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动脉血流及一氧化氮、内皮素浓度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心 黎一鸣 周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肝脏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浓度的变化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应用微电磁流量计测定肝硬化时肝动脉血流量(HABV)、肝动... 目的:探讨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肝脏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浓度的变化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应用微电磁流量计测定肝硬化时肝动脉血流量(HABV)、肝动脉脉搏(PI)、肝动脉平均峰值(HAI)。应用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中iNOSmRNA和ET-1mRNA的表达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肝组织和门静脉血液中NO含量。放免法测定门静脉血中ET-1浓度。结果:肝硬化组肝组织中iNOSmRNA和ET-1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正常组大鼠肝组织NO、门静脉血中NO和ET-1浓度都很低,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组显著升高(P<0.05)。肝硬化门脉高压组肝动脉HABV、PI、HAI呈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肝脏微循环中扩血管物质NO和缩血管物质ET-1浓度的比值改变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可能与门静脉系统高动力血流状态,血管渗透性增加等发生有密切关系。同时肝动脉血流量增加,一方面促进NO/ET-1比值的失衡,另一方面通过肝动脉缓冲作用,导致肝内门静脉循环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实验性/并发症 高血压 门静脉/病理生理学 血流动力学 一氧化氮/血液 @内皮素 动物 实验 大鼠 肝硬化脉高压症 肝动脉血流量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宇明 尹强 +5 位作者 袁妙贤 陈立健 刘金桥 高红强 盛新仪 谢惟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10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7例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1岁7个月至11岁11个月。患儿均经腹部超声及CT检查确... 目的探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10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7例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1岁7个月至11岁11个月。患儿均经腹部超声及CT检查确诊为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评估肝内外门静脉通畅情况,根据病变情况选取手术方式。结果27例患儿均实施手术。其中Rex手术19例,行Rex手术的患儿术后门静脉系统压力均明显下降;其中2例利用粗大肝外侧支静脉与门静脉矢状部行侧侧吻合,肝内门静脉获得满意灌注量;1例行巨脾切除后利用脾静脉行经典Rex手术;2例搭桥血管血栓形成,经抗凝治疗后失败,血管闭塞。3例因严重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和反复消化道出血实施肝移植手术,其中1例早期发生肝动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再通。3例实施远端脾肾分流手术,分流血管通畅。2例实施近端脾肾分流手术,其中1例出现脾静脉附壁血栓,经抗凝治疗后好转。结论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常常以门脉高压相关症状为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应根据肝内外门静脉发育和代偿情况综合分析后进行选择,搭桥血管可以根据患儿自身血管特点进行选择。首选Rex手术的原因在于其能够恢复门静脉系统正常解剖通道和生理作用,改善肝脏灌注和生长发育,避免肝性脑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病理生理学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脾肾分流术 外科 体分流术 外科 肝移植 外科手术/方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兔门静脉高压症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松 徐学俊 +1 位作者 郑硕云 杨爱国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门静脉高压症(PHT)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通过门静脉缩窄法制备兔PHT模型,采用MTT法测定对照组、PHT组门静脉缩窄后1,3,7d以及3周时的外周血TNFα水平,并应用电磁血流量计和多导生理记录仪...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门静脉高压症(PHT)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通过门静脉缩窄法制备兔PHT模型,采用MTT法测定对照组、PHT组门静脉缩窄后1,3,7d以及3周时的外周血TNFα水平,并应用电磁血流量计和多导生理记录仪测定其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一氧化氮(NO)合成抑制剂对PHT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PHT组自由门静脉压(FPP)、门静脉血流量(PVF)、门体分流率(PSSRP)以及外周血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平均动脉压(MAP)、向肝门静脉血流量(Qpv)、脏侧闭塞门静脉压(SOPP)明显下降(P<0.01)。应用NO合成抑制剂后PHT组PVF明显降低(P<0.01),MAP明显升高(P<0.01),而FPP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除MAP明显升高(P<0.01)外,PVF,FPP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TNFα对PHT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起重要作用,NO是介导此过程的主要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病理生理学 肿瘤坏死因子 疾病模型 动物 门静脉/病理生理学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远端脾肾分流加胰脾断流术加断流术后肝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振祺 金洪永 +1 位作者 张学文 郑泽霖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890-892,共3页
目的探讨远端脾肾分流加胰脾断流术(DSRS+SPD)后和在此基础上加断流术后肝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插管分别连续测量犬的术前、DSRS+SPD术后、加断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脏侧闭塞压及平均动脉压,并计算肝外门体分流率。结果DSRS+... 目的探讨远端脾肾分流加胰脾断流术(DSRS+SPD)后和在此基础上加断流术后肝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插管分别连续测量犬的术前、DSRS+SPD术后、加断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脏侧闭塞压及平均动脉压,并计算肝外门体分流率。结果DSRS+SPD术后,自由门静脉压下降(0.0 7±2.4 1)mmHg(P>0.0 5),脏侧闭塞压下降(1 9.1 0±1 0.4 5)mmHg(P<0.0 1),平均动脉压下降(3 1.3 5±2 2.1 8)mmHg(P<0.0 1),门体分流率增加(4.5 3±4.0 9)%(P<0.0 1)。加断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下降(1.8 2±1.3 8)mmHg(P>0.0 5),脏侧闭塞压增加(1 1.1 4±8.85)mmHg(P<0.0 1),平均动脉压下降(9.8 3±7.5 9)mmHg(P>0.0 5),门体分流率下降(6.7 2±4.5 5)%(P<0.0 1)。结论在门静脉系统的肠系膜区与胃脾区两个功能区之间存在功能屏障,DSRS+SPD加断流术可增强这一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外科学 高血压 门静脉/病理生理学 血液动力学现象
下载PDF
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5
作者 宋洋 吕胜军 尚祥武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1期5006-5007,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超声检查 门静脉/病理生理学 栓塞 治疗性 血液动力学现象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