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经济循环的测定、分析和预测(Ⅰ)——经济循环的存在和测定 被引量:26
1
作者 董文泉 郭庭选 高铁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7年第3期1-8,共8页
本文是关于我国经济循环的测定、分析和预测问题的一组文章的第一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以我国近十年来的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增长循环的概念及计算机技术,论证了我国经济循环的存在性,并且确定了经济循环的基准日期,作成了扩散指... 本文是关于我国经济循环的测定、分析和预测问题的一组文章的第一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以我国近十年来的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增长循环的概念及计算机技术,论证了我国经济循环的存在性,并且确定了经济循环的基准日期,作成了扩散指数(Diffussion index)和综合指数(Composite ind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循环 经济统计数据 存在性 综合指数 扩散指数 计算机技术 循环 预测问题 基准日 第一篇
下载PDF
第三代载药免疫脂质体及体内外寻靶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侯新朴 张宇锋 +1 位作者 谢蜀生 胡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39-542,共4页
目的 研究载阿霉素第三代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内外寻靶、抑瘤效果。方法 设计将人膀胱癌单抗与聚乙二醇羧酸 (PEG COOH)端相联 ,使构成的脂质体既充分发挥PEG的保护功能 ,延长药物血循环时间 ,又使单抗伸展在外部充分发挥其寻靶作用 ... 目的 研究载阿霉素第三代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内外寻靶、抑瘤效果。方法 设计将人膀胱癌单抗与聚乙二醇羧酸 (PEG COOH)端相联 ,使构成的脂质体既充分发挥PEG的保护功能 ,延长药物血循环时间 ,又使单抗伸展在外部充分发挥其寻靶作用 ,即第三代免疫脂质体 (IML)。进而研究载抗癌药的免疫脂质体的制备方案 ,制备出阿霉素免疫脂质体 (IML ADM)使达到对药物高包封、高稳定 ,又不降低单抗活性的目的。以人膀胱癌靶细胞EJ和人直肠癌非靶细胞LOVO进行体外杀伤和体内肿瘤的抑瘤实验。结果 IML ADM对EJ细胞和LOVO细胞杀伤 ,及对EJ细胞移植瘤体的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脂质体 靶向 抗癌 循环 药物载体 膀胱癌
下载PDF
长循环纳米粒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3
3
作者 邓嵘 陈济民 +1 位作者 姚崇舜 许磊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11-513,共3页
目的 介绍长循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方法 根据近年来文献 ,对长循环纳米粒的生理基础 ;纳米粒的基本概念与制备方法 ;影响纳米粒体内分布的因素 ;纳米粒长循环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果 纳米粒经表面修饰后 ,能达到长循环的效果。
关键词 纳米粒 循环 表面修饰 网状内皮吞噬系统 药物刺剂
下载PDF
生物降解聚合物长循环纳米粒 被引量:13
4
作者 梅之南 杨祥良 徐辉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33-435,共3页
目的 :介绍近十年来生物降解聚合物长循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国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 ,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综述了以PEO、PEG、Poloxamer、Poloxamine、Tween 80、环糊精及多聚糖等为包裹材料制成的纳米粒具有... 目的 :介绍近十年来生物降解聚合物长循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国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 ,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综述了以PEO、PEG、Poloxamer、Poloxamine、Tween 80、环糊精及多聚糖等为包裹材料制成的纳米粒具有长效、控释、靶向以及减轻或避免毒副反应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等优点。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聚合物 循环 纳米粒 药物传递系统
下载PDF
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大鼠药代动力学考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燕 张福成 +2 位作者 吴诚 梅兴国 吕万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5-370,共6页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微量的盐酸表阿霉素(EPI)浓度的方法。以盐酸柔红霉素为内标,血浆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后进样,采用CAPCELLPAKC18色谱柱(3.0mm×50mm,3μm),甲醇-0.1%甲酸水溶液(80...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微量的盐酸表阿霉素(EPI)浓度的方法。以盐酸柔红霉素为内标,血浆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后进样,采用CAPCELLPAKC18色谱柱(3.0mm×50mm,3μm),甲醇-0.1%甲酸水溶液(80∶20)为流动相,以HP1200-6410QQQLC/MS型质谱仪多重监测(MRM)扫描方式检测。大鼠尾静脉注射等剂量(12mg·kg-1)的EPI溶液、普通脂质体(EPI-LIP)及长循环热敏脂质体(EPI-LTSL),采用DASver2.0软件拟合分析并求算各组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EPI的线性范围为:0.01~50μg·mL-1,定量下限为0.01μg·mL1;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1.9%;平均萃取回收率分别为89.3%和92.1%;3组药物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均符合三室模型,EPI-LTSL组的t1/2α、t1/2β、t1/2γ、AUC0-∞、MRT0-∞分别是EPI溶液组及EPI-LIP组的7.5、1.3、12.6、12.9、3.7倍及1.6、1.4、12.3、2.9、2.6倍,而后两组的平均清除率(CL)约为EPI-LTSL组的13.4倍。