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8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盗血程度及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114
1
作者 高山 黄一宁 +1 位作者 刘俊艳 汪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分析锁骨下动脉 (Sub A)起始段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SSS)的盗血程度和类型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 15 2例经TCD检查诊断的S...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分析锁骨下动脉 (Sub A)起始段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SSS)的盗血程度和类型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 15 2例经TCD检查诊断的Sub 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 (其中 4 5例进一步行DSA检查 )。根据同侧椎动脉 (Ip VA)TCD检测的血流方向 ,将盗血程度分为 :无盗血 (Ip VA完全正向 )、Ⅰ度盗血 (Ip VA收缩期有切迹 )、Ⅱ度盗血 (Ip VA收缩期反向 ,舒张期正向 )和完全盗血 (Ip VA完全反向 )。盗血途径 :基底动脉参与盗血 (基底动脉呈盗血频谱 )或不参与盗血两种。根据DSA管径大小将Sub A狭窄程度区分为 5 0 %~ 74 % ,75 %~ 95 %和闭塞三种情况。结果 (1) 96例有临床缺血表现 ,其中VBI占 76 % ,同侧上肢缺血症状占 9% ,两种症状均有占 14 %。 83%患者两侧收缩压差≥ 2 0mmHg(1mmHg =0 133kPa) ,而仅有 33%患者舒张压差≥ 2 0mmHg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2 ) 4 5例进一步行DSA检查患者的Sub A狭窄严重性与椎动脉盗血程度成正比(P <0 0 5 )。 (3)TCD检查无盗血 34 2 % ,Ⅰ度盗血 19 9% ,Ⅱ度盗血 15 8% ,完全盗血 30 1%。VBI与盗血程度无关 (P =0 5 4 )。 15 2例患者中 5 2例 (34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动脉 盗血综合征 TCD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动脉造影 Sub-A
原文传递
经皮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被引量:82
2
作者 李彦豪 罗鹏飞 +4 位作者 黄信华 邵培坚 何晓峰 陈卫国 陈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551-554,共4页
经皮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李彦豪,罗鹏飞,黄信华,邵培坚,何晓峰,陈卫国,陈勇经股动脉插管行一次性冲击化疗灌注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因无法进行长期间断性治疗故疗效较差。长期灌注需经外科手术置管。我们采用Seldi... 经皮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李彦豪,罗鹏飞,黄信华,邵培坚,何晓峰,陈卫国,陈勇经股动脉插管行一次性冲击化疗灌注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因无法进行长期间断性治疗故疗效较差。长期灌注需经外科手术置管。我们采用Seldinger技术配合皮肤小切口植入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疗法 经皮 锁骨动脉 导管药盒植入术
原文传递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被引量:38
3
作者 陈勇 李彦豪 +3 位作者 单鸿 罗鹏飞 何晓峰 陈卫国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540-54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左锁骨下动脉行导管药盒系统(PCS)植入术的安全性。材料与方法:对115例胸、腹部及盆腔恶性实质性肿瘤患者(其中肝癌101例),经皮左锁骨下动脉穿刺行PCS植入术。术后经PCS行规律性化疗或碘油化疗乳剂... 目的:探讨经皮左锁骨下动脉行导管药盒系统(PCS)植入术的安全性。材料与方法:对115例胸、腹部及盆腔恶性实质性肿瘤患者(其中肝癌101例),经皮左锁骨下动脉穿刺行PCS植入术。术后经PCS行规律性化疗或碘油化疗乳剂栓塞。统计与该术有关的并发症。结果:并发症有气胸5例(4.3%),血胸1例(0.9%),植入药盒部位感染3例(2.6%),切口延迟愈合或开裂5例(4.3%),留置管移位6例(5.2%)。所有并发症经处理均痊愈,无严重后遗症及死亡病例。其中大量气、血胸3例,采用8F胸腔穿刺系统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痊愈;留置管移位者4例进行PCS重植入术成功,3例拔除PCS,均未见并发症。结论:经皮左锁骨下动脉行PCS植入术的并发症少而轻,经适当处理多可痊愈,为动脉内化疗灌注和碘油化疗乳剂栓塞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动脉 手术并发症 肿瘤 药盒系统植入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7
4
作者 李奋保 杨瑞民 +1 位作者 张铭秋 赵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30-131,共2页
