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有机质拉曼光谱参数计算样品热演化程度的方法与地质应用 被引量:72
1
作者 刘德汉 肖贤明 +4 位作者 田辉 闵育顺 周秦 程鹏 申家贵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228-1241,共14页
固体有机质的拉曼峰的形态和位移充分揭示了芳香碳环结构中原子和分子的振动信息与样品热演化程度的关系.根据煤热演化系列中拉曼光谱中D峰和G峰的间距(G-D)和峰高比(Dh/Gh)参数与标准煤样镜质组反射率(vRo%)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建立了... 固体有机质的拉曼峰的形态和位移充分揭示了芳香碳环结构中原子和分子的振动信息与样品热演化程度的关系.根据煤热演化系列中拉曼光谱中D峰和G峰的间距(G-D)和峰高比(Dh/Gh)参数与标准煤样镜质组反射率(vRo%)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建立了与镜质组反射率等效的两个拉曼参数计算反射率(RmcRo%)的数学公式:其中以拉曼位移的峰间距参数计算样品热演化程度的方程为RmcRo%=0.0537d(G-D)-11.21,主要适用于成熟至高成熟阶段的碳化固体有机质样品;以拉曼峰高比参数计算样品热演化的方程为RmcRo%=1.1659h(Dh/Gh)+2.7588,主要适用于过成熟至粒状石墨化以前的碳化固体有机质样品.初步应用结果表明固体有机质的拉曼光谱分析参数计算的反射率"RmcRo%",可以作为表征样品热演化程度的分子级指标,在地质学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拉曼位移的D峰和G峰 反射率 拉曼参数指标
原文传递
构造煤化学结构演化与瓦斯特性耦合机理 被引量:66
2
作者 姜波 秦勇 +2 位作者 琚宜文 汪吉林 李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2-271,共10页
煤是对应力和应变非常敏感的一种特殊岩石,在不同的应力-应变环境和构造应力作用下,煤的物理结构、化学结构及其光性特征等都将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不同类型的构造煤。构造煤在变形的过程中,镜质组反射率将发生... 煤是对应力和应变非常敏感的一种特殊岩石,在不同的应力-应变环境和构造应力作用下,煤的物理结构、化学结构及其光性特征等都将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不同类型的构造煤。构造煤在变形的过程中,镜质组反射率将发生规律性变化,并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煤田构造的定量研究,高温高压变形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现象。为了深入探讨煤镜质组光性组构变化的微观机理,将X-射线衍射、顺磁共振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应用于不同类型构造煤以及高温高压实验变形煤的化学结构研究。研究表明,构造煤化学结构演化与镜质组反射率的演化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镜质组反射率的光性异常是构造煤化学结构演化在物理光学性质上的具体体现。不同类型的构造煤由于物理和化学结构上的不同,导致瓦斯含量和透气性等瓦斯特性上的重大差异,糜棱煤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结构决定了其高含气量和低透气性的特征,是矿井瓦斯突出的危险地带,因此,可以通过构造煤分布规律的研究,进行矿井瓦斯富集与突出危险性的评价与预测,为矿井瓦斯灾害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反射率 化学结构 瓦斯特性 耦合机理
下载PDF
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 被引量:62
3
作者 范俊佳 琚宜文 +2 位作者 侯泉林 谭静强 卫明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5-335,共11页
煤储层孔隙是煤层气的主要聚集场所和运移通道,煤储层孔隙结构不仅制约着煤层气的含气量,而且对其可采性也有重要影响。文中选取淮北煤田和沁水盆地不同矿区有代表性的煤样,通过对研究区不同变质与变形煤样的宏微观构造观测、镜质组反... 煤储层孔隙是煤层气的主要聚集场所和运移通道,煤储层孔隙结构不仅制约着煤层气的含气量,而且对其可采性也有重要影响。文中选取淮北煤田和沁水盆地不同矿区有代表性的煤样,通过对研究区不同变质与变形煤样的宏微观构造观测、镜质组反射率与孔隙度测试以及压汞实验分析,研究了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可采性的制约。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不同的变质变形特征将研究区煤储层主要划分为5类,即:高变质较强至强变形程度煤储层(Ⅰ类)、高变质较弱变形程度煤储层(Ⅱ类)、中变质较强变形程度煤储层(Ⅲ类)、中变质较弱变形程度煤储层(Ⅳ类)及低变质强变形程度煤储层(Ⅴ类)。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的孔隙结构具有以下特征:Ⅰ类和Ⅱ类煤储层吸附孔占主导,Ⅰ类煤储层孔隙连通性差,Ⅱ类煤储层因后期叠加了构造裂隙,孔隙连通性变好;Ⅲ类煤储层中孔、大孔增多,但有效孔隙少,孔隙连通性变差;Ⅳ类煤储层吸附孔较多,中孔、大孔中等,且煤储层内生裂隙发育,孔隙具有较好的连通性,渗透性明显变好;Ⅴ类煤储层吸附孔含量较低,中孔较发育,大孔不太发育,有效孔隙少,孔隙连通性差。由此,变质程度高且叠加了一定构造变形的煤储层(Ⅱ类)以及中等变质程度变形较弱且内生裂隙发育的煤储层(Ⅳ类),其煤层气有较好的渗透性,可采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类型 煤储层 反射率 孔隙结构 煤层气 可采性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构造-热演化探讨--来自(U-Th)/He年龄和Ro的约束 被引量:59
4
