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阿尔金白尖山地区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7
1
作者
刘锦宏
刘良
+4 位作者
盖永升
康磊
杨文强
廖小莹
杨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2-1038,共17页
白尖山花岗闪长岩位于北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东段,呈大套岩株状产出于拉配泉岩群之中。该花岗闪长岩具有较低的SiO_2含量(62.58%~65.05%),富CaO(4.02%~4.98%),铝饱和指数A/CNK<1.0(0.89~0.98),富集K、Rb、Ba,亏损Nb...
白尖山花岗闪长岩位于北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东段,呈大套岩株状产出于拉配泉岩群之中。该花岗闪长岩具有较低的SiO_2含量(62.58%~65.05%),富CaO(4.02%~4.98%),铝饱和指数A/CNK<1.0(0.89~0.98),富集K、Rb、Ba,亏损Nb、Ta、Zr、Ti,属于准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具I型花岗岩的特征;其稀土元素∑REE=90.2~137.8μg/g,具有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特点,具弱的Eu负异常(δEu_N=0.84~0.92)。该岩石变化范围较大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_(Hf)(t)=-2.96~7.99)可能与源区物质不充分的岩浆混染有关,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实验岩石学资料的对比,其形成应为洋壳俯冲时板片脱水诱发下地壳基性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初始岩浆结晶作用的产物,同时在岩浆侵位过程中还受到上地壳物质(杂砂岩等)的混染。锆石U-Pb年龄为475.2±2.0Ma,结合锆石CL图像具有岩浆环带特征和Th/U值(0.30~0.75),推断该年龄为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综合区域地质背景,本次研究的白尖山花岗闪长岩应为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东部地区早古生代洋壳俯冲岛弧岩浆活动的组成部分,与西部红柳沟地区(恰什坎萨依及巴什考供盆地北缘)的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共同构成北阿尔金早古生代洋壳俯冲产生的岛弧岩浆岩带。此外,由西到东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的南北两侧均发育早古生代与洋壳俯冲有关的花岗质岩石,表明整个北阿尔金洋俯冲时期可能具有双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
花岗闪长岩
锆石
u
-
pb
定年
与
hf
同位素
岛弧
下地壳部分熔融
新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澜沧江结合带晚白垩世花岗岩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洪梁
杨东旭
+3 位作者
田尤
李元灵
王灵
李宝幸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30-1350,共21页
北澜沧江结合带花岗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印支期,对白垩纪花岗岩却鲜有报道.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藏东类乌齐地区新发现的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2件花岗岩样品成岩年龄分别为75.06±0.82...
北澜沧江结合带花岗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印支期,对白垩纪花岗岩却鲜有报道.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藏东类乌齐地区新发现的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2件花岗岩样品成岩年龄分别为75.06±0.82 Ma(MSWD=1.90)、74.89±0.65 Ma(MSWD=1.05),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岩含白云母(~5%),具高SiO2(69.07%~69.39%)、富K2O(5.31%~5.77%)、低Mg#(0.30~0.33)的特点,A/CNK比值为1.11~1.15,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和HREE,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馏,负Eu异常显著,属过铝质S型花岗岩,其源岩为变泥质岩和变质杂砂岩.岩石具分布较为分散的锆石εHf(t)值(-4.6~1.1)和古老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1.07~1.43 Ga).综合分析认为,北澜沧江结合带晚白垩世花岗岩是拉萨-南羌塘地体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下,由加厚岩石圈拆沉引发软流圈物质上涌和减压熔融形成的幔源镁铁质岩浆底侵于古老地壳,诱发其部分熔融,并与之混合形成的母岩浆,再经历一定程度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指示晚白垩世藏东类乌齐地区造山演化处于后期造山带破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花岗岩
晚白垩世
后碰撞
地球化学
锆石
u
-
pb
定年
与
hf
同位素
北澜沧江结合带
岩石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北阿尔金白尖山地区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7
1
作者
刘锦宏
刘良
盖永升
康磊
杨文强
廖小莹
杨敏
机构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2-1038,共1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5CB856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430209
+2 种基金
41421002)
教育部创新团队(编号IRT128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重点课题联合资助成果
