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周驭马器衔与镳刍议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好 《中国历史文物》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44,共6页
本文对先秦时期华夏系驭马器衔、镳的材质、形制及其演变规律、原因进行分析,并将二者联系起来探索了其使用方法。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华夏系驭马器 材质 形制 演变规律 使用方法 考古研究
原文传递
从晋陕高原“勺形器”的用途看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在御马器方面的联系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建华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0-115,共6页
本文通过与黑海北岸的同类器物的比较,确定了晋陕高原商周青铜器中的"勺形器"为马镳;分析了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同类马镳的年代,探讨了这类马镳的起源;从马镳与原始的"马鞍"形象的共存,可以把中国北方骑马的历史追... 本文通过与黑海北岸的同类器物的比较,确定了晋陕高原商周青铜器中的"勺形器"为马镳;分析了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同类马镳的年代,探讨了这类马镳的起源;从马镳与原始的"马鞍"形象的共存,可以把中国北方骑马的历史追溯到西周时期,标志着中国北方畜牧化、移动化、军事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草原 北方青铜器
下载PDF
2甲4氯钠粉剂防除稻田扁杆镳草药效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凤芝 孙福华 张晓东 《河北农业科学》 2005年第4期40-42,共3页
采用不同剂量对比试验,研究了2甲4氯钠粉剂对稻田扁杆镳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盛期,用2甲4氯钠粉剂2.25 kg/hm2进行茎叶喷雾,可有效防除杂草,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2甲4氯钠粉剂 水稻 扁杆 药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辽西地区先秦时期马具与马车 被引量:4
4
作者 田立坤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0-113,共14页
马衔和马镳是最早出现的驭马用具。辽西地区先秦时期马具中的衔、镳连接方式有镳穿衔、衔穿镳、衔镳一体等三种。马镳除有控制马衔不能脱出马口的功能外,还起到将马衔与笼头连接起来的作用。辽西地区先秦墓葬随葬的马具、车器的数量及... 马衔和马镳是最早出现的驭马用具。辽西地区先秦时期马具中的衔、镳连接方式有镳穿衔、衔穿镳、衔镳一体等三种。马镳除有控制马衔不能脱出马口的功能外,还起到将马衔与笼头连接起来的作用。辽西地区先秦墓葬随葬的马具、车器的数量及组合均比较固定。魏营子文化时期,马已被引进到辽西地区,主要用于驾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马衔 马车 先秦时期
原文传递
胡汉相生——洛庄汉墓新修复两件铁质马镳的文化因素试析
5
作者 陈宗瑞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8-215,共8页
洛庄汉墓是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各类陪葬文物3000余件,其中,9号坑出土的车马具尤为引人注目。近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保护修复实验室新修复了两件错金银铁质马镳,做工精良,纹样别致,同类发现此前少见。从纹饰特征来... 洛庄汉墓是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各类陪葬文物3000余件,其中,9号坑出土的车马具尤为引人注目。近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保护修复实验室新修复了两件错金银铁质马镳,做工精良,纹样别致,同类发现此前少见。从纹饰特征来看,这两件马镳的装饰图案在保留了大量胡式风格的同时,还表现出诸多汉式特征,对探讨汉代的仿制现象以及胡汉交流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庄汉墓 9号坑 错金银马 中原制造
原文传递
新疆出土的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马镳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艾克拜尔.尼牙孜 《吐鲁番学研究》 2014年第1期108-124,共17页
近年来随着新疆地区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展开,在墓葬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马具,其中马镳的数量较多、形制丰富。本文以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马镳为基础,对马镳的类型及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 新疆 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
下载PDF
民国医家张世镳及其医学贡献 被引量:2
7
作者 闫雪 杨东方 +1 位作者 杨兴亮 贺希雅 《中医文献杂志》 2022年第6期80-83,共4页
张世镳是近代针灸名家,民国时期曾担任中国东方针灸研究社社长、宁波江东东方红疗学会主任,主持创办了《温灸医报》《东方针灸医报》《红疗学报》等医学学术期刊,编撰针灸学著作,并且开设函授班,开近代针灸学教育之先河,是中医史、特别... 张世镳是近代针灸名家,民国时期曾担任中国东方针灸研究社社长、宁波江东东方红疗学会主任,主持创办了《温灸医报》《东方针灸医报》《红疗学报》等医学学术期刊,编撰针灸学著作,并且开设函授班,开近代针灸学教育之先河,是中医史、特别是针灸研究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医家,但学术界对此关注并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世 民国 针灸 学术期刊 医著
