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为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被引量:246
1
作者 陈建军 胡晨光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83,共16页
本文通过VECM(Vector Error Corrected Model)和协整分析,在借鉴新古典增长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了垄断竞争增长的分析框架,从宏观增长的视角,以长三角次区域1978~2005年数据为样本,对产业在既定空间中心——外围式的集聚给集聚地... 本文通过VECM(Vector Error Corrected Model)和协整分析,在借鉴新古典增长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了垄断竞争增长的分析框架,从宏观增长的视角,以长三角次区域1978~2005年数据为样本,对产业在既定空间中心——外围式的集聚给集聚地区带来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索洛剩余递增三类集聚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在既定空间集聚产生的自我集聚可以改善集聚区域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带来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索洛剩余递增。研究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产业集聚地区索洛剩余是既定市场需求条件约束下集聚区域产业竞争力函数,而产业集聚竞争产生的技术进步构成集聚区域产业差异化优势和竞争力源泉的假说;据此,研究认为,地区经济体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与新经济地理学有关产业集聚的效率源于先验的规模报酬递增观点不同,未必存在规模报酬递增;而经济效率的根源在于产业集聚竞争导致的区域技术进步促使的索洛剩余的递增。此外,本文区分了区域索洛剩余递增与产业索洛剩余递增,认为产业集聚产生的索洛剩余增加既构成区域产业集聚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的集聚力,又构成扩散力:集聚区域产业集聚到一定阶段,就会促使传统产业索洛剩余递减,推动传统产业向区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产业集聚 技术进步 索洛剩余 规模报酬
原文传递
市场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223
2
作者 徐现祥 李郇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7-67,共11页
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建立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是否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理论上,我们构造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旨在考察地方市场分割(市场一体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在实证上,以1... 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建立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是否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理论上,我们构造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旨在考察地方市场分割(市场一体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在实证上,以1990—2002年间的长三角城市群为样本,作者发现,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立、运行,地方市场分割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阻碍作用已经下降了近50%。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对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协调发展 长三角
原文传递
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99
3
作者 刘桂林 张落成 张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11-3319,共9页
基于1980—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长三角30年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0—2010年,长三角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大,为446.1%,未利用地、耕地、... 基于1980—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长三角30年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0—2010年,长三角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大,为446.1%,未利用地、耕地、草原、林地、水域的变化分别为285.9%、-31.5%、-76.2%、-5.4%、42.9%;1980—2010年,长三角地区的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4.40%,水源涵养、休闲娱乐、废物处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上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极低区域的面积增加且分布于城市扩张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等区域逐年下降且被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区域所替代,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域处于增加的趋势而极高区域基本维持不变;常州、湖州、嘉兴、南京、泰州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增加,而其他城市的则处于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动态 长三角
下载PDF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的长三角地级城市韧性度评价 被引量:186
4
作者 孙阳 张落成 姚士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1-158,共8页
为提升城市应对重大冲击和慢性压力的能力,提高城市的抗打击能力与恢复能力,以及城市对抗不确定风险的韧性程度,本文结合现实背景,以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视角,对2014年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城市韧性进行实证分析。采用GIS的空间分析和叠加... 为提升城市应对重大冲击和慢性压力的能力,提高城市的抗打击能力与恢复能力,以及城市对抗不确定风险的韧性程度,本文结合现实背景,以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视角,对2014年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城市韧性进行实证分析。采用GIS的空间分析和叠加功能方法,从生态环境、市政设施、经济和社会发展4个方面选取24个具体指标,对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城市韧性程度及其空间状态做出评价,并确定测度标准值。首先对构成城市韧性的4个因子:生态、市政设施工程、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进行分析和数字化,得出各因子对城市韧性影响程度的栅格图层;其次对图层进行空间叠加,再得到长三角地区地级城市韧性度评价图。评价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级城市韧性呈现"级差化"分布状态,总体呈现出中等韧性状态;(2)长三角地级城市韧性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其北翼城市比南翼城市韧性程度较高;(3)长三角地级城市经济、生态韧性在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趋向协调均衡发展。通过城市韧性度分析,认为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城市韧性发展的整体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城市社会生态系统对外界风险的适应能力,并在今后的城市发展调适过程中更具韧性,从而对不同时空尺度的城市韧性状态评价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抗打击能力 适应风险 长三角 社会生态 GIS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182
