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7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成年人颞下颌关节间隙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测量分析 被引量:58
1
作者 王瑞永 马绪臣 +1 位作者 张万林 柳登高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获得50名健康成年人100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 mandibular joint,TMJ)关节间隙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值,并对髁突位置进行分析。方法:对经过严格筛选、符合试验设计的50名健康成年人100... 目的:获得50名健康成年人100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 mandibular joint,TMJ)关节间隙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值,并对髁突位置进行分析。方法:对经过严格筛选、符合试验设计的50名健康成年人100侧颞下颌关节行CBCT扫描,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使用5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对CBCT图像矢状位关节中间层面关节间隙进行定量测量研究,并对这些测量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获得了5种不同测量方法CBCT图像关节间隙测量值。3种线距定量测量方法均表明关节前间隙和后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9,P值均大于0.05);双侧关节前、上、后间隙测量结果对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0,P值均大于0.05);5种测量方法双侧关节间隙ln(P/A)值间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t≤0.74,P值均>0.05)。结论:在CBCT图像上,5种测量方法均显示髁突基本位于关节窝的中央位置,左右基本对称,但有一定的变异范围。CBCT检查可以准确地反映颞下颌关节关节间隙情况,在与颞下颌关节间隙改变相关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锥形ct 关节间隙
下载PDF
应用锥形束CT分析肿瘤放疗中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 被引量:40
2
作者 许峰 王瑾 +3 位作者 柏森 徐庆丰 沈娅丽 钟仁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11-1116,共6页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中肿瘤患者每次的治疗摆位受很多因素影响,存在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本研究目的是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技术研究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及纠正方法。方法:对51例放疗肿瘤患...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中肿瘤患者每次的治疗摆位受很多因素影响,存在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本研究目的是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技术研究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及纠正方法。方法:对51例放疗肿瘤患者,其中头颈部肿瘤19例,胸部肿瘤25例,腹、盆部肿瘤7例,在每次照射前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调整后及治疗结束时获取CBCT,通过系统的匹配功能,将获取的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左右(X)、头脚(Y)、前后(Z)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及纠正方法。结果:51例患者共进行CBCT扫描1934次。每次治疗开始前首次摆位CBCT955次,调整治疗床后再次CBCT扫描525次,治疗后CBCT扫描454次。X、Y、Z三维方向分次间摆位误差在头颈部分别为(1.2±0.9)mm、(1.2±1.1)mm和(1.0±0.8)mm;在胸部分别为(2.3±1.9)mm、(4.2±3.7)mm和(2.4±2.1)mm;在腹、盆部分别为(1.7±1.5)mm、(4.7±3.6)mm和(2.1±1.6)mm。和调整后比较,头颈部肿瘤治疗后摆位误差在三维方向均有增加,并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体部肿瘤这种差异在X、Y、Z3个方向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每次治疗前通过CBCT获得分次间摆位误差并对其进行纠正对提高放射治疗精度有积极意义。分次内误差在头颈部肿瘤治疗过程中变化明显,这在设计治疗计划时应予以考虑。胸部及腹、盆部分次内误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锥形ct 摆位误差
下载PDF
Implagraphy牙颌面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方冬 赵堃 +1 位作者 袁宪顺 张东升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比较牙颌面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方法:分别使用牙颌面锥形束CT和多层螺旋CT对实验模体进行扫描,比较两者显示牙、牙周组织、颌面骨解剖结构的差异。结果:牙颌面锥形束CT图像质量,优于多层螺旋CT。结论:牙颌面锥形束CT... 目的:比较牙颌面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方法:分别使用牙颌面锥形束CT和多层螺旋CT对实验模体进行扫描,比较两者显示牙、牙周组织、颌面骨解剖结构的差异。结果:牙颌面锥形束CT图像质量,优于多层螺旋CT。