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大范围旱涝与南亚高压的关系 被引量:179
1
作者 张琼 吴国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9-577,共9页
利用1958~1999年月平均气象资料,分析了42 a以来长江流域大范围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 发现长江流域降水具有非常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年代际的转折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60年 代的持续干旱和90年代的多发性洪涝形... 利用1958~1999年月平均气象资料,分析了42 a以来长江流域大范围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 发现长江流域降水具有非常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年代际的转折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60年 代的持续干旱和90年代的多发性洪涝形成鲜明对比。依照降水标准差大小,从42 a降水资料 中划分出6个严重涝年和5个严重旱年。合成分析表明旱涝年大气环流和全球海温均有明显差 异,涝年高 低层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强,全球海温呈大范围正距平,旱年则相反。文中对比分析了南亚 高压和海温两个异常因子与夏季长江流域降水的关系,发现南亚高压强度指数与长江流域降 水有显著相关,二者的年代际变化趋势非常一致,20世纪70年代末当南亚高压由弱变强,长 江流域由相对干旱转为相对多雨。而赤道太平洋SSTA与长江流域降水的关系不甚确定。超前 /滞后相关分析表明,前期冬春季100 hPa副热带高压强度与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呈显著的正相 关,前期冬春季赤道东太平洋SSTA与长江流域降水也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分析结果表 明,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地形和海陆分布特征,将南亚高压作为一个异常强信号并加 以关注,对中国短期气候尤其是灾害性气候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南亚高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海面温度异常距平 长江流域 气象资料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长江流域1960-2004年极端强降水时空变化趋势 被引量:180
2
作者 苏布达 姜彤 +1 位作者 任国玉 陈正洪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6年第1期9-14,共6页
1986年以来,长江流域的极端强降水出现了显著增加的趋势,突出表现在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量的增加,既是极端降水强度增强,也是极端降水事件显著增加的结果。长江流域极端降水变化主要发生在东南部和西南部。趋势分析表明,... 1986年以来,长江流域的极端强降水出现了显著增加的趋势,突出表现在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量的增加,既是极端降水强度增强,也是极端降水事件显著增加的结果。长江流域极端降水变化主要发生在东南部和西南部。趋势分析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长江流域上游极端降水事件峰值提前到6月份出现,与长江中下游极端降水峰值出现的时间几乎同步,这必将加大遭遇性洪水发生的机率。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洪水的频繁发生,与长江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强降水 时空分布 气候变化 长江流域
下载PDF
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气候背景和大尺度环流条件 被引量:155
3
作者 陶诗言 张庆云 张顺利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3-12,共10页
分析1998年夏季长江中游严重洪涝灾害前期以及洪水出现期的和大尺度环流的作用。厄尔尼诺事件为这次长江流域夏季洪涝提供了气候背景。在梅雨前期江南出现7个月的多雨期,这使得梅雨开始时暴雨区的土壤水分接近饱和,江河湖的水位... 分析1998年夏季长江中游严重洪涝灾害前期以及洪水出现期的和大尺度环流的作用。厄尔尼诺事件为这次长江流域夏季洪涝提供了气候背景。在梅雨前期江南出现7个月的多雨期,这使得梅雨开始时暴雨区的土壤水分接近饱和,江河湖的水位很高。梅雨期出现强降水后,大量雨水只能涌向河流,使得江河泛滥;土壤水分饱和也使得暴雨区的水分内循环增强。研究表明:1998年梅雨期降水强度较大,这期间有来自南海南部的两次大气低频振荡,输送大量不稳定的湿空气到暴雨区。7月下旬出现二度梅以及8月长江上游出现5次洪峰都与当时西风带南部静止波列的调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洪涝灾害 气候背景 大尺度环流
下载PDF
长江流域径流趋势变化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149
4
作者 秦年秀 姜彤 许崇育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9-594,共6页
选取长江流域重要控制站宜昌、汉口和大通站,分别应用1882~2000年、1870~2000年和1950~2000年的月平均流量资料,对年代际、月径流、季节性径流的变化以及径流的变化趋势及突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使用非参数Mann-Kendall法来检验径流... 选取长江流域重要控制站宜昌、汉口和大通站,分别应用1882~2000年、1870~2000年和1950~2000年的月平均流量资料,对年代际、月径流、季节性径流的变化以及径流的变化趋势及突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使用非参数Mann-Kendall法来检验径流的趋势变化.趋势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径流呈微弱增加趋势,但不显著且地区分布不均,中上游减少,下游增加;而季节性夏季和冬季径流增加趋势明显,尤其是7月和1月径流增加最突出;更重要的是90年代汛期径流也呈现出增加趋势,汛期径流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洪灾发生的可能性,这可能是导致洪灾频繁的原因之一.突变分析指出,宜昌和汉口站从1926年开始径流经历了一个明显减少的变化,这与20世纪20年代初,北半球突然变暖,长江上游地区呈现降温、降水减少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径流趋势分析 突变分析 1990s 流域径流 趋势变化 长江流域 20世纪90年代 长江上游地区 年代际
下载PDF
夏季长江流域暴雨洪涝灾害的天气气候条件 被引量:133
5
