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9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种群及禾谷镰孢复合种的鉴定 被引量:60
1
作者 秦子惠 任旭 +3 位作者 江凯 武小菲 杨知还 王晓鸣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9-596,共8页
为阐明中国玉米镰孢穗腐病的主要致病镰孢菌种类及其分布特征,采用形态学、培养特征及特异性分子鉴定方法,对采集自我国18省100个县的玉米籽粒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TEF-1α基因序列测定解析禾谷镰孢复合种的构成。结果表明,在我国引... 为阐明中国玉米镰孢穗腐病的主要致病镰孢菌种类及其分布特征,采用形态学、培养特征及特异性分子鉴定方法,对采集自我国18省100个县的玉米籽粒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TEF-1α基因序列测定解析禾谷镰孢复合种的构成。结果表明,在我国引起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镰孢菌,分离频率为56.0%,其次还有青霉菌、曲霉菌、木霉菌等。138个镰孢菌分离物中鉴别出7个种及复合种,其中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56.5%)和禾谷镰孢复合种F.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37.7%)为广泛分布的优势致病种类,其余为黄色镰孢菌F.culmorum(2.2%)、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1.5%)、尖镰孢复合种F.oxysporum species complex(0.7%)、茄镰孢复合种F.solani species complex(0.7%)和亚粘团镰孢菌F.subglutinans(0.7%)。在禾谷镰孢复合种中鉴定出3个独立种:广泛分布的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59.6%)、分布在云南、贵州及陕西商洛等南方生态区的南方镰孢菌F.meridionale(25.0%)和分布在内蒙古、吉林、山西、河北及北京等北方生态区的布氏镰孢菌F.boothii(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腐病 禾谷复合种
原文传递
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穗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7
2
作者 孙华 张海剑 +3 位作者 郭宁 石洁 陈丹 马红霞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6-802,共7页
为明确我国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优势种群及虫害、年度、省份对病原菌的影响,以形态学为基础,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13、2015年随机采自河南、河北、山东3省的155份玉米穗腐病样品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 为明确我国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优势种群及虫害、年度、省份对病原菌的影响,以形态学为基础,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13、2015年随机采自河南、河北、山东3省的155份玉米穗腐病样品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镰孢菌Fusarium spp.,包括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木贼镰孢F.equiseti及藤仓镰孢F.fujikuroi,分离频率分别为49.7%、28.4%、12.3%、3.9%和1.3%;其次为木霉菌Trichoderma spp.,包括哈茨木霉T.harzianum、绿色木霉T.viride和棘孢木霉T.asperellum,分离频率分别为8.4%、3.2%和5.2%;青霉菌Penicillium spp.分离频率较低,为14.2%;曲霉菌Aspergillus spp.包括黑曲霉A.niger和黄曲霉A.flavus,分离频率分别为2.6%和1.9%。研究表明,黄淮海主产区玉米穗腐病优势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和木霉菌,不同省份不同年度间病原菌种类及优势病原菌存在差异,虫害能加重玉米穗腐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腐病 拟轮枝 禾谷 木霉
原文传递
营养元素对木霉菌防治甜瓜枯萎病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庄敬华 高增贵 +2 位作者 刘限 陈捷 杨宇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9-364,共6页
为明确各种营养元素在木霉菌防治甜瓜枯萎病生防体系中的作用,研究了9种营养元素铜、锌、铁、硼、钼、钙、锰、镁及钾对甜瓜枯萎病菌茵丝生长、木霉菌 T23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甜瓜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1000μg/mL 的... 为明确各种营养元素在木霉菌防治甜瓜枯萎病生防体系中的作用,研究了9种营养元素铜、锌、铁、硼、钼、钙、锰、镁及钾对甜瓜枯萎病菌茵丝生长、木霉菌 T23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甜瓜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1000μg/mL 的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及硼酸对镰孢茵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木霉菌的抑制作用远小于镰孢茵。适量加入钼酸铵、硫酸亚铁、硫酸钙及磷酸二氢钾有利于木霉菌茵丝生长及孢子形成,对甜瓜种子萌发及胚根生长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木霉菌结合钼酸铵、硫酸锰和硫酸钙处理土壤能显著降低甜瓜枯萎病的病情指数,相对防效分别为73.95%、73.77%和7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甜瓜 营养元素 丝生长 枯萎病 种子萌发 硫酸钙 钼酸铵 硼酸