EPI-LTSL能显著提高AUC并延长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循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表阿霉素 循环 热敏脂质体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不同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对包载羟基喜树碱的PEG-PHDCA纳米囊泡 体外释放和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施斌 方超 +1 位作者 游美羡 裴元英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643-164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聚乙二醇(PEG)相对分子质量对包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PEG-PHDCA)纳米囊泡体内外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水化超声法制备了羟基喜树碱的PEG-PHDCA纳米囊泡,在研究该纳米囊泡的形态、粒径... 目的探讨不同聚乙二醇(PEG)相对分子质量对包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PEG-PHDCA)纳米囊泡体内外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水化超声法制备了羟基喜树碱的PEG-PHDCA纳米囊泡,在研究该纳米囊泡的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冷冻干燥工艺后对其体外释药特征及体内药动学参数进行测定。结果纳米囊泡的载药量、体外释药、体内药动学行为等与不同PEG相对分子质量有关。随着PEG相对分子质量从2000上升到10000,囊泡的载药量从3.04%下降到1.99%;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随PEG相对分子质量的上升,囊泡的释药速率加快;在SD大鼠的药动学实验中,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药动学模型,PEG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5000,10000的PEG-PHDCA纳米囊泡可分别将HCPT的血浆半衰期从0.72h延长到7.17,11.46,6.39h(P<0.001),AUC分别为HCPF的8.40,24.50,6.24倍(P<0.001)。结论在本实验范围内,PEG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的PEG-PHDCA载药纳米囊泡体外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体内具有最佳的长循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分散-水化超声法 羟基喜树碱 循环 药动学
下载PDF
热敏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飞 尹莉芳 周建平 《药学进展》 CAS 2010年第9期399-405,共7页
综述以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等为主要膜材的常规热敏脂质体以及磁性热敏脂质体、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多聚物热敏脂质体、热敏免疫脂质体的研究进展。以热敏脂质体为载体包埋化疗药物,可结合热疗的优势和靶向给药的特点,提高治疗靶向... 综述以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等为主要膜材的常规热敏脂质体以及磁性热敏脂质体、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多聚物热敏脂质体、热敏免疫脂质体的研究进展。以热敏脂质体为载体包埋化疗药物,可结合热疗的优势和靶向给药的特点,提高治疗靶向性,降低全身毒性,增强抗肿瘤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脂质体 磁性 循环 多聚物
下载PDF
两性霉素B长循环纳米粒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敏 潘仕荣 +3 位作者 张静夏 王琴梅 吴伟荣 李瑞明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PEG-PBLG)纳米粒的体内分布,及其是否具有长循环特性。方法透析法制备AmB/PEG-PBLG纳米粒,测定其粒径,表面形态,临界聚集浓度,载药量和体内分布。结果PEG-PBLG纳米粒呈球形且分散性良好,临...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PEG-PBLG)纳米粒的体内分布,及其是否具有长循环特性。方法透析法制备AmB/PEG-PBLG纳米粒,测定其粒径,表面形态,临界聚集浓度,载药量和体内分布。结果PEG-PBLG纳米粒呈球形且分散性良好,临界聚集浓度远低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材料制备的载药纳米粒平均粒径分别为83.3,106.6和294.6nm,载药量为26.31%-32.46%。AmB/PEG-PBLG纳米粒在肾组织中的浓度远低于AmB注射液。粒径为83.3nmAmB/PEG-PBLG纳米粒药-时曲线下面积为AmB的2倍,半衰期为AmB的2.6倍,而粒径为294.6nm的载药纳米粒药-时曲线下面积小于AmB。结论AmB/PEG-PBLG纳米粒能减少AmB在肾脏中分布,且粒径小于100nm的纳米粒能有效延长在体内循环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纳米粒 循环
下载PDF
长循环脂质体递送系统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张亮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5期463-468,共6页
随着现代医学和药学的飞速发展,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肿瘤治疗依然是临床上一个棘手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很多肿瘤早期难以检测,药物治疗毒副作用大,并且疗效差。基于纳米医学背景的长循环脂质体递送系统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和药学的飞速发展,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肿瘤治疗依然是临床上一个棘手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很多肿瘤早期难以检测,药物治疗毒副作用大,并且疗效差。基于纳米医学背景的长循环脂质体递送系统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给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该脂质体制剂可延长荷载药物或探针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增加在肿瘤部位的靶向聚集,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并降低由荷载药物或探针引起的毒副作用。该文主要就长循环脂质体递送系统荷载诊断探针或抗肿瘤药物在肿瘤靶向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循环 靶向诊断 肿瘤治疗
