻的评选。参加评选的上海各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和一些新闻界前辈对《劳动报》的头版头条评价颇高。为此,本刊特约请劳动报总编辑顾行伟撰文,介绍他们的办报经验,或许能为其他报刊所... 今年年初,上海《劳动报》举办’93十佳头版头条独家新闻的评选。参加评选的上海各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和一些新闻界前辈对《劳动报》的头版头条评价颇高。为此,本刊特约请劳动报总编辑顾行伟撰文,介绍他们的办报经验,或许能为其他报刊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版头条 思考和实践 问题新闻 系列报道 深度报道 头条新闻 独创性 新闻媒介 顾行伟 马家军
下载PDF
印刷媒体问题新闻传播初探——问题新闻研究及其报道的问题与规范之四
17
作者 靖鸣 吴灏鑫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5-69,共5页
 问题新闻采访报道应注意和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要善于抓问题;二是嗅觉灵敏,反应快捷;三要机动灵活,处变不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是广泛调查,深入采访;五要运用"点线面体"立体多维的方式进行采访;六要连续报道,善...  问题新闻采访报道应注意和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要善于抓问题;二是嗅觉灵敏,反应快捷;三要机动灵活,处变不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是广泛调查,深入采访;五要运用"点线面体"立体多维的方式进行采访;六要连续报道,善始善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研究 新闻传播 印刷媒体 采访报道 问题新闻 深入采访 连续报道 创造性 点线面
下载PDF
问题新闻:最能提升媒体公信力
18
作者 钱春媛 《传媒观察》 2003年第12期57-58,共2页
问题新闻是以提出、回答或揭示新闻受众共同关注或亟待解决的某一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新闻。问题新闻直接来源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实际,是媒体“关注现实”、按照“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报道影响力的产物。因此近些年。
关键词 问题新闻 社会新闻 媒体公信力 深度报道 连续报道 新闻背景
下载PDF
问题新闻传播“度”的把握
19
作者 杨梅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年第11期152-154,共3页
新闻媒体和记者传播问题新闻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报道失“度”。新闻媒体和记者传播问题新闻如何才能做到适度而不失度呢 ?文章认为 ,一要把握好数量上的“度” ;二要把握好分寸的“度” ;三要把握好热点问题的“热度”。
关键词 问题新闻 传播 把握
下载PDF
找准自己的位置——记全国新闻“百佳”、《新华日报》副总编周世康
20
作者 冯小霓 《新闻爱好者》 1995年第11期20-21,共2页
1991年夏,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江苏。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成了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媒体。在抗洪救灾的系列报道《灾区纪行》中,人们熟悉了一位记者的名字,他在一个月的跋涉里,采访了14个县,见报稿件达28篇,其中20篇报道... 1991年夏,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江苏。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成了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媒体。在抗洪救灾的系列报道《灾区纪行》中,人们熟悉了一位记者的名字,他在一个月的跋涉里,采访了14个县,见报稿件达28篇,其中20篇报道的是乡以下的村组。 1994年夏,大旱困扰着素以“水乡”著称的江苏。还是这位记者,使人们透过他那一篇篇来自灾区的报道,看到了这片焦黄的土地上的绿色希望。 之后,在今年春节前夕的喜庆气氛中,他又率领记者下灾区实地采访,写下了三组九篇现场目击式系列报道。这一篇篇体现党报密切联系群众光荣传统的稿件,使江苏人民产生了“每逢佳节倍思贫”的强烈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问题新闻 江苏经济 系列报道 密切联系群众 省委机关报 特大洪水 问题的解决 新闻事实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