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蕙兰‘红香妃’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楚楚 辛静静 +3 位作者 夏树全 罗平 邵果园 崔永一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3-791,共9页
【目的】从蕙兰‘红香妃’Cymbidium faberi‘Hongxiangfei’中筛选获得兰科Orchidaceae植物病害生防菌,为蕙兰菌根化栽培及绿色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蕙兰‘红香妃’健康根段培养、分离、纯化、鉴定内生真菌;以5株常见植... 【目的】从蕙兰‘红香妃’Cymbidium faberi‘Hongxiangfei’中筛选获得兰科Orchidaceae植物病害生防菌,为蕙兰菌根化栽培及绿色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蕙兰‘红香妃’健康根段培养、分离、纯化、鉴定内生真菌;以5株常见植物病原菌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生物防治效果最优的内生真菌,并用活体接种法验证其抑菌效果。【结果】在蕙兰‘红香妃’健康植株根段培养中共分离筛选出6株内生真菌,经鉴定4株属于毛壳属Chaetomium spp.,1株属于镰刀属Fusarium spp.,另1株属于赛多孢属Scedosporium spp.。在平板对峙培养中发现:6株内生真菌对5株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Z2菌株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对兰花茎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抑制效果明显,抑制率为67.51%;Z3菌株蝇生二叉毛壳菌Dichotomopilus funicola对兰花炭疽病致病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率达68.56%。活体接种研究表明:经Z3菌株处理,春兰‘绿云’C.goeringii‘Green Cloud’的病叶率、病情指数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结论】Z3菌株是筛选出的防治兰科植物病害的优势拮抗生物防治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红香妃’ 内生真菌 毛壳 镰刀 抑菌
下载PDF
眼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50
2
作者 孙旭光 王智群 +4 位作者 罗时运 金秀英 张文华 李然 武宇影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05-407,共3页
目的 分析眼部感染的真菌菌属分布与变化。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1989~ 2 0 0 0年送检的 2 6 0 9份眼部真菌标本进行培养 ,并对真菌培养的阳性率、季节分布、菌属分布及其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 0 9份眼部... 目的 分析眼部感染的真菌菌属分布与变化。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1989~ 2 0 0 0年送检的 2 6 0 9份眼部真菌标本进行培养 ,并对真菌培养的阳性率、季节分布、菌属分布及其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 0 9份眼部真菌培养标本中 ,真菌培养阳性 775株 (2 9 70 % )。其中角膜标本 70 7株 (91 2 2 % ) ,结膜标本 2 2株 (2 84 % ) ,前房标本 15株 (1 94 % ) ,玻璃体标本 9株(1 16 % ) ,泪囊标本 3株 (0 39% ) ,其他 19株 (2 4 5 % )。培养阳性菌株季节特点 :1~ 6月份共培养出2 4 9株 (32 13% ) ,7~ 12月份培养出 5 2 6株 (6 7 87% ) ,两者比约 1∶2 1。主要培养阳性菌属为镰刀菌属 ,共 4 5 5株 (5 8 71% )。其中 1989~ 1994年共培养出阳性镰刀菌 96株 ,占总检出菌数的 5 3 6 3% ;1995~ 2 0 0 0年共培养出 35 9株 ,占总检出菌数的 6 0 2 3% ,后 6年较前 6年增加了 6 6 0 %。其次为曲霉菌属 ,共 130株 (16 77% ) ,前 6年培养出 4 0株 (2 2 35 % ) ,后 6年 90株 ,占总检出菌数的 15 10 % ,后 6年较前 6年下降 7 2 5 %。结论 镰刀菌属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眼部致病菌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真菌感染 病原学 镰刀 曲霉菌
原文传递
眼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及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志昕 王智群 +3 位作者 罗时运 李然 邓世靖 孙旭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4年间眼部感染的真菌菌属分布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179份眼部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真菌培养阳性率、菌属的种属分布、菌属的季节分布及年龄与性别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析培养阳性的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目的分析4年间眼部感染的真菌菌属分布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179份眼部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真菌培养阳性率、菌属的种属分布、菌属的季节分布及年龄与性别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析培养阳性的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培养阳性菌株681株,阳性率为31.25%,其中镰刀菌属394株(57.86%),曲霉菌属116株(17.03%)。培养阳性的标本中,角膜591株(86.78%)、房水29株(4.26%)、结膜22株(3.23%)、玻璃体22株(3.23%)、泪囊1株(0.15%)、其他16株(2.35%)。体外药物敏感性观察发现,镰刀菌中368株对那他敏感(93.40%),曲霉菌中107株对伊曲康唑敏感(92.24%)。结论镰刀菌属及曲霉菌属仍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眼部致病真菌菌属;镰刀菌对那他霉素最敏感,曲霉菌对伊曲康唑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感染 镰刀 曲霉菌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镰刀菌属真菌毒素的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4
