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选择颅底微创锁孔手术入路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立华 徐如祥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4,8,共5页
传统经典的颅底入路存在切口大、创伤大、暴露广泛、神经损伤发生率高、并发症多等缺陷。随着微创颅底外科理念的普及和微创技术的成熟,颅底手术不再以单纯追求病灶全切除为目的,不能牺牲神经功能为代价而强调肿瘤的全切率;而是将如何... 传统经典的颅底入路存在切口大、创伤大、暴露广泛、神经损伤发生率高、并发症多等缺陷。随着微创颅底外科理念的普及和微创技术的成熟,颅底手术不再以单纯追求病灶全切除为目的,不能牺牲神经功能为代价而强调肿瘤的全切率;而是将如何减少术中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手术 锁孔 颅底手术 全切率 神经内镜 促进神经 小脑幕 蝶骨嵴 枕骨大孔 乙状窦
下载PDF
非优势供血侧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杨德红 万宇晖 +5 位作者 杨凯 陈爱林 戴纯刚 陈延明 陈炳霖 朱卿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非优势供血侧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69例接受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非优势供血侧入路32... 目的探讨非优势供血侧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69例接受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非优势供血侧入路32例,经优势供血侧入路3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动脉瘤破裂率、术中动脉瘤夹使用个数、是否切除额叶直回、动脉瘤夹闭不全率、前交通动脉瘤复合体变异扭转率及预后情况的差异。结果非优势供血侧入路组与优势供血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0±61)min和(204±55)min,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分别有9例(24.3%)和4例(12.5%),术中动脉瘤夹使用个数分别为(1.38±0.61)个和(1.35±0.63)个,额叶直回切除率分别为37.5%(12/32)和48.6%(18/37),动脉瘤夹闭不全率分别为3.1%(1/32)和2.7%(1/37),前交通动脉瘤复合体变异扭转率分别为50.0%(16/32)和37.8%(14/37),出院时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8.1%(25/32)和75.7%(28/37),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预后良好率均分别为78.1%(25/32)和73.0%(27/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非优势供血侧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 动脉瘤 锁孔手术 显微夹闭术 非优势供血
原文传递
锁孔入路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夹闭术22例手术配合
3
作者 周演铃 蔡立春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4期63-65,共3页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又称椎-基底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1.3%[1],其位置较隐蔽,与丘脑、脑干、后组颅神经、动脉穿支等关系密切,常突然破裂出血,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我院于2004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锁孔手术入路行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又称椎-基底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1.3%[1],其位置较隐蔽,与丘脑、脑干、后组颅神经、动脉穿支等关系密切,常突然破裂出血,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我院于2004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锁孔手术入路行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夹闭术2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手术中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配合 锁孔 椎-基底动脉瘤 锁孔手术 后组颅神经 动脉穿支
下载PDF
上、中斜坡区的微创解剖学研究
4
作者 丁自海 原林 +1 位作者 于春江 田德润 《解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2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斜坡区 微创解剖学 锁孔手术 硬脑膜 脑桥
下载PDF
锁孔手术入路在后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初步应用
5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0年第10期16-16,共1页
为了探讨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疗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兰青等选了12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包括基底动脉(BA)6例(基底动脉分叉部1例,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3例。
关键词 后循环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术 锁孔手术 基底动脉 应用 附属第二医院 动脉分叉部 小脑上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