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萘胁迫下秋茄MnSOD基因和C4H基因的实时定量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宋晖 王友绍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研究首次探讨了萘胁迫下红树植物秋茄不同组织C4H基因和MnSOD基因的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在叶茎根中的表达量有明显的差异,C4H基因在叶茎中的表达量明显大于根,MnSOD基因的表达量为叶最大,茎次之,根最小。在5个不同浓度的萘... 研究首次探讨了萘胁迫下红树植物秋茄不同组织C4H基因和MnSOD基因的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在叶茎根中的表达量有明显的差异,C4H基因在叶茎中的表达量明显大于根,MnSOD基因的表达量为叶最大,茎次之,根最小。在5个不同浓度的萘胁迫下,C4H基因和MnSOD基因的表达普遍被诱导,转录水平都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而且在叶组织中的表达量和萘处理浓度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46和0.902(p<0.05),而在根和茎中并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萘胁迫下秋茄叶子是最敏感的部位,而C4H基因和MnSOD基因在叶子中的表达量则为指示萘胁迫强度的良好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实时定量PCR 肉桂酸-4羟化基因 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下载PDF
动物抗氧化系统中主要抗氧化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0
2
作者 张克烽 张子平 +2 位作者 陈芸 林鹏 王艺磊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3-160,共8页
抗氧化系统是机体清除体内多余的活性氧、保护自身免受氧化损伤的重要体系,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起主要作用。本文将对动物抗氧化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的种类、... 抗氧化系统是机体清除体内多余的活性氧、保护自身免受氧化损伤的重要体系,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起主要作用。本文将对动物抗氧化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的种类、分布、结构及表达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系统 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氧化基因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基因
下载PDF
一个肌萎缩侧索硬化家系的SOD1基因突变 被引量:19
3
作者 史树贵 李露斯 +1 位作者 陈康宁 刘昕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SHI Shu-gui, LI Lu-si, CHEN Kang-nin, LIU X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Southwest Hospital,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P.R. China.)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mutation of Cu/Zn superoxide di... SHI Shu-gui, LI Lu-si, CHEN Kang-nin, LIU X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Southwest Hospital,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P.R. China.)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mutation of 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 SOD1) gene in an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family with unique phenotype. Methods Five exons of SOD1 gene were amplified by PCR.The differences of these products were analyzed by PCR-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and visualized by silver staining. Results Abnormal bands were found in exons 2 and 5 of SOD1 gene in several familial members. DNA sequence analysis verified that a base pair insertion occurred in the codon area of exon 2 and in the intron area of exon 5. And the insertion mutation of exon 2 led to a frameshift mutation and premature stop. It is a new type of SOD1 mutation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famili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Conclusion Insertion mutation of exon 2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disease of an ALS family in Chongq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中国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晓光 张莉红 +4 位作者 谢曼青 刘明生 李本红 赵燕环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86-691,共6页