下载PDF
粒径和MePEG相对分子质量对隐形纳米粒体外巨噬细胞吞噬和大鼠体内长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方超 施斌 +2 位作者 洪鸣凰 裴元英 陈红专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5-312,共8页
目的考察粒径和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 ethoxypolyethyleneglycol,M ePEG)相对分子质量对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 inant hum 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rHuTNF-α)隐形纳米粒体外巨噬细胞吞噬和大鼠体内长循环的影响。方法复乳法制备... 目的考察粒径和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 ethoxypolyethyleneglycol,M ePEG)相对分子质量对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 inant hum 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rHuTNF-α)隐形纳米粒体外巨噬细胞吞噬和大鼠体内长循环的影响。方法复乳法制备3种不同粒径(约为80,170和240 nm)和表面用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 ePEG(Mr为2 000,5 000和10 000)修饰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poly(m ethoxypolyethyleneglycolcyanoacrylate-co-n-hexadecyl cyanoacrylate),PEG-PHDCA]隐形纳米粒。进行不同纳米粒体外巨噬细胞吞噬和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试验,并加以比较。结果粒径相同时,随着M ePEG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巨噬细胞吞噬量减小,血浆半衰期延长;相同M ePEG(Mr=5 000)修饰时,随着粒径的减小,巨噬细胞吞噬量减小,大鼠血浆半衰期延长。粒径和M ePEG相对分子质量与隐形纳米粒体外巨噬细胞摄取和大鼠体内长循环性质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其中,PEG5 000-PHDCA纳米粒(80.0 nm)体外减小巨噬细胞吞噬和大鼠体内长循环的能力最强。结论实验范围内,粒径和M ePEG相对分子质量对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隐形纳米粒体外巨噬细胞吞噬和大鼠体内长循环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纳米粒 隐形 循环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大鼠
下载PDF
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的小鼠口服吸收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刚 常明泉 +2 位作者 杨光义 曾南 叶方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0期1266-1269,共4页
目的制备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QUE-LCL),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小鼠口服吸收特性。方法以山嵛酸甘油酯和聚山梨酯-80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以正交实验法优化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制备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透射电镜观察其... 目的制备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QUE-LCL),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小鼠口服吸收特性。方法以山嵛酸甘油酯和聚山梨酯-80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以正交实验法优化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制备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透射电镜观察其微观形态,并测定其粒径分布;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脂质体和胃肠道内容物及粪样混合物中槲皮素含量。结果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为球状或类球状,平均粒径为172.63 nm,包封率为91.77%,其小鼠体内吸收优于槲皮素原料药和槲皮素普通脂质体。结论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适于制备槲皮素长循环纳米脂质体,以正交优化法制备的制剂促进小鼠对槲皮素的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脂质体 纳米 循环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口服吸收
下载PDF
盐酸表柔比星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处方优化及体外释药考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燕 吴诚 +1 位作者 梅兴国 吕万良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77-681,共5页