5
作者 侯赟慧 刘志彪 岳中刚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0-101,共12页
对城市间经济关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能了解区域经济结构,对区域经济结构的深度分析能了解区域的一体化状况。本文借鉴引力模型思想,修正后计算出长三角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结构... 对城市间经济关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能了解区域经济结构,对区域经济结构的深度分析能了解区域的一体化状况。本文借鉴引力模型思想,修正后计算出长三角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目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并不高,但有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经济一体化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与潜力分析 被引量:129
6
作者 高传胜 刘志彪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5-42,共8页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之所以能实现国内其它很多地区都难以实现的制造业的大量集聚与良好发展,是因为有上海相对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支撑。发达的生产者服务,通过降低区域交易成本、新型资本深化、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与泛化、培育产...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之所以能实现国内其它很多地区都难以实现的制造业的大量集聚与良好发展,是因为有上海相对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支撑。发达的生产者服务,通过降低区域交易成本、新型资本深化、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与泛化、培育产业竞争优势,以及增强地区创业与创新能力等多种途径与方式,极大地催生了长三角制造业的大量集聚与突出表现。迫于跨国公司自带生产者服务的竞争压力和长三角产业成长的迫切需求,上海需要针对具体原因,采取适当的组织、制度安排和创造性改革与政策措施,进一步挖掘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潜力,从而更加强有力地支撑长三角制造业的集聚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者服务 制造业 集聚 发展 长三角
下载PDF
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的局部收缩:格局、类型与影响因素识别 被引量:155
7
作者 吴康 龙瀛 杨宇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35,共10页
文章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短表和长表数据,分别从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就业人口等指标构建了测度指数对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城市群区域的收缩状况进行了考察,并结合国内外经验和研究区实际,识别分析了影响收缩的五个方面因... 文章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短表和长表数据,分别从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就业人口等指标构建了测度指数对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城市群区域的收缩状况进行了考察,并结合国内外经验和研究区实际,识别分析了影响收缩的五个方面因素。结果表明:(1)京津冀和长三角分别有1/5和近1/2的市县区呈现局部收缩,且这种收缩还在加剧:(2)京津翼的收缩区集中在承德和张家口并遍布翼中南平原,长三角的收缩区呈现空间集聚和连绵状,集中于苏北、浙西南和除合肥、芜湖以外的安徽大部:(3)收缩类型大致可分为:欠发达外围收缩、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收缩、工矿业收缩、行政区划调整收缩及县域、乡村、小城镇收缩五类;(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差异以及行政等级不同引起的人口流出是导致局部收缩的主要原因,郊区化、去工业化或产业转型、人口结构变化等西方城市常见的收缩表现仅在少数大城市中心城区或部分老工矿城镇有所体现;(5)影响我国城市区域收缩的因素和作用机制非常复杂,且具有突出的区域异质性,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仔细研究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城市群:区域差异 京津冀 长三角
下载PDF
长三角扩容能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增长吗 被引量:153
8
作者 刘乃全 吴友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97,共19页
英国公投"脱欧"以及中国城市群稳步"扩容"双重背景下,区域联盟发展的经济效果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1998—2014年中国208个地级市的数据为样本,以合成控制法为工具,检验并比较了中国2010年长... 英国公投"脱欧"以及中国城市群稳步"扩容"双重背景下,区域联盟发展的经济效果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1998—2014年中国208个地级市的数据为样本,以合成控制法为工具,检验并比较了中国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对整体城市、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采用安慰剂法和秩检验法、迭代法和PSM-DID估计对上述结果分别进行有效性和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以文献梳理、实地调研、理论推演为手段,剖析并验证了城市群扩容促增长的内在机理,即经济联系机制、产业分工机制、市场统一机制。结论显示:2010年长三角扩容对整个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不同区域而言,此次扩容均显著促进了新进城市和原位城市的经济增长,且对新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原位城市。就不同内在机理而言,此次扩容促增长的产业分工机制、市场统一机制对原位城市与新进城市均产生正向的推进作用,经济联系机制的作用则是两极分化,一方面能够正向促使原位城市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却反向延缓新进城市的经济增长。本文研究结论对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地域边界划定、经济一体化进程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城市群扩容 区域经济增长 合成控制法
原文传递
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问题的再认识 被引量:114
9
作者 邱风 张国平 郑恒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7-85,共9页
