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孔子问礼于老子”早期传本考信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陈恳
-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2017年第6期12-22,共11页
-
文摘
"孔子问礼"案涉及"助葬巷党"、"适周观庙"等多次问礼之行。先考巷党问礼类文献源自战国《曾子问》单篇本,辑入《礼记》《家语》等传本;又适周问礼类文献源自战国《观周》单篇本,辑入《儒家言》《家语》等传本。次考适周问礼类文献之疑肇端在《史记》之讹,二类史事并非同时而必有先后;再考证孔子盖在31、32或34岁在鲁巷党问礼,在43至46岁适周洛邑问礼。故此二类材料既非伪本,也非孤证无征,而是由周至汉源流足征的孔氏学派文本;二类史事既无矛盾,不可默证为伪,而是以东周礼制典籍可证的早期儒家史料。
-
关键词
孔子
老子
问礼
早期传本
-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观”与“问”:春秋知识传播的两个途径
被引量:3
- 2
-
-
作者
过常宝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8-156,160,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上古知识、观念与文献体系的生成与发展研究”(11&ZD103)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春秋时期,一些贵族大夫掌握了各类礼乐知识,他们以"信而有征"的话语方式,批评社会、讨论礼乐制度,被称为"博物君子"。西周辟雍和春秋泮宫,虽然有礼乐之教,但惠及人员有限,"观"和"问"是春秋贵族获得礼乐知识的两个重要途径。"观礼"作为一种礼教仪式,形成于西周的助祭制度、辟雍演示。春秋时,"观礼"制度松懈,通常被用来招待来聘者,这就使得贵族可以通过观礼、观乐、观诗来学习礼乐知识、体验礼教精神。同样,王侯大夫不再满足于"临事有瞽史之导",而主动"问礼"于巫史。周王朝衰颓,礼乐人员和文献典籍星散各地,为贵族"问礼"创造了条件。礼乐知识在世俗社会的传播,促进了私学的发展。孔子的礼乐知识主要来自"观"与"问",其教学也主要采用"观"与"问"两种方式。"观"与"问",对于春秋时期知识传播、文化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礼乐知识
观礼
问礼
孔子
-
Keywords
Ritual knowledge
observing ritual
consulting ritual
Confucius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恒心堂读书答问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周逸
-
出处
《船山学报》
1932年第1期166-180,共15页
-
文摘
问制礼精微何在答礼器云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问礼乐法天地其说如何答乐者天地之利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
-
关键词
忠信
无本
礼之本
问礼
真色
左契
先王
必先
二字
事使
-
分类号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子游论礼--以《礼记·檀弓》为中心
- 4
-
-
作者
马金鹏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
出处
《品位·经典》
2022年第14期24-26,共3页
-
文摘
子游是孔门“十哲”之一,精通礼学,主要言行见于《礼记·檀弓》等篇。子游谦虚好学,多次向孔子问“礼”,涉及空嫡、丧礼等方面,在交往中他坚守礼道,纠正失礼行为并实践古礼,曾子等同门对子游的礼学修养多加肯定,子游对孔门礼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关键词
子游
问礼
守礼
用礼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王通“河汾设教”初探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高坤让
-
出处
《运城学院学报》
1988年第3期38-41,37,共5页
-
文摘
王通(584——617),字仲淹,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人)。隋朝末年哲学家。他幼年随父王隆学习《春秋》,十岁即能谈吐不凡,惊闻四座。“后又受书于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夏(王典),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考易于族父仲华,不解衣者六岁有余。”十八岁时,西游长安,面见隋文帝,献所著《太平十二策》,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因不被采纳,他于是放吟《东征之歌》,归居河汾故里。
-
关键词
河津县
仲淹
杜如晦
李渊
绛州
右仆射
东征
问礼
东关
唐王朝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明代“孔子见老子图”形式寓意分析
- 6
-
-
作者
钱镜
-
机构
上海博物馆
-
出处
《荣宝斋》
2022年第6期96-103,共8页
-
文摘
“孔子见老子图”,自汉代以来,就是艺术创作的常见主题。孔子问礼老子,即孔子见老子这一素材,本身符合了后世对孔子虚心学习,老子渊博睿智形象的理解,而问礼图的广泛创作,对儒学思想的传播也起了积极作用。明代人物画的风格迭变,画派繁兴,版画艺术也出现了异彩纷呈的高潮,绘本和刻本的“孔子见老子图”大量出现,不同作品中作者对孔子、老子二人刻画的重点不同,也表现出不同身份背景的画家,对这一典故的不同解读。这些绘画不仅体现出当时人物画水平的精湛,是封建社会“道统”的表现。
-
关键词
问礼
孔子见老子
孔子圣迹图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司马迁笔下的老子与《老子》
- 7
-
-
作者
李邦国
-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1-9,共9页
-
文摘