作者 张庆云 陶诗言 张顺利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18-1030,共13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 ,探讨夏季中国东部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发生时的天气气候异常特征。分析表明 :东亚夏季风环流偏弱是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的气候特征。天气特征是东亚地区东、西、南、北天气尺度系统的最佳配合...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 ,探讨夏季中国东部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发生时的天气气候异常特征。分析表明 :东亚夏季风环流偏弱是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的气候特征。天气特征是东亚地区东、西、南、北天气尺度系统的最佳配合以及东亚大气环流出现较显著的 2 0~ 30天的低频振荡。东亚中高纬大气环流出现 2 0~ 30天的低频振荡 ,有利于青藏高原上空的低压系统沿着中纬度东传到 1 1 5~ 1 2 5°E附近 ,造成长江流域梅雨锋低压扰动加强 ;东亚低纬大气环流出现 2 0~ 30天的低频振荡 ,有利于印度洋、南海和热带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到长江流域 ,为长江流域暴雨提供持续充足的水汽来源。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出现 2 0~ 30天的低频振荡 ,有利于低压系统在长江流域 ( 1 1 5~ 1 2 5°E)再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暴雨 洪涝灾害 气候条件 季风环流
下载PDF
强暴雨系统中湿位涡异常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28
6
作者 高守亭 雷霆 +1 位作者 周玉淑 董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2-670,共9页
从动力上推导了热力、质量强迫下的湿位涡方程 ,阐明了在暴雨系统中引起的强降水会造成热力、质量强迫下的湿位涡异常。并用NCEP 1°× 1°的分析资料对 1 999年 6月 2 3日到6月 2 6日引起长江流域暴雨的对流系统进行了湿... 从动力上推导了热力、质量强迫下的湿位涡方程 ,阐明了在暴雨系统中引起的强降水会造成热力、质量强迫下的湿位涡异常。并用NCEP 1°× 1°的分析资料对 1 999年 6月 2 3日到6月 2 6日引起长江流域暴雨的对流系统进行了湿位涡诊断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湿位涡异常高度主要出现在 70 0~ 5 0 0hPa之间 ,中心最大值可超过 1 .4PVU。从动力和资料诊断两个方面均揭示出湿位涡异常区与强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暴雨系统 湿位涡 热力强迫 质量强迫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126
7
作者 刘建康 曹文宣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7-23,共7页
长江水系的鱼类约有300种,其中鲤科鱼类占半数以上,主要的经济鱼类多数属于鲤科。对不同江段的鱼类资源作了简介,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上游江段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特有种为主,需要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中游应保证主要经济鱼类的... 长江水系的鱼类约有300种,其中鲤科鱼类占半数以上,主要的经济鱼类多数属于鲤科。对不同江段的鱼类资源作了简介,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上游江段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特有种为主,需要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中游应保证主要经济鱼类的自然繁殖条件,加强珍稀鱼类的人工繁殖放流工作,同时对湖泊幼鱼资源进行保护;下游应注意保持江水质量,严格遵守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河口江段应规定幼鲟保护期,建议每年6月15日至7月31日停止一切损害幼鲟资源的渔捞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鱼类资源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地理单元的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兼论黄河流域同长江流域发展的条件差异及重点 被引量:133
8
作者 樊杰 王亚飞 王怡轩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历着研究对象从经济活动到区域发展,研究视角从对经济活动过程格局的成因机理阐释到对区域综合发展的经济性解析,研究区域从由行政区、方位区、类型区和政策区逐步拓展到以自然地理单元或自然系统单元为主导的地理单元...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历着研究对象从经济活动到区域发展,研究视角从对经济活动过程格局的成因机理阐释到对区域综合发展的经济性解析,研究区域从由行政区、方位区、类型区和政策区逐步拓展到以自然地理单元或自然系统单元为主导的地理单元区。近年来,三角洲、湾区和流域等地理单元区域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方面地位越来越突出,区域类型的变化改变了区域构成要素、要素间以及子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区域在更大尺度区域中的作用等,对揭示基本科学规律的可行性和产生重大研究突破的方向、求解科学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通过治理实现区域发展调控优化的策略都将产生实质性影响。为适应这种区域研究单元的变化,文章提出了基于地理单元的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的一般范式,即系统解析地理单元在保持全国或大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格局中的功能定位、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赋予地理单元新的人地系统耦合关系、地理单元区域内部分异与空间组织模式。借助这一研究范式,在对黄河流域同长江流域发展条件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特色问题,试图为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更好适应区域研究对象和区域发展目标改变而进行学科创新的初步探讨,为新时代中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地理单元 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研究范式 人地系统耦合关系
原文传递
1962-2011年长江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分析 被引量:130
9
作者 王琼 张明军 +3 位作者 王圣杰 骆书飞 汪宝龙 朱小凡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1-625,共15页
