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9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文明和他的《流波曲》 被引量:8
1
作者 蒋小风 《人民音乐》 1980年第1期31-35,共5页
一九五九年,我到上海出差,住在庐山旅馆。一天,忽然听见楼下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琴声。它吸引着我循声找去,在二楼的一个房间里,我看见一个盲人正在聚精会神地演奏一首江南风格的乐曲,音乐绝妙、动人。我一边欣赏,一边观察他演奏的神态。... 一九五九年,我到上海出差,住在庐山旅馆。一天,忽然听见楼下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琴声。它吸引着我循声找去,在二楼的一个房间里,我看见一个盲人正在聚精会神地演奏一首江南风格的乐曲,音乐绝妙、动人。我一边欣赏,一边观察他演奏的神态。他的乐器是多么奇特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文明 孟姜女 民间艺人 演奏方法 主题 西皮 戏曲音乐 锡剧 江南风格
原文传递
锡剧民间戏班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夏月 朱恒夫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21,共12页
在对活跃于苏南地区的锡剧民间戏班调查、分析、详尽描述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民间戏班与专业剧团是并行不悖的两种锡剧演出主体,其兴起缘于苏南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于文中指出制约其发展的数方面问题,据此,提出解决的思路。
关键词 滩簧 锡剧 民间戏班
下载PDF
论锡剧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与表现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0-31,共2页
锡剧,俗称"无锡滩簧",在苏南地区极为流行,由无锡、常州一带的"东乡小调"经过曲艺"滩簧"阶段的发展而成,其后又陆续吸收了江南民间"采茶灯"的舞蹈,辛亥革命前后开始成为正式的舞台艺术。本文... 锡剧,俗称"无锡滩簧",在苏南地区极为流行,由无锡、常州一带的"东乡小调"经过曲艺"滩簧"阶段的发展而成,其后又陆续吸收了江南民间"采茶灯"的舞蹈,辛亥革命前后开始成为正式的舞台艺术。本文就锡剧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与表现进行粗浅的分析,希冀此文章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用,吸引大方之家关注相关课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剧 电影艺术 运用 表现
下载PDF
戏曲表演专业中职阶段新生过渡的难关与解决方案——以江苏省戏剧学校为例
4
作者 童红玉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142-143,共2页
中等职业学校戏曲表演专业是指地方戏曲院校专门培养从事昆曲表演、京剧表演、地方戏各剧种表演等戏曲表演人才的教育。由于其专业特殊性,必须从小培养童子功,因此招生以小学毕业或同等学力的学生为起点,学制5~6年。以江苏省戏剧学校为... 中等职业学校戏曲表演专业是指地方戏曲院校专门培养从事昆曲表演、京剧表演、地方戏各剧种表演等戏曲表演人才的教育。由于其专业特殊性,必须从小培养童子功,因此招生以小学毕业或同等学力的学生为起点,学制5~6年。以江苏省戏剧学校为例,自2005年以来,共招收了三届京剧、一届昆曲、五届锡剧中职戏曲表演专业学生。生源包括全国各地,以江苏地区为主,涉及北京、上海、山东、黑龙江、吉林、河北、福建、浙江等多个省份。江苏省戏剧学校采取封闭式住宿管理,学生年龄小,平均入学年龄12岁,生源地广,新生必须面对集体生活中的诸多障碍和困难。笔者将围绕新生入校后的思想、生活、学习、家校联系等方面做探讨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院校 戏曲表演 昆曲表演 中等职业学校 入学年龄 锡剧 新生入校 家校联系
下载PDF
从锡剧《红梅花儿开》看戏曲音乐的赓续与创新
5
作者 王风雷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1,共2页
锡剧,又称“无锡滩簧”,是由山歌、小调演变而来的地方剧种,其曲调婉转流畅,富有抒情性,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被誉为“太湖一枝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作为戏曲大省,江苏近年来在戏曲发展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有目共睹,以“百戏盛典”为... 锡剧,又称“无锡滩簧”,是由山歌、小调演变而来的地方剧种,其曲调婉转流畅,富有抒情性,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被誉为“太湖一枝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作为戏曲大省,江苏近年来在戏曲发展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有目共睹,以“百戏盛典”为代表的各类戏曲展演层出不穷,不仅为本土剧种提供了广阔的展演空间,也为各剧种间的交流搭建了平台,为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了一支颇具创造力的“戏曲苏军”,形成了极富前瞻性的“江苏经验”,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地方剧种的勃勃生机,更让我们对中国戏曲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剧种 戏曲音乐 锡剧 中国戏曲 生态环境 一枝梅 传承发展 地域特色
原文传递
锡剧《燕双飞》:以“小”情感诠释“大”情怀
6