目的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上、下运动神经元退变引起的一种进行性致死性疾病,家族性ALS占10%~20%,铜锌SOD1基因突变存在于20%的家族性患者和少数散发性患者,某些突变还具有地域分布和特殊临床表型的规律性.我们旨在分析我国3个家族... 目的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上、下运动神经元退变引起的一种进行性致死性疾病,家族性ALS占10%~20%,铜锌SOD1基因突变存在于20%的家族性患者和少数散发性患者,某些突变还具有地域分布和特殊临床表型的规律性.我们旨在分析我国3个家族性ALS家系SOD1基因突变特点,并与不同国家和地区SOD1突变比较,分析其临床表型的特征性.方法 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SOD1基因的5对引物对其5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归纳整理患者临床表型资料,进行表型-基因型关联分析.结果 家系1中SOD1基因外显子2的H46R杂合突变,即CAT→CGT,使得46位由编码组氨酸变为编码精氨酸.先证者48岁,女性,43岁起病,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和萎缩.家系中其他3例患者首发症状与先证者相似,病情进展均较缓慢,生存期较长.家系2中先证者20岁,男性,临床表现为延髓性麻痹,病程进展快速,生存期1年,位于3号外显子的杂合突变,即G72C突变.其父亲也出现同样的突变,但无ALS临床表现,其姑姑也有类似病史.家系3中5例患者5号外显子的E133V杂合突变,先证者中年起病,病程逐渐进展,生存期5年.结论 H46R的杂合突变国内未见报道,国外日本人曾多次报道及巴基斯坦有1个家系报道,欧美均未见报道,推测此突变可能为亚裔所特有.G72C突变的家系,临床表型为较早发病,病程进展迅速,生存期1年,突变外显率低导致家族成员不发病,常被诊断为散发病例,因此对于散发性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同时检测SOD1基因突变十分必要.E133V突变的家系为国际首先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在乳酸乳球菌中的食品级表达 被引量:7
5
作者 卫文仲 向华 谭华荣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7-353,共7页
以lacF基因为食品级选择标记 ,构建了乳酸乳球菌食品级基因表达系统 ,并进而实现了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在乳酸乳球菌中的食品级表达。首先构建了含有lacF基因两侧同源DNA序列 (0 .5kb)的整合型质粒pUCEmDE ,通过pUCEmDE与乳酸乳球... 以lacF基因为食品级选择标记 ,构建了乳酸乳球菌食品级基因表达系统 ,并进而实现了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在乳酸乳球菌中的食品级表达。首先构建了含有lacF基因两侧同源DNA序列 (0 .5kb)的整合型质粒pUCEmDE ,通过pUCEmDE与乳酸乳球菌MG52 67染色体上单拷贝的乳糖操纵子之间的同源双交换 ,构建了lacF基因缺失突变的食品级受体菌WZ1 0 3 (Lac-) ,并经PCR及Lac表型检测所验证。然后构建了互补质粒pMG36eF ,其lacF基因的表达受组成型的强启动子P32 的控制。将其电转化导入WZ1 0 3后 ,Lac+表型得到恢复 ,表明WZ1 0 3中lacF基因的功能可被互补质粒pMG36eF上的lacF基因互补。随后 ,以互补质粒pMG36eF为基础 ,构建了不含任何抗生素抗性选择标记的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食品级表达质粒pWZ1 0 4。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OD活性凝胶染色分析 ,检测到WZ1 0 3(pWZ1 0 4 )中Cu ZnSOD的表达 ,并且具有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乳酸乳球菌 食品级表达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艾灸对亚急性衰老大鼠松果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mRNA表达及脂褐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梁欣 钟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艾灸延缓衰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艾灸组(模灸组),空白组每日颈部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1次,模型组每日颈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1次,模灸组在每日颈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一次后,选用... 目的探讨艾灸延缓衰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艾灸组(模灸组),空白组每日颈部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1次,模型组每日颈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1次,模灸组在每日颈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一次后,选用双侧脾俞、肾俞进行艾灸治疗1次,连续治疗6 w后,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及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结合病理图文图像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松果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RNA表达和脂褐素(LF)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松果体中SOD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01)LF含量明显增加(P<0.001)。与模型组相比,模灸组大鼠松果体中SOD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LF含量显著减少(P<0.001)。结论艾灸可通过上调松果体SOD mRNA表达、减缓松果体中LF堆积而延缓松果体衰退,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机体衰老。这可能是艾灸延缓机体衰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松果体 艾灸 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表达 脂褐素
下载PDF
艾灸神阙穴对肾阳虚家兔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赵彩娇 范郁山 +1 位作者 李灿 陆燕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386-5388,共3页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对衰老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成8组,即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模型组)、Ⅲ组(神阙预防组)、Ⅳ组(神阙加足三里预防组)、Ⅴ组(神阙加命门预防组)、Ⅵ组(神阙治疗组)、Ⅶ组(神阙加足三里治疗组)、Ⅷ...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对衰老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成8组,即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模型组)、Ⅲ组(神阙预防组)、Ⅳ组(神阙加足三里预防组)、Ⅴ组(神阙加命门预防组)、Ⅵ组(神阙治疗组)、Ⅶ组(神阙加足三里治疗组)、Ⅷ组(神阙加命门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均采用羟基脲片灌胃法造成肾阳虚家兔模型。