结论:牙颌面锥形束CT因其优秀的图像质量,更加适合口腔临床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ct 多层螺旋ct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头颈部癌调强放疗过程中腮腺及靶区体积变化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罗京伟 傅卫华 +3 位作者 阎蒂 吴秋文 徐国镇 高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 研究头颈部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及GTV变化。方法 5例头颈部鳞癌(4例口咽鳞癌和1例喉鳞癌)患者均接受全程调强放疗。从第一次放疗开始至结束,1次/周三维锥形束CT(CBCT)检查。每次的CBCT图像与疗前CT图像进行融合,在... 目的 研究头颈部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及GTV变化。方法 5例头颈部鳞癌(4例口咽鳞癌和1例喉鳞癌)患者均接受全程调强放疗。从第一次放疗开始至结束,1次/周三维锥形束CT(CBCT)检查。每次的CBCT图像与疗前CT图像进行融合,在每层图像上勾画出腮腺外轮廓,同时将GTV内放疗中出现的气腔勾画出来。经统计后分析放疗中腮腺体积、GTV内气腔大小的变化。结果 放疗结束时腮腺体积为疗初的90.1%,52.3%,即腮腺体积缩小了9.9%~47.7%;GTV内气腔由疗前的0体积逐渐增加,疗终时气腔体积占GTV的3.7%。16.8%。结论 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及GTV内气腔体积存在着明显变化,利用CBCr可分析这种变化,为二次调强计划的实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ct 腮腺体积 大体肿瘤体积 头颈肿瘤
原文传递
应用锥形束CT诊断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探讨 被引量:39
5
作者 傅开元 张万林 +2 位作者 柳登高 陈慧敏 马绪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 CT(cone beam CT,CBCT)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临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炎)、不可复(可复)性盘前移位伴骨关节病患者共48例(96侧关节)。48例同时拍摄经咽侧位 X 线平片和 CBCT,比较两种 X 线... 目的探讨锥形束 CT(cone beam CT,CBCT)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临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炎)、不可复(可复)性盘前移位伴骨关节病患者共48例(96侧关节)。48例同时拍摄经咽侧位 X 线平片和 CBCT,比较两种 X 线检查方法的病变检出率、医师判断的重复性和一致性。结果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X 线表现分为6型:髁突表面皮质骨模糊消失型(Ⅰ型)、表面缺损破坏型(Ⅱ型)、髁突磨平型(Ⅲ型)、骨质硬化型(Ⅳ型)、骨质增生型(Ⅴ型)、囊样变型(Ⅵ型)。CBCT 的检出率分别为65.63%、37.50%、27.08%、31.25%、28.13%、1.04%;经咽侧位 X 线平片的检出率分别为52.08%、19.79%、32.29%、23.96%、12.50%、2.08%。对每一型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同一医师两次判断或不同医师之间,对Ⅰ、Ⅱ型病变的评判,经咽侧位 X线平片和 CBCT 均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 值大于0.60。结论除Ⅲ型外,CBCT 对每一类型的病变均有很高的检出率,所显示的病变及其部位清晰、明确。CBCT 清晰的病变影像、明确的病变部位和显示多层面病变的优势,使其有望成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判定病变程度、预后以及药物治疗后效果的定量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锥形ct
原文传递
骨性Ⅲ类错前牙区牙槽骨开裂和牙槽骨开窗发生率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孙良 王博 房兵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5月就诊的成人骨性Ⅲ类错连续病例44例,其中男19例,女25例,上、下前牙共523颗。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前牙...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5月就诊的成人骨性Ⅲ类错连续病例44例,其中男19例,女25例,上、下前牙共523颗。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前牙区牙根周围牙槽骨状态,并使用测量软件进行定位分析牙槽骨厚度,检查牙根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率。采用SAS 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性Ⅲ类错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的发生率为61.57%,骨开窗的发生率为31.93%,骨缺损(牙槽骨开裂或牙槽骨开窗)的发生率为77.44%。其中下颌骨(58.52%)较上颌骨(41.48%)好发,所占比例尤以下颌尖牙最高(21.23%),上中切牙最低(6.17%)。男性与女性在多数前牙唇侧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男性在下颌中切牙和下颌侧切牙的发生率较女性高。结论:骨性Ⅲ类错就诊的病例中,前牙区牙槽骨开裂及骨开窗发生率较高,牙槽骨开裂和骨开窗在正畸过程中是否是牙根吸收或牙槽骨吸收的潜在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开裂 牙槽骨开窗 锥形ct 骨性Ⅲ类错噁畸形
下载PDF
应用位点保存技术预防拔牙后牙槽骨吸收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7
