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3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被引量:118
1
作者 严庆 平维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8,共5页
"大一统"具有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实践等多维意涵,其中的政治思想维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相关,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政治生态和"文化心理结构"。从中国古代的"华夷一统观",到近代以来的"... "大一统"具有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实践等多维意涵,其中的政治思想维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相关,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政治生态和"文化心理结构"。从中国古代的"华夷一统观",到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观",再到当下予以弘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一以贯之着"大一统"的脉动。"大一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79
2
作者 刘吉昌 金炳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33,共6页
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并发展着的中华民族,在新世纪新形势下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力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中国梦。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 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精神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试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 被引量:74
3
作者 孔亭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40,共8页
"中华民族"是现代民族概念和理论"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是现代中国的国家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对中华民族概念的发展与深化,强调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和一体性特征,彰显了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 "中华民族"是现代民族概念和理论"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是现代中国的国家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对中华民族概念的发展与深化,强调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和一体性特征,彰显了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是有机统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观认知,是人们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态度、评价和认同。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的历史逻辑,有利于更好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渊源探析 被引量:68
4
作者 闫丽娟 李智勇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7,共9页
发端自"天下观",再造于"民族主义",充实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民族经历"自在"到"自觉"过程相随,中国民族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泛起多次涟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qu... 发端自"天下观",再造于"民族主义",充实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民族经历"自在"到"自觉"过程相随,中国民族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泛起多次涟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各种民族思想的影响。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渊源的分析,"天下观"赋予了多元共生的文化思想,"民族主义"带来了"国族一体"的政治理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确立了"多民族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合力造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渊源的多层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天下观 中华民族 民族国家
下载PDF
公共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被引量:66
5
作者 麻国庆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4,共10页
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公共记忆,是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分析相关个案,阐述了从个体记忆到各民族集体记忆与各民族共同体认同,再到现代中国社会的公共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公共记忆,是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分析相关个案,阐述了从个体记忆到各民族集体记忆与各民族共同体认同,再到现代中国社会的公共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路径与机制。从公共记忆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形成过程与机制,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和中国的民族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记忆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从文化族类观到国家民族观的嬗变——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来源 被引量:65
6
作者 平维彬 严庆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从朴素的"类族辨物"观念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萌生,中国民族观经历了由"自在"到"自觉"的历史性蜕变。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华历史文明连续统"中,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场"宏大的... 从朴素的"类族辨物"观念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萌生,中国民族观经历了由"自在"到"自觉"的历史性蜕变。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华历史文明连续统"中,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场"宏大的历史叙事",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依靠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的同时,也挟带着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唤醒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本文基于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探寻古代文化族类观向现代国家民族观的演变历程,并试图从传统的儒家族类观、近代以来西方民族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三个方面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族类观 国家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象征的再生产: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文化路径 被引量:61
7
作者 赵超 青觉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03-109,共7页
塑造稳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从精神层面消解竞争性狭隘民族主义和化解国家认同危机的关键途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受到利益分配机制的影响,而且受到族际认知、情感体验等因素的制约。象征是催生中华民族相同的情感体验和共同... 塑造稳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从精神层面消解竞争性狭隘民族主义和化解国家认同危机的关键途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受到利益分配机制的影响,而且受到族际认知、情感体验等因素的制约。象征是催生中华民族相同的情感体验和共同历史记忆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系统直观地感知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得以具象化和人格化。因此,通过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纪念碑、雕塑等物质形态的象征以及纪念日、政治仪式等非物质形态象征的再生产,可展现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身份标识,从而形塑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象征 历史记忆 情感体验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研究 被引量:59