原文传递
瓜类作物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其ITS序列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郑雪芳 蓝江林 +3 位作者 曹宜 肖荣凤 葛慈斌 刘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077-4084,共8页
【目的】鉴定福建省几种重要瓜类作物枯萎病菌,比较和分析它们的ITS序列差异和种内群体分化状况。【方法】通过分子鉴定结合形态鉴定,确定瓜类作物枯萎病菌的种类;通过它们的ITS序列亲缘关系和多重比较分析,分析该病原菌种内群体分化特... 【目的】鉴定福建省几种重要瓜类作物枯萎病菌,比较和分析它们的ITS序列差异和种内群体分化状况。【方法】通过分子鉴定结合形态鉴定,确定瓜类作物枯萎病菌的种类;通过它们的ITS序列亲缘关系和多重比较分析,分析该病原菌种内群体分化特点。【结果】供试的26个菌株属于两种镰孢菌: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和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其中F.oxysporum占54%,为优势种;这两种类型菌株的ITS序列差异较大,且主要表现在ITS2区间,差异达20.4%,而ITS1区间的序列完全相同或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F.oxysporum种内存在3类ITS序列,类型I与类型Ⅱ在376 bp处有1个碱基(C/T)的差异,类型Ⅱ比类型Ⅲ少1个碱基(A);F.moniliforme种内也存在3类,类型Ⅰ与类型Ⅱ在320 bp处有1个碱基差异(T/C),类型Ⅰ与类型Ⅲ有3个碱基的差异,分别是在38 bp处有1个碱基差异(A/C),在395 bp处有1个碱基差异(T/C),在429 bp处有1个碱基的差异(T/A)。【结论】福建省瓜类作物枯萎病菌为F.oxysporum和F.moniliforme。这两种镰孢菌种间的ITS序列差异较大且主要差异在ITS2区间,但是这两种类型镰孢菌种内ITS序列差异却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作物 鉴定 ITS序列
下载PDF
西北黄土高原地区苹果连作障碍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晓宝 王功帅 +4 位作者 刘宇松 陈学森 沈向 尹承苗 毛志泉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5-864,共10页
采用构建真菌克隆文库和T-RFLP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甘肃、陕西和山西省20个地区再植苹果园土壤中的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同时还研究了平邑甜茶幼苗的生长与再植苹果园土壤中优势真菌属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真菌分类门的水平上,子囊菌门真... 采用构建真菌克隆文库和T-RFLP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甘肃、陕西和山西省20个地区再植苹果园土壤中的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同时还研究了平邑甜茶幼苗的生长与再植苹果园土壤中优势真菌属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真菌分类门的水平上,子囊菌门真菌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苹果连作土壤中主要的真菌类型;在属的水平上,镰孢菌属、被孢霉属、毛壳菌属、隐球酵母菌属等是主要优势菌群。从果园地区分布来看,甘肃省的5个地区土壤真菌具有相对较高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对较低的优势度指数。陕西富平,山西平陆,山西盐湖区的苹果连作障碍较严重,镰孢菌的丰度较高。从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受抑制量与土壤中优势真菌属的相关性来看,镰孢菌的丰度与苹果连作障碍的严重程度呈极显著性正相关(r=0.585,P<0.01),而被孢霉属的丰度与其呈显著性负相关(r=–0.473,P<0.05)。引起西北黄土高原地区苹果连作障碍的主要有害真菌类型是镰孢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连作障碍 克隆文库 T-RFLP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甘肃省玉米籽粒中镰孢菌分离频率及伏马毒素含量监测 被引量:23
6
作者 郭聪聪 朱维芳 +3 位作者 付萌 庞民好 刘颖超 董金皋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2-948,共7页
为了解甘肃省玉米籽粒中病原镰孢菌的种类以及籽粒中伏马毒素的含量,通过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鉴定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11—2012年间采自甘肃省5个地区的225份玉米籽粒样品进行了镰孢菌的分离、鉴定和伏马毒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为了解甘肃省玉米籽粒中病原镰孢菌的种类以及籽粒中伏马毒素的含量,通过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鉴定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11—2012年间采自甘肃省5个地区的225份玉米籽粒样品进行了镰孢菌的分离、鉴定和伏马毒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516株镰孢菌经鉴定分别属于拟轮生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禾谷镰孢复合种F.