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治疗Herscovici B和C型内踝骨折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成林 杨俊忠 张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02-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在踝关节镜下治疗Herscovici B和C型内踝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46例Herscovici B和C型内踝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关节镜组(22例),切开复位组(24例),对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在踝关节镜下治疗Herscovici B和C型内踝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46例Herscovici B和C型内踝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关节镜组(22例),切开复位组(24例),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影像学评估复位质量、术后并发症、术后VAS疼痛评分)和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AOFAS评分)的指标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关节镜组患者住院时间[(7.73±1.28)d]优于切开复位组[(11.88±2.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8,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关节镜组未出现伤口感染,血管疾神经损伤,但切开复位组出现2例大隐静脉损伤及1例隐神经损伤,且出现1例伤口浅表感染,关节镜组术后第3天及1周VAS评分分别为[(3.31±1.32)、(2.00±0.76)分]显著优于切开复位组[(5.50±1.22)、(4.13±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8、8.361,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8~10)月,平均(9.19±0.78),在随访中,两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方面,术后3个月关节镜组[(83.09±3.94)分]优于切开复位组[(78.70±3.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1,P<0.05),末次随访关节镜组[(91.18±2.63)分]优于切开复位组[(86.88±4.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5,P<0.05),关节镜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7.11±1.06)周]优于切开复位组[(8.91±1.1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0,P<0.05)。结论踝关节镜下治疗Herscovici B和C型内踝骨折微创,安全,临床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可作为临床治疗内踝骨折的另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scovici B和C型踝骨折 踝关节镜 闭合固定术
原文传递
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20
2
作者 林凯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671-676,共6页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80例儿童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单双日均为实验组(闭合复位法)和对照组(有限切...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80例儿童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单双日均为实验组(闭合复位法)和对照组(有限切开复位法),每组均为4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治疗前后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ROM评分、并发症等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临床疗效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石膏固定时间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指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后(旋前)、出院时(屈曲、旋前、旋后)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不同时点(屈曲、旋前、旋后)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伸直痉挛、伸屈范围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不同时点伸直痉挛、屈曲痉挛、伸屈范围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肘内翻畸形、骨化性肌炎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相比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其疗效安全有效,且在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上具有一定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有限切开复位固定术 闭合复位固定术
下载PDF
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黄泳梅 吴惠冰 李桓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6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理论应用于股骨颈骨折康复护理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以便为股骨颈骨折护理康复的临床实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该院临床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64例,以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顺序号为基础,奇数号的患者... 目的探讨中医理论应用于股骨颈骨折康复护理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以便为股骨颈骨折护理康复的临床实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该院临床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64例,以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顺序号为基础,奇数号的患者为研究组,偶数号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患者住院时间、费用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研究组患者手术后7 d、手术后14 d和手术后21 d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研究组患者手术后7 d、手术后14 d和手术后21 d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中总满意患者共计127例,总满意度为96.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9%,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医特色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是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可靠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特色 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固定术
原文传递
中医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疼痛及关节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江永华 梁丽群 《四川中医》 2017年第9期217-219,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疼痛及关节肿胀的护理过程中运用中医理论的护理效果。方法:探究对象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骨科治疗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疼痛及关节肿胀的护理过程中运用中医理论的护理效果。方法:探究对象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骨科治疗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住院时间、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0d、20d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1月、3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疼痛及关节肿胀的护理中,采用中医辨证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在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促进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老年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固定术 疼痛 关节恢复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功能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佳斌 艾江平 占紫龙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80例GartlandⅡ以上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测...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80例GartlandⅡ以上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测定携带角度数和Baumann角度数,并采用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同时对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在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型骨折在术后6个月时,两组分别在Baumann角和携带角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Ⅱ型骨折在术后6个月时,切开组只在Baumann角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开组在力量和活动度两个方面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均有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减低并发症发生,但对GartlandⅢ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无论在改善Baumann角和携带角方面,还是功能评定方面,均优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为一种效果优良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切开复位固定术 闭合复位固定术 功能重建 并发症