作者 邱楠生 秦建中 +3 位作者 Brent I A Mclnnes 王杰 腾格尔 郑伦举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30,共8页
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与锆石的(U-Th)/He年龄一起模拟了川东北地区三叠纪以来的构造-热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早三叠世的热流值在51~66mW/m2,自晚三叠世至白垩纪随盆地性质由前陆盆地演化为陆内坳陷盆地,热流缓慢降低直至现今的44.5mW... 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与锆石的(U-Th)/He年龄一起模拟了川东北地区三叠纪以来的构造-热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早三叠世的热流值在51~66mW/m2,自晚三叠世至白垩纪随盆地性质由前陆盆地演化为陆内坳陷盆地,热流缓慢降低直至现今的44.5mW/m2。但在晚白垩世—古新世时期受燕山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热流有一个微弱增高的现象。同时,磷灰石和锆石的He年龄揭示了川东北地区大致在晚白垩世期间开始隆升且抬升剥蚀量较大。因此,磷灰石和锆石的(U-Th)/He年龄可以揭示后期详细的冷却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演化 (U-Th)/He年龄 反射率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三叠系沉积厚度恢复及其意义 被引量:42
5
作者 朱炎铭 秦勇 +2 位作者 范炳恒 李田忠 姜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综合运用现代油气地质理论及镜质组反射率测定等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分析了渤海湾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古地温场特征 ;采用 EASY% Ro 数值模拟技术对大量钻孔进行了埋藏史反演 ,首次较为细致合理地恢复了渤海湾地区三叠系原始沉积厚度 .结果... 综合运用现代油气地质理论及镜质组反射率测定等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分析了渤海湾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古地温场特征 ;采用 EASY% Ro 数值模拟技术对大量钻孔进行了埋藏史反演 ,首次较为细致合理地恢复了渤海湾地区三叠系原始沉积厚度 .结果表明 :华北晚古生代巨型沉积盆地的发育历史一直延续至印支中期 ,古生界在印支期末埋藏可达 2 50 0~ 40 0 0 m,埋藏深度及其在空间上的展布特征主要受控于三叠系的原始沉积厚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反射率 三叠系 古生界 渤海湾盆地 沉积厚度 烃源岩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油源岩有机成熟度和生烃历史 被引量:47
6
作者 王飞宇 杜治利 +4 位作者 李谦 张水昌 陈建平 肖中尧 梁狄刚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库车坳陷存在上三叠统黄山街组(T3h)和中侏罗统恰克马克组(J2q)两套湖相油源岩,从三个方面研究了这两套油源岩现今成熟度分布及其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一是对钻孔和露头剖面两套油源岩样品镜质组反射率实测分析;二是从中下侏罗统煤系源岩... 库车坳陷存在上三叠统黄山街组(T3h)和中侏罗统恰克马克组(J2q)两套湖相油源岩,从三个方面研究了这两套油源岩现今成熟度分布及其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一是对钻孔和露头剖面两套油源岩样品镜质组反射率实测分析;二是从中下侏罗统煤系源岩,特别是煤中镜质组反射率实测数据限定分别位于中下侏罗统(J1y和J2k)煤系地层上下的两套油源岩的有机成熟度;三是从地层分层数据和地温史对人工井(中)两套油源岩成熟度的模拟分析。库车坳陷黄山街组和恰克马克组露头剖面油源岩镜质组反射率自东向西总体上呈现明显的增高趋势,在东部基本上处于临界成熟—成熟阶段,而西部则处于凝析油—湿气阶段或干气阶段。库车坳陷黄山街组油源岩主要生油阶段位于65~5Ma,生油高峰约在23~12Ma,油源灶最早(约65Ma)出现在坳陷西部,不断向东部扩展;恰克马克组湖相油源岩主要生油阶段位于12Ma至现今,生油高峰约在5~2Ma,油源灶最早(约12Ma)出现在拜城凹陷腹部,后向四周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成熟度 反射率 生烃史 油源岩 库车坳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热演化史恢复 被引量:43
7
作者 任战利 崔军平 +7 位作者 李进步 王继平 郭科 王维 田涛 李浩 曹展鹏 杨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44-2056,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区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该区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是寻找天然气的有利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由于缺乏有效的古温标,热演化程度的确定及热演化历史的恢复一直是研究的难题.本文利用渭北隆起奥...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区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该区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是寻找天然气的有利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由于缺乏有效的古温标,热演化程度的确定及热演化历史的恢复一直是研究的难题.