作者 黄晓静 王少敏 +2 位作者 毛丹 苗水 季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3117-3128,共12页
镰刀属真菌毒素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真菌毒素,其种类繁多,污染率高,性质差异大,毒性也较强。本综述总结了较为常见的28种镰刀属真菌毒素(T-2毒素、HT-2毒素、蛇形毒素、新茄病镰刀菌烯醇、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镰刀菌烯酮... 镰刀属真菌毒素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真菌毒素,其种类繁多,污染率高,性质差异大,毒性也较强。本综述总结了较为常见的28种镰刀属真菌毒素(T-2毒素、HT-2毒素、蛇形毒素、新茄病镰刀菌烯醇、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镰刀菌烯酮、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B_1、B_2、B_3、串珠镰刀菌素、白僵菌素以及恩镰孢菌素等)近40年来体内、体外毒性研究资料,主要涵盖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的致癌性、生长生殖毒性、致突变和基因毒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细胞毒性及血液毒性。同时对伏马毒素B_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他几种常见毒素间的协同毒性作用进行概述。体内毒性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口服和腹腔注射的给药方式;而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为鸡、小鼠、大鼠和猪。体外毒性实验研究用细胞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株、人类巨核红细胞祖细胞以及动物肾脏上皮细胞等。对此类真菌毒素毒性的总结,可进一步加深对毒素的认识,并为食品、饲料及中药安全性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订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镰刀 毒性 协同毒性 食品 中药
下载PDF
黄连根腐病镰刀菌属病原真菌鉴定 被引量:33
5
作者 伍晓丽 王钰 +2 位作者 刘飞 陈大霞 李隆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3-1328,共6页
根腐病是黄连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大面积爆发,给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也大大打击了连农的积极性。为了明确其病原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根镰刀菌属真菌,通过离体回接初步筛选出疑似病原真菌,再进行活体回接明确病原菌,结合分子... 根腐病是黄连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大面积爆发,给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也大大打击了连农的积极性。为了明确其病原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根镰刀菌属真菌,通过离体回接初步筛选出疑似病原真菌,再进行活体回接明确病原菌,结合分子鉴定和形态鉴定将病原菌鉴定到种。结果共计分离到镰刀菌属真菌20株,其中的5株离体回接和活体回接均显示强致病性。根据以上结果推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solani、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是黄连根腐病的病原真菌,且可能是复合侵染的前期入侵菌,其中尖孢镰刀菌在分离出的镰刀菌中占据优势,其他镰刀菌分离频率相对较低,因此在大田生产中应针对该菌进行重点防护。高温和高湿度会增强镰刀菌的致病性,据此推测,全球气候变暖使原本冷凉的黄连产区气温升高,适合病原菌生长繁殖入侵,可能是导致近年黄连根腐病大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解决黄连根腐病的方法除了研发和施用农药,还可以将种植基地向高海拔地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根腐病 镰刀 病原真菌
原文传递
2007-2008年中国谷物中隐蔽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多组分真菌毒素污染状况 被引量:30
6
作者 李凤琴 于钏钏 +2 位作者 邵兵 王伟 于红霞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地区谷物中隐蔽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3-G)及多组分真菌毒素污染状况.方法 2007-2008年在河南、河北、广西、安徽、四川、重庆和江苏7个省(市、自治区)采集玉米、小麦等样品共计446份,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地区谷物中隐蔽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3-G)及多组分真菌毒素污染状况.方法 2007-2008年在河南、河北、广西、安徽、四川、重庆和江苏7个省(市、自治区)采集玉米、小麦等样品共计446份,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检测样品中DON-3-G及多组分真菌毒素[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等]的污染状况.