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9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遥感评价指数 被引量:492
1
作者 徐涵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897,共9页
基于遥感信息技术提出一个新型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以快速监测与评价区域生态质量.该指数耦合了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和土壤指数等4个评价指标,分别代表了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等4大生态要素.与常用的多指标加权集成法不同... 基于遥感信息技术提出一个新型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以快速监测与评价区域生态质量.该指数耦合了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和土壤指数等4个评价指标,分别代表了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等4大生态要素.与常用的多指标加权集成法不同的是,本研究提出用主成分变换来集成各个指标,各指标对RSEI的影响是根据其数据本身的性质来决定,而不是由人为的加权来决定.因此,指标的集成更为客观合理.将RSEI应用于福建长汀水土流失区,并与国家环境保护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中的生态指数EI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现二者的结果具有可比性.不同的是,RSEI不仅可以作为一个量化指标,而且还可以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可视化、时空分析、建模和预测.因此,可弥补EI指数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遥感 RSEI指数 评价 主成分分析 长汀县
下载PDF
南方水土流失严重区的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 被引量:69
2
作者 姚雄 余坤勇 +5 位作者 刘健 杨素萍 何平 邓洋波 俞欣妍 陈樟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5-745,共11页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对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选择坡度、土壤类型、多年平均降雨量、地形起伏度、归一化植被指数、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7个指标,通过多重共线性诊断分析,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对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选择坡度、土壤类型、多年平均降雨量、地形起伏度、归一化植被指数、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7个指标,通过多重共线性诊断分析,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及综合指数法对1999、2006和2014年长汀县生态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分析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1999—2014年,研究区生态脆弱性等级指数总体减小,局部增大.研究区1999、2006和2014年生态脆弱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533±0.1216、0.4160±0.1110和0.3916±0.1139,整体处于中等脆弱水平;生态脆弱性等级指数从1999年的2.92下降到2006年的2.38,再下降到2014年的2.13.生态脆弱性的空间格局呈内高外低的分布特征,高脆弱等级区主要分布在坡度<15°、海拔<500 m的河田镇及汀州镇一带.研究期间,生态脆弱性等级指数降幅最大的是三洲乡,最小的是汀州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汀县 生态脆弱性 评价 等级指数 遥感
原文传递
30年来东南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度时空演变研究——以长汀县为例 被引量:35
3
作者 林晨 周生路 吴绍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35-1241,共7页
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是侵蚀研究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当前国内大部分研究直接引用国外监测模型,不仅在因子选取以及模型通用性上存在不足,而且对区域土壤的潜在性侵蚀危险考虑不够。因此,研究提出土壤侵蚀度的概念,作为区域土壤实际侵蚀强度... 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是侵蚀研究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当前国内大部分研究直接引用国外监测模型,不仅在因子选取以及模型通用性上存在不足,而且对区域土壤的潜在性侵蚀危险考虑不够。因此,研究提出土壤侵蚀度的概念,作为区域土壤实际侵蚀强度与潜在侵蚀危险的综合表征,并基于人地关系系统,通过多指标的量化与建模进行土壤侵蚀度测算,从而分析福建省长汀县土壤侵蚀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长汀县土壤侵蚀分布存在集中连片的特点,汀中地区的侵蚀度最高,并向周边逐渐衰减。同时,侵蚀度在变化方向上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总体侵蚀状况近30a来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安全区的比重从1975年的3.87%增长至2006年的56.38%,相比而言,极度侵蚀危险区的比重仅从1975年的12.3%,减少至2006年的6.66%,改善幅度较其他等级土壤有所差距,这与区域在立地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策导向上的差异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说明选取侵蚀影响因子具有一定的适宜性,也证明土壤侵蚀度可以有效表征土壤侵蚀时空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人地系统 侵蚀度 时空变化 长汀县
下载PDF
南方稀土采矿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含量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2
4
作者 李小飞 陈志彪 +3 位作者 陈志强 张永贺 王秋云 黄美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6-151,共6页