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亚粘团镰孢菌F.subglutinans、藤仓镰孢菌F.fujikuroi、木贼镰孢菌F.equiseti、尖镰孢菌F.oxysporum和F.temperatum;其中拟轮生镰孢菌分离频率最高,属甘肃省的优势病原菌。2011和2012年,镰孢菌的分离频率分别为31.0%和10.7%,禾谷镰孢复合种和拟轮生镰孢菌为当年的优势种群。同时,2011和2012年样品中伏马毒素的污染率分别为30.5%和50.9%,平均含量分别为175μg/kg和224μg/kg,但未发现伏马毒素含量超过欧盟委员会限量标准(4 000μg/kg)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伏马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茎腐病主要病原菌及优势种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树森 马红霞 +4 位作者 郭宁 石洁 张海剑 孙华 金戈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2-272,共11页
【目的】明确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组成及优势种,为病原菌致病机制、抗性育种及茎腐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2017年采集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3个省(河北、河南、山东)的玉米茎腐病样本850份。通过形态学、... 【目的】明确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组成及优势种,为病原菌致病机制、抗性育种及茎腐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2017年采集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3个省(河北、河南、山东)的玉米茎腐病样本850份。通过形态学、通用引物和特异引物对病组织分离物进行鉴定,并采用上述引物直接检测病组织。整合分析分离物鉴定法和组织分子检测法的结果以确定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及优势种;分析主要病原菌在各省间以及同一省份不同年度的检出率,揭示主要病原菌的种群动态变化;分析单个样本中病原菌的检出率,探讨多种病原菌的共存模式。【结果】有667份样本检测出真菌或卵菌,占总样本的78.47%;年度间样本检出率存在差异,2014年的检出率不足50%,而2015—2017年的检出率相近,均高于90%。在所有样本中共检出20属46种真菌或卵菌,其中镰孢菌(Fusarium spp.)的检出率最高,为89.96%,包括禾谷镰孢复合种(F.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层出镰孢(F. proliferatum)、拟轮枝镰孢(F. verticillioides)、厚垣镰孢(F.chlamydosporum)、亚粘团镰孢(F. subglutinans)、尖镰孢(F. oxysporum)、黄色镰孢(F. culmorum)、藤仓镰孢(F. fujikuroi)、变红镰孢(F. incarnatum)、木贼镰孢(F. equiseti)和茄镰孢(F. solani)11个种;腐霉菌(Pythium spp.)的检出率为34.18%,包括芒孢腐霉(P. aristosporum)、禾生腐霉(P. graminicola)、棘腐霉(P. acanthicum)、孤雌腐霉(P. amasculinum)和寡雄腐霉(P. oligandrum)5个种。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芒孢腐霉和层出镰孢为4种主要病原菌,检出率依次为62.07%、46.93%、29.09%和28.04%,其中拟轮枝镰孢为优势种。各省之间,上述4种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拟轮枝镰孢在河北省的检出率为73.98%,明显高于该菌在河南省和山东省的检出率;禾谷镰孢复合种在3个省的检出率相近;层出镰孢和芒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黄淮海地区 病原检测 优势种 腐霉
下载PDF
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穗腐镰孢菌的种类及其分离频率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婷 孙晓东 吕国忠 《菌物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9-14,36,共7页
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采集的43份玉米病穗上共分离获得327株镰孢菌,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属于7个种,其分离频率分别为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37.77%,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3.51%,拟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3.57%,克鲁... 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采集的43份玉米病穗上共分离获得327株镰孢菌,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属于7个种,其分离频率分别为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37.77%,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3.51%,拟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3.57%,克鲁克威尔镰孢菌(F.crookwellense)1.83%,茄病镰孢菌(F.solani)0.19%,木贼镰孢菌(F.equiseti)0.26%和弯角镰孢菌(F.camptoceras)1.48%。半裸镰孢菌的分离频率最高,为优势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落形态
下载PDF
花椒根腐病的症状和病原初探 被引量:22
9
作者 朱天辉 陈第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451-454,共4页
