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十年来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3
1
作者 朱广伟 许海 +7 位作者 朱梦圆 邹伟 国超旋 季鹏飞 笪文怡 周永强 张运林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10-1524,共15页
为弄清长江中下游通江/历史通江湖泊富营养化现状、成因及修复策略,对该区域27个大型湖泊和水库开展了4个季度的水质调查,并结合部分湖泊1988-1992年及2008年两个时段富营养化调查成果,分析近3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型湖泊富营养化关键... 为弄清长江中下游通江/历史通江湖泊富营养化现状、成因及修复策略,对该区域27个大型湖泊和水库开展了4个季度的水质调查,并结合部分湖泊1988-1992年及2008年两个时段富营养化调查成果,分析近3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型湖泊富营养化关键指标变化的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目前该区域绝大多数湖泊处于富营养水平,较1980s有明显加重,浮游植物叶绿素a及总磷是最主要的营养状态指数贡献因子;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与湖泊的江湖连通状况、换水周期等流动性状况、渔业养殖及管理、流域纳污、治理强度等人类活动方式和强度密切相关;与历史调查结果相比,氮、磷的增幅相对较小,而有机质污染程度明显加重、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大幅增高,表明营养盐之外的其他因素,如水文节律的变化、江湖阻隔、不合理的渔业养殖活动等,对该区域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加剧、浮游植物生产力增高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治理途径和策略上来看,增加湖泊的流通性、恢复部分湖泊的自然水文波动节律、优化湖泊渔业管理、提升湖泊流域营养盐的有效截留能力、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是控制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提升区域湖泊生态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平原 浅水湖泊 富营养化 江湖阻隔 生态渔业 网围养殖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的阶段性影响和适应性对策 被引量:30
2
作者 石春林 金之庆 +1 位作者 葛道阔 苏高利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CERES Wheat、CERES Rice、SOYGRO等作物模型与大气环流模型GISSTransientRuns耦合 ,分析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冬小麦和大豆生产的阶段性影响。结果表明 :在未来 5 0年 ,由于研究区域增温明显 ,将导致作物生育期显著缩短 ... 利用CERES Wheat、CERES Rice、SOYGRO等作物模型与大气环流模型GISSTransientRuns耦合 ,分析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冬小麦和大豆生产的阶段性影响。结果表明 :在未来 5 0年 ,由于研究区域增温明显 ,将导致作物生育期显著缩短 ;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的间接影响 ,水稻、冬小麦、大豆作物都呈减产趋势 ;在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和CO2 浓度增加对作物的直接影响后 ,单季稻、冬小麦、大豆等都将增产 ,而双季稻区水稻的减产幅度虽有所缓和 ,但减产趋势不变。鉴于气候变化影响 ,提出了若干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候变化 粮食生产 阶段性影响 适应性 产量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平原三个湖泊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斌亮 张昱 +2 位作者 杨敏 黄清辉 刘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5-600,共6页
以长江中下游太湖、巢湖和龙感湖等3个湖泊表层沉积物(0~1cm)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沉积物对湖水中磷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沉积物表面特性和化学组分等因素对磷的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作用主要发生在快吸附过程的前... 以长江中下游太湖、巢湖和龙感湖等3个湖泊表层沉积物(0~1cm)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沉积物对湖水中磷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沉积物表面特性和化学组分等因素对磷的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作用主要发生在快吸附过程的前1~2h之内;湖泊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基本符合修正后的Langmuir型等温方程,不同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本底磷吸附量(QNAP)以及磷饱和吸附量(Qmax)差别显著,与采样点所处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同时,沉积物的饱和吸附量与比表面积、活性铁、铝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 92,0 98,0 78和0 96;活性铁、铝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也有较好的正相关性;颗粒物Zeta电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平原 湖泊 表层沉积物 吸附特征 活性 富营养化
下载PDF
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乡村景观区域中土地利用覆被及其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 被引量:19
4
作者 武俊喜 程序 +5 位作者 焦加国 肖红生 杨林章 王洪庆 张福锁 Ellis Erle C.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97-1411,共15页