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和室内ICP-MS测定,研究福建省长汀县稀土采矿区蔬菜地土壤和主要蔬菜中重金属的含量以及评价蔬菜摄入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蔬菜地土壤中Cd、Cu和As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平均超标10.71,1.12,0.29... 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和室内ICP-MS测定,研究福建省长汀县稀土采矿区蔬菜地土壤和主要蔬菜中重金属的含量以及评价蔬菜摄入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蔬菜地土壤中Cd、Cu和As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平均超标10.71,1.12,0.29倍。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为373.66,处于强度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蔬菜主要受到重金属As和Cd污染,与食品卫生标准值相比,分别超标10.926,1.016倍。蔬菜和井水摄入对人体可能产生健康风险的重金属有As、Cd和Pb,其影响程度依次为As>Cd>Pb,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重金属对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明显高于成年人。稀土采矿地部分蔬菜对土壤中重金属具有较大的吸收和累积能力,当地菜农应合理选择具有低积累的蔬菜品种,以减轻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蔬菜 健康风险 稀土采矿区 长汀县
下载PDF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近35年来地表裸土变化的遥感时空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徐涵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46-2953,共8页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是中国南方最典型的红壤水土流失区之一,当地人民和各级政府一直为治理该区的水土流失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利用遥感技术对该区1976年以来地表裸土分布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基于所提出的双重遥感指数法对该区的裸...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是中国南方最典型的红壤水土流失区之一,当地人民和各级政府一直为治理该区的水土流失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利用遥感技术对该区1976年以来地表裸土分布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基于所提出的双重遥感指数法对该区的裸土信息进行提取,查明了该区地表裸土分布的时空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该区近35年的治理已大大减轻了地表的裸露程度,地表裸土面积从1976年的159.17 km2锐减到2010年的51.98 km2。在3个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里,裸土面积的变化呈现逐次减少、减速加快的趋势,客观地反映了该区水土流失治理的3个重要历史时期和政策所产生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不透水面指数 裸土指数 长汀县 河田 遥感
下载PDF
探索“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村庄综合整治之路--福建省长汀县南山下村和半坑村的创新实践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艳华 赖庆标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48,共3页
福建省为统筹资金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村”综合整治工作,选择长汀县南山下村和半坑村作为试点,以山、水、林、田、湖、村和产业共同体作为规划对象,以“统筹财政资金、创新建设机制”为规划理念,以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生态美... 福建省为统筹资金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村”综合整治工作,选择长汀县南山下村和半坑村作为试点,以山、水、林、田、湖、村和产业共同体作为规划对象,以“统筹财政资金、创新建设机制”为规划理念,以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生态美丽新农村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整治工作 生命共同体 长汀县 福建省 创新实践 南山 山水 村庄
下载PDF
典型红壤侵蚀景观的时空变化——以福建长汀为例 被引量:18
7
作者 武国胜 林惠花 +2 位作者 朱鹤健 沙晋明 戴文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25-1832,共8页
基于典型红壤侵蚀区——福建长汀县1988、2000和2007年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获取侵蚀景观类型数据,并利用空间数学模型分析了1988—2007年研究区侵蚀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988—2007年,研究区不同强度的侵蚀景观类型具有互相转... 基于典型红壤侵蚀区——福建长汀县1988、2000和2007年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获取侵蚀景观类型数据,并利用空间数学模型分析了1988—2007年研究区侵蚀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988—2007年,研究区不同强度的侵蚀景观类型具有互相转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由侵蚀强度较重的景观向侵蚀强度较轻的景观转移,同时存在少量侵蚀强度较轻景观向侵蚀强度较重景观转移的情形,研究区侵蚀景观空间质心的变化不大,河田镇一直是研究区侵蚀核心区域;研究期间,景观水平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反映出研究区景观的低异质性、低破碎化和规则化趋势;斑块水平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反映出低侵蚀强度、易治理的斑块整体好转,且合并变大,而高侵蚀强度、难治理的斑块则局部好转而破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景观 时空变化 转移矩阵 格局指数 长汀县
原文传递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的小气候效应分析——以长汀河田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志彪 岳辉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5年第1期17-23,共7页