目的 研究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2 0例经内科治疗无效的反复咯血患者 ,咯血史 3个月~ 12年不等 ,发病时咯血量 30 0~ 80 0ml 2 4h ,其中肺结核 8例 ,支气管扩张 6例 ,肺血管畸形 1例 ,肺癌伴咯血 5例。采用Seldinger技... 目的 研究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2 0例经内科治疗无效的反复咯血患者 ,咯血史 3个月~ 12年不等 ,发病时咯血量 30 0~ 80 0ml 2 4h ,其中肺结核 8例 ,支气管扩张 6例 ,肺血管畸形 1例 ,肺癌伴咯血 5例。采用Seldinger技术 ,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先用 1mm×1mm× 1mm的明胶海绵颗粒 ,待血流缓慢或停止后 ,用血管栓塞胶 (D TH)以栓塞供血主干。常规行患侧锁骨下动脉、肋间动脉及对侧支气管动脉造影。以了解有无多支供血 ,发现供血血管则尽量行超选择插管栓塞治疗。结果  2 0例患者均 1次栓塞成功 ,即刻止血 18例 ,咯血明显减少 2例 ,有效率 10 0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介入治疗对内科治疗无效的咯血患者是一种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大咯血 临床应用 Seldinger技术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支气管动脉造影 明胶海绵颗粒 咯血患者 内科治疗 支气管扩张 肺血管畸形 锁骨动脉 超选择插管 严重并发症 临床价值 超选择性 栓塞材料 血流缓慢 血管栓塞
下载PDF
正常椎动脉解剖特点及其变异概况 被引量:35
5
作者 闫明 王超 王圣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174,共4页
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发出,左右各一,穿过颈椎体侧方第6-第1横突孔,经枕骨大孔上升到颅内后行于延髓腹侧,两条椎动脉在脑桥下缘汇合在一起。形成一条粗大的基底动脉,即通常所称的椎一基底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是脑血液供应的重... 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发出,左右各一,穿过颈椎体侧方第6-第1横突孔,经枕骨大孔上升到颅内后行于延髓腹侧,两条椎动脉在脑桥下缘汇合在一起。形成一条粗大的基底动脉,即通常所称的椎一基底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是脑血液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于脑干(延髓到间脑尾侧1/3)、大脑半球的后1/3(包括部分颞叶、枕叶和小脑)。椎动脉与颈椎有着密切的关系,颈椎的横突孔保护着椎动脉,但颈椎的的病损也可以危及椎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统 解剖特点 变异 锁骨动脉 脑血液供应 颈椎体 枕骨大孔
下载PDF
108例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患者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禹纪红 黄连军 +3 位作者 蒋世良 金敬琳 常宗平 吕滨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108例胸主动脉病变(B型夹层94例,假性动脉瘤14例)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108例胸主动脉病变(B型夹层94例,假性动脉瘤14例)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结果及并发症。2例行人工血管旁路联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杂交手术),其余患者直接行覆膜支架置入术,其中,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72例(A组),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34例(B组)。对比两组术后内漏、LSA显影、双上肢收缩期压差等结果。结果支架均顺利置入,术后除1例出现脑供血不足,死于呼吸循环衰竭,余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左上肢严重缺血症状。A组左上肢收缩期血压低于右侧(84.8±44.0)mmHg和(130.8±21.4)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双上肢收缩期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1.3±23.7)个月,仅A组中33例出现轻微左上肢乏力、麻木及头晕症状,无需手术处理。结论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中近端锚定区不足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延长锚定区是可行的,特别是部分覆盖LSA开口更为安全;但必需严格把握适应证、仔细评估双侧椎动脉及颈动脉血供情况,对合并脑梗塞、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影响脑供血疾病的患者即使右侧椎动脉及双侧颈动脉血供良好,也不宜直接完全覆盖LSA开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溃疡 动脉 夹层 动脉 假性 支架 锁骨动脉 近端锚定区
下载PDF
产前超声横断面连续扫查三血管气管上多切面诊断胎儿心血管异常 被引量:23
7
作者 林芸 张雪梅 +1 位作者 冉素真 张晓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横断面连续扫查三血管气管上多切面诊断胎儿心血管异常的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连续扫查三血管气管上多切面方法,观察502胎正常胎儿和521胎异常胎儿的三血管气管上多切面声像图特点。结果由三血管气管切面开始向胎儿头...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横断面连续扫查三血管气管上多切面诊断胎儿心血管异常的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连续扫查三血管气管上多切面方法,观察502胎正常胎儿和521胎异常胎儿的三血管气管上多切面声像图特点。结果由三血管气管切面开始向胎儿头侧移动探头,依次获得三血管气管切面;头臂静脉切面可显示头臂静脉、主动脉横弓;头臂动脉起始段切面可显示头臂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横断面;双侧锁骨下动静脉切面可显示双侧锁骨下动脉及双侧锁骨下静脉长轴、双侧颈总动脉起始段横断面。502胎正常胎儿三血管气管上多切面均可通过连续扫查获得显示。521胎异常胎儿中,三血管气管上多切面扫查检出头臂静脉异常236胎,头臂动脉异常277胎,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7胎,颈位主动脉弓1胎。