作者 李景辉 杨瑛 张方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8期816-818,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应用位点保存技术预防拔牙后牙槽骨吸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需要拔除下颌磨牙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患者拔牙后即刻在拔牙窝内植入Bio-Oss骨粉,创口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对照组20例患者拔牙后进行常规... 目的观察和评价应用位点保存技术预防拔牙后牙槽骨吸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需要拔除下颌磨牙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患者拔牙后即刻在拔牙窝内植入Bio-Oss骨粉,创口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对照组20例患者拔牙后进行常规处理。定期复查观察两组患者拔牙窝愈合情况,于拔牙后即刻与拔牙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CBCT),观察和测量牙槽骨垂直向吸收量、牙槽骨高度与宽度、骨密度和新骨轮廓的变化,评价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结果拔牙后6个月实验组牙槽骨垂直向吸收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骨密度、新骨轮廓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BCT测量统计学分析后证实两组间牙槽骨高度与宽度的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位点保存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因拔牙而造成的牙槽骨吸收,很好地维持拔牙位点的骨量,从而为后期的种植牙修复提供良好的位点条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 种植 位点保存 锥形ct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口腔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7
8
作者 杨臣杰 钱玉芬 陈振琦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24-227,共4页
关键词 锥形ct 口腔疾病 应用 影像学检查 治疗计划 颅面部 检查手段 成像效果
下载PDF
面罩及乳腺托架固定下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锁骨上下区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马茗微 王淑莲 +8 位作者 覃仕瑞 李明辉 张江鹄 唐玉 亓姝楠 陈偲晔 马玉超 刘欣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及锁骨上下区照射时使用头罩固定后的摆位误差,与不使用头罩固定时做比较,并计算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CTV-PTV外放边界.方法选取2016-2018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保乳术后全乳加锁骨上下区...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及锁骨上下区照射时使用头罩固定后的摆位误差,与不使用头罩固定时做比较,并计算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CTV-PTV外放边界.方法选取2016-2018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保乳术后全乳加锁骨上下区放疗的乳腺癌患者.10例釆用单纯乳腺托架固定体位,20例在托架基础上联合U型面罩固定一利用CBCT图像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并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差异.用2.5∑+ 0.7δ计算CTV-PTV外放边界结果面罩组共110套图像.对照组共56套图像一对照组和面罩组在x、y、z轴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12±0. 174) cm 和(0.272±0. 242) cm ( P= 0. 070)、( 0.364±0. 246) c m 和(0.242±0. 171) cm (P =0.001)、(0.423±0. 302) cm 和(0.364±0. 269) cm (P=0. 204),对照组和面罩组在 x、y、z 轴向摆位误差位移量在0.5 cm以内的累积分布比例分别为91.07%和85. 32%(P=0. 294)、67. 86%和89.91%(P = 0.001),67. 86%和 74.31%(P = 0. 381) x、y、z 轴向外放边界对照组分別为 0. 645,0. 981、1. 317cm.面罩组分别为0. 873,0. 709,0. 961 cm. BM1未超重患者在x轴向的摆位误差明显小于超重组患者(P = 0.001)结论保乳术后照射全乳及锁骨上下区患者在使用乳腺托架的基础上加用面罩固定可显著改善头脚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无论是否使用面罩固定.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较大,仍需进一步改良体位固定方法和优化摆位操作流程BM1超重患者的摆位误差增大,在摆位时需特别关注,以保证放疗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摆位误差 锥形ct
原文传递
应用CBCT评价牙周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状态的价值 被引量:33
10
作者 马志贵 樊林峰 房兵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正畸-牙周联合治疗中牙槽骨的状态。方法:选择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20例,处于正畸治疗排齐整平阶段,平均6个月。应用CBCT自行设计定点方式,对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密度和牙...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正畸-牙周联合治疗中牙槽骨的状态。方法:选择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20例,处于正畸治疗排齐整平阶段,平均6个月。应用CBCT自行设计定点方式,对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密度和牙槽骨高度进行检测,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并行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之间的可信度评价。结果: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密度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2),牙槽骨高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74)。不同检测时间和不同观察者间的牙槽骨密度和牙槽骨高度值,一致性检验结果示组内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无显著差异。结论:CBCT可用于评价牙周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的状态,自行设计的定点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ct 牙槽骨骨密度 牙槽骨高度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1
