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镍小团簇的基态结构和能量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华宝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8,共4页
采用Gupta势来描述Nin 团簇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用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的遗传算法优化计算了Nin 团簇 (n =2~ 2 3)的基态结构和能量 ,给出了结构和能量随原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并讨论了其相对稳定性。
关键词 基态结构 结构 能量 遗传算法 Gupta热 相对稳定性
下载PDF
小镍团簇Ni_n(n=2~6)电子结构和拓扑分析
2
作者 唐典勇 胡建平 +1 位作者 伏秦超 张元勤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2-326,共5页
在UBP86/TZVP水平上计算了小镍团簇(Nin,n=2~6)的稳定基态结构并用自然键轨道(NBO)和分子中的原子量子理论(QTAIM)分析了这些团簇的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Ni团簇基态结构具有较高自旋多重度。QTAIM分析表明镍团簇中Ni-Ni键均为金属... 在UBP86/TZVP水平上计算了小镍团簇(Nin,n=2~6)的稳定基态结构并用自然键轨道(NBO)和分子中的原子量子理论(QTAIM)分析了这些团簇的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Ni团簇基态结构具有较高自旋多重度。QTAIM分析表明镍团簇中Ni-Ni键均为金属键。除Ni2团簇中Ni-Ni键为纯粹的σ键外,其他团簇中Ni-Ni键具有部分π键特征。提出了采用团簇的原子平均离域化指数(δ)来表示团簇的相对稳定性,平均离域化指数与团簇的平均结合能具有较好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结构 自然键轨道分析 分子中的原子量子理论
下载PDF
石墨层间Ni_(500)团簇形态与熔化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沈海军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7-550,共4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石墨层间Ni500团簇的形态及熔化特性进行了模拟,并与自由状态下Ni500团簇的形态及熔化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①温度T=300 k时,石墨层间Ni团簇的形态呈现为平行于石墨层的多个Ni原子层,自由状态下的Ni团簇呈现...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石墨层间Ni500团簇的形态及熔化特性进行了模拟,并与自由状态下Ni500团簇的形态及熔化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①温度T=300 k时,石墨层间Ni团簇的形态呈现为平行于石墨层的多个Ni原子层,自由状态下的Ni团簇呈现为近似球形,两者均具有晶体特征;②自由状态下Ni团簇的熔化为“晶体熔化”,熔点约为740 k;③在300~980 k的升温过程中,石墨层间Ni团簇的形态由多个镍原子层转变为吸附在石墨层内侧的四层镍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 分子动力学 形态 熔化
原文传递
氢原子与小镍团簇的结合及其对镍团簇磁性的影响
4
作者 许向华 胡维军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51-54,共4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复合物NinH(n≤6)的能量,得到Nin、H的最佳结合方式--H最可能和Nin(n=1,2)顶点结合,和Nin(n=3~6)最可能桥结合.讨论了H对Nin磁性的影响:结合H使Nin(n=1~2,5~6)的磁性变弱了;Nin(n=3,4)的磁性增强了.
关键词 磁性 结合能 密度泛函
下载PDF
氢原子与团簇Ni_7的结合位
5
作者 许向华 胡维军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48-52,共5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团簇Ni7的两种异构体和氢原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Ni7H能量,得到Ni7的这两种异构体与H原子的最佳结合方式——H和Ni7-1、2最可能三重位结合.
关键词 结合位 密度泛函
下载PDF
镍小团簇中金属键的ELF和LOL函数研究
6
作者 唐典勇 李蓉 刘雪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6-70,共5页
用非限制性密度泛函方法UBP86泛函结合def2-TZVP基组获得了Ni2~6团簇的几何结构并用ELF(ElectronLocalized Function)和LOL(Localized Orbital Locator)函数对小镍团簇的电子结构进行拓扑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Ni2团簇外,团簇中Ni—Ni... 用非限制性密度泛函方法UBP86泛函结合def2-TZVP基组获得了Ni2~6团簇的几何结构并用ELF(ElectronLocalized Function)和LOL(Localized Orbital Locator)函数对小镍团簇的电子结构进行拓扑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Ni2团簇外,团簇中Ni—Ni键的成键临界点不在键轴上,为弯曲键.镍团簇中Ni—Ni间的金属键为部分共价键,其价层Basin的布局数均小于1e,并且团簇中存在多个多中心价层Basin.团簇中各个化学键均强烈离域化.团簇中的单电子主要位于内层轨道,并没有参与成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结构 ELF函数 LOL函数