结论三血管气管上多切面连续扫查有助于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血管气管切面 头臂静脉 锁骨动脉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正常臂丛神经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定章 周晓东 +4 位作者 丛锐 张琪 张民 朱燕妮 朱永胜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显示臂丛神经的可行性及方法学。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查12例正常人臂丛神经,确认其与周围组织解剖定位关系。结果正常臂丛神经长轴显示多条线性平行回声,短轴呈圆形中等回声,内有点状弱回声,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和颈深...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显示臂丛神经的可行性及方法学。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查12例正常人臂丛神经,确认其与周围组织解剖定位关系。结果正常臂丛神经长轴显示多条线性平行回声,短轴呈圆形中等回声,内有点状弱回声,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和颈深动脉是检查中的重要标志,C5-7显示率100%(12/12例),C8、T1显示率83.3%(10/12例)。结论高频超声可为臂丛神经的形态学观察提供新的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检查 臂丛神经 神经检查 锁骨动脉 影像检查方法 超声显示 斜角肌间隙 形态学观察 定位关系 组织解剖
原文传递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舒畅 王沙龙 +3 位作者 姜晓华 李全明 黎明 李鑫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14-1619,共6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LSA)是否增加术后近期脑梗死、截瘫及远期脑梗死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3月629例行TEVAR患者资料。其中LSA未封堵399例,部分封堵63例,完全封堵且未重建...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LSA)是否增加术后近期脑梗死、截瘫及远期脑梗死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3月629例行TEVAR患者资料。其中LSA未封堵399例,部分封堵63例,完全封堵且未重建159例,LSA封堵并重建8例。单因素分析比较LSA封堵与未封堵患者术后近期脑梗死及截瘫的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远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629例患者术后均无左上肢严重缺血;3例(0.5%)术后发生脑梗死,其中2例(0.5%)LSA未封堵,1例(0.4%)LSA封堵;4例(0.6%)术后发生截瘫,其中3例(0.8%)LSA未封堵,1例(0.4%)LSA封堵;LSA封堵与未封堵患者术后近期脑梗死、截瘫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随访31.4(1~123)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LSA封堵不增加远期脑梗死风险(O R=1.03,P=0.088),但术前有既往脑梗死病史与年龄〉70岁的患者远期发生脑梗死风险有所增加(O R=3.41,P=0.023;O R=1.90,P=0.034)。结论:左上肢可很好耐受LSA封堵,且LSA封堵不增加术后近期脑梗死、截瘫及远期脑梗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腹/外科学 锁骨动脉 脑梗死 截瘫
原文传递
锁骨下动脉造影在肺咯血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0
作者 江森 孙兮文 +2 位作者 支文祥 马骏 尤正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分析肺咯血患者锁骨下动脉造影征象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肺咯血患者,在完成了以支气管动脉为主的胸主动脉各分支动脉栓塞治疗后,再进行单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造影,其中A组:4例为1次以上动脉栓塞治疗后再次行栓塞者(2例行单侧造影,... 目的分析肺咯血患者锁骨下动脉造影征象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肺咯血患者,在完成了以支气管动脉为主的胸主动脉各分支动脉栓塞治疗后,再进行单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造影,其中A组:4例为1次以上动脉栓塞治疗后再次行栓塞者(2例行单侧造影,2例行双侧造影),B组:16例结合胸片及胸部CT所示的病变部位行单侧造影(右侧10例、左侧6例),C组:18例双侧造影。判定造影结果分以下3类:正常(-),小分支紊乱、增生(+),明显出血动脉(++)。对造影明确有明显出血血管的部分患者进行栓塞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出血阳性与锁骨下动脉造影人次比为63.2%(24/38)。出血阳性与锁骨下动脉造影血管支数比为50%(29/58),包括(++):37.9%(22/58),(+):12.1%(7/58)。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患者阳性率最高。阳性出血征象的部位与肺内病变的部位基本一致。对12例强阳性出血征象的患者进行相应动脉栓塞,即刻止血率达100%,符合长期疗效分析的8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1例,复发2例。并发症为发热、恶心呕吐、胸痛、打嗝、呼吸困难。结论锁骨下动脉造影在肺咯血动脉栓塞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对上肺病变为主的肺咯血患者,其中以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患者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咯血 锁骨动脉 栓塞 血管造影 动脉栓塞治疗 动脉造影 临床意义 咯血患者 肺结核患者 纤维空洞性