本研究通过分离接种证明了花椒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solani(MART.)sacc,其病害症状表现为根部腐烂,有异臭味,根皮与木质部脱离,木质部呈黑色,地上部分叶片失绿,果实较小,严重时全株... 本研究通过分离接种证明了花椒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solani(MART.)sacc,其病害症状表现为根部腐烂,有异臭味,根皮与木质部脱离,木质部呈黑色,地上部分叶片失绿,果实较小,严重时全株枯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根腐病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株上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0
10
作者 邢安 文景芝 +1 位作者 吕国忠 孙晓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共5页
2007年8月至2008年9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黑河、五大连池等大豆产区采集大豆根腐病病株42株,共分离获得362株镰孢菌。通过纯化培养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它们属于8种镰孢菌,其中F.oxysporum和F.solani的分离频率... 2007年8月至2008年9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黑河、五大连池等大豆产区采集大豆根腐病病株42株,共分离获得362株镰孢菌。通过纯化培养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它们属于8种镰孢菌,其中F.oxysporum和F.solani的分离频率最高,分别为15.24%和16.90%。并对这8种镰孢菌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形态鉴定 黑龙江
下载PDF
我国部分常用玉米种质资源对镰孢菌病害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20
11
作者 渠清 李丽娜 +3 位作者 刘俊 王绍新 曹志艳 董金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962-2971,共10页
【目的】玉米穗腐病、茎腐病和鞘腐病是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三大镰孢菌(Fusarium spp.)病害,近年来有严重混和发生的趋势,三大病害主要致病菌分别为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和层出镰孢(F.proliferat... 【目的】玉米穗腐病、茎腐病和鞘腐病是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三大镰孢菌(Fusarium spp.)病害,近年来有严重混和发生的趋势,三大病害主要致病菌分别为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和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旨在筛选出单抗或兼抗穗腐病、茎腐病和鞘腐病的玉米种质,为玉米品种的科学选育和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国玉米种质B73、B37、郑58、昌7-2、齐319等16个常用育种自交系,将玉米穗腐病主要病原菌拟轮枝镰孢、茎腐病主要病原菌禾谷镰孢及鞘腐病主要病原菌层出镰孢分别接种于玉米果穗、茎秆及叶鞘,具体方法为待整株长到吐丝期用连动注射器将拟轮枝镰孢孢子悬浮液沿花丝通道注射到健康玉米果穗;将健康玉米地上第一节的茎部用针扎孔后向其中注射禾谷镰孢孢子悬浮液;将层出镰孢孢子悬浮液沿健康玉米植株叶基部接种到地上2—5节间的叶鞘内。以上各种接种方式均使用无菌水作为对照。在2016年和2018年度进行人工田间接种试验,通过评价穗腐病、鞘腐病的病情指数以及茎腐病发病面积,评估所选自交系对以上镰孢菌引起的穗腐病、茎腐病和鞘腐病的抗性级别。【结果】供试自交系中吉853、OH43和X178对穗腐病表现为中抗,B73、B37、PH6WC、掖478、郑58、9058、昌7-2、浚928、Mo17、A619、PH4CV、齐319和13-1077共13份材料为感病或高感;齐319、PH4CV、Mo17、9058、B37、B73、昌7-2和13-1077共8份材料对茎腐病表现为中抗或高抗,郑58、掖478、PH6WC、浚928、吉853、A619和OH43共7份材料表现为感病或高感;B73、B37、郑58、掖478、PH6WC、9058、昌7-2、吉853、浚928、Mo17、A619、PH4CV、OH43、齐319和13-1077共15份材料对鞘腐病表现为中抗或抗病。从16个自交系所在种群来看,瑞德群对穗腐病表现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质资源 穗腐病 茎腐病 鞘腐病 抗性评价
下载PDF
重庆及周边地区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0
12
作者 周丹妮 王晓鸣 +3 位作者 李丹丹 杨洋 陈国康 段灿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2-788,共7页
为明确重庆及周边地区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菌的种群组成及其分布,于2014—2015年在32个区县98个乡镇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采用种子健康检测法分离病原物,通过形态学特性、培养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鉴定镰孢菌种。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11... 为明确重庆及周边地区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菌的种群组成及其分布,于2014—2015年在32个区县98个乡镇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采用种子健康检测法分离病原物,通过形态学特性、培养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鉴定镰孢菌种。