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非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段古地磁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永安 金小赤 +3 位作者 孙东江 程政武 庞其清 李佩贤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5-536,共12页
通过对吉木萨尔县大龙口非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上下地层磁性特征的研究,在梧桐沟组—锅底坑组共发现78个极性异常,其中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一系列的正极性和过渡极性。梧桐沟组上部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2个正极性和过渡极性。这可与... 通过对吉木萨尔县大龙口非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上下地层磁性特征的研究,在梧桐沟组—锅底坑组共发现78个极性异常,其中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一系列的正极性和过渡极性。梧桐沟组上部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2个正极性和过渡极性。这可与巴基斯坦盐岭和四川广元上寺的大隆组下部对比,即相当于Da段。梧桐沟组顶部和锅底坑组底部,正、负极性变化频繁,极性特征可与巴基斯坦盐岭和四川广元上寺大隆组中部对比,即相当于Db段。锅底坑组下部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2个正极性段,可与四川广元上寺大隆组中上部对比,即相当于Dc段。锅底坑组中下部以负极性为主,上部夹1个正极性段,可与四川广元上寺大隆组上部磁性特征对比,即相当于Dd段。锅底坑组中上部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4个正极性段,可与四川广元上寺飞仙关组下部对比,即相当于Fa段。根据磁性段的划分对比,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置于Fa和Dd之间,即本次研究测制剖面的41层和42层之间。根据各岩组的古地磁特征求得岩组形成时的古地磁极:梧桐沟组79.1°N,238.1°;锅底坑组72.3°N,322.2°;下三叠统77.5°N,320.8°。古纬度基本一致,为32°~35°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新疆 吉木萨尔县 大龙口 捂桐沟 锅底
下载PDF
Osteology of Turfanodon bogdaensis (Dicynodontia)
2
作者 SHI Yu-Tai LIU Jun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6-200,共15页
Within the dicynodont genus Turfanodon,there are two recognized species,T.bogdaensis and T.jiufengensis.Both species are known by relatively complete cranial materials,but the mandibles and most postcranial bones have... Within the dicynodont genus Turfanodon,there are two recognized species,T.bogdaensis and T.jiufengensis.Both species are known by relatively complete cranial materials,but the mandibles and most postcranial bones have been described only for T.jiufengensis.This paper reports new dicynodont specimens from Turpan,Xinjiang,referring them to T.bogdaensis.They can clearly be differentiated from T.jiufengensis by the flatter lateral surface of the snout region,a prominent swelling on the lateral dentary shelf,and the rounded femoral head.The diagnosis of Turfanodon is revised.The combination of a flat circumorbital rim,posterior portion of anterior pterygoid rami with converging ventral ridges,and a possible autapomorphy,a deep notch on scapula forming procoracoid foramen,are confirmed.It also differentiated from all dicynodonts other than Myosaurus,Kembawacela and Lystrosaurus by having accessory ridges lateral to the median palatal ri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pan Xinjiang Lopingian Permian Guodikeng Formation Dicynodontia Turfanodon osteology postcranial skeleton
下载PDF
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剖面锅底坑组新发现的兽头类和迟滞鳄类(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俊 Fernando ABDALA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40,共17页