本文利用渭北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大量的沥青反射率测试资料,结合上覆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的镜质组反射率资料及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等古温标,恢复了渭北隆起的构造热-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古生界奥陶系热演化程度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奥陶系等效镜质组反射率普遍大于2.00%,处于过成熟干气阶段.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表明渭北隆起抬升冷却具有南早北晚的特点.南部奥陶系-下二叠统抬升早,约为102~107 Ma,北部自65 Ma以来抬升,主要抬升时期为40 Ma以来.渭北隆起自早白垩世晚期(102~107 Ma)以来开始隆升,40 Ma以来具有整体快速隆升的特点.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奥陶系经历的最大古地温是在早白垩世达到的,早白垩世发生过一期构造热事件,古地温梯度可达4.60℃/100 m,早白垩世是奥陶系烃源岩的主要生气期,生气期主要受构造热事件控制.奥陶系热演化程度及热演化史的研究对渭北隆起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及天然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温 地温梯度 反射率 沥青反射率 裂变径迹 构造热事件 构造热演化史 渭北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郯庐断裂中段两侧坳陷的新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 被引量:42
8
作者 邱楠生 苏向光 +4 位作者 李兆影 张杰 柳忠泉 李政 张林晔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97-1507,共11页
郯庐断裂带两侧分布众多的坳陷,其构造-热演化历史对于这些含油气坳陷的油气成藏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古温标模拟计算了郯庐断裂带中段两侧6个坳陷120口单井的热演化历史,在此基础上得到各坳陷新生代... 郯庐断裂带两侧分布众多的坳陷,其构造-热演化历史对于这些含油气坳陷的油气成藏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古温标模拟计算了郯庐断裂带中段两侧6个坳陷120口单井的热演化历史,在此基础上得到各坳陷新生代的地温梯度演化特征.总体上,郯庐断裂两侧坳陷的古地温梯度在新生代是逐渐降低的,在古近纪较高而新近纪仅比目前的地温梯度略高;结合构造沉降史的恢复结果,认为其反映了研究区由断陷向坳陷转化的构造演化特征.根据各坳陷古地温梯度的演化模拟结果,距离郯庐断裂带不同位置的坳陷其古热场特征存在差异.位于断裂带内的辽河盆地、渤中和昌潍坳陷古热场较高(第三纪初期的地温梯度达到57-59℃/km),且辽河盆地和昌潍坳陷在第三纪地温梯度一直处于较高的状况,而渤中坳陷新近纪时期的较低地温梯度是由于其大的构造沉降所致.远离郯庐断裂带的冀中和临清坳陷的古热场及其演化程度均是较低的,第三纪初期的地温梯度分别为53℃/km和50℃/km.由此推测郯庐断裂带在第三纪以来的活动性对其两侧地区热场的影响较大.郯庐断裂带两侧坳陷地温场的差异在宏观上受控于郯庐断裂的演化,在局部地区受控坳(盆)断裂等构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构造-热演化 反射率 磷灰石裂变径迹
下载PDF
Palaeogeothermal response and record of the effusing of Emeishan basalts in the Sichuan basin 被引量:32
9
作者 ZHU ChuanQing XU Ming +5 位作者 YUAN YuSon ZHAO YongQing SHAN JingNan HE ZhiGuo TIAN YunTao HU ShengBia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10期949-956,共8页
Thermal history of the Sichuan basin is reconstructed based on vitrinite reflectance from boreholes in the basin using a paleo-heat flow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chuan basin experienced a relatively low heat... Thermal history of the Sichuan basin is reconstructed based on vitrinite reflectance from boreholes in the basin using a paleo-heat flow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chuan basin experienced a relatively low heat flow period in the Early Paleozoic,and an elevated paleo-heat flow,ranging 60-80 mW/m2 with a maximum as high as 100 mW/m2 around 259 Ma,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Late Paleozoic to the end of the early Permian,and a decreased paleo-heat flow from the late Permian to the late Triassic,and then maintained nearly stable to the present.The Late Paleozoic paleo-heat flow was quite high where there were extensive Emeishan flood basalts or concealed basalts which erupted between the early and the late Permian,such as the southwestern and northeastern areas of the Sichuan basin.