8
作者 吴月刚 张红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7,共7页
民族院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主体,民族院校思政课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培养民族院校大学生“五个认同”、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院校思政课建设面临课程建设目标尚... 民族院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主体,民族院校思政课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培养民族院校大学生“五个认同”、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院校思政课建设面临课程建设目标尚未完全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设计尚未形成系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授课对象具有民族文化多样性特点、授课环境受到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冲击等问题。结合我国民族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实际,提出在课程建设目标方面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在授课方式方面坚持思政课授课方式的守正创新,在授课教师方面将民族院校的实际情况融入“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积极营造良好的授课环境,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更好地铸牢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原文传递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59
9
作者 习近平 《中国民族》 2019年第10期21-24,共4页
(2019年9月27日)同志们,朋友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我们隆重召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模范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民族地区发展 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民族平等
原文传递
文化润疆:新时代新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话语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54
10
作者 青觉 吴鹏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213,共13页
从学理意义上看,"文化润疆"既是一个在新疆地区持续建立和通畅中华文化润泽机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人心维度不断夯实新疆特色文化与中华文化母体、新疆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深层联系,从而为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 从学理意义上看,"文化润疆"既是一个在新疆地区持续建立和通畅中华文化润泽机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人心维度不断夯实新疆特色文化与中华文化母体、新疆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深层联系,从而为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内在文化支撑和持续性精神动力的过程。其在话语与径路上的整体性逻辑,即是通过对中华文化与中华现代国家、中华民族以及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结构的系统梳理,进一步理顺文化、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切实将新时代新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实践持续向更深层次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润疆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推广和普及——从权利保障到国家建设 被引量:53
11
作者 常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语言文字的多维属性,决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重要的宪制意蕴。从权利保护视角出发,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对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权、就业工作的权利、文化权利、经济社会权利等基本权利的真正保障和长远利益考虑。... 语言文字的多维属性,决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重要的宪制意蕴。从权利保护视角出发,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对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权、就业工作的权利、文化权利、经济社会权利等基本权利的真正保障和长远利益考虑。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心理基础之夯实,是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法治统一的必然要求。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关系到少数民族公民权利保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之国家建设的国之大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权利保障 国家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45
12
作者 王延中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M0002,共14页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5个问题: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中华民族的共同体理念,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主要任务,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工作,切实提高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些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国家认同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46
13
作者 虎有泽 云中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共6页
民族团结是国家认同的生命线,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的主导叙事。我们所理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该是一种国家认同的表现形式。从国家认同层面理解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各民族树立正确的国家、... 民族团结是国家认同的生命线,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的主导叙事。我们所理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该是一种国家认同的表现形式。从国家认同层面理解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各民族树立正确的国家、公民、法制意识,从而正确认识公民与民族成员的关系、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和国家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关系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面临的挑战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43
14
作者 李尚旗 郭文亮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9年第1期62-66,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共有精神家园,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心理基础。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是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坚定各族人民政治认同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共有精神家园,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心理基础。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是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坚定各族人民政治认同的现实需要。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面临众多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其建设路径在于强化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正确认知认同,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历史 政治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互构逻辑 被引量:43