过去60a来,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乡村地区发展迅速,引起土地利用覆被及其土壤有机碳储量明显地变化。通过选取区域代表性样方、基于1942年航片和2002年IKONOS影像研究小尺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壤取样和收集1965年前土壤有机碳历史数据,用... 过去60a来,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乡村地区发展迅速,引起土地利用覆被及其土壤有机碳储量明显地变化。通过选取区域代表性样方、基于1942年航片和2002年IKONOS影像研究小尺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壤取样和收集1965年前土壤有机碳历史数据,用尺度推绎和蒙特卡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评价了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的乡村景观区域中土地利用覆被的面积及其030cm土壤(或底泥)有机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近60a来,在86×103km2的区域中有47%的面积发生土地利用覆被转化,其中耕地转化为非耕地的面积为21%(18×103km2)。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转化及其有机碳密度的变化导致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净增加。该区域稻田和闲置水域面积分别减少了21.5%(18.5×103km2)和6.7%(5.7×103km2),导致其土壤(或底泥)有机碳储量分别减少41.8TgC和12.9TgC;而水产养殖、非渗漏表面为主的建筑用地、种植木本作物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4.2%(12.2×103km2)、7.7%(6.7×103km2)、3.5%(3.0×103km2)和2.0%(1.7×103km2),使其土壤(或底泥)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32.2TgC、22.2TgC、12.2TgC和6.5TgC。近60a来,整个区域030cm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增加了18.2TgC,其净增加的可能性为75%,形成了弱碳汇。这主要是由于区域稻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加了17%,使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了22.2TgC(其净增加的可能性为92%);而且,稻田转化为种植木本作物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也使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了1.3TgC(净增加的可能性为86%)和0.3TgC(净增加的可能性为70%);此外,闲置水域转化为水产养殖也使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1.3TgC(净增加的可能性为77%)。但是,稻田转化为水产养殖和非渗漏表面为主的建筑用地导致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损失6.3TgC和0.6TgC。因稻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加及稻田转化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平原 乡村景观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尺度推绎 蒙特卡洛方法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壤有机碳截存
下载PDF
略论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和传播 被引量:14
5
作者 严文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3-56,共4页
中国栽培稻究竟起源于什么地方,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从前多认为起源于印度或中南半岛,也有主张华南说的,近年则以云南起源说最占优势。但不论哪种说法,都沒有充分考虑由考古所发现的大量的史前栽培稻遗存的证据。而要探索栽... 中国栽培稻究竟起源于什么地方,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从前多认为起源于印度或中南半岛,也有主张华南说的,近年则以云南起源说最占优势。但不论哪种说法,都沒有充分考虑由考古所发现的大量的史前栽培稻遗存的证据。而要探索栽培稻的起源与早期传播,沒有这些直接的证据是很难有说服力的。几年以前,我曾依据对30多处史前栽培稻遗存的年代、分布、种属分析及其与历史上和现今野生稻的关系的考察,提出长江下游及其附近可能是我国栽培稻起源的一个重要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栽培稻起源 长江中下游平原 稻谷壳 水稻 长江流域 中国栽培稻 长江下游 中国农业科学 气侯
原文传递
长江中下游堤防及护岸工程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坤云 廖鸿志 《水利水电快报》 2001年第10期8-10,共3页
长江中下游堤防总长约 3万km ,其中干堤约 3 90 0km。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修堤系群众为求生存的自发行为 ,缺乏规划设计和质量控制。新中国成立以后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扶持下 ,全面加固并新修了部分堤防 ,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堤防体系 ... 长江中下游堤防总长约 3万km ,其中干堤约 3 90 0km。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修堤系群众为求生存的自发行为 ,缺乏规划设计和质量控制。新中国成立以后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扶持下 ,全面加固并新修了部分堤防 ,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堤防体系 ,共完成土石方 5 0余亿m3。沿江主要干堤如荆江大堤等 ,堤身基本达到设计标准 ,在战胜历次长江大洪水的斗争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 加固 护岸工程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下载PDF
东晋南朝时期的移民浪潮与土地开发 被引量:7
7
作者 童超 《历史研究》 1987年第4期64-79,共16页
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其以南地区.当今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特别是长江下游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堪称一对"金三角",然而在古代,其经济开发却长期落后于黄河流域.东晋南朝时期,是这一地区从相对落后状态迅速地向全国领先地位迈... 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其以南地区.当今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特别是长江下游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堪称一对"金三角",然而在古代,其经济开发却长期落后于黄河流域.东晋南朝时期,是这一地区从相对落后状态迅速地向全国领先地位迈进的大转折时期,而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则是形成这一转折的历史契机.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对于这个富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尚着力不多,更没有专文予以深入讨论.本文仅就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口移入与江南土地开发的关系作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 东晋南朝 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流域 移民浪潮 经济与社会 领先地位 长江中下游地区 北方人 江南地区
