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9篇文章
< 1 2 1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数下颌第二磨牙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探索 被引量:53
1
作者 林久祥 谷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37-541,共5页
目的研究拔除结合固定矫正技术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 14例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12.0~17.1岁,平均(13.3±0.8)岁。全部患者均被视为手术适应证,但患者均拒绝接受... 目的研究拔除结合固定矫正技术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 14例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12.0~17.1岁,平均(13.3±0.8)岁。全部患者均被视为手术适应证,但患者均拒绝接受手术治疗。故采用拔除结合固定矫治器进行非手术矫治。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以常规头影方法及 Pancherz 头影测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下颌中切牙角减少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下唇凸点至 SnPg'距离的差值,由矫治前的负值转变为矫治后的正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减数结合固定矫正技术可成功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使患者软组织侧貌发生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正 [牙合] 安氏Ⅲ类 拔牙
原文传递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疗效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李一新 李吉民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5期730-731,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采用先正畸后修复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牙齿修复方法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采用先正畸后修复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牙齿修复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成功率[100.00%(21/21)]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1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随访调查发现,治疗组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提高,无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不适;对照组有少数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不适,通过再次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采用先正畸后修复方法对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保持义齿的美观性和食物咀嚼速度,且未出现任何不适感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牙缺失 正畸学 矫正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的风险及临床策略 被引量:31
3
作者 赵志河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98-802,共5页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作为一种透明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可摘式活动矫治器,因其美观、舒适等优点,得到众多医师和患者的青睐.近年,随着矫治器材料和矫治技术的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临床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目前研究和认识的局限,无托...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作为一种透明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可摘式活动矫治器,因其美观、舒适等优点,得到众多医师和患者的青睐.近年,随着矫治器材料和矫治技术的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临床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目前研究和认识的局限,无托槽隐形矫治仍存在一些缺陷和风险.本文就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风险进行阐述,并提供一些规避临床风险、增强矫治疗效的临床策略,以期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正畸矫正器 可摘式 危险处理 无托槽隐形矫治
原文传递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探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洪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30期139-140,共2页
目的:研究采用口腔正畸结合口腔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先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其进行治疗,用以对患者牙列缺损的修复。在完成正畸治疗和常规保持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烤瓷桥或者烤瓷冠修复患者牙列的缺失牙,同... 目的:研究采用口腔正畸结合口腔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先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其进行治疗,用以对患者牙列缺损的修复。在完成正畸治疗和常规保持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烤瓷桥或者烤瓷冠修复患者牙列的缺失牙,同时对患者的进行牙体的美容修复。结果:从研究中发现,采用口腔正畸结合口腔修复对错伴随牙列缺损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对于错伴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采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方法进行治疗,在临床上的实用性价值非常高,可在临床应用上进行大量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义齿修复 [牙合] 牙列缺损
下载PDF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26