结果 小麦、玉米中污染的主要真菌毒素为DON及其衍生物和ZEN.88%(169/192)的小麦样品中检出DON(1.5~590.7μg/kg;中位数:30.8μg/kg);22.9%(44/192)的小麦样品中ZEN阳性(1.7~3425.0 μg/kg;中位数:8.0μg/kg),其中有6份样品中ZEN含量超过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60μg/kg).50.5%(103/204)的玉米样品中DON阳性(1.6~4374.4 μg/kg;中位数:94.9μg/kg),7份样品中DON含量超过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1000μg/kg);41.7%(85/204)的玉米样品中ZEN阳性(1.6~4808.7 μg/kg;中位数:48.5μg/kg),其中有37份超过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60 μg/kg).首次在国产小麦和玉米中检出DON-3-G,小麦、玉米样品中DON-3-G中位数分别为21.4μg/kg和34.6 μg/kg,小麦中DON-3-G均高于3-乙酰化DON(3-A-DON,中位数:4.1μg/kg)和15-乙酰化DON(15-A-DON,中位数:3.1μg/kg)(t值分别为5.111和5.966,P值均〈0.01);玉米中15-A-DON(中位数:48.6μg/kg)高于3-A-DON(中位数:6.8 μg/kg)(t=-3.579,P〈0.01).玉米中DON、DON-3-G、3-A-DON、15-A-DON和ZEN的污染水平均高于小麦(Z值分别为-3.492、-1.960、-2.467、-8.711和-6.272,P值均〈0.05),而NIV在小麦中水平(中位数:29.0μg/kg)高于玉米(中位数:18.2μg/kg)(Z=-2.086,P〈0.05).结论 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玉米被多组分真菌毒素污染,以DON检出率最高;玉米中受DON、DON-3-G、3-A-DON、15-A-DON和ZEN的污染比小麦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 镰刀 真菌毒素类 食品污染 隐蔽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原文传递
真菌性角膜炎334例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鹿秀海 高彦 +4 位作者 张莉 杜满 李素霞 王婷 高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致病菌属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山东省眼科医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352份角膜溃疡组织刮片以及术中切除角膜组织标本,采用沙保弱培养基,28℃条件下湿...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致病菌属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山东省眼科医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352份角膜溃疡组织刮片以及术中切除角膜组织标本,采用沙保弱培养基,28℃条件下湿盒内培养7d,根据真菌菌落外观、菌丝、孢子形态、孢子排列方式及菌细胞形态进行菌种鉴定。并对送检角膜刮片和术中切除角膜组织标本真菌培养的阳性率、菌属分布、季节分布以及患者的来源、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和职业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年份菌株检出率、菌株的季节分布差异等指标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52份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培养标本中,真菌培养阳性334株,阳性率94.9%。其中203份角膜刮片标本培养阳性187份,阳性率92.1%;149份术中切除角膜组织培养阳性147份,阳性率为98.7%。分离到的菌株中镰刀菌属最多见,共211株(63.2%)。其次为曲霉菌属,共47株(14.1%)。培养阳性菌株季节分布特点:1至3月份共培养出48株(14.4%);4至6月份共培养出48株(14.4%);7至9月份共培养出64株(19.2%),10至12月份共培养出174株(52.0%),四者比约1:1:1.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60,P=0.339)。334例培养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4:1;平均年龄为(48±22)岁。发病群体农民217例(65.0%),其他职业117例(35.0%)。334例阳性患者中289例(86.5%)患者来自山东省内,45例(13.5%)患者来自山东省以外省份。结论镰刀菌属是山东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最主要的致病菌,10—12月份是真菌性角膜炎的好发季节。真菌性角膜炎标本的病原体培养阳性率高,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眼感染 真菌性 镰刀 曲霉菌
原文传递
镰刀菌属分类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素轩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5-94,共10页
镰刀菌是真菌中最难鉴定和最具经济价值的属之一。自从1935年德国的Wollen-weber & Reinking发表了第一个以16组65种为内容的分类系统以来,人们对该属的分类展开了长期的研究和讨论,在国际上陆续出现了10种以此系统为基础的,而又各... 镰刀菌是真菌中最难鉴定和最具经济价值的属之一。自从1935年德国的Wollen-weber & Reinking发表了第一个以16组65种为内容的分类系统以来,人们对该属的分类展开了长期的研究和讨论,在国际上陆续出现了10种以此系统为基础的,而又各具特色的分类系统。它们是Snyder & Hansen(1940s,美国)的9种系统;Paйлло(1950,苏联)的55种系统;Gordon(1952,加拿大)的26种系统;Билай(1955,苏联)的26种系统;Messiaen & Cassini(1968,法国)的9种和9变种系统;Booth(1971,英国)的44种系统;松尾卓见(Matuo,1972,日本)的10种系统;Joffe(1974,以色列)的33种系统;Gerlach& Nirenberg(1982,德国)的90多种和变种的系统;Nelson等(1983,美国)的30种系统。本文重点论述了其中5种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的系统,并列表加以详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 分类