原文传递
“三原林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新格局
8
作者 樊宝敏 《生态文明世界》 2024年第2期58-65,M0005,共9页
我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平原在地理上总体处于“胡焕庸线”的东南地区,虽然其仅占国土陆域面积的8.85%,但在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三大平原总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
关键词 经济和社会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 胡焕庸线 陆域面积 新格局 东南地区 人与自然和谐 东北平原
原文传递
“法治助力历史文化街区绽放异彩”系列报道之四 浙江良渚:让世界看见中华五千年文明
9
作者 古其铮 《民主与法制》 2024年第25期29-33,共5页
不知几时起,绵延万里的长江由: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汇流,奔腾至神州大陆东部入海,由此形成了富饶宜居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平原南部,长江支流钱塘江之形曲折后也汇入东海,几经冲刷形成小小的杭州湾。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长江支流 长江中下游平原 钱塘江 系列报道 杭州湾 唐古拉山
原文传递
长江中下游平原2022年高温干旱复合型极端事件的影响因子分析
10
作者 唐樱歌 刘伟 高艳红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3-540,共8页
基于ERA5和ERA5-LAND再分析资料,利用水量平衡分解法,将净降水量(降水量减蒸发量,P-E)的变化分解为热动力贡献、热力学贡献和涡动贡献,分析了2022年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极端干旱事件的机理和演变过程,并将其与2013年同样发生在长江... 基于ERA5和ERA5-LAND再分析资料,利用水量平衡分解法,将净降水量(降水量减蒸发量,P-E)的变化分解为热动力贡献、热力学贡献和涡动贡献,分析了2022年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极端干旱事件的机理和演变过程,并将其与2013年同样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高温干旱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净降水量分析表明,202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汛期前期(5—6月)干旱主要由降水量减小导致,水量平衡分解分析显示,湍流涡动与平均环流变化的贡献是早期干旱的主要因子;中期(7—8月)的高温增强了地表蒸散发,尤其是裸土蒸发的增强,加剧了干旱程度,水量平衡分解显示,表征温度升高引起的水汽含量变化的热力贡献对干旱加剧的贡献最大;后期(9—10月)高温进一步引发平均环流变化导致的热动力贡献延长了干旱持续时间。而2013年的高温干旱为高温引发的热力学贡献主导,持续事件短,干旱程度弱。本文对2022年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高温干旱复合型极端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的剖析,可为湿润区极端高温干旱事件的预测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复合型极端事件 P-E 水量平衡分解法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下载PDF
非遗美食:姜堰薄脆
11
作者 戴维 《华人时刊》 2024年第8期36-37,共2页
泰州市姜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一个鱼米之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孕育出不少富有当地特色的美食小吃。姜堰薄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姜堰及周边地区享有盛名,是老少皆宜、解馋解闷、爽口酥甜的特色小吃。
关键词 特色小吃 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江中下游平原 美食 姜堰 当地特色 泰州市 鱼米之乡
下载PDF
重庆:立足本质安全提升精细化治理长下坡隐患
12
作者 李杰(文/图) 《道路交通管理》 2024年第2期14-15,共2页
重庆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地势东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特殊的地貌带来辖区道路上下坡路段众多,交通安全隐患突出。重庆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总队高速公路第四支队驻守在山高坡陡的渝东地区,针... 重庆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地势东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特殊的地貌带来辖区道路上下坡路段众多,交通安全隐患突出。重庆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总队高速公路第四支队驻守在山高坡陡的渝东地区,针对辖区G50沪渝高速公路冷水至石柱段长下坡安全隐患问题,立足道路本质安全和品质提升,依托“一路三方”机制,因地制宜、对症施策,全力推动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2023年以来,该路段交通事故总量同比下降33.6%,开通14年来首次实现了死亡事故“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公安局 精细化治理 本质安全 死亡事故 交通安全 事前预防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形起伏
下载PDF
苏州古典园林:幽栖市城安此身
13
作者 张立峰 《科学24小时》 2024年第3期43-45,共3页
苏州古称“姑苏”,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它坐落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北枕长江,西傍太湖,境内山清水秀、物产丰饶、人文荟萃。苏州古典园林起始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其历史贯穿苏州2500多年的... 苏州古称“姑苏”,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它坐落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北枕长江,西傍太湖,境内山清水秀、物产丰饶、人文荟萃。苏州古典园林起始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其历史贯穿苏州2500多年的建城史。在风光秀美的江南水乡,历代造园家充分利用或创意改造苏州的天然地貌与城市街巷布局,应用叠山理水、建筑营造、花木栽培等传统造园技法,打造出一座座适宜游憩与居住、自然环境与建筑和谐统一、诗情画意兼备的古典园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典园林 文化名城 造园家 叠山理水 建筑营造 造园技法 长江中下游平原 物产丰饶