15
作者 刘永刚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3,共7页
现代中国的治理体系依托于中国各族人民自觉凝聚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中华民族与现代中国高度结合的过程中,中国被赋予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性并确立了民主共和国家的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发展完善以人民为... 现代中国的治理体系依托于中国各族人民自觉凝聚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中华民族与现代中国高度结合的过程中,中国被赋予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性并确立了民主共和国家的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发展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塑造国民整体性规范并支撑着国家治理现代化。二者的功能互通与体系互构辩证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互构逻辑 新时代
原文传递
多学科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笔谈一) 被引量:42
16
作者 麻国庆 关凯 +6 位作者 施爱东 严庆 冯建勇 郝亚明 李静 田钒平 巴战龙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5-17,共1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研究的重大议题。这一议题内涵丰富,兼具学理性和实践性,意义深远而又充满挑战性。这方面的研究涉及面广,纵横交错,往往因时因地而异,可谓机理玄妙,非有一个多学科学术共同体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研究的重大议题。这一议题内涵丰富,兼具学理性和实践性,意义深远而又充满挑战性。这方面的研究涉及面广,纵横交错,往往因时因地而异,可谓机理玄妙,非有一个多学科学术共同体通力合作、长期跟踪、潜心钻研而不得将其研究透彻。学科是对于人类知识体系的划分,而现实社会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实现。多学科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可将主题置于更为系统宏阔的学术视野,避免单一学科的诸多局限。多学科交叉融合能为学术进取提供强劲动力,有效的融会贯通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学科融合也是新文科理念的要义所在,以问题为中心,各学科围绕问题通力合作,互学互鉴,在交叉融合中守正创新。要而言之,加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从打造学术共同体走起。为此,严庆教授创意策划,本刊邀请多学科专家参与主题笔谈,并设专题栏目,以期实现星光交彻,集聚智慧,凝聚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学科融合 国家认同 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认同视阈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被引量:41
17
作者 苏泽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5-70,共6页
作为生发于中华民族实体之上的观念形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上是一种国族身份认同意识,指谓中华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于历史记忆、政治制度、利益关系、价值信仰、社会交往等层面所形成的综合性集体认同。在认同视阈下... 作为生发于中华民族实体之上的观念形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上是一种国族身份认同意识,指谓中华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于历史记忆、政治制度、利益关系、价值信仰、社会交往等层面所形成的综合性集体认同。在认同视阈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兼容、疏导并贯通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推进实现国家凝聚统一、民族平等团结、社会繁荣发展的价值旨归。通过历史记忆激发政治认同的培育机制,运用“民族—文化认同”固基“国家—政治认同”的涵养机制,在此基础上,完善竞争与共享相统一的利益认同机制、主导与多元共生的价值认同机制、同一性强化的交往认同机制,导引从历史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利益认同、交往认同等维度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构
下载PDF
情感与互动仪式: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 被引量:36
18
作者 周宣辰 程倩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34,共8页
互联网的发展引发传播语境的变迁,也带来了文化空间的延伸和社会互动的变革。其中,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思想、非理性网络民族主义及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煽动与破坏,会诱发中华民族共同体集体记忆的断裂、混乱和隐退,打破中华民族共... 互联网的发展引发传播语境的变迁,也带来了文化空间的延伸和社会互动的变革。其中,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思想、非理性网络民族主义及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煽动与破坏,会诱发中华民族共同体集体记忆的断裂、混乱和隐退,打破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联结的紧密性和稳定性。由此,借助互动仪式链理论确证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转向”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中华文化符号互动、中华民族共同体集体记忆建构和价值情境的展演,回应个体情感、刻写群体情感、强化共同体情感,实现民族情感从体验感知到认同领悟的演进,发挥“情感”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网络空间 互动仪式 情感转向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互嵌结构及其整合逻辑 被引量:36
19
作者 马忠才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29,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多重维度的整体性,只有不断增进各个维度的互嵌性和整合性,才能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结构基础——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融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社会上密切交往、情... 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多重维度的整体性,只有不断增进各个维度的互嵌性和整合性,才能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结构基础——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融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社会上密切交往、情感上相互亲近。在大开放、大流动、大交融的社会转型进程中,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嵌入逐步向纵深方向迈进,不断夯实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根基。顺势而为,绵绵用力,逐步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以此助推各民族多维互嵌结构的优化、协调与整合,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嵌入 互嵌式社会结构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现状与深化拓展 被引量:35
20
作者 雷振扬 兰良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31,共8页
以“中国知网”收录的332篇核心期刊论文为对象,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状况,发现2014年以来,成果数量快速增长,高校教师为研究主力,民族学是引领学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元一体、... 以“中国知网”收录的332篇核心期刊论文为对象,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状况,发现2014年以来,成果数量快速增长,高校教师为研究主力,民族学是引领学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元一体、民族团结、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民族政策等是高频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实践、进程、路径、域外启示等是研究的重点;已有成果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需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拓展研究视域、注重多学科协同和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研究现状 深化拓展 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