原文传递
四川省小麦赤霉病菌的种群组成 被引量:19
9
作者 黄小红 叶华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281-285,共5页
2002~2004年在四川省的12个地区26个市县采集小麦赤霉病病穗标样经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共获得345个镰刀菌属的菌株,按照Booth分类标准鉴定出7个镰刀菌种,它们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出现频率为94 5%,燕麦镰刀菌(Fusariumaven... 2002~2004年在四川省的12个地区26个市县采集小麦赤霉病病穗标样经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共获得345个镰刀菌属的菌株,按照Booth分类标准鉴定出7个镰刀菌种,它们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出现频率为94 5%,燕麦镰刀菌(Fusariumavenaceum)出现频率为2 61%,串珠镰刀菌(Fusariummoniliforme)出现频率为0 87%,三线镰刀菌(Fusariumtricinctum)出现频率为0 58%,木贼镰刀菌(Fusariumequiseti)、黄色镰刀菌(Fusariumculmorum)和雪腐镰刀菌(Fusariumni vale)出现频率为0 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菌 四川省 种群组成 出现频率 2004年 禾谷镰刀 串珠镰刀 镰刀 单孢分离 组织分离 分类标准 菌种 燕麦
下载PDF
新疆阿勒泰地区大豆镰刀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22
10
作者 白丽艳 张全党 +1 位作者 李斌 郭庆元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3-548,共6页
通过对2007和2008连续两年自新疆阿勒泰地区采集分离到的大量大豆镰刀菌根腐病分离物进行的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所得253个镰刀菌属菌株分属于5个种和1个变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茄腐镰刀菌、禾谷镰刀菌、茄腐镰刀菌蓝色变种、燕麦镰... 通过对2007和2008连续两年自新疆阿勒泰地区采集分离到的大量大豆镰刀菌根腐病分离物进行的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所得253个镰刀菌属菌株分属于5个种和1个变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茄腐镰刀菌、禾谷镰刀菌、茄腐镰刀菌蓝色变种、燕麦镰刀菌和节状镰刀菌。各个种或变种所占的菌株比例分别为46.6%、24.1%、11.8%、9.8%、7.5%和0.8%。以黑河5号大豆品种为接种材料进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除节状镰刀菌无致病性外,其余4个种和1个变种对大豆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其中尖孢镰刀菌为大豆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中出现频率最大且致病性最强的优势致病种,茄腐镰刀菌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腐病 镰刀 致病性
下载PDF
耐受铅真菌的筛选及其对Pb^(2+)吸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亮 郝瑞霞 +1 位作者 吴沣 肖育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66-2374,共9页
从铅锌矿周围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耐铅真菌(命名为PY),对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8SrRNA序列分析,并对该菌株的生物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Y为镰刀菌属(JQ267373),该菌株在Pb2+浓度550mg·L-1、... 从铅锌矿周围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耐铅真菌(命名为PY),对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8SrRNA序列分析,并对该菌株的生物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Y为镰刀菌属(JQ267373),该菌株在Pb2+浓度550mg·L-1、湿菌量10g·L-1、pH=5.5、25℃、160r·min-1的条件下振荡吸附75min时,对Pb2+的吸附率可达到84%,吸附量为46.2mg·g-1.在Pb2+浓度为750mg·L-1时,其吸附率为77.9%.在25℃时,菌株PY对Pb2+的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 吸附
原文传递
蛇足石杉产石杉碱甲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7
12
作者 闵长莉 汪学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0-593,共4页
从9月份采集的野生药用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的茎、叶中分离纯化得到15株内生真菌,将上述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培养后,通过薄层层析法(TLC)和高效液相法(HPLC)对其代谢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菌株WX13产石杉碱甲(Huperzine A,HupA... 从9月份采集的野生药用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的茎、叶中分离纯化得到15株内生真菌,将上述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培养后,通过薄层层析法(TLC)和高效液相法(HPLC)对其代谢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菌株WX13产石杉碱甲(Huperzine A,HupA)。运用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初步确定菌株WX13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镰刀 蛇足石杉 分离鉴定 石杉碱甲