下载PDF
航道整治与建设让水运经济加速前行 被引量:1
14
作者 敖玮鸿 《中国商人》 2023年第4期113-115,共3页
航道对于水运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此外,船舶和港口在水运经济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现阶段,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水运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和船舶运输能力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必须加强航道整治与建设,不断提升水运航道运输水平,促进... 航道对于水运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此外,船舶和港口在水运经济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现阶段,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水运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和船舶运输能力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必须加强航道整治与建设,不断提升水运航道运输水平,促进水运经济快速发展。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心地带 航道整治 船舶运输 水运业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长江中下游平原 经济快速发展 四川盆地东部
原文传递
牛轭湖:从河流到湖泊
15
作者 张珂 《知识就是力量》 2023年第8期12-13,共2页
在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上,有不计其数的河流在日夜奔腾,它们总是处在动态变换之中——由“直”变“曲”再变“直”,这个过程也常常伴随着一类湖泊的诞生—牛轭(è)湖。让我们一起看看牛轭湖是如何从河流变成湖泊的吧!源自地转偏向力... 在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上,有不计其数的河流在日夜奔腾,它们总是处在动态变换之中——由“直”变“曲”再变“直”,这个过程也常常伴随着一类湖泊的诞生—牛轭(è)湖。让我们一起看看牛轭湖是如何从河流变成湖泊的吧!源自地转偏向力牛轭湖是广泛发育于冲积平原的河流地貌景观,例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洞庭湖、鄱阳湖等。因形状如同牛轭(佩戴在牲畜颈部防止其走脱的颈箍),故被称为牛轭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轭湖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转偏向力 地貌景观 洞庭湖 冲积平原 鄱阳湖 蓝色星球
原文传递
源远流长一一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
16
作者 李威乐 《中学生天地(高中综合版)(B版)》 2023年第1期54-57,共4页
长江是我们祖国的母亲河之一,其干流和支流水系覆盖了我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它从青藏高原倾泻而下,灌溉了四川盆地的三星堆文明,哺育着江汉平原的盘龙城遗址,也养育着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湘赣地区、吴越文明,流经的地区拥有数千年... 长江是我们祖国的母亲河之一,其干流和支流水系覆盖了我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它从青藏高原倾泻而下,灌溉了四川盆地的三星堆文明,哺育着江汉平原的盘龙城遗址,也养育着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湘赣地区、吴越文明,流经的地区拥有数千年文明史和青铜冶炼史。随着滔潘江水的激浪声,看,长江流域的青铜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文明 盘龙城遗址 三星堆文明 青铜冶炼 长江中下游平原 倾泻而下 长江流域 母亲河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平原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状况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学东 伍盘龙 +1 位作者 刘云慧 宇振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0-258,共9页
农村居民点破碎化导致中国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规模效益与服务效率,成为制约中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采用空间分层取样法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选择了240个10 km×10 km的样点,以高分辨率... 农村居民点破碎化导致中国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规模效益与服务效率,成为制约中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采用空间分层取样法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选择了240个10 km×10 km的样点,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通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景观指数分析、热点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中国东部平原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中国东部平原不同地区适宜的农村居民点数量与服务范围。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平原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程度表现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破碎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破碎化程度最低的区域位于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北部。2)气候、人口密度、耕作半径、土地开发时序、土地开发时期交通状况等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中国东部平原地区每100 km^(2)农村居民点数量不宜低于3~4个,每个村庄的服务范围不宜超过33.6~45.8 km^(2)。