锅底坑组是重要的二叠—三叠系过渡序列,本组在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出露广泛,产出吉木萨尔兽以及水龙兽两类二齿兽类。本文报道了在大龙口剖面首次发现的兽头类和迟滞鳄类,这也是此二类群在锅底坑组的首次报道。新发现的兽头类被命名为... 锅底坑组是重要的二叠—三叠系过渡序列,本组在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出露广泛,产出吉木萨尔兽以及水龙兽两类二齿兽类。本文报道了在大龙口剖面首次发现的兽头类和迟滞鳄类,这也是此二类群在锅底坑组的首次报道。新发现的兽头类被命名为付氏大龙口兽(Dalongkoua fuae)。其鉴定特征包括上颌骨犬后齿齿槽外边缘向背向凹入;切齿有圆形和匙形;切齿和犬齿有微弱的锯齿;齿骨冠状突有显著的收肌窝;反折翼近三角形,有两个平滑的凹陷。锅底坑组目前有3~4属二齿兽类、1属兽头类和1属迟滞鳄类,这一发现增加了其多样性。这些类群都在二叠纪末的大灭绝中幸存下来,直到中晚三叠世才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大龙口 二叠纪 三叠纪 锅底 兽头类 迟滞鳄类
下载PDF
新疆迟滞鳄类新材料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俊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3-292,共10页
迟滞鳄类最早的化石记录来自甘肃玉门的大山口动物群,但是中国此类动物的化石记录相对俄罗斯来说少了许多,尤其是三叠纪的。新疆已知唯一的一件标本出自锅底坑组上部。报道了产自不同层位的3件迟滞鳄类新材料,分别出自泉子街组、锅底坑... 迟滞鳄类最早的化石记录来自甘肃玉门的大山口动物群,但是中国此类动物的化石记录相对俄罗斯来说少了许多,尤其是三叠纪的。新疆已知唯一的一件标本出自锅底坑组上部。报道了产自不同层位的3件迟滞鳄类新材料,分别出自泉子街组、锅底坑组底部以及韭菜园组。这些新发现丰富了中国迟滞鳄类的多样性以及时代延限。来自锅底坑组及韭菜园组的毕氏螈科(Bystrowianidae)材料表明这类动物在二叠纪末期大灭绝中在新疆生存了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二叠系 三叠系 泉子街 锅底 韭菜园 毕氏螈科 迟滞鳄类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覆盖区锅底坑组的发现及其化石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正江 王睿 +2 位作者 贾克瑞 阿丽亚 廖元淇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1-206,共6页
本文对准噶尔盆地东部CS-1井1 082—1 126m井段10块样品中所含孢粉和大孢子化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共获得孢粉化石68属114种,以及少量大孢子化石,并建立Limatulasporites fossulatus-Klausipollenites schaubergeri孢粉组合,组合... 本文对准噶尔盆地东部CS-1井1 082—1 126m井段10块样品中所含孢粉和大孢子化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共获得孢粉化石68属114种,以及少量大孢子化石,并建立Limatulasporites fossulatus-Klausipollenites schaubergeri孢粉组合,组合以Limatulasporites fossulatus和Kraeuselisporites spinullous比较发育,并见有Klausipollenites schaubergeri,Lundbladispora和Welwitschipollenites clarus等为主要特征。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和大孢子化石的分布规律,详细讨论了含化石井段地层的时代及层位,认为该段地层的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至早三叠世早期,层位为锅底坑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大孢子 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早期 锅底 CS-1井 准噶尔盆地东部 新疆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西大龙口梧桐沟组—锅底坑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冯乔 李海斌 +2 位作者 周海峰 王炳凯 田方正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10,共10页
采用饱和烃GC-MS等地球化学测试技术,通过准噶尔盆地东南缘西大龙口梧桐沟组—锅底坑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参数的分析,对该套烃源岩的生烃能力进行初步评价。研究表明,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 采用饱和烃GC-MS等地球化学测试技术,通过准噶尔盆地东南缘西大龙口梧桐沟组—锅底坑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参数的分析,对该套烃源岩的生烃能力进行初步评价。研究表明,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为Ⅱ型、Ⅲ型;梧桐沟组—锅底坑组烃源岩中藿烷/莫烷为2.47~7.27(平均4.74),有机质演化主体已进入成熟阶段;烃源岩中Pr/Ph为0.77~1.40(平均0.96),表明沉积水体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C_(22)/C_(21)值较低,C_(24)/C_(23)值较高,介于0.45~0.72之间(平均0.59),表明该套烃源岩为湖泊相沉积;该套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主要为陆生高等植物,同时也有水生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桐沟锅底 二叠系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