对长汀河田地区典型点的小气候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对近地层有明显的降温、增湿、减小温度日较差和降低土壤温度的作用;2 .不同坡向对气温日变化影响不明显,但对空气相对湿度、地面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 对长汀河田地区典型点的小气候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对近地层有明显的降温、增湿、减小温度日较差和降低土壤温度的作用;2 .不同坡向对气温日变化影响不明显,但对空气相对湿度、地面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日较差、土壤温度影响较明显。3 .治理时间越长,小气候环境的改善影响越大,对地面日最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小气候效应 长汀县 地面日最高温度 土壤温度 气象因子
下载PDF
南方红壤侵蚀区土壤肥力质量的突变——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志强 陈志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002-3010,共9页
以南方红壤侵蚀区典型区域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将土壤肥力质量10个因子作为内部因子,坡度、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强度等作为外部因子,构建土壤肥力质量演变的尖点突变模型,并分析土壤肥力质量演变分别与土壤肥力质量等级、水土流失强... 以南方红壤侵蚀区典型区域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将土壤肥力质量10个因子作为内部因子,坡度、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强度等作为外部因子,构建土壤肥力质量演变的尖点突变模型,并分析土壤肥力质量演变分别与土壤肥力质量等级、水土流失强度、坡度和植被覆盖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0个样点中,突变的样点共27个,占30%,稳定的样点共63个,占70%;2)突变样点主要对应于土壤肥力质量等级1和等级2(分别占突变样点总数的48.15%和33.33%)、水土流失微度和轻度(分别占37.04%和44.44%)、坡度5—10°和10—15°(分别占37.04%和40.74%)、植被覆盖度>0.4和0.3—0.4(分别占48.15%和37.04%);分叉集Δ与土壤肥力质量等级、水土流失强度、坡度和植被覆盖度都呈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皮尔逊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大小顺序为:水土流失强度>植被覆盖度>土壤肥力质量等级>坡度;突变主要发生于土壤肥力质量等级较高、水土流失强度较轻、坡度中等、植被覆盖较好的地点;3)土壤肥力质量演变时间相对较长,应根据中间过渡状态来判断是否产生突变;土壤肥力质量处于突变状态时可用较小投入产生较大效益,在关注严重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同时,不应忽视突变区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质量 突变理论 尖点突变模型 长汀县
下载PDF
我国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脆弱区生态恢复的战略思想——基于长汀水土保持11年研究成果 被引量:16
10
作者 朱鹤健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98-1506,共9页
在探析以长汀为代表的我国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脆弱区生态恢复过程内在关联性的基础上,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生态恢复策略。该策略以人地关系和谐论为指导,其含义为:顺乎天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界的再生能力;调控坡面径流... 在探析以长汀为代表的我国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脆弱区生态恢复过程内在关联性的基础上,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生态恢复策略。该策略以人地关系和谐论为指导,其含义为:顺乎天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界的再生能力;调控坡面径流,化地害为地利;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构建物质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土地和谐利用模式。在实践这个策略过程中,必须实现在观念、策略、技术上的转变以及技术瓶颈、空间局限和体制障碍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生态系统脆弱区 长汀县
原文传递
长汀强度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模式恢复效果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蔡丽平 刘明新 +2 位作者 侯晓龙 吴鹏飞 陈苏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期85-92,共8页
为了筛选出强度水土流失区理想的生物治理模式,为南方水土流失区治理提供植被恢复"范本",通过对福建长汀强度水土流失区4种不同生物治理模式的群落调查、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治理模式... 为了筛选出强度水土流失区理想的生物治理模式,为南方水土流失区治理提供植被恢复"范本",通过对福建长汀强度水土流失区4种不同生物治理模式的群落调查、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治理模式恢复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物治理模式恢复效果均比对照好,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蓄水保肥功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丰富植被物种种类和数量。不同模式恢复效果不同,灰色关联序为:乔灌草混交模式(0.934)>经济林+封育模式(0.794)>灌木+草本模式(0.487)>灌木模式(0.484)>对照(0.337),其中乔灌草混交模式、经济林+封育模式的改良土壤肥力作用显著,植被物种多样性高,治理恢复效果好,是南方强度水土流失区值得推广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汀县 水土流失 治理模式 植被恢复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生态修复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几种应用模式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洪生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5年第1期31-33,共3页
本文介绍了生态修复在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几种应用模式。
关键词 水土治理 生态修复模式 长汀县 生态恢复型 生态重建型 福建
下载PDF
长汀县崩岗侵蚀区不同治理模式植物多样性的比较 被引量:15
13
作者 蔡丽平 刘明新 +2 位作者 侯晓龙 吴鹏飞 马祥庆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4-528,共5页