根据1962-2011年长江流域115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法,并根据选取的16个极端气温指标,分析了该地区极端气温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冷昼日数、冷夜... 根据1962-2011年长江流域115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法,并根据选取的16个极端气温指标,分析了该地区极端气温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冷持续日数分别以-0.84、-2.78、-0.48、-3.29、-0.67d.(10a)-1的趋势减小,而暖昼日数、暖夜日数、夏季日数、热夜日数、暖持续日数、生物生长季以2.24、2.86、2.93、1.80、0.83、2.30d.(10a)-1的趋势增加,日最高(低)气温的极低值、日最高(低)气温的极高值和极端气温日较差的倾向率分别为0.33、0.47、0.16、0.19、-0.07oC.(10a)-1;(2)冷指数(冷夜日数、日最高气温的极低值、日最低气温的极低值)的变暖幅度明显大于暖指数(暖夜日数、日最高气温的极高值、日最低气温的极高值),夜指数(暖夜日数、冷夜日数)的变暖幅度明显大于昼指数(暖昼日数、冷昼日数);(3)空间分布上,长江上游区域冷指数的平均值大于其中下游区域,而暖指数和生物生长季则是中下游多年平均值大于上游区域(暖持续日数除外);(4)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除了极端气温日较差之外,各极端气温指数之间均呈现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极端气温 暖指数 冷指数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1998年“二度梅”期间突发强暴雨系统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101
10
作者 贝耐芳 赵思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6-540,共15页
采用实测资料,对造成7月20日至22日期间的特强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除去副热带高压南退且稳定维持这种有利的大尺度条件外,一系列β中尺度天气系统在长江中游(即鄂东河谷地区)的发生发展是造成本次强暴雨的最直接原因,这类系统的发... 采用实测资料,对造成7月20日至22日期间的特强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除去副热带高压南退且稳定维持这种有利的大尺度条件外,一系列β中尺度天气系统在长江中游(即鄂东河谷地区)的发生发展是造成本次强暴雨的最直接原因,这类系统的发生发展具有很大的局地性和突发性。分析表明,对流层中低层的水汽的大量集中以及对流不稳定条件的存在可能对此类系统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对其启动的机制作了初步的讨论,认为地形的热力强迫及梅雨锋上的中尺度扰动可能对此类系统的发生发展起了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年 “二度梅”期间 突发强暴雨系统 中尺度分析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与前期北极涛动的显著相关 被引量:111
11
作者 龚道溢 朱锦红 王绍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46-549,共4页
分析了春季北极涛动的变化对随后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影响.利用观测的降水长序列资料,进行带通滤波处理去掉10年以上时间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近百年的5月北极涛动指数与夏季降水相关最高达-0.39,超过99%信度水平.... 分析了春季北极涛动的变化对随后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影响.利用观测的降水长序列资料,进行带通滤波处理去掉10年以上时间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近百年的5月北极涛动指数与夏季降水相关最高达-0.39,超过99%信度水平.当北极涛动偏强一个标准差时,整个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到日本南部一带,降水减少3%~9%左右,而中国华北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则偏多3%~6%左右.降水的这种变化与对流层东亚急流的变化密切相关,如果春季北极涛动强,随后夏季急流位置偏北,雨带位置也北移,从而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减少和北方降水的增加,反之亦然.这为汛期降水的预测提供了有用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降水 北极涛动 夏季
原文传递
夏季青藏高原上的对流云和中尺度对流系统 被引量:108
12
作者 江吉喜 范梅珠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3-270,共8页
运用1998年6—8月逐日逐时日本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 红外辐射亮温资料,计算和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对流云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揭示了它们形成和发展的月际变化和地理分布、强度、日变化、移动和传播等诸多特征... 运用1998年6—8月逐日逐时日本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 红外辐射亮温资料,计算和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对流云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揭示了它们形成和发展的月际变化和地理分布、强度、日变化、移动和传播等诸多特征,以及与长江流域暴雨过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对流云 中尺度对流系统 夏季 气象卫星 长江流域 月际变化 日变化 暴雨过程
下载PDF
1998年夏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101
13
作者 黄荣辉 徐予红 +1 位作者 王鹏飞 周连童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13-26,共14页
利用实际观测资料来分析1998年夏发生在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气候与水文特征,并探讨其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造成1998年夏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成因可能是:在ENSO循环中ElNino事件由成熟期转变为衰减期时热带太平洋海温... 利用实际观测资料来分析1998年夏发生在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气候与水文特征,并探讨其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造成1998年夏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成因可能是:在ENSO循环中ElNino事件由成熟期转变为衰减期时热带太平洋海温,特别是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变冷,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减弱,致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从而使亚洲夏季风从孟加拉湾、南海携带大量的水汽和热带西太平洋以及西风带来的水汽先在长江中、下游,后在长江中、上游流域辐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特大洪涝 成因