作者 满毅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577-582,共6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当代口腔种植诊疗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数字化技术已真正渗透到种植修复治疗中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了精准、高效、舒适的个性化口腔种植诊疗新模式。该文旨在详细介绍口腔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当代口腔种植诊疗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数字化技术已真正渗透到种植修复治疗中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了精准、高效、舒适的个性化口腔种植诊疗新模式。该文旨在详细介绍口腔种植学中数字化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阐述分析其优势与局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ct 数字化外科手术 口内数字化印模 牙种植
下载PDF
锥形束CT结合simplant软件在颌面部三维测量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衡士超 程勇 +1 位作者 李波 肖丽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结合simplant软件对颌面部硬组织进行三维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正常牙合成年人(男性,年龄:22岁)的颌面部进行CBCT扫描,数据经DICOM格式直接转入Simplant软件中,通过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结合simplant软件对颌面部硬组织进行三维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正常牙合成年人(男性,年龄:22岁)的颌面部进行CBCT扫描,数据经DICOM格式直接转入Simplant软件中,通过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以获得扫描区的冠状面、矢状面、轴面图像,采用Simplant软件中McNamara分析法对颌面部硬组织进行测量。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1周内5次测量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simplant软件测得前后5个阶段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BCT技术结合simplant软件提供了方便、快捷、准确的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平台,可为有关牙颅面发育畸形提供相关诊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ct simplant软件 颌面部硬组织
下载PDF
锥形束CT转化头颅侧位片定点精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刘怡 赵健慧 +1 位作者 丁云 许天民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0年第2期61-65,共5页
目的 研究对比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转化的头颅侧位片与传统头颅侧位片(Cephalogram,Ceph)的定点精度.方法 对20名需要正畸的患者(男7名,女13名,平均年龄18.8岁)进行锥形束CT扫描,同时拍摄C... 目的 研究对比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转化的头颅侧位片与传统头颅侧位片(Cephalogram,Ceph)的定点精度.方法 对20名需要正畸的患者(男7名,女13名,平均年龄18.8岁)进行锥形束CT扫描,同时拍摄Ceph作为对照.在InvivoDental 5.0软件中按统一条件将CBCT数据转化成头颅侧位片(Cephalogram from CBCT,CCB).选择23个常用标志点,由三名操作者分别对CCB与Ceph进行定点,间隔进行两次.对CCB与Ceph上的定点误差,以及不同操作者之间的定点误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与t检验.结果 三名操作者在CCB上定点的精度明显优于Ceph(P<0.05),19个定点的精度有8个点的定点误差差异有显著性(P<0.05).操作者之间的相关性CCB比Ceph好.操作者自身两次测量值重复性好,相关系数0.99.结论 CCB由于可以选择性生成单侧或双侧头颅侧位片,定点的精度普遍要优于Ceph,尤其是颅底点(Ba),耳点(P),眶点(O),前鼻棘(ANS)点,上齿槽座点(A),下颌角点(Go),以及切牙及磨牙根尖点在CCB上的定点更精确.对于一些定点误差较大的点可能是由于在三维空间中点的定义还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ct 头颅侧位片 定点
原文传递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1
14
作者 刘彦 牛忠英 闫澍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48-252,共5页