下载PDF
内膜下再通术治疗外周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京雨 于建 +2 位作者 张强 刘涛 徐力扬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79-1383,共5页
目的探讨内膜下再通技术(SIR)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病变的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使用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18例患者的20处外周动脉完全闭塞病变。闭塞病变分别位于下肢动脉(髂股动脉14处、膝以下动脉4处)和左锁骨下动脉(2处)。内膜下... 目的探讨内膜下再通技术(SIR)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病变的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使用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18例患者的20处外周动脉完全闭塞病变。闭塞病变分别位于下肢动脉(髂股动脉14处、膝以下动脉4处)和左锁骨下动脉(2处)。内膜下再通的基本操作步骤:血管造影后导管抵近闭塞动脉近端,使用直径0.035 in(1 in=2.54 cm)的 TERUMO 超滑导丝,穿通动脉内膜后在闭塞段动脉内膜下腔中前行,通过闭塞段后重入动脉真腔。建立闭塞段动脉内膜下通道后使用球囊扩张成形。除膝以下动脉和1处髂动脉之外,均在开通的内膜下通道起始部或全程置放自膨式支架。结果 15例患者的17处病变内膜下再通治疗获得成功,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无动脉穿孔、血栓形成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栓塞等并发症。3例技术失败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失败原因分别是导丝不能重入内膜真腔和内膜下腔,扩张成形不满意。结论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外周动脉闭塞病变可行性强、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技术相对简便;在治疗比较复杂的动脉闭塞病变时是传统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的重要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动脉 锁骨动脉 放射学 介入性
原文传递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12
作者 曾施 周启昌 +3 位作者 周嘉炜 曹丹鸣 章鸣 龙璨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62-764,共3页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对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临床资料、超声图像与随访结果,研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产前超声图像特点,观察其伴发畸形和围产期结局.结果 迷走右锁...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对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临床资料、超声图像与随访结果,研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产前超声图像特点,观察其伴发畸形和围产期结局.结果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超声图像特征表现为锁骨下动脉由降主动脉起始部发出并经气管及食管的后方向右侧走行.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发生率约为2.3%(39/17 280),23例(59.0%)为单纯性畸形,16例(41.0%)合并其他心内外畸形;9例(23.1%)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胎儿存在染色体异常.23例终止妊娠,2例胎死宫内,14例胎儿活产.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合并心内外畸形组相比较,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单发畸形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低(8.7%对43.8%,P<0.05),胎儿存活率较高(56.5%对6.2%,P<0.05).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迷走右锁骨下具有重要的产前诊断价值.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伴有非整倍染色体异常、心内外畸形的胎儿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锁骨动脉 迷走右锁骨动脉
原文传递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5例报告 被引量:17
13
作者 管珩 刘昌伟 +1 位作者 肖毅 李拥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我院1982~1992年共收治的25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14例,占56%)及大动脉炎(9例,占36%),半数以上患者有长期吸烟史。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脉弱或无脉(88%),双上肢血压差别明显(9... 我院1982~1992年共收治的25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14例,占56%)及大动脉炎(9例,占36%),半数以上患者有长期吸烟史。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脉弱或无脉(88%),双上肢血压差别明显(96%),脑缺血症状与手部运动关系密切等。本组手术治疗及扩张20例,其中锁骨下动脉与颈总动脉架桥15例,腋-腋动脉架桥2例,经胸升主动脉与颈总动脉架桥2例,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1例。术后上肢症状明显改善15例(75%),神经症状明显改善10例(50%)。随访2~100个月,有效率达85%。文内就病因、诊断、偷流对脑血流的影响以及手术适应证和各类手术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窃血综合征 锁骨动脉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臂间血压差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4