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paleo-heat flow,it can be inferred that,the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wa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Emeishan magmatic activity during the Dongwu movement though there was lack of Emeishan flood basalts.In addition,the results of thermal history reconstruction of the Sichuan basin provide paleogeothermal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and onset of the Emaishan mantle plu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峨眉山玄武岩 盆地热史 古地温 涌出 反应 反射率 晚古生代
原文传递
Sample maturation calculated using Raman spectroscopic parameters for solid organics: Methodology and geological applications 被引量:30
10
作者 LIU DeHan XIAO XianMing +4 位作者 TIAN Hui MIN YuShun ZHOU Qin CHENG Peng SHEN JiaGu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11期1285-1298,共14页
The shape and shift of Raman peak of solid organics prove to be capable of revealing atomic and molecular level vibration information of aromatic ring structur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ample maturation. Raman "... The shape and shift of Raman peak of solid organics prove to be capable of revealing atomic and molecular level vibration information of aromatic ring structur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ample maturation. Raman "D" peaks and "G" peaks of a series of continuously maturated coal samples were measured, and the inter-peak intervals (G-D) and peak height ratios (Dh/Gh) were derived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vitrinite reflectance (vRo%) of standard coal samples. As a result, two formulae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two Raman indices for calculation of Raman reflectance (RmcRo%), which is equivalent to vitrinite reflectance.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Raman reflectance indicative of organic maturation using Raman shift inter-peak interval (G-D) is RmcRo%=0.0537d(G-D)-11.21, which is mainly applicable to matured to highly matured carbonized samples of solid organics;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Raman reflectance indicative of organic maturation using Raman peak height ratio (Dh/Gh) is RmcRo%=1.1659h (Dh/Gh)+2.7588, which is mainly applicable to carbonized samples of solid organics that are over matured or going to be turned into granulated graphite. Preliminary applications indicate that Raman reflectance "RmcRo%" calculated based on results of Raman spectral analysis of solid organics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sample maturation at molecular level, so enjoying extensive prospects in geolog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分析 参数计算方法 固体有机物 应用 样品 有机成熟度 反射率 光谱反射率