文摘
白尖山花岗闪长岩位于北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东段,呈大套岩株状产出于拉配泉岩群之中。该花岗闪长岩具有较低的SiO_2含量(62.58%~65.05%),富CaO(4.02%~4.98%),铝饱和指数A/CNK<1.0(0.89~0.98),富集K、Rb、Ba,亏损Nb、Ta、Zr、Ti,属于准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具I型花岗岩的特征;其稀土元素∑REE=90.2~137.8μg/g,具有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特点,具弱的Eu负异常(δEu_N=0.84~0.92)。该岩石变化范围较大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_(Hf)(t)=-2.96~7.99)可能与源区物质不充分的岩浆混染有关,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实验岩石学资料的对比,其形成应为洋壳俯冲时板片脱水诱发下地壳基性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初始岩浆结晶作用的产物,同时在岩浆侵位过程中还受到上地壳物质(杂砂岩等)的混染。锆石U-Pb年龄为475.2±2.0Ma,结合锆石CL图像具有岩浆环带特征和Th/U值(0.30~0.75),推断该年龄为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综合区域地质背景,本次研究的白尖山花岗闪长岩应为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东部地区早古生代洋壳俯冲岛弧岩浆活动的组成部分,与西部红柳沟地区(恰什坎萨依及巴什考供盆地北缘)的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共同构成北阿尔金早古生代洋壳俯冲产生的岛弧岩浆岩带。此外,由西到东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的南北两侧均发育早古生代与洋壳俯冲有关的花岗质岩石,表明整个北阿尔金洋俯冲时期可能具有双向性。
关键词
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
花岗闪长岩
锆石
u
-
pb
定年
与
hf
同位素
岛弧
下地壳部分熔融
新疆
Keywords
Hongli
u
go
u
-Lapeiq
u
an ophiolite belt
granodiorite
LA-ICP-MS
u
-
pb
zircon dating and
hf
isotopes
island arc
part-melting of the lower cr
u
st
Altyn Tagh
Xinjiang
分类号
P588.12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澜沧江结合带晚白垩世花岗岩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洪梁
杨东旭
田尤
李元灵
王灵
李宝幸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出处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30-1350,共21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Nos.DD20230449,DD202217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91955208)
+1 种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No.2019QZKK0902)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科研结余资金项目(No.2022004).
文摘
北澜沧江结合带花岗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印支期,对白垩纪花岗岩却鲜有报道.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藏东类乌齐地区新发现的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2件花岗岩样品成岩年龄分别为75.06±0.82 Ma(MSWD=1.90)、74.89±0.65 Ma(MSWD=1.05),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岩含白云母(~5%),具高SiO2(69.07%~69.39%)、富K2O(5.31%~5.77%)、低Mg#(0.30~0.33)的特点,A/CNK比值为1.11~1.15,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和HREE,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馏,负Eu异常显著,属过铝质S型花岗岩,其源岩为变泥质岩和变质杂砂岩.岩石具分布较为分散的锆石εHf(t)值(-4.6~1.1)和古老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1.07~1.43 Ga).综合分析认为,北澜沧江结合带晚白垩世花岗岩是拉萨-南羌塘地体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下,由加厚岩石圈拆沉引发软流圈物质上涌和减压熔融形成的幔源镁铁质岩浆底侵于古老地壳,诱发其部分熔融,并与之混合形成的母岩浆,再经历一定程度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指示晚白垩世藏东类乌齐地区造山演化处于后期造山带破坏阶段.
关键词
S型花岗岩
晚白垩世
后碰撞
地球化学
锆石
u
-
pb
定年
与
hf
同位素
北澜沧江结合带
岩石学
Keywords
S-type granite
Late Cretaceo
u
s
post-collision
geochemistry
zircon
u
-
pb
dating and
hf
isotope
North Lancang River s
u
t
u
re
petrology
分类号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588.121 [天文地球—地质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阿尔金白尖山地区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刘锦宏
刘良
盖永升
康磊
杨文强
廖小莹
杨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澜沧江结合带晚白垩世花岗岩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李洪梁
杨东旭
田尤
李元灵
王灵
李宝幸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