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阿尔金白尖山地区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刘锦宏 刘良 +4 位作者 盖永升 康磊 杨文强 廖小莹 杨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2-1038,共17页
白尖山花岗闪长岩位于北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东段,呈大套岩株状产出于拉配泉岩群之中。该花岗闪长岩具有较低的SiO_2含量(62.58%~65.05%),富CaO(4.02%~4.98%),铝饱和指数A/CNK<1.0(0.89~0.98),富集K、Rb、Ba,亏损Nb... 白尖山花岗闪长岩位于北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东段,呈大套岩株状产出于拉配泉岩群之中。该花岗闪长岩具有较低的SiO_2含量(62.58%~65.05%),富CaO(4.02%~4.98%),铝饱和指数A/CNK<1.0(0.89~0.98),富集K、Rb、Ba,亏损Nb、Ta、Zr、Ti,属于准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具I型花岗岩的特征;其稀土元素∑REE=90.2~137.8μg/g,具有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特点,具弱的Eu负异常(δEu_N=0.84~0.92)。该岩石变化范围较大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_(Hf)(t)=-2.96~7.99)可能与源区物质不充分的岩浆混染有关,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实验岩石学资料的对比,其形成应为洋壳俯冲时板片脱水诱发下地壳基性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初始岩浆结晶作用的产物,同时在岩浆侵位过程中还受到上地壳物质(杂砂岩等)的混染。锆石U-Pb年龄为475.2±2.0Ma,结合锆石CL图像具有岩浆环带特征和Th/U值(0.30~0.75),推断该年龄为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综合区域地质背景,本次研究的白尖山花岗闪长岩应为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东部地区早古生代洋壳俯冲岛弧岩浆活动的组成部分,与西部红柳沟地区(恰什坎萨依及巴什考供盆地北缘)的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共同构成北阿尔金早古生代洋壳俯冲产生的岛弧岩浆岩带。此外,由西到东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的南北两侧均发育早古生代与洋壳俯冲有关的花岗质岩石,表明整个北阿尔金洋俯冲时期可能具有双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 花岗闪长岩 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 岛弧 下地壳部分熔融 新疆
下载PDF
北澜沧江结合带晚白垩世花岗岩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洪梁 杨东旭 +3 位作者 田尤 李元灵 王灵 李宝幸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30-1350,共21页
北澜沧江结合带花岗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印支期,对白垩纪花岗岩却鲜有报道.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藏东类乌齐地区新发现的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2件花岗岩样品成岩年龄分别为75.06±0.82... 北澜沧江结合带花岗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印支期,对白垩纪花岗岩却鲜有报道.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藏东类乌齐地区新发现的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2件花岗岩样品成岩年龄分别为75.06±0.82 Ma(MSWD=1.90)、74.89±0.65 Ma(MSWD=1.05),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岩含白云母(~5%),具高SiO2(69.07%~69.39%)、富K2O(5.31%~5.77%)、低Mg#(0.30~0.33)的特点,A/CNK比值为1.11~1.15,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和HREE,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馏,负Eu异常显著,属过铝质S型花岗岩,其源岩为变泥质岩和变质杂砂岩.岩石具分布较为分散的锆石εHf(t)值(-4.6~1.1)和古老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1.07~1.43 Ga).综合分析认为,北澜沧江结合带晚白垩世花岗岩是拉萨-南羌塘地体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下,由加厚岩石圈拆沉引发软流圈物质上涌和减压熔融形成的幔源镁铁质岩浆底侵于古老地壳,诱发其部分熔融,并与之混合形成的母岩浆,再经历一定程度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指示晚白垩世藏东类乌齐地区造山演化处于后期造山带破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花岗岩 晚白垩世 后碰撞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 北澜沧江结合带 岩石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