在对福建省长汀县崩岗侵蚀区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择4种生物治理模式,分别从植物的种类、数量、盖度及生长状况等方面进行群落调查,同时对乔灌层、草本层植物种类、重要值、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不同治理模式下植被恢复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 在对福建省长汀县崩岗侵蚀区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择4种生物治理模式,分别从植物的种类、数量、盖度及生长状况等方面进行群落调查,同时对乔灌层、草本层植物种类、重要值、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不同治理模式下植被恢复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物治理模式下植被恢复效果不同,经济林+封育模式>乔灌草混交模式>灌草模式>灌木模式>对照,其中经济林+封育模式和乔灌草混交模式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高,植被均匀度高,植被恢复效果好,是崩岗侵蚀区较为理想的生物治理模式.芒萁为崩岗侵蚀区先锋植物,在崩岗侵蚀区的植被恢复中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汀县 崩岗侵蚀 治理模式 植物多样性 植被恢复
下载PDF
1988—2013年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区长汀县水土流失时空变化 被引量:15
14
作者 周伟东 汪小钦 +1 位作者 吴佐成 刘亚迪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58,共10页
为动态监测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长汀县近年来的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利用美国土壤侵蚀流失方程(USLE模型),以1988—2013年9个时期的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结合实地考察和地形、土壤、气象水文资料,定量估算福建省长汀县近25... 为动态监测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长汀县近年来的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利用美国土壤侵蚀流失方程(USLE模型),以1988—2013年9个时期的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结合实地考察和地形、土壤、气象水文资料,定量估算福建省长汀县近25年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长汀县境内水土流失主要以轻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汀县中部地区以及南部乡镇,以河田镇、濯田镇、三州乡和策武乡等最为严重。2)从1988—2013年遥感动态监测结果来看,水土流失情况总体得到明显的改善;1988—1994年间,水土流失量逐渐增大;1994年水土流失最为严重,1994年后水土流失情况逐年改善,特别是2003年以后,长汀地区植被改善明显,尤其是中部水土流失重灾区,有较显著改善。通过对研究区的动态监测,可掌握长汀县水土流失的变化情况和治理成效,同时为了解长汀县水土流失现状和制订治理方案提供科学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变化分析 水土流失 长汀县 USLE 遥感动态监测 花岗岩红壤
下载PDF
用RS和GIS技术评价福建省长汀县土壤保持功能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4
15
作者 武国胜 林惠花 曾宏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1-330,共10页
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变化,而生态系统变化又改变着其土壤保持功能。通过对生态系统及其土壤保持量变化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者间响应机制,分析水土保持工作的得失,并进而为下一步治理提供指导。基于e Cognition平台利用landsat... 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变化,而生态系统变化又改变着其土壤保持功能。通过对生态系统及其土壤保持量变化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者间响应机制,分析水土保持工作的得失,并进而为下一步治理提供指导。基于e Cognition平台利用landsat影像解释出长汀县2000、2010和2016年的生态系统类型,并利用RULSE模型定量评估土壤保持功能,探讨土壤保持量相对于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2000—2016年间,长汀县生态系统变化主要表现为两大特征:其一是低覆盖类型向高覆盖类型转变,表现为稀疏林大量地转为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研究期内稀疏林减少14729.38hm^2(减幅56.75%),而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分别增加6791.50hm^2(增幅23.21%)、10228.07hm^2(增幅5.80%);其二是受经济利益驱动,大量耕地和常绿针叶林转为城镇和茶果园,研究期内城镇、茶果园分别增加4469.14hm^2(增幅85.43%)、1949.32hm^2(增幅69.38%)。研究期内全县土壤保持量显著提高,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从2000年217.32t hm^(-2)a^(-1)提高2016年246.02t hm^(-2)a^(-1)。各生态系统中,常绿阔叶灌丛和常绿阔叶林土壤功能最强,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大于277t hm^(-2)a^(-1),而城镇土壤保护功能最弱,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低于65t hm^(-2)a^(-1);研究期内大部分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能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只有城镇和茶果园下降,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分别减小21.03t hm^(-2)a^(-1)和16.74t hm^(-2)a^(-1),这说明城镇和茶果园迅速扩张可能引发新的水土流失。从空间上看,土壤保持量提高的区域占全县96.5%,其中东北部森林区和中南部增幅最显著,说明了十几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极具成效;另一方面土壤保持量下降的区域散布于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各个山间盆谷,其中汀州、大同最为集中,迅速的城镇化与茶果园开发是造成保土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土壤保持功能 响应 长汀县
下载PDF