下载PDF
碳纳米管形成机理的Monte Carlo模拟
7
作者 李换英 任秀彬 郭向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6-118,共3页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碳纳米管生长初期"碳帽"的形成过程,并且考察了碳原子的添加速率对其形成过程的影响。模拟在立方元胞中进行,先随机放置一个金属团簇和一些碳原子形成共熔体,然后在距离共熔体表面0.6nm处释放碳原子。...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碳纳米管生长初期"碳帽"的形成过程,并且考察了碳原子的添加速率对其形成过程的影响。模拟在立方元胞中进行,先随机放置一个金属团簇和一些碳原子形成共熔体,然后在距离共熔体表面0.6nm处释放碳原子。模拟结果表明,碳原子首先吸附在金属团簇的表面,然后扩散到团簇中。当碳原子在团簇中的浓度达到饱和后,在镍团簇的另一侧析出,形成"碳帽"结构。碳原子的添加速率太快,不利于形成碳帽,甚至形不成"碳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帽 生长机理 MONTE CARLO模拟
下载PDF
纳米尺寸团簇Ni_nZr_n(n=3~5)的几何结构与成键规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艺平 董昆明 +4 位作者 谭凯 王娴 林梦海 林连堂 张乾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53-456,共4页
根据化学键理论与拓朴原理 ,设计了团簇 Nin Zrn(n=3~ 5 )的可能几何构型 ,并用从头算方法进行构型优化 .结果表明 :由 Ni Zr组成的团簇原子间的 Zr—Zr和 Zr— Ni键明显较强 ,而 Ni—Ni的成键较弱 ;并发现 Nin Zrn(n=3~ 5 )团簇电子... 根据化学键理论与拓朴原理 ,设计了团簇 Nin Zrn(n=3~ 5 )的可能几何构型 ,并用从头算方法进行构型优化 .结果表明 :由 Ni Zr组成的团簇原子间的 Zr—Zr和 Zr— Ni键明显较强 ,而 Ni—Ni的成键较弱 ;并发现 Nin Zrn(n=3~ 5 )团簇电子性质与有机烯烃分子等瓣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Zr 等瓣相似 几何结构 化学键 成键规律 锆合金玻璃 拓扑原理
下载PDF
基于镍纳米团簇-铕混合物的纸基比率荧光传感器检测四环素——推荐一个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
9
作者 王宇琳 陈锦婷 +1 位作者 韩炜田 丘秀珍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10期243-249,共7页
介绍了一个科研转化的综合化学实验项目,基于镍纳米团簇(NiNCs)-铕混合物(NiNCs-Eu^(3+))荧光传感器检测四环素。实验包括NiNCs-Eu^(3+)的制备、表征及对四环素的响应性能,纸基传感器的构建及可视化识别的分析方法探究。该实验综合性强... 介绍了一个科研转化的综合化学实验项目,基于镍纳米团簇(NiNCs)-铕混合物(NiNCs-Eu^(3+))荧光传感器检测四环素。实验包括NiNCs-Eu^(3+)的制备、表征及对四环素的响应性能,纸基传感器的构建及可视化识别的分析方法探究。该实验综合性强、操作简便、成本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一个“看得见”的综合化学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四环素 纸基荧光传感器 综合化学实验
下载PDF
金属杂氮团簇FeN^(+)_(n)、CoN^(+)_(n)和NiN^(+)_(n)的生成及光解
10
作者 李陶琦 丁可伟 +4 位作者 刘红利 卜建华 杨斌 刘卫 葛忠学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0-204,I0002,共6页
为了制备新型高氮含量的原子簇材料,分别将金属铁、钴和镍粉末与氮化硼制成的底物,经波长532nm激光溅射生成了杂氮团簇FeN^(+)_(n)、CoN^(+)_(n)和NiN^(+)_(n),并采用波长266nm激光进行了光解。结果表明,不同底物生成的金属杂氮团簇具... 为了制备新型高氮含量的原子簇材料,分别将金属铁、钴和镍粉末与氮化硼制成的底物,经波长532nm激光溅射生成了杂氮团簇FeN^(+)_(n)、CoN^(+)_(n)和NiN^(+)_(n),并采用波长266nm激光进行了光解。结果表明,不同底物生成的金属杂氮团簇具有不同特点:3种金属杂氮团簇最高含氮原子数分别为8、12和8;铁杂氮团簇有2种偶数氮原子团簇,其中FeN^(+)_(8)离子峰强度较高;钴杂氮团簇有4种偶数氮原子团簇,团簇离子峰相对强度从6到8随氮原子数增加而提高、从8到12随氮原子数增加而降低,其中CoN^(+)_(8)离子峰强度最高;镍杂氮团簇有2种偶数氮原子团簇NiN+6和NiN^(+)_(8),其离子峰相对强度随氮原子数增加而增高;FeN^(+)_(8)、CoN^(+)_(8)和NiN^(+)_(8)光解通道分别为1个、1个和2个,对应的光解产物分别为Fe^(+)、Co^(+)及Ni^(+)和NiN^(+)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铁氮 钴氮 激光溅射 激光光解
下载PDF
不同尺寸纳米镍颗粒熔化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殷开梁 张杰 毛兴芳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2016年第4期383-387,共5页