作者 Park SJ Son JW +2 位作者 Park SM Choi HH Hong KS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83-785,共3页
臂间血压差异(interm-arm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IABPD)是较易获得的无创参数,从20世纪早期开始,临床医生已开始研究其用途[1]。右臂血压通常高于左臂血压,因为与右侧锁骨下动脉相比,左侧锁骨下动脉来源于主动脉,形成一个锐角,... 臂间血压差异(interm-arm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IABPD)是较易获得的无创参数,从20世纪早期开始,临床医生已开始研究其用途[1]。右臂血压通常高于左臂血压,因为与右侧锁骨下动脉相比,左侧锁骨下动脉来源于主动脉,形成一个锐角,导致紊流,降低血流和血压,造成IABPD。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研究所推出的新高血压临床指南建议,IABPD〈10mm Hg(1mm Hg=0.133kPa)可考虑为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动脉 临床研究所 临床指南 狭窄程度 临床医生 左旋支 前降支 多支血管病变 心血管病 平均动脉
原文传递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子豪 郗二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1-788,共8页
近年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主动脉弓结构复杂、曲度大、弓上分支血管负责脑部和上肢等重要区域的血供,其中左锁骨下动脉包含椎动脉等重要分支,负责左上肢、后脑部等的血供。... 近年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主动脉弓结构复杂、曲度大、弓上分支血管负责脑部和上肢等重要区域的血供,其中左锁骨下动脉包含椎动脉等重要分支,负责左上肢、后脑部等的血供。为了保证足够的锚定区,当近端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1.5cm时需对左锁骨下动脉做相应处理,现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夹层 血管内操作 锁骨动脉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血管腔内技术与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克勤 苑超 +5 位作者 张望德 原标 邢彤 李谈 宋盛晗 张杨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4-58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技术与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及合适的治疗程序。方法1997年6月至2004年5月采取血管腔内技术与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39例。26例患者采用血管腔内治疗,置入27枚支架,14例经股动脉途径,12例经肱动脉逆...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技术与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及合适的治疗程序。方法1997年6月至2004年5月采取血管腔内技术与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39例。26例患者采用血管腔内治疗,置入27枚支架,14例经股动脉途径,12例经肱动脉逆行支架置入,其中8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下穿刺肱动脉。13例未能行支架置入,行血管旁路转流术。9例伴有颈动脉或椎动脉严重狭窄者行支架置入。结果39例患者术后患侧与健侧血压差<10mmHg(1mmHg=0.133kPa),患侧/健侧血压指数由术前的平均0.62±0.11提高至0.98±0.04(t=4.738,P<0.01);腔内治疗患者与手术患者平均血管通畅时间分别为(57.6±3.7)和(60.2±7.2)个月。结论血管腔内治疗与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疗效相当,由于血管腔内治疗的微创性和安全性,应优先选择血管腔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成形术 气囊 血管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经皮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性疾病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郁芳 蒋初明 +6 位作者 李冬华 叶容珍 李宇东 张静 缪中荣 陈学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例11支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8支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狭窄率大于70%)成功置入支架,3支闭塞锁骨下动脉中1支成功...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例11支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8支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狭窄率大于70%)成功置入支架,3支闭塞锁骨下动脉中1支成功置入支架,2支闭塞锁骨下动脉未能开通。7例经股动脉置入支架,1例经肱动脉逆行置入支架。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功置入后肱动脉及桡动脉搏动良好,伴有盗血现象的5例患者症状消失。随访2~24个月发现1例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后9个月再狭窄,后再置入1枚支架,血管开通良好。1例患者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同时置入2枚支架后2个月突发脑出血死亡。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动脉 狭窄 闭塞 血管内支架