5
作者 邓斌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3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22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经修复后牙...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22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经修复后牙齿排列整齐,无咬合关系不佳者。对22例患者进行了1-2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无失败病例,治疗成功率为100%。结论:口腔正畸和修复两种手段联合应用可更好的提高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避免失败病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牙列缺损 口腔正畸 修复治疗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判安氏Ⅲ类错上前牙骨开裂与骨开窗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徐筱 徐莉 +3 位作者 江久汇 吴佳琪 李小彤 靖无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判上颌前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纳入18例安氏Ⅲ类错行骨皮质切开术的患者,平均年龄23.6岁(18~30岁),其中男3例,女15例,观察108颗上颌前牙。以翻瓣术... 目的:探讨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判上颌前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纳入18例安氏Ⅲ类错行骨皮质切开术的患者,平均年龄23.6岁(18~30岁),其中男3例,女15例,观察108颗上颌前牙。以翻瓣术中所见的骨开裂和骨开窗作为判定金标准,评价CBCT判断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灵敏度(sensitivity)、特异度(specificity)、约登指数(Youden index)、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并将CBCT判定与翻瓣直视判定相比较。结果:上颌前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分别为10.19%和13.89%,主要见于侧切牙和尖牙。骨开裂长度中位数为5 mm,宽度中位数为4 mm;骨开窗常位于根中部至根尖部,长度中位数为3 mm,宽度中位数为2 mm。骨开裂CBCT判定与临床判定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CBCT判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0.7。骨开窗CBCT判定与临床判定之间一致性一般(P<0.05),灵敏度为0.93,特异度为0.52。结论:CBCT评判上前牙骨开裂与临床情况的一致性较好,判定骨开窗与临床情况的一致性一般。CBCT判定骨开裂与骨开窗在临床中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存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安氏Ⅲ类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槽骨质丢失 敏感性与特异性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价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史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殷冉 赵海礁 +1 位作者 李玉超 潘亚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69-776,共8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检测伴正畸史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高度,分析其牙位、位点及牙周炎分期特异性,以期指导临床个性化诊疗方案的制定。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就诊的牙周炎伴安... 目的应用锥形束CT检测伴正畸史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缺损高度,分析其牙位、位点及牙周炎分期特异性,以期指导临床个性化诊疗方案的制定。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就诊的牙周炎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史(曾接受唇侧固定矫治且已矫治完成)的患者30例(正畸组),年龄(27.0±5.4)岁(18~41岁),按照年龄、性别及牙周炎严重程度配对,同时选取60例无正畸史牙周炎患者作为对照(非正畸组),年龄(26.7±5.2)岁(18~41岁)。应用锥形束CT测量纳入患者全口牙齿各位点的牙槽骨缺损高度,比较正畸组与非正畸组在上下颌同一牙位的牙槽骨缺损高度差异,分析正畸组牙槽骨缺损高度在上下颌不同牙位及同一牙位不同位点的特异性,并比较正畸组各牙周炎分期的牙槽骨缺损高度的牙位特异性。结果正畸组患者上颌尖牙区和磨牙区、下颌切牙区、尖牙区和前磨牙区的牙槽骨缺损高度均显著大于非正畸组(P<0.05)。正畸组患者上下颌牙槽骨高度缺损最重牙位均为尖牙区[分别为(3.75±1.00)、(3.83±1.10)mm],其次上颌牙槽骨高度缺损较重牙位依次为磨牙区[(3.67±0.84)mm]及切牙区[(3.39±0.83)mm],下颌牙槽骨高度缺损较重牙位依次为切牙区[(3.73±1.42)mm]及磨牙区[(3.54±0.81)mm],且下颌切牙区骨缺损高度显著大于上颌切牙区(P<0.05),上颌磨牙区骨缺损高度显著大于下颌磨牙区(P<0.05);除上颌切牙区外,上下颌其他牙位颊舌侧牙槽骨缺损高度均显著大于近远中侧(P<0.05)。牙周炎分期不同,上下颌牙槽骨缺损高度最重牙位发生改变,牙周炎Ⅰ期上颌最重牙位为磨牙区[(3.26±0.63)mm],下颌最重牙位为切牙区[(3.14±1.04)mm],牙周炎Ⅱ期上颌牙槽骨缺损高度最重牙位为尖牙区,Ⅲ、Ⅳ期各期上下颌同颌内4个不同牙位区域,牙槽骨缺损高度最重牙位均为尖牙区(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合] 安氏Ⅱ类 牙槽骨质丢失
原文传递
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牙龈厚度影响的数字化评估 被引量:19
8
作者 韩烨 苗莉莉 +4 位作者 靖无迪 李小彤 赵一姣 徐莉 侯建霞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79,共7页