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11个镰孢菌分离物中鉴定出10种致病镰孢菌,分别为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尖镰孢复合种、藤仓镰孢、木贼镰孢、黄色镰孢、变红镰孢、九州镰孢和茄镰孢,其总分离频率依次为38.70%、17.10%、17.10%、11.70%、7.20%、3.60%、1.80%、0.90%、0.90%和0.90%;除渝东南区域外,在其它区域拟轮枝镰孢的分离频率最高,其次为层出镰孢和禾谷镰孢复合种;对禾谷镰孢复合种分离物的翻译延伸因子TEF-1α基因测序比对发现,该复合种由南方镰孢和亚洲镰孢组成。研究表明,重庆地区玉米穗腐病优势致病镰孢菌为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和层出镰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腐病 翻译延伸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形态学和EF-1α序列特征的我国高粱子粒寄藏镰孢菌种群鉴定 被引量:20
13
作者 胡兰 姜钰 徐秀德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9-132,共4页
采用形态学和EF-1α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13个省17个市区的274份高粱子粒样品中分离获得的313株镰孢菌进行鉴定。在313株镰孢菌中,共鉴定出13个镰孢菌种:产黄色镰孢(Fusarium thapsinum)、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层出镰孢... 采用形态学和EF-1α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13个省17个市区的274份高粱子粒样品中分离获得的313株镰孢菌进行鉴定。在313株镰孢菌中,共鉴定出13个镰孢菌种:产黄色镰孢(Fusarium thapsinum)、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变红镰孢(F.incarnatum)、藤仓镰孢(F.fujikuroi)、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亚粘团镰孢(F.subglutinans)、木贼镰孢(F.equiseti)、茄镰孢(F.solani)、尖孢镰孢(F.oxysporum)、九州镰孢(F.kyushuense),尚无中文名称的F.miscanthi和F.lacertarum。产黄色镰孢(F.thapsinum)、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和变红镰孢(F.incarnatum)是高粱子粒寄藏镰孢菌种群中的优势种类。从分离频率和地域分布广泛性来看,我国高粱产区高粱子粒上均可分离获得镰孢菌,河南、山东、四川的分离频率最高,分别达43.87%、43.73%和40.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子粒寄藏真 分离频率
原文传递
河北苜蓿镰孢菌根腐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孔前前 阮柳 +6 位作者 刘东霞 刘振宇 张雨竹 秦丰 袁军海 马占鸿 王海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9-76,共18页
为明确河北省苜蓿镰孢菌根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从河北省部分苜蓿种植地采集的苜蓿根腐病样品中分离获得的10株镰孢菌菌株D19-2(Fusarium oxysporum)、S45(F.proliferatum)、Q1(F.solani)、QD13-2(F.oxysporum)、QZ3(F.equise... 为明确河北省苜蓿镰孢菌根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从河北省部分苜蓿种植地采集的苜蓿根腐病样品中分离获得的10株镰孢菌菌株D19-2(Fusarium oxysporum)、S45(F.proliferatum)、Q1(F.solani)、QD13-2(F.oxysporum)、QZ3(F.equiseti)、N12-1(F.acuminatum)、N1-2(F.redolens)、B1-6-3(F.oxysporum)、B2-1-2(F.tricinctum)和B1-7-5(F.proliferatum),从培养基、温度和培养基pH对各菌株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且探究了光照、碳源和氮源对菌株QD13-2、QZ3、N12-1、N1-2、B1-6-3、B2-1-2和B1-7-5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另外,测定了菌株QD13-2、QZ3、N12-1和N1-2的菌丝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对于菌株D19-2、S45和Q1的菌落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和Czapek,最适温度为26~28℃,最适pH为7~8;菌株QD13-2、QZ3、N12-1、N1-2、B1-6-3、B2-1-2和B1-7-5菌落生长的适宜条件为15~28℃,pH为5~11,全黑暗或光暗交替培养,可溶性淀粉为最适碳源,甘氨酸为最适氮源,氮源为氯化铵时具有抑制作用。菌株QD13-2、QZ3、N12-1和N1-2的菌丝致死温度分别为64、51、48和63℃。研究结果对于了解苜蓿镰孢菌根腐病发生规律和开展病害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根腐病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长期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镰孢菌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魏巍 许艳丽 +2 位作者 朱琳 张思佳 李淑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7-504,共8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大豆连作长期定位试验区,进行了大豆根际土壤镰孢菌分离鉴定及大豆根腐病致病力检测,结合核酸序列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了长期连作(20年)较短期连作(3年)对大豆根际土壤镰... 