下载PDF
四十年来长江流域气温、降水与径流变化趋势 被引量:114
14
作者 姜彤 苏布达 +3 位作者 王艳君 张强 秦年秀 施雅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5年第2期65-68,共4页
40a来,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呈现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增温幅度最大;在季节变化上,除了夏季,其他季节都呈升高趋势;全流域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尤其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这主要由于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夏季暴雨日数显著增加的结果... 40a来,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呈现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增温幅度最大;在季节变化上,除了夏季,其他季节都呈升高趋势;全流域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尤其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这主要由于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夏季暴雨日数显著增加的结果;夏季径流量和年最大洪峰流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量的增加,尤其是暴雨日数的增多必然会增加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风险。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洪水的频繁发生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径流 时空变化趋势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长江流域1961-2000年蒸发量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03
15
作者 王艳君 姜彤 +1 位作者 许崇育 施雅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5年第3期99-105,共7页
利用长江流域115个气象站点1961-2000年的观测数据,计算了各站点的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并进行了20 cm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来,长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 利用长江流域115个气象站点1961-2000年的观测数据,计算了各站点的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并进行了20 cm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来,长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年平均变化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就季节平均变化而言,春季和秋季,三者的变化趋势都不明显,而夏季三者均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冬季蒸发皿蒸发量和参照蒸发量均显著下降,实际蒸发量却明显上升。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具有空间分布差异,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蒸发量的变化趋势明显比上游地区显著,尤其表现在夏季。尽管近20余年长江流域气温不断升高,但太阳净辐射和风速的显著下降,可能是导致蒸发量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参照蒸发量 实际蒸发量 时空分布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07
16
作者 唐常春 孙威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87-1598,共12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开发格局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基础,开展长江流域国土空间综合评价,可以加强和深化对流域国土空间合理开发的科学认知,指导流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根据"3步骤4原则"首次界定长江流域覆...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开发格局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基础,开展长江流域国土空间综合评价,可以加强和深化对流域国土空间合理开发的科学认知,指导流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根据"3步骤4原则"首次界定长江流域覆盖的县级行政区域范围,从长江流域实际出发,采用Delphi与AHP方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724个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的长江流域综合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与GIS空间聚类方法进行单因子分级评价,运用动态加权求和法建立测度模型开展综合评价,构建耦合差系数模型进行人口—经济空间耦合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流域开发约束总体水平较高,高值区(V^VIII级)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开发强度和开发潜力的空间集中度高,区域发展差异呈继续扩大态势。综合评价分级高值区土地面积比重为22.95%,表明适宜开发区域仅占少部分流域国土面积;人口—GDP耦合差系数(D值)为8.70,流域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度较低;上中下游开发适宜性存在显著差异,适宜性高值区主要包括长江三角洲、合肥与皖江沿线地区、武汉城市圈、荆州—宜昌长江沿线地区、襄阳—南阳地区、长株潭城市群、南昌—九江—新余地区、成渝城市群、贵阳—安顺地区、昆明市及大部分地级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综合评价 开发 适宜性 长江流域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77
17