清人魏源曾说;“解老自韩非下千百家,老子不复生,谁定之?”(《老子本义》的确,这个“谁定之”的历史积案,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然而对老子问题的研究,又是十分必要,它对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史有很大的影响。 老子是春秋末期的伟大哲人,是孔子之师,这是司马迁公正的结论。《史记·老子传》记述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
关键词
老子传
问礼
解老
老聃
子者
老子本义
春秋末期
德经
厉乡
子适
-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还原真实的历史——《孔子拜师》文本细读
- 8
-
-
作者
张小椿
-
机构
福州市屏西小学
-
出处
《福建教育》
2016年第27期71-72,共2页
-
基金
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历史故事研究”(课题编号:FZ2015GH054)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讲的是孔子虚心向老子拜师求教的故事,意在表现"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参第83页)。但教材中的《孔子拜师》是典型的改编课文,错漏甚多。关于孔子适周向老子求教,《史记》中的《孔子世家第十七》及《老子韩非列传第三》都有明文记载。我觉得有必要作简单的梳理。
-
关键词
老子韩非列传
子适
文本细读
谦虚好学
人教版
教参
三十岁
问礼
儒家创始人
稚气未脱
-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孔子成人教育思想发微
- 9
-
-
作者
阳自润
-
出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108-111,共4页
-
文摘
孔子在兴办私学中,曾创设有包容的成人教育。他于日常教学之时,实讲过某些寓有成人教育思想的言论,往往渗杂汨没于一般表现为普通教育思想的言论中,难解难分,几至颇少为世所议及。今特阐隐发微,拈出《论语》中如下几点加以论说,愿因而发扬光大之。一、提倡自学孔子本人就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在《论语·为政》里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即是说,他十五岁才立志求学,根本没进过什么古时的“庠”、“序”等类的学校,也没念过如以后一样系统的小学、中学、大学;然並非未曾从师,尝询官于郯子,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但却无常师。
-
关键词
成人教育思想
发微
郯子
老聃
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问礼
志于学
苌弘
日常教学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春秋时代的春与秋
- 10
-
-
作者
李舫
-
机构
人民日报
-
出处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6年第4期57-61,共5页
-
文摘
孔子问礼于老子,是一段生趣盎然的历史悬案。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两个巨人的对话、中国思想史上两位智者的相遇,更是两个流派、两种思想的碰撞和激发。战乱频仍、诸侯割据的春秋年代,老子和孔子的会面别有深意;在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来看,亦颇具启示。
-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孔子学说
诸侯割据
中国文化史
中国思想史
孔子哲学
问礼
巷党
仰望星空
防叔
-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孔子问礼碑——宁洛之间的又一座文化桥梁
- 11
-
-
作者
邓新波
-
机构
洛阳市文物管理局
-
出处
《长江文化论丛》
2013年第1期194-196,共3页
-
文摘
有着'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称号的南京与'十三朝古都'洛阳,两座历史文化积淀相当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的联系,不仅有民国时期国民政府首都的转移一事,更有今南京夫子庙和洛阳老城两块碑刻记载同一件事情的渊缘,它便是孔子问礼碑。2500年前,两位圣人的一次会晤,拉近了今天宁洛之间的距离,孔子问礼碑也成了两座城市之间历史文化交流的又一座桥梁。
-
关键词
碑刻
洛阳
南京
历史
古都
老城
问礼
桥梁
-
分类号
K2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运动生物化学
- 12
-
-
-
出处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1994年第2期23-24,共2页
-
文摘
G804.7 9410587最大工作负荷中心功能的性能[刊,中]/张琳,张问礼//内蒙古体育科技.—1993(2).—47—50图2(MXB)运动生物化学//极限负荷//研究//最大耗氧量G804.7 9410588在三小时运动途中补充糊精可延缓疲劳的出现[刊,中]/夏伟思//内蒙古体育科技.—1993(21)。—50图1(MXB)运动生物化学//疲劳//调节//方法//最大耗氧量//自行车测功计G804.7
-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最大耗氧量
体育科技
测功
问礼
人体生理机能
运动负荷
身体运动
有氧运动
负荷中心
-
分类号
G804.7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论老子哲学中的精华
- 13
-
-
作者
白中才
薛柏成
-
出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42-46,共5页
-
文摘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观察了自然方面天地以至万物变化的情况,思考了历史的演变、王朝的浮沉、政治上的成败、人事间的福祸,这些都熔铸在他的学说之中。在马克思主义未传入我国以前,老子确实是伟大的哲学家。那么他哲学中的精华究竟在哪?笔者分述如下:
-
关键词
论老子
道家学派
辩证法思想
老子传
问礼
天道观
天下母
损有余而补不足
难易相成