目的通过口内扫描技术初步探索并建立一种评价软组织改变的方法,评估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骨嵴顶冠方牙龈厚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和口腔颌面外... 目的通过口内扫描技术初步探索并建立一种评价软组织改变的方法,评估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骨嵴顶冠方牙龈厚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和口腔颌面外科转诊至牙周科、全身和牙周健康、需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2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8例,年龄(24.0±4.5)岁(19~35岁);观测前牙共112颗,其中上颌前牙46颗,下颌前牙66颗。在前牙去代偿正畸移动前行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观察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角化龈宽度,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差异。术前与术后6个月通过口内扫描技术直接获取患者上下颌前牙区数字化模型,在分析软件中构建软组织形态测量模型,并定量分析牙冠正中测量矢状面上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的变化。结果22例患者手术前后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角化龈宽度从术前的(4.22±1.43)mm显著增加至(5.18±2.32)mm(P<0.05)。术后6个月上颌、下颌前牙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上颌前牙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增加量分别为(0.68±0.56)和(1.00±0.69)mm;下颌前牙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增加量分别为(0.38±0.42)和(0.58±0.45)mm;且上颌牙龈厚度增加量均显著大于下颌(P<0.01)。结论基于口内扫描技术进行软组织形态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切实可行。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不但能增加角化龈宽度,而且可增加骨嵴顶冠方牙龈组织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 牙周 [牙合] 安氏Ⅲ类 骨皮质切开术 口内扫描
原文传递
正畸与修复方案联合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9
9
作者 程亚楠 刘晓晶 +2 位作者 毛秋华 何雪 莫慧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究口腔正畸与修复方案联合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14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n=71)。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口腔... 目的:探究口腔正畸与修复方案联合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14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n=71)。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口腔正畸-修复方案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牙齿情况、咀嚼功能、口腔卫生情况和治疗不良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5%,高于对照组(81.69%)(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牙齿排齐良好率、咬合关系良好率和前牙覆[牙合]覆盖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牙齿松动率、牙齿移位率和牙列间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明显上升,口腔菌斑附着指数和软垢指数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口腔菌斑附着指数和软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方案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咀嚼功能和口腔卫生情况,且不良结局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牙列缺损 口腔正畸 口腔修复 咀嚼功能
原文传递
第二磨牙错的临床调查 被引量:15
10
作者 韩春 段银钟 +3 位作者 霍娜 李石 张菊菊 袁峰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调查错畸形患者中第二磨牙错的发病率,分析其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5012例临床牙颌畸形就诊患者进行模型及全口曲面断层片分析。结果:5012例错牙合患者中2067例伴有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发病率为41.24%。错牙合畸形主要表现依... 目的:调查错畸形患者中第二磨牙错的发病率,分析其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5012例临床牙颌畸形就诊患者进行模型及全口曲面断层片分析。结果:5012例错牙合患者中2067例伴有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发病率为41.24%。错牙合畸形主要表现依次为颊向错位、深覆盖、舌/腭向错位、扭转错位及正锁牙合。安氏Ⅰ类、Ⅱ类和Ⅲ类错患者分别占第二磨牙错畸形的41.07%、46.88%和12.5%。83.58%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伴有同象限第三磨牙存在。结论:第二磨牙错的发生常伴有第三磨牙的存在;在错畸形中发病率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磨牙 [牙合] 发病率 锁[牙合]
原文传递
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何志伟 侯录 +1 位作者 赵一松 周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9期7631-7635,共5页
背景:课题设计研发的颊侧多曲簧矫治器是一种新型的可全天戴用的矫治器,主要用于乳、替牙期AngMII类错[牙合]畸形,具有多曲簧柔和的弹力效应,在推上颌骨向前促进其发育的同时,可抑制下颌的过度向前发育。目的:应用颊侧多曲簧活动... 背景:课题设计研发的颊侧多曲簧矫治器是一种新型的可全天戴用的矫治器,主要用于乳、替牙期AngMII类错[牙合]畸形,具有多曲簧柔和的弹力效应,在推上颌骨向前促进其发育的同时,可抑制下颌的过度向前发育。目的:应用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柔和的生物力学特点,治疗早期Angle Ⅲ类错[牙合]的病例,分析部分硬组织测量值的前后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前后对比观察,于2006-01/2008—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正畸科完成。对象:选择功能性或骨性下颌前突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1例:女15例,男16例;年龄5~13岁。矫治器:自行研发的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方法:对31例早期Angle 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进行颌间交互支抗固位。矫治前后拍摄X射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主要观察指标:患者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反映部分硬组织之间关系的角变化。结果:矫治前后头影硬组织间关系的测量表明:上颌位置前移,上颌长度增加。下颌位置向下后方向生长。上下颌骨侧面突度趋于正常,骨性Ⅲ类面型得到改善。上前牙前移,下切牙长轴舌向倾斜。结论: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柔和的弹力作用,在促进上颌向前生长发育的同时,又抑制了下颌的过度生长发育,并使下颁功能性的后退,从而解除反牙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安氏Ⅲ类 正畸学 矫正 矫正装置