作者 周宇 《东方艺术》 2024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从《卿卿如晤》到《烛光在前》再到今日的《燕双飞》,这已是罗周老师与江苏常州市锡剧院合作的第三部戏;从陈意映到陆静华再到蒋英,这也是常州市锡剧院塑造的第三位“妻子”。锡剧《燕双飞》通过讲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 从《卿卿如晤》到《烛光在前》再到今日的《燕双飞》,这已是罗周老师与江苏常州市锡剧院合作的第三部戏;从陈意映到陆静华再到蒋英,这也是常州市锡剧院塑造的第三位“妻子”。锡剧《燕双飞》通过讲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和妻子蒋英的情感、生活和事业经历,折射时代变化,展现他们相互扶持的动人爱情、自信达观的人生境界和一心报国的炽热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剧 情感诠释 江苏常州市 两弹一星 人生境界 钱学森 蒋英 剧院
原文传递
声情并茂 再现经典——饰演锡剧《玉蜻蜓》中的申大娘一角有感
7
作者 薛平鸽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59-60,共2页
才子佳人,恩怨情长,往往是各类戏曲剧目创作的主要题材,锡剧《玉蜻蜓》便是这样一部经典作品。《玉蜻蜓》是传统评弹书目,中国清代弹词作品,最初作者已无法考证,早在乾隆年间就有平湖调艺人传唱。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俗曲总集《白雪遗... 才子佳人,恩怨情长,往往是各类戏曲剧目创作的主要题材,锡剧《玉蜻蜓》便是这样一部经典作品。《玉蜻蜓》是传统评弹书目,中国清代弹词作品,最初作者已无法考证,早在乾隆年间就有平湖调艺人传唱。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俗曲总集《白雪遗音》中选辑了该作“戏芳”“游庵”“显魂”“问卜”“追诉”“访庵”“露像”“诘真”“认母”等九个选回,后经弹词艺人陈遇乾请人增补修饰,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新刊刻《绣像芙蓉洞》传世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剧 平湖调 声情并茂 《玉蜻蜓》 戏曲剧目 芙蓉洞 评弹 才子佳人
下载PDF
空间建构与表征:当代锡剧在苏南城乡的传承方略 被引量:6
8
作者 朱磊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94,107,共6页
锡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演变既依托于地域文化,也受政治、资本等权力操控,亦不离坚守原真的演创实践。在锡剧发端和主要传播区的苏南,这三个因素彼此交互,成为当代锡剧空间建构的共同体。这一空间基于群体性... 锡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演变既依托于地域文化,也受政治、资本等权力操控,亦不离坚守原真的演创实践。在锡剧发端和主要传播区的苏南,这三个因素彼此交互,成为当代锡剧空间建构的共同体。这一空间基于群体性积淀特征的文化历史创造活动,并表征于文化自发性与建构性两个维度。与此同时,苏南高度城市化的发展格局和乡民普遍具有的市民属性,决定了锡剧的演创空间需由乡野扩展至城乡,由农民文化延伸至市民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曲 锡剧 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南 城乡
下载PDF
锡剧
9
作者 顾家嘉 张依固(指导) 《疯狂英语(初中天地)》 2024年第7期74-75,共2页
锡剧,被赞为“太湖一枝梅”,是吴文化的佐证。一曲锡韵唱古今,百年吴音咏流传,锡剧延续文化脉络。
关键词 锡剧 文化脉络 一枝梅
下载PDF
文化认同语境下的锡剧创演表征
10
作者 朱磊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16,共3页
在文化认同的语境下,锡剧以曲调形态和方言韵味唤起受众的“共鸣”,以涵纳江南地域的民间音乐引发受众的“共情”。这些要素构筑了锡剧受众集体“共感”的基础。与此同时,锡剧依托江南人文高度的互渗性,不断借鉴和融合其他艺术形式,重... 在文化认同的语境下,锡剧以曲调形态和方言韵味唤起受众的“共鸣”,以涵纳江南地域的民间音乐引发受众的“共情”。这些要素构筑了锡剧受众集体“共感”的基础。与此同时,锡剧依托江南人文高度的互渗性,不断借鉴和融合其他艺术形式,重构其在当下的创演路径,既实现了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也强化了锡剧受众的认同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锡剧 创演 表征
下载PDF
华庄长乐艺术团 让锡剧走近民众
11
作者 徐森宝 蔡菊仙 孟静芳 《社区》 2024年第8期54-55,共2页
江苏省无锡市经济开发区华庄街道,东与无锡国家高新区接壤、南至太湖、西连无锡山水城、北枕京杭大运河,下辖20个社区,面积34.7平方公里,总人口16.8万人。华庄街道文化站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整合各社区文化资源,... 江苏省无锡市经济开发区华庄街道,东与无锡国家高新区接壤、南至太湖、西连无锡山水城、北枕京杭大运河,下辖20个社区,面积34.7平方公里,总人口16.8万人。华庄街道文化站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整合各社区文化资源,组建了50多支文艺团队,每年开展各类群众文体活动逾百场。其中,锡剧活动广受群众欢迎,参与人数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剧 江苏省无锡市 京杭大运河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国家高新区 山水城 贴近群众
原文传递
也谈戏曲音乐刻划人物形象的问题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凯 《音乐研究》 1959年第3期42-46,共5页