下载PDF
采用Seldinger技术锁骨下动脉穿刺插管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勇 李彦豪 马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经皮锁骨下动脉(SCA)穿刺是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的难点之一。对12例成人尸体标本双侧SCA走行及毗临关系解剖学观察表明,SCA的体表投影点(D点)位于胸锁关节与喙突连线中点偏外约1cm处。当动脉的穿刺靶点为D点内1.... 经皮锁骨下动脉(SCA)穿刺是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的难点之一。对12例成人尸体标本双侧SCA走行及毗临关系解剖学观察表明,SCA的体表投影点(D点)位于胸锁关节与喙突连线中点偏外约1cm处。当动脉的穿刺靶点为D点内1.5cm上约1cm处时,在锁骨中外1/3下2~3cm处进针,角度额状面为(20~30)°,横断面为(10~20)°,深度为4~5cm。20例患者穿刺成功并送入导丝后的X线照片测量显示左SCA位于第一肋外缘中点处,可作为透视下定位点和靶点。SCA穿刺先按体表标志进行,困难时按透视下骨性标志进行,不成功则采取经股动脉插管,入左SCA,透视引导下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动脉 血管穿刺术 导管药盒系统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司逸 符伟国 +9 位作者 王玉琦 徐欣 郭大乔 陈斌 蒋俊豪 杨珏 史振宇 竺挺 石赟 董智慧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868-1872,共5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111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进入本研究。根据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情况分为完全封堵、封堵〈50%、封堵〉50%和未封堵组。术前及术...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111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进入本研究。根据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情况分为完全封堵、封堵〈50%、封堵〉50%和未封堵组。术前及术后第1、3、5和30天随访测量患者双上肢的血压差值,同时评估有无脑卒中、偏瘫和截瘫以及左上肢缺血等情况。结果完全封堵55例(49.6%),封堵〈50%18例(16.2%),封堵〉50%7例(6.3%),未封堵31例(27.9%)。所有患者TEVAR均成功,无脑卒中、截瘫及偏瘫发生。完全封堵组与其余3组相比,双上肢血压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内完全封堵组中13例出现与左上肢活动无关的头晕,其中5例伴黑礞;7例出现左上肢间歇性跛行症状。结论TEVAR中,为延长近端锚定区对左锁骨下动脉的封堵是安全可行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应行血管重建,以提供更为持久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假体和植入物 锁骨动脉
原文传递
锁骨下动脉狭窄经皮介入治疗152例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蒋雄京 张慧敏 +7 位作者 吴海英 张宇清 杨跃进 徐波 刘刚 刘国仗 惠汝太 刘力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连续152例住院患者,男88例,女64例,年龄17~82(58±16)岁,共179条(单侧125例,双侧27例)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直径狭窄70%~100%),病因分别为动脉粥样硬化114例(... 目的评估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连续152例住院患者,男88例,女64例,年龄17~82(58±16)岁,共179条(单侧125例,双侧27例)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直径狭窄70%~100%),病因分别为动脉粥样硬化114例(75%)和大动脉炎38例(25%),因患侧上肢间歇性运动无力130例(85.5%),锁骨下动脉窃血138例(90.8%),冠状动脉窃血综合征2例(1.8%),蓝指综合征2例(1.8%),或准备用患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的无症状患者10例(6.6%),经股动脉(n=96)、肱动脉(n=25)或桡动脉(n=3)和联合(n=28)路径行经皮血管成形术,并随诊9个月观察手术的疗效。结果 133处狭窄性病变(直径狭窄70%~99%)经皮血管成形术均获成功(100%),46处完全闭塞性病变中36处经皮血管成形术成功(78.2%)。其中145处病变因单纯球囊成形结果不够满意而置人支架。经皮血管成形术成功后病变狭窄程度从术前的(90±8)%降至(5±8)%,病变动脉直径从术前的(1.0±0.9)mm 升至(7.0±0.5)mm(P 值均<0.0001)。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经皮血管成形术成功的142例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其中135例患者血管通畅,疗效稳定,另有7例发生再狭窄,其中4例为大动脉炎患者,3例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结论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安全,近-中期疗效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动脉 狭窄 血管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