长三角产业同构与恶性竞争问题日益受到学界和经济管理部门的重视,但这个问题并没有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的那样严重。随着产业的细分和时间的推移,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趋于下降,这是市场力量促使该地区产业互补推进的结果。而恶性竞争主... 长三角产业同构与恶性竞争问题日益受到学界和经济管理部门的重视,但这个问题并没有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的那样严重。随着产业的细分和时间的推移,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趋于下降,这是市场力量促使该地区产业互补推进的结果。而恶性竞争主要表现在由政府控制投资的领域,这是由我国特殊的政府官员晋升体制决定的。因此,该地区的产业协作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政府要为此提供政策环境。破解恶性竞争须从供给性制度变迁入手,促进区域合作,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产业结构 相似系数 产业协作
原文传递
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异 被引量:119
10
作者 周礼 蒋金亮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3-179,共7页
在突出主导因素和可操作原则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对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索,最后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结合旅游吸引指数对分析结果进行... 在突出主导因素和可操作原则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对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索,最后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结合旅游吸引指数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城市旅游竞争力受到城市发展竞争力、旅游资源竞争力和支持竞争力影响,其中旅游资源竞争力对旅游竞争力贡献最大。长三角区域旅游竞争力整体较高。2长三角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差异显著。旅游空间结构呈现以上海、苏州和杭州为中心,南京、无锡、宁波和绍兴为副中心的圈层结构,核心区与边缘区差异明显。3城市旅游竞争力与城市旅游吸引指数空间分布高度契合,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竞争力 空间差异 旅游吸引指数 长三角
原文传递
长三角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耦合态势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12
11
作者 周艳 黄贤金 +1 位作者 徐国良 李建豹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3-324,共12页
长三角是中国城市土地快速变动和人口快速集聚的热点地区,厘清并协调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间的关系,对统筹区域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调控人口流动及实现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心耦合模型和基于人均约束... 长三角是中国城市土地快速变动和人口快速集聚的热点地区,厘清并协调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间的关系,对统筹区域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调控人口流动及实现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心耦合模型和基于人均约束性构建的协调性系数,对1994-2012年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总体耦合态势及演变、空间耦合特征及格局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耦合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土地扩张速度整体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二者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和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2长三角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耦合关系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人地耦合关系整体上呈现出增强—减弱—增强的态势,土地重心与人口重心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间协调性逐步增强;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空间耦合类型中,人口过快增长型和人地基本协调型数量有所减少,但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中的趋势;土地快速扩张型的数量有所增加,在空间上呈现扩散的趋势,各城市人地配置协调程度不高。3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交通发展与区位条件变化、政策因素等是影响长三角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及其耦合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扩张 人口增长 耦合态势 驱动机制 长三角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演变 被引量:96
12
作者 陈建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88-98,共11页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动力是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由此引起了长三角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推动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和上海之间发生的产业区域转移以及由此导致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演...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动力是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由此引起了长三角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推动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和上海之间发生的产业区域转移以及由此导致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演变,揭示了时间序列下上海和浙江之间存在的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正是这种区域间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的存在,推动了长三角制造业产业重心的迁移,进而在长三角内部形成相对合理的产业空间结构和产业分工结构,并使得以上海为地标的中国经济的中心区域扩展到了整个长三角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产业转移 空间结构 雁行形态
下载PDF
基于上市公司网络的长三角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109
13
作者 李仙德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87-1600,共14页