利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大豆连作长期定位试验区,进行了大豆根际土壤镰孢菌分离鉴定及大豆根腐病致病力检测,结合核酸序列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了长期连作(20年)较短期连作(3年)对大豆根际土壤镰孢菌种群密度和结构、致病力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年连作大豆根际土壤镰孢菌种群密度为6.0×104CFU·g-1,且以强致病力的尖镰孢菌、禾谷镰孢菌、轮枝镰孢菌及中等致病力的腐皮镰孢菌为优势种;连作20年大豆根际土壤镰孢菌种群密度和优势菌的优势度均显著低于3年连作,其中尖镰孢菌、禾谷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的种群密度仅为3年连作的36%、32%和22%,没有分离到致病力最高的轮枝镰孢菌,而种群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高于3年连作;仅分离自20年连作土壤的三线镰孢菌、砖红镰孢菌及燕麦镰孢菌均为非致病菌种,且与强致病力镰孢菌种在基于转录间隔区(ITS)和转录延长因子(EF-1α)序列的聚类分析中显示了系统进化亲缘关系的差异性.因此,大豆20年连作会导致根际土壤镰孢菌种群生长受抑制、使其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发生改变,同时降低大豆根腐病菌种群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连作 大豆根腐病 致病力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7种植物对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赵庆芳 周紫鹃 +1 位作者 王树红 赵培强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95,共4页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7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浸提液对黄芪根腐病的3种主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的浸提液对3种镰孢菌的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的影响不同,既有抑制作用,也有促进作用.其中小麦、玉米、马铃薯和党参浸提液对3...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7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浸提液对黄芪根腐病的3种主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的浸提液对3种镰孢菌的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的影响不同,既有抑制作用,也有促进作用.其中小麦、玉米、马铃薯和党参浸提液对3种镰孢菌的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较显著,而黄芪根和甘草根浸提液对3种镰孢菌的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根腐病 抑制作用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XC1的筛选、鉴定及其对苹果连作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闫助冰 王玫 +5 位作者 明常军 姜远茂 沈向 陈学森 尹承苗 毛志泉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9-420,共12页
从连作苹果园健康苹果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苹果连作障碍镰孢属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XC1,该菌对尖孢镰孢菌的抑菌率最高,达到79.83%。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gyr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为贝莱斯芽... 从连作苹果园健康苹果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苹果连作障碍镰孢属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XC1,该菌对尖孢镰孢菌的抑菌率最高,达到79.83%。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gyr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目前菌株XC1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20057。苹果连作土盆栽试验表明,XC1菌肥处理能显著促进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幼苗的生长,其株高、地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4.8%、34.8%、121.1%和96.0%;显著提高连作土壤中的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57倍、2.71倍、1.21倍和1.79倍;显著减少连作土壤中真菌的数量,提高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且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尖孢镰孢菌的基因拷贝数比对照降低了76.4%。这说明贝莱斯芽孢杆菌抑制连作障碍病原菌的效果明显,可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平邑甜茶幼苗的生长,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苹果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连作障碍 平邑甜茶 贝莱斯芽