南方典型红壤水土流失区地表裸土动态变化分析--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徐涵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9-496,共8页
基于遥感数据和改进的双重指数法,从裸土面积、裸露强度和破碎度三方面研究了福建省长汀县1988~2010年的地表裸土时空变化。研究表明,该县近22 a的水土流失治理已大大减轻了地表的裸露程度,地表裸土面积从175.5 km2减少到86.6 km2;地表... 基于遥感数据和改进的双重指数法,从裸土面积、裸露强度和破碎度三方面研究了福建省长汀县1988~2010年的地表裸土时空变化。研究表明,该县近22 a的水土流失治理已大大减轻了地表的裸露程度,地表裸土面积从175.5 km2减少到86.6 km2;地表裸露强度从0.487下降到0.383;裸土破碎度从0.103上升到0.207。在1988~1999年和1999~2010年的2个时间段里,裸土面积的变化呈现逐渐减少,减速加快的趋势,客观地反映了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扶持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裸土 遥感 特征信息提取 长汀县
下载PDF
不同治理年限的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海滨 陈志彪 +1 位作者 陈志强 马秀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8-266,共9页
以福建省长汀县3个不同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离子型稀土矿区为研究对象,并以未开采的稀土矿治理地为对照,对其表层0—10cm和10—20cm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稀土矿治理区的土壤养分恢复状况。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 以福建省长汀县3个不同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离子型稀土矿区为研究对象,并以未开采的稀土矿治理地为对照,对其表层0—10cm和10—20cm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稀土矿治理区的土壤养分恢复状况。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69—15.7g/kg、0.26—1.21g/kg、0.05-0.11g/kg,0—10cm土壤养分含量高于10—20cm土壤。土壤C∶N、C∶P、N∶P比变化范围分别为0.89—15.42、9.50—136.46、4.17—20.87,随治理年限的增加呈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治理初期由于矿区氮素的残留,主要受有机碳缺乏的影响;治理后期随着氮素的流失,则主要受氮素限制的影响。研究认为,离子型稀土矿治理初期,要及时种植生存能力强的植物,以充分利用矿区残留的氮素;治理后期则要施加氮肥以克服氮素缺乏对植物生长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治理年限 生态化学计量 长汀县
下载PDF
基于RUSLE模型的长汀县水土流失评估 被引量:13
18
作者 傅水龙 梁娟珠 黄路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1期196-200,共5页
[目的]为中国南方红壤分布区RUSLE模型的本地化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为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防治及解决与此相关的其他问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以修正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为评估基础... [目的]为中国南方红壤分布区RUSLE模型的本地化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为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防治及解决与此相关的其他问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以修正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为评估基础,以长汀县为试验研究区,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研究新方法计算降雨侵蚀力因子、参数调校或利用现有方法计算其余因子完成研究区水土流失评估。[结果]得到2013年长汀县水土流失等级分布图。2013年研究区水土流失已大有好转,但仍比较严重,主要为轻度和中度流失,其中河田镇、策武乡、濯田镇、三洲乡是重灾区。[结论]尽量减少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效提高植被覆盖率,是研究区今后水土流失防治的基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评估 修正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 长汀县
下载PDF
长汀县水土流失演变及今后治理对策 被引量:8
19
作者 曾金华 钟炳林 《福建水土保持》 2002年第4期37-39,共3页
本文根据 1 985、1 995、2 0 0 0年长汀县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初步统计结果 ,分析1 985~ 2 0 0 0年 1 5年间长汀水土流失的演变及原因 。
关键词 长汀县 水土流失 演变 治理对策 土壤侵蚀 遥感
下载PDF
福建省长汀县降雨侵蚀力及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路平 毛政元 +1 位作者 傅水龙 许朋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11,共9页
降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一般采用降雨侵蚀力(用R表示)定量评价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R的经典算法精度高,但繁琐复杂且所需资料不易获得,因此如何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降低计算的复杂度是建立R值简易算法的关键。以长汀县若干站点... 降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一般采用降雨侵蚀力(用R表示)定量评价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R的经典算法精度高,但繁琐复杂且所需资料不易获得,因此如何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降低计算的复杂度是建立R值简易算法的关键。以长汀县若干站点近年的降雨观测数据为依据,以经典算法的结果为参照,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提出了福建省长汀县的R值新简易算法,并运用此算法计算了该县的R指标,然后分析了该指标值在县内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提简易算法的精度明显高于针对该地区的同类研究成果,所得分析结论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水土流失 简易算法 时空分布 长汀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