下载PDF
2005-2006年眼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黎黎 王智群 +5 位作者 李然 罗时运 白雪晴 梁庆丰 邓世靖 孙旭光 《眼科》 CAS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眼部真菌感染的菌属分布变化及其体外药敏试验。设计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市眼科研究所2005-2006年1246份眼部可疑真菌感染标本。方法标本接种于沙保罗培养基,在28℃、40%湿度环境下培养8-10天,并应用纸片法分析培养阳性真... 目的分析眼部真菌感染的菌属分布变化及其体外药敏试验。设计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市眼科研究所2005-2006年1246份眼部可疑真菌感染标本。方法标本接种于沙保罗培养基,在28℃、40%湿度环境下培养8-10天,并应用纸片法分析培养阳性真菌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主要指标菌属种类与季节分布;真菌菌株对那他霉素、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结果1246份标本中,真菌培养阳性330株(26.5%)。其中来自角膜、房水、玻璃体、结膜、睑板腺及其他眼组织的比例分别为92.4%、2.7%、1.5%、0.6%、1.0%、1.8%。培养阳性菌株72.4%分布在9月到次年2月,在3~8月者占27.6%。镰刀菌属占64.55%,曲霉属13.03%。对那他霉素、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分别为88.18%、35.15%、11.82%、5.76%及33.64%。镰刀菌属对那他霉素最敏感,其次是特比萘芬和两性霉素B;曲霉属对特比萘芬最敏感,其次是两性霉素B和那他霉素。结论镰刀菌属和曲霉属是我国北方眼部真菌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绝大多数真菌菌株对那他霉素、特比萘芬和两性霉素B敏感,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眼科,2008,17:44-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感染 真菌性 镰刀 曲霉
原文传递
引致大豆根腐病的层出镰孢菌分离鉴定及其特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帅 王健生 +2 位作者 马振川 王源超 王克荣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88,共2页
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是瘤座孢科镰刀菌属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可侵染水稻、小麦、玉米、芦笋、大蒜、洋葱等作物,引起枯萎病、腐烂病等[1]。2009—2010年,作者在江苏省、安徽省调查大豆病害时,发现层出镰孢菌可侵染大豆而引... 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是瘤座孢科镰刀菌属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可侵染水稻、小麦、玉米、芦笋、大蒜、洋葱等作物,引起枯萎病、腐烂病等[1]。2009—2010年,作者在江苏省、安徽省调查大豆病害时,发现层出镰孢菌可侵染大豆而引起大豆根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镰孢菌 分离鉴定 特性 植物病原真菌 镰刀 大豆病害 枯萎病
原文传递
2009至2010年眼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阳 王智群 孙旭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分析眼部真菌感染的菌属分布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共保存1302份眼部标本,将其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斜面培养基,在28℃、40%湿度环境下培养3~8d。培养阳性标本的药物敏感... 目的分析眼部真菌感染的菌属分布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共保存1302份眼部标本,将其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斜面培养基,在28℃、40%湿度环境下培养3~8d。培养阳性标本的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纸片法。2009年和2010年标本真菌培养阳性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1302份标本的真菌培养阳性数为292株(22.4%),其中2009年和2010年阳性率分别为21.2%(135/637)和23.6%(157/6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92,P=0.296)。标本培养的阳性率出现5月份和11月份两个峰值。标本培养结果显示,镰刀菌属最多(59.6%,174/292),其次为曲霉菌属(16.8%,49/292)、链隔孢霉属(10.6%,31/292)。在年龄分布方面,82.2%(240/292)的阳性病例集中于〉30~60岁;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对那他霉素、特比萘酚、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4.0%(63/67)、63.4%(154/243)、6.0%(17/285)、39.7%(98/247)、21.2%(65/306)。结论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收治的患者中前3位常见的真菌菌属依次是镰刀菌属、曲霉菌属、链隔孢霉属。镰刀菌属及未明确病原真菌种属的感染应首选那他霉素。除镰刀菌属外,其他种属真菌对那他霉素、特比萘酚、两性霉素B敏感性高,对伊曲康唑敏感性低。