原文传递
超压地层中镜质组反射率的计算 被引量:22
11
作者 肖丽华 孟元林 +5 位作者 张连雪 韦阿娟 李军 张文才 殷秀兰 王志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已有的研究表明,超压可以抑制镜质组的热演化、增加反应活化能.在EASY%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超压调节化学动力学反应活化能,建立了超压条件下镜质组热演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Pa%R.,并根据黄骅坳陷歧北洼陷受超压抑制和未受超压抑制的R.实... 已有的研究表明,超压可以抑制镜质组的热演化、增加反应活化能.在EASY%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超压调节化学动力学反应活化能,建立了超压条件下镜质组热演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Pa%R.,并根据黄骅坳陷歧北洼陷受超压抑制和未受超压抑制的R.实测资料,确定了有关模拟参数.歧北洼陷港深48井明显超压(压力系数1.2~1.6),用Pa%R.模型所预测的有机质成熟度和生烃时间与用EASY%R.模型预测的明显不同,超压对R.的抑制可达0.1%~O.3%,可使烃源岩进入生油门限的时间推迟1~4.4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反射率 成岩作用 烃源岩 盆地模拟 黄骅坳陷 歧北洼陷
下载PDF
岩浆侵入对煤吸附瓦斯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蒋静宇 程远平 +2 位作者 王海锋 周红星 金侃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为了研究岩浆侵入对煤吸附瓦斯特性影响,以卧龙湖井田10煤11个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业分析、等温吸附实验、液氮吸附法测BET比表面积和CO2吸附法测微孔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多元物性参数和煤样与火成岩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岩浆热演化范... 为了研究岩浆侵入对煤吸附瓦斯特性影响,以卧龙湖井田10煤11个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业分析、等温吸附实验、液氮吸附法测BET比表面积和CO2吸附法测微孔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多元物性参数和煤样与火成岩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岩浆热演化范围为60 m左右。靠近岩浆岩,镜质组反射率Rm由2.74%增至5.03%,挥发分Vdaf由16.04%减至6.85%,煤的变质程度提高。吸附常数a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8#煤样(热演化区)a=59.02 m3/t,为最大值。岩浆覆盖区1#煤样a=13.53 m3/t,为最小值。吸附常数a、BET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分布曲线相关性较好,从数值大小来看,热演化区高于正常区,正常区高于岩浆覆盖区。岩浆接触变质作用,降低了煤吸附瓦斯能力。岩浆侵入煤层使热演化区煤的微孔较发育,比表面积变大,瓦斯吸附位增多,煤的吸附瓦斯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侵入 煤的吸附特性 反射率 BET比表面积 微孔孔容
原文传递
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层变质规律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窦新钊 姜波 +3 位作者 秦勇 屈争辉 杨兆彪 吴艳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429,共6页
在煤镜质组反射率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煤田勘探资料分析,总结了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层变质规律,综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野外地质、微观构造和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对煤层变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层煤... 在煤镜质组反射率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煤田勘探资料分析,总结了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层变质规律,综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野外地质、微观构造和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对煤层变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层煤种齐全,变质程度普遍偏高,整体上具有南北高中间低、东部高西部低的特点,分别以盘关向斜和水城两个低变质区域为中心向四周递增;黔西地区晚二叠世煤层深成变质作用是其主控类型,J3-K1期间叠加了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燕山运动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构造形态决定了煤层的不同的埋藏深度,进而决定了煤层的变质程度,水城-紫云断裂等深大断裂只是形成于上地壳的脆性变形构造,并且处于强烈的挤压应力场中,并非岩浆侵入通道,岩浆侵入煤系促进煤层变质只存在于局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地区 晚二叠世煤层 规律 机理 反射率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识别我国的煤阶类型 被引量:21