三个预防组灌胃的同时分别施以艾炷灸,三个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分别予以艾炷灸治疗,观察各组家兔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RNA的表达。并通过单用神阙穴与神阙穴加足三里、神阙穴加命门等穴位组合进行比较,探讨不同穴位配伍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Ⅲ、Ⅳ、Ⅴ造模结束后出现少许肾阳虚症状(P>0.05),经艾灸治疗后肾组织中Cu/Zn-SOD mRNA和MnSOD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Ⅱ组(P<0.01),且较Ⅰ组无显著差异(P>0.05);造模后Ⅵ、Ⅶ、Ⅷ组出现明显的肾阳虚症状(P<0.01),经艾灸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P<0.01),且肾组织中Cu/Zn-SOD mRNA和Mn-SOD mRNA的相对表达量也明显高于Ⅱ组(P<0.01),而与Ⅰ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艾灸神阙、神阙加足三里、神阙加命门三种方法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艾灸神阙、神阙加足三里、神阙加命门三种方法均可有效提高肾阳虚家兔SOD表达量,对肾阳虚家兔具有明显预防及治疗作用。艾灸神阙穴延缓衰老机制与调节自由基代谢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神阙穴 肾阳虚 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表达
下载PDF
cpe+产气荚膜梭菌cpe定位分析
8
作者 姜艳芬 钟建辉 +1 位作者 张凯悦 尹婧夷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0-986,共7页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和许多非食源性人类胃肠道(GI)疾病。编码其肠毒素(Clostridium perfringens enterotoxin, CPE)的基因cpe若位于染色体的菌易引起食物中毒,cpe位于质粒的菌与非食源性GI疾病相...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和许多非食源性人类胃肠道(GI)疾病。编码其肠毒素(Clostridium perfringens enterotoxin, CPE)的基因cpe若位于染色体的菌易引起食物中毒,cpe位于质粒的菌与非食源性GI疾病相关,因此本研究应用PCR检测、单位点序列分型分析(SLST)、耐热性测定,综合分析cpe+菌的cpe定位。结果显示,双重PCR检测29株cpe+菌仅扩增出600 bp的cpe目的条带,未检测出IS1470、IS1470-like、IS1151序列;通过sod、sodFPF PCR检测及SLST分析推测所有检测菌的cpe可能均位于染色体上;7-1和21-3的活菌及芽胞耐热性均高于42-2,推测两者cpe可能位于染色体,而42-2 cpe可能位于质粒上。结果为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食物中毒和非食源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控以及cpe的位置与所致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提供材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肠毒素基因 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单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芽胞 耐热性
原文传递
剑麻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鉴定及低温胁迫表达分析
9
作者 陈莉莎 李玉波 +3 位作者 胡晓丽 杨欣丽 易克贤 黄兴 《中国热带农业》 2024年第1期23-27,22,共6页
剑麻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纤维作物,生产中易受到寒害威胁而造成减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重要的保护酶,在植物应答低温等逆境条件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前人研究已初步明确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剑麻低温处理后起重要作用,但其在剑麻中... 剑麻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纤维作物,生产中易受到寒害威胁而造成减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重要的保护酶,在植物应答低温等逆境条件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前人研究已初步明确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剑麻低温处理后起重要作用,但其在剑麻中的基因序列及分子调控机制尚未明确。在已发表的剑麻转录组数据库中鉴定出5个SOD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其在不同植物物种中进化较保守。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低温胁迫后5个基因表达模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均与SOD活性变化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2个CSD基因和1个FSD基因与SOD活性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这3个基因在应答低温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鉴定了剑麻SOD基因并初步明确其应答低温胁迫表达模式,为深入开展剑麻抗寒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 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低温胁迫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乌桕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克隆及耐盐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牛蓓 宋君 +6 位作者 符佳 李锐 郭晓恒 邹亮 雍彬 郭静 高孝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3-749,共7页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成功获得了乌桕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sCu/Zn SOD)的cDNA全长.该序列含有48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Gen Bank登录号为KX169161),编码161个氨基酸残基,推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304 k Da,等电点为6.57.