下载PDF
黑茶镳子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叶景丰 周志权 +1 位作者 高军 董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2542-2542,2556,共2页
该研究对黑茶镳子在我国的栽培、育种、繁殖和果实加工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黑茶镳子品种选育、生理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等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黑茶 栽培 育种 繁殖 果实加工
下载PDF
读王焕镳《墨子校释》札记
9
作者 施谢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3期81-83,93,共4页
本文对王焕镳《墨子校释》中几处校释可商者进行辨正,提出一些不同意见。
关键词 王焕 《墨子校释》 词语考释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先秦时期马镳研究(一)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会秋 石嫦静 《草原文物》 2018年第2期35-53,共19页
文章在广泛收集先秦时期北方地区出土马镳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类型学分析,判断了各种马镳的流行年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期和分区研究,揭示了北方地区马镳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区域性特征,为探讨中国北方地区马镳的来源、发展演变... 文章在广泛收集先秦时期北方地区出土马镳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类型学分析,判断了各种马镳的流行年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期和分区研究,揭示了北方地区马镳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区域性特征,为探讨中国北方地区马镳的来源、发展演变以及与周邻地区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内容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地区 先秦时期
下载PDF
黑茶镳子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景丰 高军 +1 位作者 周志权 李程 《北方果树》 2015年第1期7-9,共3页
对3个品种黑茶镳子‘坠玉’‘寒丰’‘绥研’的扦插技术研究表明,以当年生枝条为穗材,‘坠玉’用ABT 500 mg/L速蘸,生根率达43.3%,生根数达8-10条;‘寒丰’用ABT 200 mg/L或IBA 200 mg/L浸泡3 h,扦插生根率达100%,生根数大于30条;‘绥... 对3个品种黑茶镳子‘坠玉’‘寒丰’‘绥研’的扦插技术研究表明,以当年生枝条为穗材,‘坠玉’用ABT 500 mg/L速蘸,生根率达43.3%,生根数达8-10条;‘寒丰’用ABT 200 mg/L或IBA 200 mg/L浸泡3 h,扦插生根率达100%,生根数大于30条;‘绥研’用ABT 500 mg/L速蘸3-5 s,扦插生根率达83.3%,生根数达8-10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扦插育苗
下载PDF
也论玉皇庙文化驭马器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雪 《文物春秋》 2020年第4期17-24,62,共9页
玉皇庙文化是一支以北京延庆玉皇庙东周时期墓地为代表的冀北地区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考古学文化。该文化墓葬出土的衔、镳,在形制上与中原或欧亚草原等地的文化关系密切,以动物形象装饰镳两端的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再结合殉马... 玉皇庙文化是一支以北京延庆玉皇庙东周时期墓地为代表的冀北地区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考古学文化。该文化墓葬出土的衔、镳,在形制上与中原或欧亚草原等地的文化关系密切,以动物形象装饰镳两端的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再结合殉马和其他伴出遗物情况可推测,玉皇庙文化的畜牧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尤其是马的驯养已经相当成熟,马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能是身份与财富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皇庙文化 驭马器 生业模式
下载PDF
《祁禹传》之谜——文本流传、作者身份及创作命意考论
13
作者 李小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6,共11页
清人陈尚古著录、茅坤第三子茅镳所作《祁禹传》,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失传的百回巨著。通过文献的考辨可知,其书并未佚失,而是改名为《天缘奇遇》并被收入明代通俗类书之中。探索这一公案的关键在于破解作者利用自己姓名所设之隐谜:茅镳只... 清人陈尚古著录、茅坤第三子茅镳所作《祁禹传》,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失传的百回巨著。通过文献的考辨可知,其书并未佚失,而是改名为《天缘奇遇》并被收入明代通俗类书之中。探索这一公案的关键在于破解作者利用自己姓名所设之隐谜:茅镳只是茅坤第三子茅贡(后改名国绶)的托名,他因自己姓"茅"之音同于"毛",名"贡"源于《禹贡》,从而利用《百家姓》"祁毛禹狄"的熟语,为小说主人公赋名"祁禹",并以此二字谐音"奇遇";又据《诗经》"德如毛"之句,为祁禹拟字"子",再据《诗经》"车鸾镳"之句,为自己拟"笔名"为"镳"字"右鸾"。此书创作原型当为作者长兄茅翁积,故创作时间应在万历十年(1582)茅翁积瘐死狱中后不久。其创作命意亦源于长兄放浪声伎从而被人构诬以死的悲剧,作品表层的艳遇书写之下,凸显的是茅家试图摆脱茅翁积事件评价窘境的姿态;而其纵情声色的描写对晚明小说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曲折地反映了晚明社会中欲望与伦常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禹传》 《天缘奇遇》 祁羽狄 茅贡 茅国绶 茅翁积