今年第一期的《音乐研究》上刊登了茅原、郑桦、武俊达等同志集体讨论,由茅原同志执笔的《关于戏曲音乐刻划形象的几个美学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茅文),提出了很多值得重视的问题。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茅原等同志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并把... 今年第一期的《音乐研究》上刊登了茅原、郑桦、武俊达等同志集体讨论,由茅原同志执笔的《关于戏曲音乐刻划形象的几个美学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茅文),提出了很多值得重视的问题。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茅原等同志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并把它们作了理论性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人物形象 刻划 具体性 音乐研究 剧种 大陆 音乐形象 不确定性 锡剧
原文传递
山河日新 英雄不朽--评锡剧“英雄三部曲”
13
作者 方标军 《剧影月报》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锡剧《董存瑞》《刘胡兰》《英雄儿女》分别于2019年5月、2021年5月、2024年3月在紫金大剧院首演。至此,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历时6年创排的“英雄三部曲”已全部搬上戏曲舞台,这是该团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 锡剧《董存瑞》《刘胡兰》《英雄儿女》分别于2019年5月、2021年5月、2024年3月在紫金大剧院首演。至此,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历时6年创排的“英雄三部曲”已全部搬上戏曲舞台,这是该团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英雄情怀人人都有,英雄不在别处,英雄就在我们中间,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走出来、冲上去,这是笔者观看锡剧“英雄三部曲”的最大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剧 《英雄儿女》 戏曲舞台 三部曲 《刘胡兰》 英雄情怀 董存瑞 红色基因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锡剧唱腔流派的振兴与发展
14
作者 江逸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8期58-60,共3页
锡剧是江苏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明的个性与艺术的融合,形成了不同的锡剧唱腔流派,而锡剧大师们独特的唱腔风格,使锡剧更加韵味悠长。时至今日,锡剧唱腔流派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并代代相传。如何传承发展锡剧艺术,不仅需要业界... 锡剧是江苏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明的个性与艺术的融合,形成了不同的锡剧唱腔流派,而锡剧大师们独特的唱腔风格,使锡剧更加韵味悠长。时至今日,锡剧唱腔流派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并代代相传。如何传承发展锡剧艺术,不仅需要业界的关注和支持,更需要后人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剧 唱腔流派 传承 时代价值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锡剧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雨 杜小钰 郭新宇 《戏剧之家》 2023年第27期54-56,共3页
锡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和典型戏曲剧种,它是吴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锡剧在保护和传承中存在宣传不足、内容老旧、传承队伍薄弱等问题。针对保护、传承锡剧面临的困境,笔者提出数字技术赋能锡剧创新发展的策略,通过建... 锡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和典型戏曲剧种,它是吴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锡剧在保护和传承中存在宣传不足、内容老旧、传承队伍薄弱等问题。针对保护、传承锡剧面临的困境,笔者提出数字技术赋能锡剧创新发展的策略,通过建立锡剧数字资源库、构建锡剧文化小程序、推动锡剧传播形式多元化和打造锡剧数字文创等策略,使锡剧在新时代顺应潮流,焕发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锡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新发展
下载PDF
锡剧司鼓:节奏与情感的交响乐章
16
作者 毛敏伟 《剧影月报》 2024年第4期65-66,共2页
在锡剧的伴奏乐队中,司鼓就像灵魂般的存在,与锡剧一同诞生、一同成长。司鼓,是无声的指挥家,它以起承转合的节奏引领,使得乐队的唱腔伴奏始终紧贴台上演员的演唱及表现,如同乐队与演员之间的默契桥梁。在锡剧发展的早期阶段,司鼓的作... 在锡剧的伴奏乐队中,司鼓就像灵魂般的存在,与锡剧一同诞生、一同成长。司鼓,是无声的指挥家,它以起承转合的节奏引领,使得乐队的唱腔伴奏始终紧贴台上演员的演唱及表现,如同乐队与演员之间的默契桥梁。在锡剧发展的早期阶段,司鼓的作用受到剧目和传统折子戏的限制,其表现空间并未完全打开。然而,司鼓的有声指挥和无声指挥的关系,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传统戏中,唱腔往往需要有声指挥的加持,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整个乐队的伴奏过程。而在传统戏中,曲牌的演奏则常常运用无声指挥的方式进行指挥。锡剧,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地方剧种,其发展历程中,无声指挥的学习和运用逐渐崭露头角。早期锡剧剧目中,无声指挥的运用并不普遍,而司鼓的有声指挥则成为了主导。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剧种的更新,锡剧开始借鉴和移植其他剧种的优秀元素,无声指挥的学习和运用逐渐成为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剧种 锡剧 司鼓 优秀元素 折子戏 起承转合 伴奏乐队 传统戏
