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水稻长护颖基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秦海龙 张启军 +3 位作者 廖慧敏 宗寿余 夏士健 吕川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1-236,共6页
为进一步弄清水稻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理,本试验对从美国引进的水稻资源中发现的1份长护颖材料(暂时命名为Y93)的表型、遗传和基因定位进行研究。表型鉴定结果显示,在正常生长条件下,Y93表现为护颖发育异常,护颖长度明显大于颖壳长度,而... 为进一步弄清水稻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理,本试验对从美国引进的水稻资源中发现的1份长护颖材料(暂时命名为Y93)的表型、遗传和基因定位进行研究。表型鉴定结果显示,在正常生长条件下,Y93表现为护颖发育异常,护颖长度明显大于颖壳长度,而千粒质量和糙米率极显著低于正常护颖品种9311。Y93与9311杂交,正反交F1均表现为正常护颖长度,F2出现护颖长度分离,长护颖植株与正常长度护颖植株比例为262∶803=1∶3.06(χ2=0.09<P0.05=3.84),符合1∶3的孟德尔分离比,表明Y93的长护颖性状呈隐性单基因遗传。以Y93×9311 F2的262株隐性单株为定位群体,采用BSA(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法,将Y93长护颖基因(暂时命名为lsl)初步定位于水稻第7染色体上分子标记RM5344与RM3325之间,该基因与2个标记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8 cM和2.10 cM。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lsl可能为已发现的长护颖G1基因的1个新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简单重复序列标记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水稻长护颖基因Oslsl的遗传分析和序列鉴定
2
作者 程玲 黄福钢 +2 位作者 王雅宣 李定国 邱永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2-909,共8页
【目的】对水稻花器官突变材料进行基因定位和克隆,为深入研究水稻颖花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新材料。【方法】分别于孕穗期和成熟期观察具有长护颖表型的籼稻品种沙优选2号(lsl098)和正常表型品系9311的花器官和籽粒形态特征。将lsl098与9... 【目的】对水稻花器官突变材料进行基因定位和克隆,为深入研究水稻颖花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新材料。【方法】分别于孕穗期和成熟期观察具有长护颖表型的籼稻品种沙优选2号(lsl098)和正常表型品系9311的花器官和籽粒形态特征。将lsl098与9311杂交构建F2群体,对长护颖基因Oslsl(Long sterile lemma)进行遗传分析、基因定位和测序分析。【结果】形态观察发现,lsl098的长护颖表型在幼穗分化第5期起可明显观察到,成熟期的长护颖形态近似外稃,呈“V”形开口,不影响结实率和发芽率。遗传分析结果显示,正、反交分别获得的155和208个F2单株中长护颖与正常表型植株数目符合1∶3分离比(x^(2)_(1∶3)<x(2)_(0.05),1=3.84),表明该表型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通过构建长护颖表型池和正常表型池,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确定与护颖表型共分离的分子标记,进一步筛选重组单株,并结合重组单株表型,将Oslsl定位在7号染色体短臂分子标记7M063和G01031之间,2个标记对应日本晴参考基因组物理距离为838.8 kb,定位区段包含已克隆的长护颖基因G1(LOC_Os07g04670)。测序分析发现,与日本晴和9311的基因组序列相比,Oslsl序列包含了3个SNP突变,2 bp插入和145 bp缺失。【结论】lsl098携带的长护颖基因Oslsl是已克隆G1基因的新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等位基因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一个水稻长护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代波 占小登 +5 位作者 吴超 沈希宏 吴伟明 高志强 程式华 曹立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06-1511,共6页
花器官发育异常突变体是研究植物花发育分子机理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在特种栽培稻品种"鸭血糯"中发现一个长护颖自然突变体,命名为Osleg(Oryza sativa long empty glumes)。组织细胞学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护颖的远轴表皮细胞凸... 花器官发育异常突变体是研究植物花发育分子机理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在特种栽培稻品种"鸭血糯"中发现一个长护颖自然突变体,命名为Osleg(Oryza sativa long empty glumes)。组织细胞学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护颖的远轴表皮细胞凸凹不平,毛状体较多,许多瘤状体轴向平行排列,与外稃表皮细胞结构相似。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将Osleg纯合体与籼稻品种9311杂交构建F2定位群体,利用已公布的水稻SSR标记和自行设计的STS标记对突变位点进行基因定位,最终将OsLEG定位在水稻7号染色体短臂上的LC15和LC25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约207kb,为进一步克隆OsLEG基因和研究禾本科植物花器官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花器官 突变体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水稻长护颖突变体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玲 陈晓琼 +5 位作者 杜康兮 韩保林 冉秀华 张红宇 徐培洲 吴先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85-2095,共11页
【目的】利用EMS对水稻(Oryza sativa L.)保持系品种宜香1B进行诱变,筛选出3份长护颖突变体。通过基因定位和克隆,探明控制该性状的遗传基础以及分子机理,并在不同器官进行表达分析,了解该基因表达特点。【方法】以3份水稻长护颖突变体O... 【目的】利用EMS对水稻(Oryza sativa L.)保持系品种宜香1B进行诱变,筛选出3份长护颖突变体。通过基因定位和克隆,探明控制该性状的遗传基础以及分子机理,并在不同器官进行表达分析,了解该基因表达特点。【方法】以3份水稻长护颖突变体Oslg-1、Oslg-2和Oslg-3为材料,进行表型分析、等位性鉴定、基因定位、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q RT-PCR定量表达分析。【结果】Oslg-1突变体小穗在幼穗发育早期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但在成熟期其护颖的远轴表皮细胞凸起且粗糙,形成的结节轴向对齐排列,且毛状物较多,形成垂直相间的横纵沟,与外稃表皮细胞结构相似。遗传分析表明,该类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Os LG定位于第7染色体短臂SSR标记RM5344和RM2093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11和0.82 c M,物理距离为246.3 kb。对该区域候选基因分析和测序,发现LOC_Os07g04670基因在编码区第182位碱基(T→A)改变,导致其编码氨基酸第61位(Leu→His)的改变。等位性分析表明,Oslg-2、Oslg-3与Oslg-1属等位变异,进而对突变体Oslg-2和Oslg-3的Os LG测序,突变分别发生在第316位(T→A)和119位(T→C)碱基,导致其编码的氨基酸第106位(Trp→Arg)和第40位(Leu→Pro)突变。对该基因进行同源进化分析和序列比对,表明该基因可能调控水稻护颖伸长。对本突变材料的候选基因和另一控制护颖性状的PAP2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析,结果表明,Os LG在水稻的叶片、穗、叶鞘和根中均有表达,且在穗部表达最高,而PAP2在除穗部以外的其他部位几乎不表达,表明2个控制护颖性状的基因均具有组织特异性,且PAP2的特异性更强;在长护颖突变体中,2个基因表达量均下调,表明其具有协同表达特点。【结论】3份水稻长护颖突变体Os LG与已报道的G1为同一基因,其功能结构域内氨基酸的突变导致长护颖发育;Os LG和PAP2在穗部具有协同表达的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突变体 等位变异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