原文传递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马红霞 张海剑 +3 位作者 孙华 石洁 陈丹 郭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9-153,共5页
为提高玉米茎腐病病原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以组织分离法做对比,采用分子检测法,对采自田间的189个玉米茎腐病病株进行真菌种类的鉴定和数量的统计。结果表明,分子检测法对腐霉Pythiumspp.的检出频率为29.24%,对镰孢菌Fusariums... 为提高玉米茎腐病病原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以组织分离法做对比,采用分子检测法,对采自田间的189个玉米茎腐病病株进行真菌种类的鉴定和数量的统计。结果表明,分子检测法对腐霉Pythiumspp.的检出频率为29.24%,对镰孢菌Fusariumspp.的检出频率为73.68%,组织分离法对腐霉的检出频率仅为0.58%,对镰孢菌的检出频率为60.82%,两方法的符合率最高仅为35.92%,最低为0。因此,采用组织分离和分子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玉米茎腐病病原菌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腐霉
下载PDF
大豆根腐病致病镰孢菌的多重PCR检测技术 被引量:17
19
作者 何宛芹 付瑶 +2 位作者 鲁雯璐 常小丽 杨文钰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9-616,共8页
为建立大豆根腐病镰孢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以四川大豆根腐病致病菌包括尖孢镰孢菌、腐皮镰孢菌、禾谷镰刀菌和木贼镰孢菌为对象,设计镰孢菌翻译延伸因子基因EF-1α的种特异引物,建立多重PCR扩增体系,并进行优化与验证。结果表明:25μL... 为建立大豆根腐病镰孢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以四川大豆根腐病致病菌包括尖孢镰孢菌、腐皮镰孢菌、禾谷镰刀菌和木贼镰孢菌为对象,设计镰孢菌翻译延伸因子基因EF-1α的种特异引物,建立多重PCR扩增体系,并进行优化与验证。结果表明:25μL体系为最优镰孢菌多重PCR扩增体系,4种镰孢菌等体积混合DNA 4.0μL,各镰孢菌特异正向引物1.0μL,共用反向引物4.0μL,最佳退火温度为54℃,当循环30次时,能清晰地扩增出各镰孢菌EF-1α条带,对4种镰孢菌混合DNA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1 ng/μL。室内环境样本验证结果表明,依据EF-1α扩增片段大小,该体系能够特异地检测出大豆黄化苗与致病镰孢菌混合样本中的镰孢菌,但无法从其它真菌的DNA中扩增获得目的片段。表明基于EF-1α基因特异引物建立的镰孢菌多重PCR检测技术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大豆根腐病镰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多重PCR 翻译延伸因子基因 病原鉴定
原文传递
花生果腐病拮抗菌贝莱斯芽胞杆菌Hsg1949鉴定与防效 被引量:17
20
作者 曹伟平 陆晴 +2 位作者 鹿秀云 臧卫平 宋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2-771,共10页
花生果腐病是由复合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直接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花生果腐病的生防微生物,以花生果腐病主要病原菌镰孢菌为靶标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在花生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镰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 花生果腐病是由复合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直接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花生果腐病的生防微生物,以花生果腐病主要病原菌镰孢菌为靶标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在花生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镰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Hsg1949。经形态学观察、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及16S rDNA和gyr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等综合分析,鉴定菌株Hsg1949为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Hsg1949对3株镰孢菌分离株具有稳定的的拮抗活性,继代培养40代时,对3株镰孢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7.0%、69.7%和61.9%,与初始菌株F0代的抑菌活性无显著差异。其无菌上清液活性物质耐高温,耐强酸但不耐强碱,在pH 11的环境下拮抗活性显著降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Hsg1949菌悬液2×10^(8)和5×10^(8) cfu/mL可显著降低花生果腐病发病率,对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54%和71.27%,与化学药剂多菌灵防效(75.11%)相当。菌株Hsg1949对花生白绢病菌、棉花立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也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在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将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果腐病 贝莱斯芽胞杆 拮抗活性 防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