下载PDF
青春逢盛世 奋斗正当时——参加锡剧艺术表演人才培训的体会
17
作者 谭朋枝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75-76,共2页
不知不觉,迎来了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锡剧艺术表演人才培训的尾声。自7月3日以来,在数十位专家老师的关怀与教导下,我有幸与24位学员相伴前行、共同成长,回首来路,感慨万千!此次人才培训是在全国范围内整合优质团队,以江南大学资深... 不知不觉,迎来了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锡剧艺术表演人才培训的尾声。自7月3日以来,在数十位专家老师的关怀与教导下,我有幸与24位学员相伴前行、共同成长,回首来路,感慨万千!此次人才培训是在全国范围内整合优质团队,以江南大学资深教授团队为主,同时邀约全国一线锡剧名师以及多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全国知名戏剧理论研究学者作为教师的专家导师团队。这次培训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第二阶段是学员们回单位进行结业作品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剧 国家一级演员 艺术表演人才 国家艺术基金 理论与实践 人才培训 资深教授 共同成长
下载PDF
锡剧《涓生之路》音乐设计中的守正与创新
18
作者 李婷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86,共2页
在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中,小说是与其密不可分的艺术样态,为戏曲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今舞台上非常多的经典剧目均来自对经典小说的改编,如《黛玉葬花》《空城计》《夜奔》,等等。锡剧《涓生之路》由江苏省无锡市锡剧院和东台... 在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中,小说是与其密不可分的艺术样态,为戏曲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今舞台上非常多的经典剧目均来自对经典小说的改编,如《黛玉葬花》《空城计》《夜奔》,等等。锡剧《涓生之路》由江苏省无锡市锡剧院和东台市锡剧团根据鲁迅的《伤逝》联合创排而成,整体而言,该剧的创编与音乐设计等均体现出与原著较大的不同,值得进一步分析与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剧目 锡剧 《空城计》 中国传统戏曲 《黛玉葬花》 《伤逝》 经典小说 发展历程
原文传递
论小说《装台》的锡剧改编
19
作者 孙芳娟 《当代戏剧》 2024年第4期23-26,共4页
继陈彦的《装台》被改编成为电视剧后,郭晓男又将其搬上了锡剧舞台,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本文将从以非线性代替线性结构的叙事结构变动以及戏剧舞台的呈现等方面探究《装台》从小说文本到戏剧改编过程中的优劣得失,对其他小说的戏剧... 继陈彦的《装台》被改编成为电视剧后,郭晓男又将其搬上了锡剧舞台,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本文将从以非线性代替线性结构的叙事结构变动以及戏剧舞台的呈现等方面探究《装台》从小说文本到戏剧改编过程中的优劣得失,对其他小说的戏剧改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装台》 锡剧 改编
原文传递
传统锡剧艺术融入视唱练耳课程特色发展的实践研究
20
作者 陈予慧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8期92-94,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传统锡剧艺术融入视唱练耳课程,并对其特色发展进行实践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笔者首先深入了解了传统锡剧的艺术特点和音乐要素,随后设计了一个以锡剧为主题的视唱练耳课程,并进行了实际教学实验。教学内...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传统锡剧艺术融入视唱练耳课程,并对其特色发展进行实践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笔者首先深入了解了传统锡剧的艺术特点和音乐要素,随后设计了一个以锡剧为主题的视唱练耳课程,并进行了实际教学实验。教学内容包括锡剧曲目学习、视唱训练、练耳训练和表演技巧的培养。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学生的反馈,笔者发现,将传统锡剧艺术融入视唱练耳课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学生在视唱训练中学会了如何准确感知和演唱锡剧曲目的音高、音程和节奏,同时通过模仿和表达锡剧特有的唱腔和情感,展现了锡剧的独特风格和魅力。此外,课程还注重传授锡剧的表演技巧,学生通过音乐的表达和舞台演绎,提升了自己在舞台上的表现能力。总结实践研究的经验,笔者认为传统锡剧艺术与视唱练耳课程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丰富了课程内容,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此研究结果为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音乐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剧 视唱练耳 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