公司内部网络研究是当前城市经济网络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2005、2010年长三角A股上市公司企业网络数据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位序—规模分析法等,分析了2005、2010年长三角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公司内部网络研究是当前城市经济网络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2005、2010年长三角A股上市公司企业网络数据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位序—规模分析法等,分析了2005、2010年长三角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上市公司总部沿沪宁—沪杭—杭甬Z字形轴线集聚,从一主(上海)二副(杭州、南京)三中心向一主(上海)三副(杭州、苏州、南京)四中心空间结构演变;苏州超过南京成为第三大企业总部集聚中心。2长三角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整体延续,Z字形轴线城市维持核心地位,具备强大的网络权力与威望。3长三角城市网络除等级扩散、邻近扩散等特征之外,还具有明显的行政地域性。主要体现在省会南京、杭州分别成为江苏、浙江省内外上市公司子公司的重要据点;尤其是南京凭借省会优势,中心度仍然高于总部职能较强的苏州。4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跨行政地域性的联系有所加强,特别是上海、苏南向苏中、苏北的扩散明显;浙西南仍是网络相对封闭、孤立的地带,中心度相对较低。5行政等级和区划,市场容量等是长三角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到上海高速公路时间距离、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影响在统计上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A股上市公司 空间结构 长三角
原文传递
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01
14
作者 靳诚 徐菁 陆玉麒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6-680,共5页
文章以长三角16个市1991年以来入境游人数为基础,运用变差系数(CV)、基尼系数(G)、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5)4个指标分析了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这种差异在波动中逐渐下降。既而在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去探讨其背... 文章以长三角16个市1991年以来入境游人数为基础,运用变差系数(CV)、基尼系数(G)、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5)4个指标分析了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这种差异在波动中逐渐下降。既而在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去探讨其背后的差异机制——规模分布。根据规模的变化,将长三角各市旅游发展划分为四类:平稳发展型、波动发展型、加速发展型和减速发展型。然后对14年的数据进行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发现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经济的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城市职能、资源分布对差异和规模分布的影响。文章将为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旅游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规模差异 位序规模分布 长三角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测度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04
15
作者 廖信林 杨正源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30,共9页
在中国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之际,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文章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机理基础上,利用2015—2019年苏浙沪皖全域4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熵值法测度样本城... 在中国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之际,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文章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机理基础上,利用2015—2019年苏浙沪皖全域4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熵值法测度样本城市的制造业升级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运用动态面板GMM模型测算了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升级水平的具体效应,同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识别其实现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效应和路径显著。具体来看,数字经济通过资源配置优化效应、生产成本降低效应和创新发展驱动效应三条路径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从地理区位异质性上看,由于江苏、浙江产业基础、技术能力和资金较为充裕,数字经济对两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转型升级 长三角 系统GMM模型 中介效应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特征、问题及基本策略 被引量:100
16
作者 刘志彪 孔令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7-147,共11页
在系统归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逻辑主线的基础上,量化测度2000—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进程。研究发现:地区间差距持续缩小,上海的龙头作用未充分发挥;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滞后于商品市场;地区间专业化分工水平不高;创新合作能... 在系统归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逻辑主线的基础上,量化测度2000—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进程。研究发现:地区间差距持续缩小,上海的龙头作用未充分发挥;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滞后于商品市场;地区间专业化分工水平不高;创新合作能力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潜力较大;铁路交通地区分布差异较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存在一定程度的地方保护和各自为战;社会保障差距明显扩大,文化基础设施差距趋于缩小;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区域合作不断走向纵深,但依然存在制度掣肘。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应着力于: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展所长;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区域统一市场;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构建统一竞争规则;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建立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创新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重点领域大数据应用;协调发展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构筑区域开放市场;健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坚持生态优先,完善区域环保合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区域协同决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长三角 发展特征 基本策略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旅游业能源消耗的CO_2排放测度研究 被引量:99