14
作者 毛志强 赵毅 +3 位作者 孙伟 蔡文渊 罗安银 赵永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6-771,共6页
以中石油廊坊分院煤层气岩石物理实验室的煤阶类型分类标准为前提,分析了我国现有煤阶类型的识别方法,并阐述了实验测量法、统计法(岩芯刻度测井)和测井资料交会图法的适用条件。从实际应用上认为,测井资料交会图法从机理上考虑了煤化... 以中石油廊坊分院煤层气岩石物理实验室的煤阶类型分类标准为前提,分析了我国现有煤阶类型的识别方法,并阐述了实验测量法、统计法(岩芯刻度测井)和测井资料交会图法的适用条件。从实际应用上认为,测井资料交会图法从机理上考虑了煤化作用演化过程中H/C、O/C含量、水分和煤大分子结构芳香性程度的变化对地球物理测井的影响,综合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和沁水盆地4个盆地6个井区的煤层气井的测井资料,在井眼条件较好,煤层较厚的情况下建立了相应的煤阶类型识别图版。通过对沁水盆地中部和恩洪盆地两个井区的实际资料处理发现,这套煤阶类型的识别图版与实验室分析的结果符合率在95%以上,证实了该套方法建立的煤阶类型识别图版应用在这些地区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阶类型 地球物理测井 交会图法 反射率 煤层气
下载PDF
炼焦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对焦炭显微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项茹 薛改凤 +1 位作者 陈鹏 宋子逵 《煤化工》 CAS 2007年第5期47-49,52,共4页
对近年来武钢炼焦单种煤和配合煤进行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分析,并对相应焦炭进行显微结构和热性能测试。实验发现,炼焦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的变化,引起焦炭显微结构的变化,而焦炭显微结构的变化最终影响焦炭的热性能;要使含碱大型高炉用焦... 对近年来武钢炼焦单种煤和配合煤进行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分析,并对相应焦炭进行显微结构和热性能测试。实验发现,炼焦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的变化,引起焦炭显微结构的变化,而焦炭显微结构的变化最终影响焦炭的热性能;要使含碱大型高炉用焦炭的热性能保持良好,焦炭显微结构中的各显微组分要有合理的比例,细粒结构不能过高,其他各向异性结构也不能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 反射率 焦炭 显微结构 热性能
下载PDF
六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最大镜质组反射率与弹性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赟 张玉贵 许小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16-2122,共7页
煤镜质组反射率是评价煤阶、区分煤种的重要参数之一,在煤层气勘探与开发、采煤、化工和冶金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以往煤阶的评价单纯通过巷道和钻孔取芯的煤样实验室测试分析获得,受取样点有限限制.本文通过6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挥发分和... 煤镜质组反射率是评价煤阶、区分煤种的重要参数之一,在煤层气勘探与开发、采煤、化工和冶金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以往煤阶的评价单纯通过巷道和钻孔取芯的煤样实验室测试分析获得,受取样点有限限制.本文通过6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挥发分和镜质组最大反射率的测试,配合煤样的超声弹性测量,探讨了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与地震属性参数—波速、密度和弹性模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与地震属性参数均存在较好的线性正相关,其中以密度与纵波速度的相关程度最高.从而为利用煤田地震预测镜质组最大反射率,进而预测煤阶的三维立体分布提供了试验与物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率 煤阶 弹性模量 相关
下载PDF
六种不同煤阶煤的品质因子特征 被引量:16
17
作者 许小凯 王赟 孟召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44-650,共7页
通过6种不同煤阶煤的弹性测试,分析了煤岩变质程度(以镜质组最大反射率表示)与煤岩品质因子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煤岩速度与品质因子之间的关系及纵波与横波品质因子的各向异性特征.研究发现:煤岩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与纵波... 通过6种不同煤阶煤的弹性测试,分析了煤岩变质程度(以镜质组最大反射率表示)与煤岩品质因子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煤岩速度与品质因子之间的关系及纵波与横波品质因子的各向异性特征.研究发现:煤岩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与纵波、横波品质因子均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垂直层理方向的波速与品质因子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好于走向与倾向方向;垂直层理方向的纵波与横波品质因子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可达93.5%;煤岩的三方向品质因子存在各向异性,且强于速度的各向异性.