对应开放阅...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成功获得了乌桕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sCu/Zn SOD)的cDNA全长.该序列含有48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Gen Bank登录号为KX169161),编码161个氨基酸残基,推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304 k Da,等电点为6.57.对应开放阅读框的基因组序列含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同源性及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SsCu/Zn SOD和其他物种的Cu/Zn SOD有较高的同源性(67.26%-88.69%),含有一个保守的活性区.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32-SsCu/Zn SOD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诱导出目的蛋白.转化菌的盐胁迫实验显示,其具有抗盐胁迫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盐胁迫
下载PDF
中国华东地区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SOD1基因突变检测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嬿 董漪 +3 位作者 卢家红 刘丰韬 蒋雨平 邬剑军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6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目的对中国华东地区26例临床确诊为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FALS)家系的先证者进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的基因突变筛查。方法收集26例FALS家系先证者的外周血样本及临床资料。采用PCR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法对外周血DNA进行SOD1基因... 目的对中国华东地区26例临床确诊为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FALS)家系的先证者进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的基因突变筛查。方法收集26例FALS家系先证者的外周血样本及临床资料。采用PCR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法对外周血DNA进行SOD1基因5个外显子的突变筛查,并分析SOD1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有6例先证者检测出3种SOD1突变。其中3例为位于2号外显子的已知错义突变p.His46Arg(c.140A>G),均表现为单侧下肢远端起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不明显,平均病程可达10年以上。2例为位于2号外显子的已知错义突变p.Val47Ala(c.143T>C),临床表型较复杂,病变进展相对较快。1例为位于2号外显子新的错义突变p.Gly37Arg(c.112G>C),单侧上肢远端起病,上下运动神经元均受损,进展缓慢。结论中国华东地区FALS患者中SOD1基因突变仍占首位,突变与临床表型相关,其中His46Arg的临床表型具有特征性,有助于疾病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 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突变 临床表型
原文传递
棉花过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对植株耐盐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根海 张晓红 +2 位作者 付远志 董娜 王清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59,共6页
为了探讨棉花过表达SOD基因的遗传效应,利用Gen Bank数据库中棉花胞质SOD基因的核酸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克隆了棉花胞质Cu/Zn-SOD基因,构建了植物双元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腋芽遗传转化新技术,获得了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棉花植... 为了探讨棉花过表达SOD基因的遗传效应,利用Gen Bank数据库中棉花胞质SOD基因的核酸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克隆了棉花胞质Cu/Zn-SOD基因,构建了植物双元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腋芽遗传转化新技术,获得了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棉花植株。利用PCR扩增报告基因和Southern Blotting证明目标基因已经整合到棉花基因组上;转基因材料T1种子的耐盐性发芽试验表明,在NaCl胁迫下,与对照(非转基因)相比,转基因材料主根平均长度、芽平均长度和侧根平均数量均大于阴性对照,转基因植株与阴性对照相比,转基因植株叶片的MDA含量明显降低,叶绿素总量增加,脯氨酸含量略降低,SOD活性明显提高;转基因植株荧光定量PCR扩增证实目标基因在转基因材料中呈现组成性表达。在棉花中过量表达胞质Cu/Zn-SOD基因,能增加植株SOD活性,减轻盐分胁迫造成的细胞膜质过氧化,增强植株抵御盐分胁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遗传转化 耐盐能力
下载PDF
西伯利亚蓼铜伴侣蛋白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共转化烟草的耐盐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静 曲春浦 +2 位作者 许志茹 杨传平 刘关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8-217,共10页