下载PDF
Twin-block和Ⅱ类牵引矫治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变化 被引量:18
12
作者 麦理想 姚宇 +2 位作者 张晟 王大为 张志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94-398,共5页
目的 比较Twin-block和Ⅱ类牵引对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髁突形态的影响,探讨二者颞下颌关节改建机制的异同,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0例替牙列晚期至恒牙列早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 目的 比较Twin-block和Ⅱ类牵引对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髁突形态的影响,探讨二者颞下颌关节改建机制的异同,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0例替牙列晚期至恒牙列早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利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随机分为Twin-block组、Ⅱ类牵引组与对照治疗组(采用固定矫治且过程中不采用Ⅱ类牵引或固定功能矫治措施),每组各20例.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拍摄锥形束CT,比较各组髁突形态及关节间隙的治疗前后差异及组间差异.结果 治疗后3组髁突短轴与髁突上部高度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n-block组[(8.51±1.48)和(7.39±1.42) mm]和Ⅱ类牵引组[(8.44±1.03)和(7.24±0.89)mm]均显著大于对照治疗组[(7.47±1.27)和(6.47±1.56) mm](P<0.05),而Twin-block组与Ⅱ类牵引组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win-block组和Ⅱ类牵引组髁突短轴、髁突上部高度显著大于治疗前(P<0.05).其余各组关于髁突、关节窝形态的测量项目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关节间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关节间隙指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n-block和Ⅱ类牵引均可使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的青少年患者髁突短轴和髁突上部高度增加,但二者对颞下颌关节的改建效果类似,治疗前后髁突与关节的位置关系并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安氏Ⅱ类 颞下颌关节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正畸学 矫正
原文传递
FrainkelⅢ型矫治器早期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杜雅晶 黄诗言 +2 位作者 饶南荃 徐舒豪 李小兵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7-262,共6页
目的研究Frankelm(FRⅢ)型矫治器早期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对比其矫治混合牙列早、晚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差别,为FRⅢ型矫治器最佳矫治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FRm型功能矫治器矫治45例就诊于四川... 目的研究Frankelm(FRⅢ)型矫治器早期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对比其矫治混合牙列早、晚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差别,为FRⅢ型矫治器最佳矫治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FRm型功能矫治器矫治45例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男性26例,女性19例,平均初诊年龄(7.9±1.3)岁。根据Hellman咬合发育分期分为早期组(24例)和晚期组(21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使用Dophin11.5软件进行头颅侧位x线片的头影测量,共选取软硬组织测量指标21个。结果45例患者治疗后SNA、ANB、NA—Apo、Wits、U1.SN、U1.NA、覆盖、uL-EP分别增加(1.O±1.9)°、(1.2±1.6)°、(2.6±4.2)°、(1.8±2.7)mm、(4.2±7.6)°、(2.6±7.5)°、(3.6±2.3)mm及(0.8±2.2)mm,OP—SN、IMPA分别减小(1.5±3.7)°和(1.4±4.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早期组治疗前后SNA、ANB、UL-EP的差值显著大于晚期组,晚期组IMPA、L1-NB的差值绝对值均显著大于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RⅢ型矫治器对早期骨性Ⅲ类错殆的矫治有效,可促进上颌骨发育,协调上下颌骨关系,改善侧貌;在混合牙列早期开始矫治的疗效优于混合牙列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安氏Ⅲ类 正畸矫正器 功能性 牙列 混合
原文传递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上颌第一磨牙代偿特征初探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婕 马慧敏 李小彤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形的上颌第一磨牙代偿特征,为临床医师制定矫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形成年患者4...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形的上颌第一磨牙代偿特征,为临床医师制定矫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形成年患者48例(男性22例,女性26例),根据上颌减数与否分为减数组(28例)和非减数组(20例)。采用激光扫描仪扫描矫治前后的牙颌模型。使用Rapidform 2006软件测量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和转矩,获得并对比两组上颌第一磨牙的代偿特征数据。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形矫治后减数组与非减数组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转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50,P=0.144 );矫治前减数组转矩的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为-3.32°(-5.10°,1.16°),非减数组转矩为-6.94°(-13.06°,-0.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即减数组颊倾代偿更明显。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形患者上颌第一磨牙颊向倾斜代偿,其颊倾代偿越明显,术前正畸去除上颌后牙代偿越需要间隙,正畸方案越有可能考虑减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安氏Ⅲ类 磨牙 成像 三维 转矩