4)华北平原为中国东部平原中开展农村居民点破碎化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该区域尽量避免以整村迁并的形式开展农村居民点破碎化治理,而应以农户为单位,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农村居民点迁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为中国东部平原农村居民点破碎化治理潜力最大的区域,该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应与农田布局调整协同推进,并根据不同地区耕作通勤状况合理确定中心村数量与位置,避免因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导致农民耕作不便。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东部平原地区乡村空间重构过程中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数量与规模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整治 景观破碎化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下载PDF
重庆市枇杷生产现状及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武 秦国伦 《中国果业信息》 2009年第2期11-12,共2页
重庆位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面积8.24万km^2。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降雨量1000~1400mm,春夏、秋冬之交... 重庆位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面积8.24万km^2。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降雨量1000~1400mm,春夏、秋冬之交夜雨甚多。年均温18℃左右,夏季平均气温27~29℃,最高温38~40℃,冬季平均气温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生产现状 长江中下游平原 枇杷 湿润气候 年降雨量 平均气温 青藏高原
下载PDF
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乡村景观区域中耕地类型及其土壤氮磷储量的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武俊喜 程序 +5 位作者 焦加国 肖红生 杨林章 王洪庆 张福锁 Ellis Erle C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309-6322,共14页
过去60a间,长江中下游平原乡村景观区域中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特别是耕地类型发生了显著地转变,并对其土壤全氮和全磷产生了明显地影响。通过选取区域代表性样方、研究耕地类型的小尺度转化、土壤取样和收集1965年前土壤全氮、全磷历史数... 过去60a间,长江中下游平原乡村景观区域中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特别是耕地类型发生了显著地转变,并对其土壤全氮和全磷产生了明显地影响。通过选取区域代表性样方、研究耕地类型的小尺度转化、土壤取样和收集1965年前土壤全氮、全磷历史数据,采用尺度推绎和蒙特卡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评价了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的乡村景观区域中耕地类型及其土壤全氮、全磷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近60a来,在86×103km2的区域中有47%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其中33%的面积是耕地类型转化。耕地面积减少18.6%(-16.0×103km2),其中稻田面积减少21.5%(-18.5×103km2),种植木本作物的旱地面积减少1.7%(-1.5×103km2);而种植木本作物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3.5%(3.0×103km2)和2.0%(1.7×103km2)。尽管稻田面积大幅减少,但其仍是区域中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1940-2002年,有98%的可能性区域耕地0-30cm土壤全氮储量净减少,而其0-30cm土壤全磷储量则无明显变化。区域耕地土壤全氮储量明显减少(-7.2Tg N),主要受稻田土壤全氮储量显著减少(-8.0Tg N)的影响,而稻田面积大幅减少是导致稻田土壤全氮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种植木本作物的旱地的土壤全氮储量减少了0.7Tg N;而种植木本作物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分别增加1.3和0.7Tg N。区域耕地土壤全磷储量变化不明显,主要受稻田土壤全磷储量无明显变化的影响。尽管稻田面积大幅减少,但由于稻田土壤全磷密度增加了29%(其净增加的可能性为76%);加之稻田土壤全磷密度变异较大,所以稻田土壤全磷储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其净减少的可能性仅为64%。与此同时,有75%的可能性种植木本作物的旱地的土壤全磷储量净减少,但仅减少了0.3Tg P;而种植木本作物的水浇地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土壤全磷都有少量增加,分别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平原 乡村景观 耕地 尺度推绎 蒙特卡洛方法 土壤全氮密度 土壤全氮储量 土壤全磷密度 土壤全磷储量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森林的蓄积特征及其参数分析
20
作者 夏清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11期174-177,共4页
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森林的蓄积特征及其参数分析是本文的核心议题,通过深入探讨该地区城市森林的生物量蓄积、碳储量蓄积和空间异质性等方面,揭示了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还分析了气候、土壤、生物和人为等多维度因素对城市森林蓄积特... 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森林的蓄积特征及其参数分析是本文的核心议题,通过深入探讨该地区城市森林的生物量蓄积、碳储量蓄积和空间异质性等方面,揭示了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还分析了气候、土壤、生物和人为等多维度因素对城市森林蓄积特征的影响,提出了未来城市森林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研究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城市森林的规划、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平原 城市森林 蓄积特征 参数分析 生物量蓄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