下载PDF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_1骨钙素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国利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133-135,共3页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胫腓骨是重要的承重长骨,一旦发生骨折易造成小腿下段严重缺血而影响愈合,局部肿胀、疼痛、畸形程度严重,甚至可能出现重叠、成角移位。临床处理胫腓骨骨折时应尽可能恢复小腿长度,达到解剖复位效果[1]...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胫腓骨是重要的承重长骨,一旦发生骨折易造成小腿下段严重缺血而影响愈合,局部肿胀、疼痛、畸形程度严重,甚至可能出现重叠、成角移位。临床处理胫腓骨骨折时应尽可能恢复小腿长度,达到解剖复位效果[1]。内固定是目前临床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常用方法,但由于胫骨远端肌肉附着较少、血供相对较差,切开复位后虽然可达到解剖复位效果,但其需大范围剥离骨膜,创伤大、失血量多,进一步加重骨折端血运障碍,可能出现伤口感染、延长愈合等问题,影响术后康复进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固定术 胫腓骨骨折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临床治疗 功能恢复 骨钙素 患者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祝敏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2381-2382,共2页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高龄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动态化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普通护理、舒适护理干预,探究两组...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高龄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动态化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普通护理、舒适护理干预,探究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25.14±1.64分,护理满意度为96.00%(48/50),其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焦虑评分(36.66±2.22)分、护理满意度(80.0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高龄患者 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固定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情志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康复积极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吴秀芬 吴龙英 陈静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20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情志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康复积极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股骨颈骨折并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康复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观察情志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康复积极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股骨颈骨折并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康复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干预。出院时对2组干预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前,2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Harri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间躯体化、强迫、敌对、精神病性、偏执及其他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志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部分SCL-90评分,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固定术 情志护理 康复治疗 老年人
原文传递
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郭陇君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5期634-635,共2页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抛骰子单双法将患者分为自主组(n=35,自主功能锻炼)和阶段组(...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抛骰子单双法将患者分为自主组(n=35,自主功能锻炼)和阶段组(n=35,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统计对比2组患者的康复锻炼效果。结果阶段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Barthel指数、Harris评分、训练效果优良率与自主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实施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固定术 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彬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4期118-119,共2页
目的:比较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海南省定安县人民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50例患者。根... 目的:比较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海南省定安县人民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50例患者。根据复位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闭合复位组患者进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切开复位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进行手术后,闭合复位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切开复位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相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踝骨粉碎性骨折 踝关节未复位 闭合复位固定术 切开复位固定术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子山 刘旭光 +2 位作者 龚洪国 王永善 范文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5期257-259,共3页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各自优缺点及最佳适应症。方法 将 9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中闭合复位组 56例 ,切开复位组 42例。结...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各自优缺点及最佳适应症。方法 将 9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中闭合复位组 56例 ,切开复位组 42例。结果 经 1~ 5年 ,平均 2 6年的随访。闭合复位组 :治愈 33例 ,好转 2 0例 ,未愈 3例 ;切开复位组 :治愈 2 1例 ,好转 1 9例 ,未愈 2例。两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无统计学差别 (P >0 0 5)。结论 对能闭合复位满意的新鲜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内固定应视为有效、可靠的首选方法 ;对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及股骨颈骨折颈后骨质粉碎缺损、经复位后对位又不满意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治疗 闭合复位固定术 切开复位固定术 疗效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帅 饶孔 +1 位作者 段志强 郝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4期475-479,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78例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9例。对照...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78例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中,女19例,男20例;年龄60~76(67.45±5.63)岁;病程2~9(4.15±0.36)d。治疗组中,女18例,男21例;年龄61~75(66.98±5.52)岁;病程2~9(4.24±0.39)d。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治疗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疼痛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F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平缓,相对血流动力学较稳定(F_(时间)=9.632、9.741,均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心率、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9.365、8.644,均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心率、MAP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交互)=8.635、8.744,均P<0.001)。不同时间点的肾上腺素(Adr)、皮质醇(Co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9.652、7.625,均P<0.001);治疗组的Adr、Co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8.551、7.968,均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dr、Co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交互)=9.582、7.582,均P<0.001)。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围术期应激反应轻较。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8.025,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间)=9.658,P<0.001),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镇痛效果较好(F_(交互)=8.569,P<0.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抑制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老年股骨骨折 闭合复位固定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杨 毛立科 +1 位作者 田景洲 赵波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收治的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7例,将患儿分为切开复位组(n=33)与闭合...