有无相生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踏山清源访老君
- 14
-
-
作者
阮孟婕
-
出处
《泉州文学》
2013年第7期68-69,共2页
-
文摘
某日黄昏时侯,余晖的温润引诱着人直想亲昵自然,我便是其中一位抵挡不住的受诱者。寻一处翠色欲滴的大自然,还要有山的气派与水的灵秀,清源山就是这样一座浑然天成的毓秀天地。都说傍晚时分是运动的最佳时机,人清爽,效果也最棒,更何况是踏上绿树葱茏的清源山,可谓赏景与健体两不误。
-
关键词
老君
清源山
子千
仙气
道可道
令人
毓秀
问礼
泉州人
道家学派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说老子其人
- 15
-
-
作者
黄瑞云
-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44-50,共7页
-
文摘
老子与孔子同是春秋末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庙堂无疑非常宏伟,老子的宫殿亦极为深邃。但孔子着重于政治伦理,老子却深入宇宙自然,老子更是典型的哲学意义上的哲学家。然孔子为当世闻人,其生平几至可以编年,连其先世及后代乃至门生弟子都历历可考;而老子,“隐君子也”,其生平乃隐入了历史的云雾。略其传说,属于所谓信史者,仅有《史记》一篇三百多字的传记,主要内容如下:
-
关键词
太史儋
老聃
环渊
政治伦理
关尹
老子传
曲仁里
宇宙自然
问礼
十八章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先秦儒家国策性经济论述对我国现代建设的有益启示
- 16
-
-
作者
周应培
-
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9-14,共6页
-
文摘
孔丘(公元前551——479)生当春秋战国之际,处于社会历史大变革的“转型期”,为力求依附于当权统治者,藉以实现其“礼治”、“仁政”等主张,意欲复辟东周以前的政治制度的“士、大夫”阶层的代表人物。孔子一生,把“问礼”、“访乐”、“学琴”、“习祭礼”等问、学活动(孔子无常师,三人行必有师)和设坛讲学、整理古籍、带领弟子周游齐、鲁、卫、宋、陈、蔡诸国,宣传自己的主张等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但他的主张和言论,终不见容于当时礼坏、
-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孔子思想
春秋战国之际
问礼
现代建设
正经界
民无信不立
三人行
儒家文化
孔丘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史记·老子列传》讲记
- 17
-
-
作者
张文江
-
机构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8年第2期45-54,共10页
-
文摘
老子产生于周代的史官,在先秦文化的源流演变中,老子和孔子有其关键性作用。老、孔都从文明的源头而来,孔子问礼于老子,触及儒道的分界线,有划时代的意义。老子的影响有多派传承,引发后世理解老子的不同路线。
-
关键词
老子
孔子
史官
问礼
关尹
-
分类号
K20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试析汉墓壁画孔子问礼图
被引量:7
- 18
-
-
作者
王元林
-
机构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3-78,共6页
-
文摘
本文围绕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历史故事绘画而展开论述。孔子问礼图是汉墓画像中比较典型的历史人物故事题材之一,在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和四川等广大地域的汉代石阙、祠堂、墓葬画像石中均有发现。考古发现的彩绘墓葬壁画孔子问礼图却并不多见,从近年发现并公布的几座汉墓壁画来看,无论壁画配置与绘制技法,抑或构图样式与绘画艺术,都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
关键词
汉墓
壁画
孔子
老子
问礼图
-
Keywords
Hart tombs Murals Confucius Laozi Inquiry about rituals
-
分类号
K879.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老子与孔子的宇宙观和生态观之比较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李钟麟
-
机构
湖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
出处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83-85,共3页
-
文摘
老子之"道",以阴阳、虚无、无为等构成了一位伟大哲学家的思想体系,表达了宇宙生命生态的相反相依的本相;孔子之"礼",则以仁爱之心,胸盛万物之襟,由爱人而爱物,爱自然宇宙。但"道"和"礼"的最终关联,是在孔子问礼访道和对老"道"的转化过程中获得的,即上下求索的孔子适周以后,将自己顺应自然和敬畏自然的思想与老子"天之道"、"人之道"的思想联系起来,于是在很多方面,"道"、"礼"各异,但殊途同归,强调的均是社会稳定和生态和谐。
-
关键词
老子之道
孔子之礼
问礼访道
老“道”转化
-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春秋时代的春与秋
- 20
-
-
作者
李舫
-
机构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作协全委会
中国散文学会
-
出处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2年第10期270-276,共7页
-
文摘
题记:孔子问礼于老子,是一段生趣盎然的历史悬案。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两个巨人的对话、中国思想史上两位智者的相遇,更是两个流派、两种思想的碰撞和激发。战乱频仍、诸侯割据的春秋年代,老子和孔子的会面别有深意;在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来看,亦颇具启示。
-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中国思想史
诸侯割据
春秋时代
孔子问礼
老子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