基于口腔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学检查的特殊优势,在疑难牙体牙髓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本文就CBCT在疑难牙体牙髓病精准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锥形ct 牙体牙髓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用锥形束CT技术测量热塑成型膜固定患者的放疗摆位误差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连胜 张寅 +6 位作者 李明辉 翟万聪 张彦新 高黎 王淑莲 梁军 戴建荣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测量热塑成型膜固定患者放疗的摆位误差,确定由临床靶区(CTV)或内靶区(ITV)外放产生计划靶区(PTV)的间距。方法接受图像引导放疗的患者120例,其中头颈部肿瘤13例(109组图像数据),胸部肿瘤67例(279组图像数据),腹部肿... 目的测量热塑成型膜固定患者放疗的摆位误差,确定由临床靶区(CTV)或内靶区(ITV)外放产生计划靶区(PTV)的间距。方法接受图像引导放疗的患者120例,其中头颈部肿瘤13例(109组图像数据),胸部肿瘤67例(279组图像数据),腹部肿瘤40例(171组图像数据)。所有患者均采用热塑成型体罩或面罩做体位固定。在分次治疗前采用锥形束CT技术获取三维CT图像,把此图像和计划设计所用的螺旋CT图像进行配准,得到摆位误差数值。因未做在线校位,该误差值代表常规摆位方法的摆位误差。摆位误差由X(左右)、Y(头脚)、Z(腹背)方向的平移分量和绕3个轴线的旋转角度分量构成。统计分析摆位误差数据,用二参数法计算产生PTV的间距。结果头颈部肿瘤3个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13±0.15)、(0.13±0.17)、(0.11±0.14)cm,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1.05°±0.77°、0.87°±1.13°和0.68°±0.89°,外放间距分别为0.37、0.38、0.31cm。胸部肿瘤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20±0.27)、(0.34±0.44)、(0.25±0.31)cm;旋转角度误差分别是1.06°±1.45°、0.85°±1.23°和0.78°±1.08°;外放间距分别是0.59、1.00、0.72cm。腹部肿瘤3个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23±0.30)、(0.37±0.45)cm和(0.27±0.34)cm,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1.22°±1.56°、1.05°±1.44°、0.98°±1.24°,外放间距分别为0.66、1.05、0.78cm。结论应用锥形束CT技术可准确测量常规摆位方法的摆位误差,继而确定靶区外放间距。若考虑靶区在1个分次内的运动,则胸腹部肿瘤应在ITV基础上应用上述间距产生PT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ct 热塑成型膜 摆位误差
原文传递
CBCT和曲面体层片在上颌后牙区种植治疗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30
16
作者 樊林峰 潘晓岗 +1 位作者 浦益萍 赖红昌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比较牙颌面专用锥形束CT(CBCT)与普通X线曲面体层片在上颌后牙区种植治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89侧)上颌后牙区种植牙治疗患者采用CBCT进行种植前后的影像学检查,得到上颌骨多层面冠状及矢状位影像,将其与曲面体层片进行比较... 目的:比较牙颌面专用锥形束CT(CBCT)与普通X线曲面体层片在上颌后牙区种植治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89侧)上颌后牙区种植牙治疗患者采用CBCT进行种植前后的影像学检查,得到上颌骨多层面冠状及矢状位影像,将其与曲面体层片进行比较,判断其与CBCT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牙槽骨量不足的阳性检出率,CBCT和曲面体层分别为30.34%和16.85%,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种植体未发生骨结合的检出率,CBCT和曲面体层片分别为4.95%和11.88%,P=0.4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BCT与曲面体层片相比,可以更准确评估术前上颌后牙区的牙槽骨骨量,并可在术后检查中更清晰地反应种植体周围骨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ct 种植牙 曲面体层片
下载PDF
口腔颌面锥形束CT与螺旋CT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曲兴民 李刚 +1 位作者 张祖燕 马绪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5-599,共5页
目的比较口腔颌面锥形束CT与螺旋CT在扫描口腔颌面部相同部位时的辐射剂量,为临床安全有效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使用热释光剂量芯片测量两种口腔颌面锥形束CT和一种螺旋CT在扫描头颈部体模上颌、下颌、上颌+下颌时的吸收剂量。按照... 目的比较口腔颌面锥形束CT与螺旋CT在扫描口腔颌面部相同部位时的辐射剂量,为临床安全有效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使用热释光剂量芯片测量两种口腔颌面锥形束CT和一种螺旋CT在扫描头颈部体模上颌、下颌、上颌+下颌时的吸收剂量。按照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2007年推荐的组织权重因子,计算各个扫描程序的有效剂量。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有扫描程序得到的有效剂量进行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种口腔颌面锥形束CT的辐射剂量范围41.8~249.1ixSv。螺旋CT对上颌、下颌及上颌+下颌进行扫描时的有效剂量分别为506.7、829.9和1066.1μSv,螺旋cT辐射剂量显著高于两种口腔颌面锥形束CT(P〈0.001)。同一机型仅进行上颌或下颌扫描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同时扫描上颌+下颌时的辐射剂量(P值分别为0.003和0.001)。结论在对口腔颌面部相同区域进行扫描时,以上两种口腔颌面锥形束CT的辐射剂量均比螺旋CT低;而两种口腔颌面锥形束CT的辐射剂量会因曝光参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锥形ct
原文传递