几乎所有真菌菌株对氟康唑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感染 真菌性 镰刀 曲霉菌 抗真菌药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蕨麻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晨芹 李军乔 +2 位作者 王鑫慈 牛永昆 曲俊儒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对从青海省湟源县蕨麻人工种植基地的蕨麻块根部位分离得到的菌株D2进行了致病性检测、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同时开展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所得菌株D2为镰刀菌Fusarium perseae,是蕨麻根腐病的病原真菌。生物... 对从青海省湟源县蕨麻人工种植基地的蕨麻块根部位分离得到的菌株D2进行了致病性检测、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同时开展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所得菌株D2为镰刀菌Fusarium perseae,是蕨麻根腐病的病原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菌株D2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5℃,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 min),全光照条件不利于菌丝生长。pH值5.0~12.0菌丝均能较好生长,弱碱条件更利于其生长和产孢。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氮源,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部分碳、氮源可以促进菌株D2产生绿色色素。D2菌株对氮的有效利用表现为有机氮>硝态氮>铵态氮,而铵态氮更利于其产孢。因此,在蕨麻人工种植田间应当多注意田园卫生和水肥管理,防止蕨麻根腐病的发生与蔓延。该研究结果可为蕨麻根腐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较为可靠的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镰刀 病原真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体外抑菌和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周琢艳 刘玉寒 +4 位作者 刘文洪 李俊峰 杨明 郭莹 夏瑾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3-538,共6页
目的分离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内生真菌,研究内生真菌的分布并初步探讨和筛选具有抑菌和抗肿瘤活性的特异菌株。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鉴定内生真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受试对象... 目的分离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内生真菌,研究内生真菌的分布并初步探讨和筛选具有抑菌和抗肿瘤活性的特异菌株。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鉴定内生真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受试对象,采用对峙法和管碟法分别对内生真菌及其发酵代谢产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相进行抑菌实验;采用MTT法对内生真菌代谢产物醋酸乙酯萃取相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检测。结果从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28株内生真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内生真菌归属于10个属,其中镰刀菌属为优势属。抑菌实验结果显示28株内生真菌中,有7株至少能对1种指示菌有抑菌作用,其代谢产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相对3种指示菌和Hep G2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种群丰富,从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具有潜在的抑菌和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开发抑菌、抗肿瘤候选药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内生真菌 抗菌活性 抗肿瘤活性 镰刀
原文传递
川麦冬内生真菌分离和鉴定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雷 潘峰 +4 位作者 杨远兵 姜立春 邓伶 邓珍 刘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82-1391,共10页
目的深入研究川麦冬内生真菌分布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分别对野生川麦冬和大田栽培川麦冬的根部和叶部利用组织块法分别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形态学和ITS序列聚类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所得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利用菌饼... 目的深入研究川麦冬内生真菌分布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分别对野生川麦冬和大田栽培川麦冬的根部和叶部利用组织块法分别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形态学和ITS序列聚类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所得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利用菌饼法对其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从川麦冬中共分离得到27株内生真菌,其中野生麦冬内生真菌(22株)明显较大田栽培麦冬内生真菌(5株)丰富,根部内生真菌(17株)明显较叶部内生真菌(10株)丰富。