为验证西伯利亚蓼铜伴侣蛋白基因(Ps ATX)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Ps SOD)共转化的烟草是否具有耐盐功能,分别构建了植物单价表达载体pROKⅡ-Ps ATX、pROKⅡ-Ps SOD和双价表达载体pROKⅡ-Ps ATX-PsSOD,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烟草,PC... 为验证西伯利亚蓼铜伴侣蛋白基因(Ps ATX)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Ps SOD)共转化的烟草是否具有耐盐功能,分别构建了植物单价表达载体pROKⅡ-Ps ATX、pROKⅡ-Ps SOD和双价表达载体pROKⅡ-Ps ATX-PsSOD,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烟草,PCR验证转基因植株后测定了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烟草的丙二醛(MDA)、活性氧、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此鉴定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结果表明:(1)Ps ATX和Ps SOD基因已成功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2)在100 mmol·L-1Na Cl处理条件下,转双价基因植株的MDA、活性氧、脯氨酸含量均比野生型和转单价基因植株低,而SOD活性则高于这两类植株。证明Ps ATX和Ps SOD基因共转化的烟草植株比转单价基因植株具有更强的耐Na Cl能力。本研究将为研究Ps ATX和Ps SOD基因的抗逆机制奠定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伴侣蛋白基因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双价表达载体 耐盐性
下载PDF
白骨壤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盛昌 谢潮添 刘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7,共5页
以红树植物白骨壤 (Avicenniamarina)基因组DNA为模板 ,根据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 ,得到特异基因片段。回收该基因片段 ,与pMD18 T载体连接 ,并转化到感受态大肠杆菌ER2566细胞 ,获得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以红树植物白骨壤 (Avicenniamarina)基因组DNA为模板 ,根据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 ,得到特异基因片段。回收该基因片段 ,与pMD18 T载体连接 ,并转化到感受态大肠杆菌ER2566细胞 ,获得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片段的克隆。序列分析表明白骨壤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片段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 ,编码78个氨基酸,与水稻、玉米、红薯和白杨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3.3% ,84.6% ,84.6%和87.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骨壤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红树植
下载PDF
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结构及其转录调控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秋悦 邹亚学 +1 位作者 唐家明 李素芬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8-35,共8页
综述了线粒体中抗氧化关键酶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各种因素对其转录调控的机制,以期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细胞和组织生理性或病理性氧化损伤提供指导。
关键词 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转录调控 氧化
下载PDF
六点始叶螨内参基因筛选及其在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EsSOD表达分析中的应用
16
作者 梁晓 陈青 +1 位作者 伍春玲 方永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5-181,共7页
为了筛选稳定内参基因分析六点始叶螨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EsSOD的表达量,本研究采用geNorm、Bestkeeper、Normfind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6个候选内参基因actin、gapdh、rpl13、α-tub、β-tub和18sRNA在六点始叶螨幼螨、前若螨、后若螨... 为了筛选稳定内参基因分析六点始叶螨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EsSOD的表达量,本研究采用geNorm、Bestkeeper、Normfind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6个候选内参基因actin、gapdh、rpl13、α-tub、β-tub和18sRNA在六点始叶螨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雌成螨中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根据geNorm软件分析得出6个候选内参引物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actin>β-tub>rpl13>α-tub>gapdh>18sRNA;根据NormFinder软件分析得出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rpl13>β-tub>actin>α-tub>18sRNA>gapdh;根据BestKeeper软件分析得出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β-tub>rpl13>actin>gapdh>α-tub>18sRNA;最终根据RefFinder软件的综合分析结果,actin和β-tub是稳定性最佳的2个内参引物。分别以actin和β-tub为内参进行EsSOD基因表达量的RT-qPCR分析,结果表明,与取食感螨橡胶树种质‘IAN2904’后EsSOD表达量相比,不同龄期六点始叶螨取食抗螨橡胶树种质‘IRCI12’后EsSOD表达量均降低。本研究获得了可用于六点始叶螨EsSOD表达量分析的稳定内参引物,为橡胶树种质抗螨性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点始叶螨 内参基因 氧化物歧化酶基因EsSOD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利用低温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提高大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17
作者 张丽媛 马红丹 +4 位作者 赵邯郸 徐丹丹 曲静 关淑艳 王丕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6-130,共5页