下载PDF
浅析新疆地区发现的早期御马器
14
作者 石静莹 《吐鲁番学研究》 2011年第1期14-22,共9页
新疆地区最早出现的马具多为御马器,尤其以马衔和马镳为主。本文对新疆地区御马器的出土状况进行了整理,对其形制进行分类,并且与中原地区、北方草原地区出土的同类器物进行比较。目的是探讨新疆地区早期马具的发展规律及其与周边地... 新疆地区最早出现的马具多为御马器,尤其以马衔和马镳为主。本文对新疆地区御马器的出土状况进行了整理,对其形制进行分类,并且与中原地区、北方草原地区出土的同类器物进行比较。目的是探讨新疆地区早期马具的发展规律及其与周边地区马具的相互影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御马器 马衔
下载PDF
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马衔与马镳
15
作者 艾克拜尔·尼牙孜 《吐鲁番学研究》 2012年第1期70-75,共6页
近年来伴随着吐鲁番盆地洋海墓地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有关马具的材料,使得对洋海墓地出土的马具研究成为可能,因此本文以近期洋海墓地出土的马衔与马镳的考古资料为基础。
关键词 洋海墓地 马衔
下载PDF
阿尔泰地区早期游牧文化实用性马衔和马镳研究
16
作者 包曙光 王禹夫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41,共9页
通过对公元前1千纪阿尔泰地区的麦耶米尔文化、比肯文化和巴泽雷克文化的实用性马衔和马镳进行类型学研究,认为阿尔泰地区早期游牧文化的马衔是由双环首马衔向单环首马衔演变;马镳由三孔向双孔或无孔演变。公元前6世纪巴泽雷克文化开始... 通过对公元前1千纪阿尔泰地区的麦耶米尔文化、比肯文化和巴泽雷克文化的实用性马衔和马镳进行类型学研究,认为阿尔泰地区早期游牧文化的马衔是由双环首马衔向单环首马衔演变;马镳由三孔向双孔或无孔演变。公元前6世纪巴泽雷克文化开始,铁质马衔和马镳逐渐增多。这种时代特征和演变规律与同时期中国新疆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衔镳演变具有同步性,这应与欧亚草原东部区内部存在文化趋同性和互动交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地区 马衔 早期游牧文化
原文传递
鸾镳考
17
作者 田立坤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11年第1期38-46,共9页
鸾镳释义:鸾为鸟名,镳为马镳,驭马之具。汉代的郑玄认为:'鸾镳'即'置鸾于镳',也就是镳上有鸾的马镳。鸾即铃解:铃为响器之属。鸾鸟鸣中五音,颂声作则至。见则天下安宁。做铃鸟状,以铃之声比鸾鸟之鸣,喻吉祥之意,故鸾即... 鸾镳释义:鸾为鸟名,镳为马镳,驭马之具。汉代的郑玄认为:'鸾镳'即'置鸾于镳',也就是镳上有鸾的马镳。鸾即铃解:铃为响器之属。鸾鸟鸣中五音,颂声作则至。见则天下安宁。做铃鸟状,以铃之声比鸾鸟之鸣,喻吉祥之意,故鸾即铃也。鸾镳举例:鸾镳即'置铃于镳',最早见于夏家店上层文化,三燕文化亦有发现,更远播东瀛,成为绝响。余论:'鸾在衡'与'鸾在镳'皆有考古实证。'鸾在镳'何以不见于中原?是'礼失求诸野'?抑或原本就是'在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鸾鸟 响器 鸾即铃
原文传递
简论新疆地区青铜时代的马衔与马镳
18
作者 石静莹 《武汉文博》 2010年第2期9-15,共7页
新疆地区马具一直以来都有出土,目前考古发现最多的是马衔与马镳,为该地区早期控马具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本文大体概述了新疆地区马衔与马镳的出土状况,对其形制进行分析,并且与中原地区、北方草原地区出土的同类器物进行比较研究,试图... 新疆地区马具一直以来都有出土,目前考古发现最多的是马衔与马镳,为该地区早期控马具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本文大体概述了新疆地区马衔与马镳的出土状况,对其形制进行分析,并且与中原地区、北方草原地区出土的同类器物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从中找出早期新疆地区控马器的发展规律及其与周围地区马具的相互影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青铜时代 马衔
原文传递
徐镳的体育生涯及对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贡献
19
作者 许晓峰 《兰台世界(上旬)》 2015年第4期134-135,共2页
徐镳的一生,是体育学习、体育教育的一生,其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徐镳致力于推动中国体育实践和探索,其体育思想自成一家,包含了丰富深刻的内容,是一个十分完整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体育生涯 思想 体育事业 贡献
下载PDF
传统制绳工艺考释
20
作者 葛梦嘉 孙晓 +1 位作者 蒋玉秋 赛娜娃尔·苏里堂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9-103,共5页
“绳”应是古代先民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也是最初的动力来源。多孔制绳器及绳车是古代主要的制绳工具,其使用范围遍及全国。文章通过田野考察的方式,以新疆地区现存的传统绳车为研究对象,结合考古出土的“绳”及文献中的“绳车”使用记... “绳”应是古代先民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也是最初的动力来源。多孔制绳器及绳车是古代主要的制绳工具,其使用范围遍及全国。文章通过田野考察的方式,以新疆地区现存的传统绳车为研究对象,结合考古出土的“绳”及文献中的“绳车”使用记载,对制绳工具的起源、发展及使用方式进行剖析,并探讨制绳工艺与纱线合股的工艺源流。从民族学田野考察来看,部分考古出土的多孔器其实用属性应为原始制绳工具。后续绳车制绳是最初的机械能动设计思维的转化,综合运用了人机工程学及力学的设计思维,是古代纺织器具中重要的机械设计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车 多孔器 制绳 合股 民族学 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