通过横波品质因子与纵波品质因子间相互换算的理论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室实测结果的对比,证明了该理论公式的可靠性,误差小于10%,为多分量转换波的吸收衰减补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反射率 因子 各向异性 衰减补偿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古地温梯度模拟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艳飞 肖贤明 《海相油气地质》 2010年第4期57-61,共5页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古地温梯度一直缺乏研究。以普光气田已有的实测反射率数据为依据,应用EasyRo模拟计算方法,研究了该区主要生烃期的古地温梯度。结果表明,对川东北地区主要埋藏与生烃期(三叠纪—早白垩世)进行的成熟度模拟计算,应用古...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古地温梯度一直缺乏研究。以普光气田已有的实测反射率数据为依据,应用EasyRo模拟计算方法,研究了该区主要生烃期的古地温梯度。结果表明,对川东北地区主要埋藏与生烃期(三叠纪—早白垩世)进行的成熟度模拟计算,应用古地温梯度为3.0℃/100m的古地温模式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非常吻合。进一步提出了该区的简化古地温模式为[3.0℃/100m(>96Ma)—2.8℃/100m(65Ma)—2.2℃/100m(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古地温梯度 反射率 EasyRo模拟法
下载PDF
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及其所反映的构造应力场 被引量:15
19
作者 蒋建平 高广运 康继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8-145,共8页
为了利用煤镜质组反射率推断豫北构造应力场,基于构造应力是造成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VRA)的主要控制因素,对在豫北焦作、安阳、鹤壁三个矿区井下取的定向煤样品进行了室内显微镜下反射率测试,对测试数据按有关公式进行计算后就得出了... 为了利用煤镜质组反射率推断豫北构造应力场,基于构造应力是造成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VRA)的主要控制因素,对在豫北焦作、安阳、鹤壁三个矿区井下取的定向煤样品进行了室内显微镜下反射率测试,对测试数据按有关公式进行计算后就得出了由最大反射率值、中间反射率值、最小反射率值为轴组成的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VRI).结果表明,研究区煤样显示二轴晶正光性,它们经过了强烈的构造变形,研究区煤样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是由构造应力所引起;由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VRI)得出的豫北构造应力场与钻探、节理统计、河南省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等方法得出的应力场基本上是吻合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应力场到安阳、鹤壁矿区后发生了向左的偏转.总之,利用煤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推断构造应力场的方法是可行的、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率 构造应力场 豫北
下载PDF
镜质组反射率指导优化配煤炼焦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田英奇 张卫华 +2 位作者 沈寓韬 鲁锡兰 张德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2-168,共7页
为了提高焦炭质量,特别是焦炭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从镜质组反射率角度研究了优化配煤炼焦的影响因素。通过对8种炼焦煤种的煤质分析、单独炼焦和配煤炼焦的焦炭质量分析与评价,阐述了不同煤种在配煤炼焦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某... 为了提高焦炭质量,特别是焦炭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从镜质组反射率角度研究了优化配煤炼焦的影响因素。通过对8种炼焦煤种的煤质分析、单独炼焦和配煤炼焦的焦炭质量分析与评价,阐述了不同煤种在配煤炼焦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某企业原配煤方案存在的问题,基于煤岩配煤原理,选择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max)及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2个因素作为指导优化配煤的指标参数,制定了6组优化配煤方案进行炼焦试验。结果表明,配合煤的Rmax与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是优化配煤方案的有效调控指标,优化配煤方案获得的粒焦CRI*降低1.95%,CSR*增加3.45%,焦炭热态强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 配煤 焦炭热态强度 反射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