此外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为麦冬优势菌属,且镰刀菌属有根部专一定植特性,曲霉菌属却广泛分布于根部和叶部。同时,40%的麦冬内生真菌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抑制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粪肠球菌抑制菌株较少。结论川麦冬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并且其内生真菌分布具有明显的环境和部位特异性。所分离的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H5、031p和H8 3株菌表现出较强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麦冬 内生真菌 分离鉴定 镰刀 曲霉菌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临床深部丝状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红军 柯永坚 黄江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06-1308,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丝状真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为相关真菌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方法根据各类临床标本的真菌培养的菌落特点和镜下特征,鉴定菌种。对分离出的丝状真菌的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各类临床标本... 目的分析临床丝状真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为相关真菌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方法根据各类临床标本的真菌培养的菌落特点和镜下特征,鉴定菌种。对分离出的丝状真菌的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63株丝状真菌,其中以曲霉菌属[35株(55.56%)]、镰刀菌属[15株(23.81%)]和马尔尼菲青霉菌[5株(7.94%)]为主。曲霉菌属真菌中以烟曲霉菌[26株(74.29%)]为最常见,而镰刀菌属真菌中以茄病镰刀菌[10株(66.67%)]为最常见。支气管抽吸物中27株丝状真菌以曲霉菌属[24株(88.89%)]为主,眼分泌物18株丝状真菌中以镰刀菌属[13株(72.22%)]为主,马尔尼菲青霉菌主要分离自血液标本,皮下感染组织分离出2株申克孢子丝菌。结论不同部位丝状真菌感染的病原菌明显不同,应加强对丝状真菌感染的认识和实验室检测,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深部感染 曲霉菌 镰刀 马尔尼菲青霉菌 申克孢子丝菌
下载PDF
我国中原地区653株真菌性角膜炎分离镰刀菌的基因型及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声桃 吕奇学 +7 位作者 韩雷 马秋飞 胡宏 贺司宇 陶思羽 张俊杰 张红敏 王丽娅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0-667,共8页
目的 研究中原地区真菌性角膜炎分离镰刀菌的基因型和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 测定2002-2011年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分离的镰刀菌758株的部分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EF)1-a基因序列,通过部分EF1-α基因的序列... 目的 研究中原地区真菌性角膜炎分离镰刀菌的基因型和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 测定2002-2011年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分离的镰刀菌758株的部分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EF)1-a基因序列,通过部分EF1-α基因的序列比对进行镰刀菌菌种和基因型的鉴定.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M38-A方案测定其中145株镰刀菌对伏立康唑、特比萘芬、那他霉素等12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653株镰刀菌菌种及基因型通过EF1-α序列得到鉴定.中原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感染镰刀菌以腐皮镰刀菌种复合体(FSSC)最多,386株(59.11%),包括15个种,43个基因型,最常见的FSSC基因型是FSSC5-d(132/20.21%).赤霉菌种复合体(GFSC)居第2位,包括3个菌种,F.proliferatum 124株(18.99%),F.verticillioides 112株(17.15%)和GFSC18株(2.76%).尖孢镰刀菌复合体(FOSC)居第3位,11株(1.68%),6个基因型.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镰刀菌属对那他霉素、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敏感,对氟胞嘧啶、氟康唑、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耐药.超过一半的镰刀菌对益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敏感.FSSC对伏立康唑、咪康唑、特比萘芬、益康唑和那他霉素的MIC50高于F.verticillioides、F.proliferatum和GFSC.结论 中原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感染镰刀菌大多数位于3个复合体FSSC、GFSC和FOSC内,基因型(种)多.不同种镰刀菌对伏立康唑、咪康唑、特比萘芬和那他霉素的药物敏感性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眼感染 真菌性 镰刀 肽延伸因子1 基因型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