目的:利用低温聚合酶链式反应对大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进行改良。方法:将6种在较低退火温度下扩增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p REP5N上,构建p PM1、p PM2、p PM3、p PM4、p PM5、p PM6表达载体... 目的:利用低温聚合酶链式反应对大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进行改良。方法:将6种在较低退火温度下扩增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p REP5N上,构建p PM1、p PM2、p PM3、p PM4、p PM5、p PM6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后得到工程菌,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蛋白表达,并进行酶活力测定,筛选高酶活力菌株。结果:将已克隆的目的基因序列与已知的大豆Mn SOD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一致性平均为86.5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平均为82.58%。对已获得的6种工程菌进行蛋白质提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约为26 k D。经1%差异水平分析,改良后的SOD酶活力均有极显著提高,平均比对照菌株的酶活力提高1.95倍。结论:本实验证明低温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改变酶活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为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低温聚合链式反应 活力
下载PDF
增强谷氨酸棒状杆菌羧化途径对有机酸产量的影响
18
作者 陈俊 曹阳 +4 位作者 汪定奇 李娟娟 易梦凡 周卫 吴晓琴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18,共7页
以谷氨酸棒状杆菌CZ04为出发菌株,利用pK19mobsacB载体的反向筛选,通过在ppc和pyc基因前面敲入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启动子(P sod),相应获得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PC)上调的重组菌株CZ05和丙酮酸羧化酶(PYC)上调的重组菌株CZ06以及PPC... 以谷氨酸棒状杆菌CZ04为出发菌株,利用pK19mobsacB载体的反向筛选,通过在ppc和pyc基因前面敲入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启动子(P sod),相应获得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PC)上调的重组菌株CZ05和丙酮酸羧化酶(PYC)上调的重组菌株CZ06以及PPC、PYC双上调的重组菌株CZ07,并研究了增强谷氨酸棒状杆菌羧化途径对有机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启动子的敲入,对菌株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增强了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羧化代谢途径,能促进转基因菌株中有机酸的生成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状杆菌 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启动子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 丙酮酸羧化 羧化途径 有机酸产量
下载PDF
强启动子Psod对谷氨酸棒状杆菌pyc基因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邹志成 蒋佳稀 +4 位作者 丁俊辉 乔宝艺 曹懿佳 周卫 陈俊 《微生物前沿》 2019年第3期103-109,共7页
为了获得L-苹果酸高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C.glutamicum),通过基因编辑,在草酰乙酸回补途径的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yc)前面,敲入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启动子(Psod),重组菌株命名为CZM03,通过强启动子Psod增强PYC酶活性,促进丙酮酸→草... 为了获得L-苹果酸高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C.glutamicum),通过基因编辑,在草酰乙酸回补途径的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yc)前面,敲入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启动子(Psod),重组菌株命名为CZM03,通过强启动子Psod增强PYC酶活性,促进丙酮酸→草酰乙酸→苹果酸,利于苹果酸的生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C.glutamicum相比,重组菌株CZM03的PYC活性上调了约2.2倍;到平台期,两者的生长速率和最大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Psod强启动子的敲入,对菌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是PYC的酶活却有大幅度提高,这对于目的产物的积累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苹果酸 谷氨酸棒状杆菌 基因编辑 丙酮酸羧化 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启动子Psod
下载PDF
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凌敏 谢科 苏上贵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476-477,共2页
目的 :研究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h Mn- SOD)基因在不同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以人肝细胞株 (L 0 2 )总 RNA为模板 ,用 RT- PCR扩增出 h Mn- SOD c DNA,构建重组质粒 p SE380 - Mn SOD并分别转化至 3种大肠杆菌 DH 5α、TOP10和BL... 目的 :研究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h Mn- SOD)基因在不同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以人肝细胞株 (L 0 2 )总 RNA为模板 ,用 RT- PCR扩增出 h Mn- SOD c DNA,构建重组质粒 p SE380 - Mn SOD并分别转化至 3种大肠杆菌 DH 5α、TOP10和BL 2 1。采用 SDS- PAGE和改良的连苯三酚法分别检测 SOD酶蛋白及其活性。结果 :h Mn- SOD基因在 3种大肠杆菌中都可以表达 ,表达量分别为菌体总蛋白质的 11.9%、15 .8%和 30 .2 %。表达产物具有 SOD酶活性 ,酶比活性分别为 90 .15 U/ m g、114 .0 6 U/ mg和 2 16 .13U/ mg。结论 :h Mn- SOD基因在不同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不同 ,在 B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大肠杆菌 表达 克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