17
作者 谢园方 赵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9-438,共10页
旅游业与气候环境变化息息相关,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响应,也是低碳经济的延伸,将会给全球旅游业带来深远影响。但目前国内大部分有关低碳旅游的研究仍停留在定性阶段,尤其是旅游业碳排放的测度研究仍比较薄弱。本文在深入... 旅游业与气候环境变化息息相关,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响应,也是低碳经济的延伸,将会给全球旅游业带来深远影响。但目前国内大部分有关低碳旅游的研究仍停留在定性阶段,尤其是旅游业碳排放的测度研究仍比较薄弱。本文在深入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能源消耗平衡表为依据,借鉴"旅游消费剥离系数"概念,构建出符合我国目前统计口径的旅游业碳排放测度方法。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范围,对江苏、浙江和上海三地旅游业碳排放进行测度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在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碳排放总量持续攀升,并与旅游业总收入成正相关。其中旅游交通仓储和邮电业碳排放在旅游业碳排放总量中占主导地位,而旅游餐饮、住宿和购物过程中的碳排放也不容忽视。旅游收入增长与旅游低碳化发展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迫切需要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旅游 能源消耗 碳排放 长三角
原文传递
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基于改进的CRITIC-熵权法组合权重的TOPSIS评价模型 被引量:94
18
作者 傅为忠 储刘平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5-152,共8页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选取长三角三省一市制造业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CRITIC-熵权法组合权重的TOPSIS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创新、质量、人才是影响...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选取长三角三省一市制造业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CRITIC-熵权法组合权重的TOPSIS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创新、质量、人才是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2011~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一体化增长趋势;三省一市制造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江苏省与上海市、安徽省制造业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而浙江省制造业有赶超上海之势。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认为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一体化视角进行差异化分工,核心是提升创新能力,具体措施包括体制机制一体化、创新一体化、绿色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一体化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TOPSIS评价模型 CRITIC-熵权法
下载PDF
区域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特征及溢出效应分析——以长三角为例 被引量:89
19
作者 王坤 黄震方 +1 位作者 陶玉国 方叶林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1-167,共7页
基于2004—2010年长三角25座旅游联盟城市旅游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修正DEA模型测算了城市旅游效率,并运用ESDA-GIS和空间计量模型对旅游效率的空间特征与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旅游总效率呈现提升态势,源于规模效... 基于2004—2010年长三角25座旅游联盟城市旅游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修正DEA模型测算了城市旅游效率,并运用ESDA-GIS和空间计量模型对旅游效率的空间特征与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旅游总效率呈现提升态势,源于规模效率的不断增强;②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性,总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热点区呈现以上海为中心的圈层空间结构,冷点区向赣北、皖南集聚。规模效率的热点区位于赣北、皖南地区,冷点区集中在上海周围;③城市旅游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固定资产和劳动力投入是旅游效率的主要正向影响因子。通过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整合旅游产业链和优化投入要素比例等可有效推动长三角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效率 空间特征 溢出效应 长三角
原文传递
长三角城市群重心移动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84
20
作者 陈志刚 王青 +1 位作者 黄贤金 彭补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7-462,共6页
长三角城市群在整个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深入把握这一地区发展的空间变化态势、更好地指导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实际,在测算和分析1994~2004年间长三角城市群重心位置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近些年长三角... 长三角城市群在整个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深入把握这一地区发展的空间变化态势、更好地指导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实际,在测算和分析1994~2004年间长三角城市群重心位置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近些年长三角城市群重心移动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994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超过20 km,重心所在位置由苏州和嘉兴的交界处移至苏州市中心附近。而从其变化的趋势来看,未来的城市群重心仍将偏向西北方向,落到苏州和无锡的交界地带。这种态势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长三角内部各城市受到其自然和区位条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进而驱动了各城市不同程度的发展及其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地位的转变,并最终致使城市群重心向自然区位条件优越、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西北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重心移动 驱动因素 长三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