目的制备盐酸表柔比星长循环热敏脂质体(EPI-LTSL)并进行处方优化,考察其体外热敏释药性质。方法pH梯度法制备EPI-LTSL,葡聚糖凝胶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以测定包封率,HPLC测定药物含量。进行优化处方,采用荧光淬灭法测定脂质体的体外... 目的制备盐酸表柔比星长循环热敏脂质体(EPI-LTSL)并进行处方优化,考察其体外热敏释药性质。方法pH梯度法制备EPI-LTSL,葡聚糖凝胶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以测定包封率,HPLC测定药物含量。进行优化处方,采用荧光淬灭法测定脂质体的体外热敏释药率。结果优选处方制备的EPI-LTSL为半透明橘红色,磷脂质量浓度为75mg.mL-1,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肉豆蔻酰溶血磷脂酰胆碱(MSPC)摩尔比为82:8;药脂比为1:10,平均粒径小于100nm,载药量大于2mg.mL-1,包封率99%,相变温度为42.76℃。EPI-LTSL37℃水浴15min的累积释药小于5%,而43℃水浴4min的累积释药达到90%以上。结论制备的EPI-LTSL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粒径较小,热敏释药性质良好。采用荧光淬灭法测定EPI-LTSL体外热敏释药率准确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表柔比星 循环 热敏脂质体 处方 体外释药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覃斌 刘建平 王红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制备丹参酮ⅡA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TA-LSLN)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以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和药物包封率,以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考察了纳米粒的稳定性,并进行TA-LSLN的体外释... 目的:制备丹参酮ⅡA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TA-LSLN)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以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和药物包封率,以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考察了纳米粒的稳定性,并进行TA-LSLN的体外释放试验。结果: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07.6 nm,Zeta电位为-34.5 mV,包封率为82.3%。4℃放置1个月粒径和包封率无变化。体外释药试验表明TA-LSLN开始阶段释放较快,10 h时释放了41%,之后缓慢释放;体外释药结果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制备的TA-LSLN平均粒径和包封率较为理想,能使药物缓慢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固体脂质纳米粒 体外释放 循环
下载PDF
细胞膜修饰的纳米粒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顾晓彤 李杨 +2 位作者 王栋 王永禄 李学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1,共8页
近年来,以纳米粒为载体的递药系统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纳米粒在体内会产生免疫原性和纳米毒性。因此,细胞膜作为一种更安全有效的载体已成为药物传递领域的研究热点。将细胞膜与纳米粒进行结合,不仅能增加纳米粒的生物相容性,还可... 近年来,以纳米粒为载体的递药系统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纳米粒在体内会产生免疫原性和纳米毒性。因此,细胞膜作为一种更安全有效的载体已成为药物传递领域的研究热点。将细胞膜与纳米粒进行结合,不仅能增加纳米粒的生物相容性,还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种类细胞膜,如血细胞、干细胞或细菌细胞等,使纳米粒获得靶向性、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且能延长体循环时间等多种生物学特性。本文介绍了具有生物伪装功能的细胞膜修饰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特性和应用,以期促进纳米粒在药物传递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膜修饰 纳米粒 生物伪装 药物传递系统 循环 主动靶向性 综述
原文传递
pH敏感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初步体外表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田晨敏 程丽芳 +4 位作者 程亮 李玲 宿露 杨佳 陈大为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11-1315,共5页
目的:制备pH敏感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并对其性质进行评价。方法:合成膜材二硬脂酸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m PEG2000-DSPE),并通过薄层色谱(TLC)及氢谱(1H-NMR)进行表征;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普通白藜芦醇脂质体(LP-RSV)和pH敏感白藜... 目的:制备pH敏感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并对其性质进行评价。方法:合成膜材二硬脂酸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m PEG2000-DSPE),并通过薄层色谱(TLC)及氢谱(1H-NMR)进行表征;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普通白藜芦醇脂质体(LP-RSV)和pH敏感白藜芦醇脂质体(pH-LP-RSV),后插入法制备pH敏感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PEG-pH-LP-RSV)及普通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PEG-LP-RSV),对脂质体的粒径、Zeta电位、外貌形态、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等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用MTT法考察PEG-pH-LP-RSV与PEGLP-RSV的细胞毒性差别。结果:成功合成膜材m PEG2000-DSPE。所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均在150 nm以下,包封率均大于80%;脂质体形态为均匀的球形或近球形;体外pH敏感性实验及体外释放试验表明PEG-pHLP-RSV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PEG-pH-LP-RSV的毒性明显高于普通的RSV脂质体。结论:本实验所制得的pH敏感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粒径分布均一,包封率较高,且具有明显的pH刺激响应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PH敏感 循环 脂质体
原文传递