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收治的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7例,将患儿分为切开复位组(n=33)与闭合复位组(n=34)。切开复位组患儿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闭合复位组患儿采取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切开复位组总有效率为94.0%(31/33),闭合复位组总有效率为97.1(33/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9%(2/34),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的24.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切开复位组比较,闭合复位组患儿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患儿家属满意率为94.1%(32/34),高于切开复位组的72.7%(2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疗效。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出血量少,患儿恢复快,并发症少,家属更为满意,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操作更直观,对手术医师技术要求更低,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固定术 切开复位固定术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袁文峰 易华云 吴师骥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7期60-62,共3页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3.43±2.06)min及出血量(62.79±13.14)ml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掌倾角(8.01±4.62)°、尺偏角(21.24±5.71)°、桡骨长度(9.67±0.25)mm明显较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固定松脱、钉道感染、钉道渗液等并发症总发生率(16.67%)略高于对照组(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更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固定术 切开复位固定术
下载PDF
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430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君 林治建 侯新芳 《山东中医杂志》 2008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整复 闭合穿针固定术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戴涟生 荆浩 程飞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9期1010-1012,共3页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9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切开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例和闭合组(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组),其中切开...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9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切开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例和闭合组(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组),其中切开组46例(Ⅱ型23例,Ⅲ型23例),闭合组46例(Ⅱ型23例.Ⅲ型23例),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Baumann角、携带角的变化,并对两组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切开组和闭合组Baumann角减小,携带角手术后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Baumann角切开组小于闭合组,携带角切开组大于闭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组在力量恢复以及活动度方面优于闭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都有效果。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明显优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固定术 闭合复位固定术 肱骨髁上骨折
下载PDF
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景龙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3期67-68,70,共3页
目的比较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将83例临床确诊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手术方法分为有限切开复位组(n=39)和闭合复位组(n=44),分别接受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 目的比较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将83例临床确诊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手术方法分为有限切开复位组(n=39)和闭合复位组(n=44),分别接受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闭合复位组35例均闭合复位满意,9例转行有限切开复位;有限切开复位组39例患儿均成功复位。有限切开复位组的手术时间较闭合复位组短(t=8.63,P<0.05),术中透视次数较闭合复位组少(t=5.02,P<0.05);有限切开复位组的优良率高于闭合复位组(χ2=9.43,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术后疗效好,复位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有限切开复位固定术 闭合复位固定术 Gartland分型 儿童 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法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晓康 郝建宗 +2 位作者 甄磊 何明哲 商浩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29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8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开组和闭合组,每组42例,切开组患儿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闭合组患儿给予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术...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8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开组和闭合组,每组42例,切开组患儿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闭合组患儿给予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和术后6个月携带角和Baumann角、术后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时,在GartlandI型患儿中,切开组Baumann角小于闭合组(71.25°±.29°比73.22°±1.67°,P〈0.05),携带角大于闭合组(11.43°±1.67°比11.13°±1.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artlandII、Ⅲ型患儿中,切开组Baumann角均小于闭合组(74.03°±2.24°比76.41°±2.35°、77.41°±3.87°比78.31°±3.37°,P〈0.05),携带角均大于闭合组(12.10°±1.97°比11.09°±1.23°、14.35°±2.10°比11.08°±1.35°,P〈0.05)。切开组肘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明显高于闭合组[90.48%(38/42)比9.52%(4/42),P〈0.05]。两组患儿术后随访6~12个月,切开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闭合组[2;38%(1/42)比9.52%(4/42),P〈0.05]。结论对于GartlandII、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改善Baumann角和携带角,有利于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切开复位固定术 闭合复位固定术 功能重建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军 司春明 +1 位作者 张力鹏 丛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4期138-139,共2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9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闭合组(n=35)和切开组(n=34)。闭合组患者给...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9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闭合组(n=35)和切开组(n=34)。闭合组患者给予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切开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随访10个月,比较两组C型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闭合组C型骨折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切开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均可提升复位质量,最大限度恢复肘关节结构的稳定性,治愈时间快,但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固定术 切开复位固定术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金浙凯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5期881-882,共2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骨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析导致其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结...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骨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析导致其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内固定失败患者7例,进一步分析其失败的影响因素,患者的骨折类型、Singh指数、并发基础病、TAD〉25mm及Cleveland分区均是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患者的骨折类型、Singh指数、并发基础病、TAD〉25mm及Cleveland分区是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固定术 股骨转予间骨折 固定失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