负载的纳米金属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但其制备过程中容易发生团簇烧结现象。为尽量避免这一现象发生,纳米金属团簇的熔化及烧结作用需加以仔细研究。本工作利用MS软件、COMPASS力场以及软件自有分析手段,对截取粒径在(1.6~3)nm范围的... 负载的纳米金属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但其制备过程中容易发生团簇烧结现象。为尽量避免这一现象发生,纳米金属团簇的熔化及烧结作用需加以仔细研究。本工作利用MS软件、COMPASS力场以及软件自有分析手段,对截取粒径在(1.6~3)nm范围的5种纳米镍团簇的熔化性质及结构演变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可采用定向相关函数、系统的能量以及径向分布函数曲线3种手段来联合指示团簇的熔化区间,其中定向相关函数指示最为清晰。对尺寸效应的模拟结果显示,当粒径超过2 nm时,纳米镍团簇存在预熔化现象,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纳米镍的完全熔化温度区间随粒径的增加而升高,但均低于块状镍的熔点,这一结果与大多数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纳米镍的烧结提供一定的方法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分子动力学 定向相关函数 熔化性质 预熔化
原文传递
纳米镍团簇表面性质及能量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曹乐 殷开梁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9-623,共5页
在单分散金属纳米粒子制备过程中,金属烧结现象需要尽量避免。烧结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性质和能量对烧结作用有着重要影响。本工作利用分子动力学,以4种不同粒径的金属Ni纳米团簇为研究对象,在COMPASS力场下对不同温... 在单分散金属纳米粒子制备过程中,金属烧结现象需要尽量避免。烧结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性质和能量对烧结作用有着重要影响。本工作利用分子动力学,以4种不同粒径的金属Ni纳米团簇为研究对象,在COMPASS力场下对不同温度下其表面积、扩散性质、表面能以及比表面能等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随着温度从300K升至1000K,纳米团簇的表面积稍微增加了约5%,表面层扩散系数显著增加了约3个数量级,表面能量升高了约15%,同时表面层与体相的能量差明显增加了近3倍。比表面能定义为增加单位表面积所引起的表面能的增量。计算结果表明,700K时团簇的比表面能比镍熔点处的表面张力高出约3个数量级,预示着团簇烧结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比表面能随温度升高以及粒径增大而下降,与热力学原理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分子动力学 表面性质 表面能 比表面能
原文传递
金镍二元团簇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典勇 金诚 +1 位作者 邹婷 黄雪娜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539-1546,共8页
在UBP86/LANL2DZ和UBP86/def2-TZVP水平下详细研究了AumNin(m+n≤6)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详细地分析了团簇的结构特征,平均结合能,垂直电离势,垂直电子亲和能,电荷转移以及成键特征.所有混合团簇中,镍原子趋于聚集到一起,形成最多N... 在UBP86/LANL2DZ和UBP86/def2-TZVP水平下详细研究了AumNin(m+n≤6)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详细地分析了团簇的结构特征,平均结合能,垂直电离势,垂直电子亲和能,电荷转移以及成键特征.所有混合团簇中,镍原子趋于聚集到一起,形成最多Ni—Ni键,金原子分布在镍原子聚集体周围以形成最多Au—Ni键.Ni原子较少团簇的电子性质与纯金团簇类似,呈现一定奇偶振荡.混合团簇中存在镍到金原子间的电荷转移.Ni原子较少团簇中,自旋电子主要定域在Ni原子上,Ni原子较多团簇中,Au原子明显受到自旋极化.混合团簇的分波态密度表明,AuNi混合团簇对小分子的反应活性要高于纯金团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垂直电离能 垂直电子亲和能 态密度(DOS) 密度泛函理论
原文传递
金镍六原子团簇吸附CO的密度泛函研究
14
作者 唐典勇 胡建平 +1 位作者 伏秦超 张元勤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6-490,共5页
在UBP86/LAN2DZ水平上计算了金镍二元团簇(AunNi6-n,n=0~6)吸附CO的稳定构型和相关性质。计算结果表明,AunNi6-nCO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在AunNi6-n团簇最低能量结构或亚稳态结构基础上吸附CO分子而形成。优化结构中C-O键长表明,吸附后... 在UBP86/LAN2DZ水平上计算了金镍二元团簇(AunNi6-n,n=0~6)吸附CO的稳定构型和相关性质。计算结果表明,AunNi6-nCO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在AunNi6-n团簇最低能量结构或亚稳态结构基础上吸附CO分子而形成。优化结构中C-O键长表明,吸附后的CO没有解离,即CO分子在AunNi6-n团簇表面发生非解离吸附。除Au6和Au5Ni团簇外,AunNi6-nCO团簇中C-O键长均在0.120 nm以上,CO分子的活化程度较大。除Au6团簇外,CO在AunNi6-n团簇表面的吸附能均比较大,表明CO吸附后不容易发生解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 电子结构 CO吸附 吸附能 密度泛函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