原文传递
安氏Ⅱ类2分类错上前牙冠根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黎敏 王斯维 +1 位作者 赵一姣 刘怡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分别选取诊断为安...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分别选取诊断为安氏Ⅱ类2分类错、安氏Ⅰ类错者各18例(以下简称为Ⅱ类2组、Ⅰ类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均拍摄了CBCT影像,在Invivo Dental 5.0图像处理软件中利用多平面重建方法截取上前牙唇舌向最大截面图,在此截图上从冠根角、面轴角两方面分析研究两组间上前牙的冠根形态差异。所得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Ⅰ类组及Ⅱ类2组冠根角、面轴角差异,以及Ⅱ类2组冠根角与冠根角为180°时的差异,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Ⅰ类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冠根角分别为179.08°±3.31°、176.55°±2.77°和184.20°±2.51°,面轴角分别为21.00°±2.63°、19.63°±2.35°和19.36°±2.30°;Ⅱ类2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冠根角分别为176.80°±2.62°、174.13°±3.28°和181.79°±2.88°,面轴角分别为23.20°±2.95°、22.29°±2.19°和20.61°±2.34°,除尖牙面轴角外,与Ⅰ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Ⅱ类2组各上前牙冠根角与冠根角为18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这些牙的牙冠长轴和牙根长轴不都在同一直线上,存在冠根成角的现象。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上前牙具有更特殊的冠根形态,即牙冠长轴与牙根长轴明显成角,上切牙牙冠相对牙根明显舌倾,牙冠唇面形态有别于安氏Ⅰ类错畸形的患者,这对治疗后牙根位置和转矩表达都会有影响,提示治疗此类患者需要考虑其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上前牙移动的理想位置应由牙根而不是牙冠的位置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安氏Ⅱ类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冠根角 面轴角
下载PDF
远移下颌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牟兰 徐庚池 +1 位作者 韩耀辉 葛振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3-377,共5页
目的 研究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后用种植体支抗远移下颌磨牙,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5例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平均(24.0±5.8)岁.患者凹面型、前牙反(牙合)、第一磨牙近中关系,拔除下... 目的 研究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后用种植体支抗远移下颌磨牙,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5例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平均(24.0±5.8)岁.患者凹面型、前牙反(牙合)、第一磨牙近中关系,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后,应用种植体支抗推下颌磨牙向远中移动,并结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非手术掩饰性矫治.对矫治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矫治后所有患者第一磨牙、尖牙关系达到中性,前牙区反(牙合)解除,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且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ANB角增加1.65°±1.04°,Wits值增加(4.39±1.93) mm,上下齿槽座角(AB-NP角)增加3.20°±1.61°,Sn-Pg'审美线距差增加(1.13±0.99) mm,矫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数下颌第三磨牙,应用种植体支抗推下颌磨牙远移,结合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可取得理想的咬合关系,并使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安氏Ⅲ类 牙移动 正畸支抗 微螺钉种植体 Malocclusion Angle Class
原文传递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毛铭馨 徐莉 +4 位作者 靖无迪 徐筱 侯建霞 李小彤 王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直视下评估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即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牙槽嵴顶(aleolar crest,AC)距离,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46名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需牙周手术骨增量的患者... 目的:直视下评估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即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牙槽嵴顶(aleolar crest,AC)距离,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46名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需牙周手术骨增量的患者,平均年龄23.65岁,男10例、女36例,67个颌位(27个上颌、40个下颌),共400颗牙,其中161颗上前牙(切牙、侧切牙、尖牙各54、53、54颗)和239颗下前牙(切牙、侧切牙、尖牙各79、80、80颗)。术中用Williams牙周探针直视下测量CEJ到AC距离(CEJ-AC),每颗牙测量近中、中央、远中三个位点,并进行多元回归及分析。结果:前牙唇侧CEJ-AC平均为(2.21±1.48)mm;下前牙CEJ-AC平均为(2.54±1.60)mm,大于上前牙(1.72±1.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牙CEJ-AC平均为(2.42±1.78)mm,大于中切牙(2.06±1.27)mm或侧切牙(2.16±1.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CEJ-AC平均为(3.04±2.01)mm,大于近中(1.79±0.86)mm或远中(1.81±0.8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CEJ-AC>2 mm的位点的前牙为233颗,占总数58.25%;存在骨开裂的前牙为117颗,占总数29.25%。多元回归显示,年龄、颌位、牙位、位点与牙槽嵴顶位置相关。结论:行唇侧骨增量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牙槽嵴顶位置低于一般人群,去代偿正畸过程中存在牙周风险,年龄大、下颌、尖牙及唇侧中央位点风险尤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安氏Ⅲ类 釉牙骨质界 牙槽嵴顶