成人骨性Ⅲ类错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的测量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博 房兵 +2 位作者 樊林峰 毛丽霞 夏韫晖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2-426,共5页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测量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患者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厚度,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测量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患者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厚度,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正颌正畸联合门诊求治的成人连续病例中,选取诊断为骨性I类错畸形的患者64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66例(以下分别简称为I类组及Ⅲ类组),进一步按照垂直骨面型将两组患者分类。选取左侧下中切牙进行测量,以I类组为对照组,运用CBCT比较评估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厚度。使用SAS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Ⅲ类组患者前牙区唇侧(P<0.05)、舌侧(P<0.01)及总的牙槽骨厚度(P<0.01)均较I类组狭窄。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高角Ⅲ类组患者较均角及低角狭窄(P<0.01);舌侧牙槽骨厚度低角>均角(P<0.01),均角>高角(P<0.05);总的牙槽骨厚度低角>均角>高角(P<0.01)。不同垂直骨面型的Ⅲ类组患者唇侧牙槽骨厚度<舌侧(P<0.01)。结论:骨性Ⅲ类错畸形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较I类狭窄,且低角骨面型>均角骨面型>高角骨面型;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较舌侧狭窄。提示骨性Ⅲ类错治疗前,有必要对其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进行评估,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掩饰性治疗骨性Ⅲ类错牙移动中,医源性牙根及牙周组织损害发生的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 成人 牙槽骨厚度 锥形ct 垂直骨面型
下载PDF
老年人下颌磨牙牙根及根管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李颖超 刘荣森 石校伟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观察分析老年人下颌磨牙的牙根、根管数目和形态。方法:选择能够配合检查,并在扫描过程中头部保持静止状况的老年人,对其牙齿进行锥形束CT扫描,对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选择不同方向的断层观察记录下颌磨牙的牙根和... 目的:利用锥形束CT观察分析老年人下颌磨牙的牙根、根管数目和形态。方法:选择能够配合检查,并在扫描过程中头部保持静止状况的老年人,对其牙齿进行锥形束CT扫描,对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选择不同方向的断层观察记录下颌磨牙的牙根和根管。结果:锤形束CT检查老年人166例,下颌磨牙共532颗。下颌磨牙近中根均为单根,远中双根仅发生于下颌第一磨牙,而C形根则仅发生于第二磨牙。近中根以两根管为主在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占有95.26%和50.38%;远中根以一根管为主在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占有64.60%和56.97%,C形根管的发生率为22.48%。结论:下颌磨牙牙根和根管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第一磨牙的远中根和第二磨牙的C形根及C形根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ct 下颌磨牙 老年人
下载PDF
肺癌锥形束CT图像不同配准方式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梁军 张涛 +10 位作者 张寅 唐源 王文卿 陈东福 冯勤付 周宗玫 李明辉 符贵山 张连胜 戴建荣 王绿化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研究肺癌锥形束CT(CBCT)图像配准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间本科采用CBCT作为在线校位的肺癌放疗患者20例。每位患者在疗程中6~19次治疗采集了CBCT图像。根据肺内病变位置与椎体关系分为病变靠近椎体组(A组)和病变远离锥体... 目的研究肺癌锥形束CT(CBCT)图像配准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间本科采用CBCT作为在线校位的肺癌放疗患者20例。每位患者在疗程中6~19次治疗采集了CBCT图像。根据肺内病变位置与椎体关系分为病变靠近椎体组(A组)和病变远离锥体组(B组),对比两组摆位误差差异。同时对该组病例分别选取从治疗初期、中期和后期CBCT图像,请4位医生分别采用骨配准和灰度配准,比较不同医生问和不同配准方式间差异。结果A组和B组在头脚、左右、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31、1.24、-1.88171//1和0.10、1.37、-1.26mm(t=0.07、0.05、-0.12,P=0.554、0.652、0.321)。4位医生骨配准摆位误差头脚方向分别为-0.05、-0.01、0.05、-0.16(F=-0.01,P:0.887),左右方向分别为0.56、0.35、0.51、0.43mm(F=-0.01,P=0.880),前后方向分别为-1.16、-1.20、-0.88、-1.03mm(F=0.04,P=0.555);灰度配准摆位误差头脚方向分别为-0.32、-0.34、-0.39、-0.37mm(F=-0.01,P=0.874),左右方向分别为0.34、0.54、-0.04、0.27mrn(F=-0.03,P=0.622),前后方向分别为-1.12、-1.15、-1.13、-1.04mm(F=0.00,P=0.812)。结论采用相同配准框和图像质量下,肺癌患者肺内病变位置、不同配准方式和不同医生对图像引导放疗中CBCT图像配准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ct 肺肿瘤/放射疗法 图像引导 图像配准 摆位误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