HPLC测定葛根素长循环脂质体中葛根素的含量和包封率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继红 蒋学华 +3 位作者 杨俊毅 周静 李晨睿 周庆颂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葛根素长循环脂质体中葛根素的含量和包封率。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柠檬酸(25:75),测定波长250nm,流速1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葛根素与...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葛根素长循环脂质体中葛根素的含量和包封率。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柠檬酸(25:75),测定波长250nm,流速1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葛根素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在2.5—5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结论方法便捷、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葛根素长循环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脂质体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包封率 循环
下载PDF
高体积比能量锂离子电池的研究
17
作者 冉昕昕 王储 +1 位作者 徐星 田进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7-1720,共4页
采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和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通过对负极材料选型、电极面密度参数优化,成功制备出容量大于3.6Ah的18650型锂离子电池。该18650电池体积比能量达到751 Wh/L,可3 C放电,工作温度范围为-40~60℃。电池具备良好的倍率性能、循... 采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和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通过对负极材料选型、电极面密度参数优化,成功制备出容量大于3.6Ah的18650型锂离子电池。该18650电池体积比能量达到751 Wh/L,可3 C放电,工作温度范围为-40~60℃。电池具备良好的倍率性能、循环性能、低温放电性能、高温放电性能,综合性能良好,能满足用电设备的宽温域、长循环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能量密度 循环
下载PDF
单晶LiNi0.83Co0.1Mn0.07O2正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乾坤 黄吉丽 +2 位作者 周苗苗 胡顺 钟盛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20年第4期23-28,共6页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合成单晶LiNi0.83Co0.1Mn0.07O2正极材料。采用XRD,SEM和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等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形成形貌良好的单晶颗粒,Li+/Ni2+离子混排程度较低,材料具有良好...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合成单晶LiNi0.83Co0.1Mn0.07O2正极材料。采用XRD,SEM和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等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形成形貌良好的单晶颗粒,Li+/Ni2+离子混排程度较低,材料具有良好的a-NaFeO2层状结构。在2.75~4.3 V下,扣式电池0.1 C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09.63 mAh/g,库仑效率为91.19%,0.2 C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10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0.83Co0.1Mn0.07O2 单晶 高首效 循环
下载PDF
热敏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春丽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7期906-908,共3页
简述长循环脂质体及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原理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将两种脂质体结合构成新型脂质体——热敏长循环脂质体,并展望新型脂质体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脂质体 循环 脂质体 热敏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不同服役工况下失效研究进展
20
作者 韩亚露 陈奕戈 +5 位作者 邸会芳 林杰欢 王振兵 张扬 苏方远 陈成猛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8-1349,共12页
锂离子电池在长期服役时极易出现失效现象,包括内阻增大、容量衰减、析锂、产气等,其失效过程难以监测,容易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严重降低。通过研究搁置、长循环及浮充等不同服役工况下电池的失效原因,了解电池失... 锂离子电池在长期服役时极易出现失效现象,包括内阻增大、容量衰减、析锂、产气等,其失效过程难以监测,容易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严重降低。通过研究搁置、长循环及浮充等不同服役工况下电池的失效原因,了解电池失效机制,可以快速监测电池的健康状态和服役寿命。本文对不同服役工况下电池失效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综述了在不同温度、电压和荷电状态等条件下服役时,锂离子电池内部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的失效机理,着重介绍了电池在不同电压和温度下的搁置性能、搁置下的失效模型、长循环后正负极结构的变化、高温浮充后的失效机制及产气机理。同时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锂电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及正极材料等相关要素的优化方案。综合分析表明电极中活性锂的损失、活性物质的损失、颗粒的破裂、过渡金属的溶出、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分解等都会引起锂离子电池的失效。减小颗粒粒径、加入电解液成膜添加剂以及优化隔膜的穿透性等,有望降低锂离子电池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失效速率,确保锂离子电池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失效 搁置 循环 浮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