作者 刘兆德 虞孝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5,共6页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 ,计算 1988~ 1998年长江流域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①长江流域人口承载力从 1988年到 1998年一直处于超载状态 ,经济资源成为长江流域的主...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 ,计算 1988~ 1998年长江流域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①长江流域人口承载力从 1988年到 1998年一直处于超载状态 ,经济资源成为长江流域的主要承载资源 ;②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 ,上海、江苏 2省市承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 ,浙江从 1993年起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 ;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川渝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 ;中上游地区自然资源是主要的承载资源 ,下游地区经济资源是主要的承载资源 ;③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 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 综合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江淮流域2003年强梅雨期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被引量:97
18
作者 周玉淑 高守亭 邓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5-204,共10页
在分析 2 0 0 3年 6月 2 1日到 7月 11日江淮流域强梅雨期间降水概况和大气环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对水汽输送流函数及非辐散分量、势函数及辐散分量及江淮地区水汽收支的分析 ,表明江淮流域是该时期全球范围内水汽汇的一个高值中... 在分析 2 0 0 3年 6月 2 1日到 7月 11日江淮流域强梅雨期间降水概况和大气环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对水汽输送流函数及非辐散分量、势函数及辐散分量及江淮地区水汽收支的分析 ,表明江淮流域是该时期全球范围内水汽汇的一个高值中心 ,且水汽通量大值区和水汽辐合区与降水大值区基本一致。从水汽的输送来看 ,夏季印度风环流和南海夏季风是向江淮流域输送水汽的主要通道。梅雨期内 ,中层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是垂直上升运动对低层水汽的抬升作用 ,同时 ,低纬大洋上的水汽也可途经青藏高原后再从西边界向东输入到江淮地区 ,它的输送有可能增大江淮流域上空对流层中层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从而有利于强梅雨在江淮流域的发生。计算分析还表明 2 0 0 3年强降水从前期的长江流域移到后期的淮河流域 ,是与大范围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中心北移相联系的 ,较小空间范围的强暴雨洪涝的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下 ,还与其他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水汽输送 特征分析 2003年6月 江淮地区 中层大气 南海夏季风 大气环流 梅雨期间 水汽收支 全球范围 水汽辐合 水汽通量 抬升作用 上升运动 青藏高原 水汽含量 淮河流域 长江流域 计算分析 暴雨洪涝 空间范围
下载PDF
长江流域大型水库富营养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83
19
作者 王孟 邬红娟 马经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7-481,共5页
在对长江流域 2 7座大型水库营养状况调查评价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大型水库富营养化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水库富营养化状况与水库类型、水库流域的位置和水库的功能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湖泊型水库富营养化程度高于河道型水库 ,以灌溉... 在对长江流域 2 7座大型水库营养状况调查评价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大型水库富营养化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水库富营养化状况与水库类型、水库流域的位置和水库的功能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湖泊型水库富营养化程度高于河道型水库 ,以灌溉为主的水库富营养化程度高于以发电为主的水库 ;调查的 14座河道型水库和 13座湖泊型水库中 ,分别有 2 1.4 %的河道型水库和 6 9.2 %的湖泊型水库达到富营养化水平 ;以发电为主的水库 30 %已达到富营养标准 ,而以灌溉为主的水库中达到富营养的占 5 3.8%。另外 ,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与水文情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通过水位或水滞留时间的调节 ,对营养物质、藻类组成和现存量进行调控 ,影响水库富营养化进程。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水 河道型水库 湖泊 大型水库 有效措施 藻类 发电 水文情势 长江流域 水库流域
下载PDF
全球变暖、长江水灾与可能损失 被引量:84
20
作者 姜彤 施雅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77-284,共8页
全球大幅度变暖,使得水循环加快,蒸发和降水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已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达到0.2~0.8℃,最大增温区域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增加明显,增加值为5%~20%。20世纪90年代是继50年代后,... 全球大幅度变暖,使得水循环加快,蒸发和降水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已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达到0.2~0.8℃,最大增温区域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增加明显,增加值为5%~20%。20世纪90年代是继50年代后,长江流域性洪水灾害高发的10年。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对长江流域725个县洪水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表明,近1/3的地区是洪水灾害高脆弱性地区。按照1998年社会经济状况,若遭遇1954年型、1991年型、1996年型和1998年型的洪水时,洪水灾害造成的可能损失分别为589、55、70和196亿美元。气候模拟预测表明,21世纪长江流域地区的增温可能达到2.7℃,导致降水可能增加10%,径流可能增加37%。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不透水面积增大和单位经济价值升高的共同影响下,长江流域发生相当于1870年、1954年和1998的千年、百年和20年一遇洪水的可能性增大,甚至可能发生超过上述频率的特大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洪水灾害 脆弱性 可能损失 长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