下载PDF
双颌垫结合前方牵引及Ⅲ类颌间牵引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浩 张婷 张良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736-739,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双颌垫结合前方牵引及Ⅲ类颌间牵引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徐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9.2岁),上、下颌分别制作垫,上颌前... 目的评价应用双颌垫结合前方牵引及Ⅲ类颌间牵引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徐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9.2岁),上、下颌分别制作垫,上颌前方牵引配合Ⅲ类颌间牵引。用X线头影测量观察矫治前后的面部软硬组织变化。结果 18例患者治疗后前牙反解除,治疗后SNA角(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ANB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NA-PA(颌凸角)、ANS-Ptm(上颌长)、NANS(上面高)、U1-SN角(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下内角)、U1-NA角(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交角)、U1-NA距(上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FCA(面型角)、ULP(上唇突度)等指标的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B角(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NPFH(面角)、L1-MP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之上内角)、L1-NB角(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交角)、LLP(下唇突度)等指标的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颌垫结合前方牵引及Ⅲ类颌间牵引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效果肯定,患者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牙合]垫 前方牵引 Ⅲ类牵引 替牙期 [牙合] 安氏Ⅲ类
原文传递
重量法测量121例正常错咀嚼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鸿翎 魏福利 董来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1-844,共4页
目的:比较正常(牙合)不同年龄、性别的咀嚼效能;正常(牙合)与错(牙合)不同年龄、性别咀嚼效能的差异.方法:重量法分别测算出121 例11~16 岁及21~25 岁正常(牙合)与错(牙合)咀嚼值.121 例中48 例正常(牙合),73例包括上颌前突、前牙反(... 目的:比较正常(牙合)不同年龄、性别的咀嚼效能;正常(牙合)与错(牙合)不同年龄、性别咀嚼效能的差异.方法:重量法分别测算出121 例11~16 岁及21~25 岁正常(牙合)与错(牙合)咀嚼值.121 例中48 例正常(牙合),73例包括上颌前突、前牙反(牙合)、拥挤在内的错(牙合).用SPSS 10.0统计软件的独立样本t检验(2 样本资料的均数比较,即成组t检验)对有关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21~25 岁男女正常(牙合)平均咀嚼值之间,男性咀嚼值远远高于女性的咀嚼值,P=0.000,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咀嚼值的差异在男性表现明显:21~25 岁男性正常(牙合)的平均咀嚼值明显高于11~16 岁男性正常(牙合)的平均咀嚼值,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11~16 岁男性中前牙反(牙合)的平均咀嚼值低于正常(牙合)的平均咀嚼值,P<0.05,差异有显著性;21~25 岁女性中上颌前突的平均咀嚼值比正常(牙合)的平均咀嚼高,P<0.05, 有显著性差异;21~25 岁女性中前牙拥挤的平均咀嚼值比正常(牙合)的平均咀嚼值高,P<0.05,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青年男性咀嚼效能远远高于女性的咀嚼效能; 青年男性正常(牙合)咀嚼效能明显高于青少年男性正常(牙合)的咀嚼效能; 青少年男性前牙反(牙合)的咀嚼效能低于青少年男性正常(牙合)的咀嚼效能;青年女性中上颌前突和拥挤的咀嚼效能高于正常(牙合)的咀嚼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牙合) (牙合) 重量法 咀嚼效能
下载PDF
钛板种植体支抗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丁鹏 周彦恒 +1 位作者 林野 邱立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钛板种植体支抗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上颌后缩畸形的效果。方法 8例以上颌后缩为主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性4例,女性4例,11~14岁。于上颌侧切牙和尖牙间唇侧植入钛板种植体,1个月后开始前方牵引治疗,对牵... 目的探讨利用钛板种植体支抗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上颌后缩畸形的效果。方法 8例以上颌后缩为主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性4例,女性4例,11~14岁。于上颌侧切牙和尖牙间唇侧植入钛板种植体,1个月后开始前方牵引治疗,对牵引前后头颅侧位 X 线片的21项测量项目进行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 t 检验。结果 SNA 角、ANB 角、Wits 值、NA-PA 角、Max-Lth、A-NP 距在牵引治疗后均增大,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S-Me 距、Is-FHp 距、Ms-FHp 距、A-FHp 距均增大,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1-AP 距、OJ、AB-NP 角在牵引治疗后均减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1项 P<0.05,后2项 P<0.01);SNB 角、MP-SN 角、PP-SN 角、U1-PP 角、U1-SN 角、U1-AP 角、L1-MP 角、ANS-Me/N-Me 比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板种植体支抗能前方牵引上颌骨并有效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是稳定可靠的骨性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安氏Ⅲ类 正畸学 矫正 钛板种植体 前方牵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