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铷掺杂Na_(1.25)V_(3)O_(8)纳米棒作为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1
作者 赵彦明 廖锦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73,共11页
为了探究作为锌离子电池正极的Na_(1.25)V_(3)O_(8)的电化学性能是否还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文中通过水热-固相法成功合成了纯Na_(1.25)V_(3)O_(8)和铷掺杂Na_(1.25)RbxV_(3)O_(8)纳米棒。根据XRD谱图可以看出,随着铷含量的增加衍射峰... 为了探究作为锌离子电池正极的Na_(1.25)V_(3)O_(8)的电化学性能是否还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文中通过水热-固相法成功合成了纯Na_(1.25)V_(3)O_(8)和铷掺杂Na_(1.25)RbxV_(3)O_(8)纳米棒。根据XRD谱图可以看出,随着铷含量的增加衍射峰向低角度偏移且没有新的衍射峰生成,表明Na_(1.25)RbxV_(3)O_(8)样品为纯相且保持空间群为P21/m的结构对称性。这一结果说明铷离子成功进入了Na_(1.25)RbxV_(3)O_(8)层状化合物的层间。SEM和TEM形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Rb+掺杂量的增加,纳米棒的形貌变得更大、更厚,会降低材料的比表面积,导致阻抗的增加和Zn2+离子扩散系数的降低,对电化学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EIS和GITT测试结果也证实,Rb+的掺入会使其比容量降低。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虽然未掺杂的Na_(1.25)V_(3)O_(8)纳米棒表现出370 mA·h/g的初始比容量,但随着充放电过程的进行其比容量衰减很快,在电流密度为100 mA/g条件下长循环100圈后的放电比容量衰减了初始容量的50%;而Rb+掺杂的纳米棒尽管比容量有所降低,但其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均得到显著提升。其中Rb掺杂量为1%的样品初始比容量为336 mA·h/g,在相同条件下循环100圈后和初始比容量相比只衰减了6%;当Rb掺杂量增加到5%时,尽管初始比容量只有217 mA·h/g,但100圈后放电比容量和初始比容量相比几乎没有衰减。利用XPS能谱和原位XRD技术对其锌离子存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该水系锌离子电池体系中Na_(1.25)RbxV_(3)O_(8)正极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主要以化学转化反应为主,其中只有充电反应过程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Na_(1.25)V_(3)O_(8) 掺杂 纳米棒
下载PDF
铷掺杂三元正极材料Li1-xRbxNi0.4Co0.2Mn0.4O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妍 汪小平 +2 位作者 张维民 何雨石 马紫峰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2-426,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三元材料LiNi0.4Co0.2Mn0.4O2,掺杂不同比例铷进行改性,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0.97Rb0.03Ni0.4Co0.2Mn0.4O2样品的结晶度较好,铷掺杂起到了稳定三元材料晶体结构的作用,有效改善了材料...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三元材料LiNi0.4Co0.2Mn0.4O2,掺杂不同比例铷进行改性,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0.97Rb0.03Ni0.4Co0.2Mn0.4O2样品的结晶度较好,铷掺杂起到了稳定三元材料晶体结构的作用,有效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5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达130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4Co0.2Mn0.4O2正极材料 掺杂 锂离子电池
原文传递
Rb掺杂C_(60)单晶的相衍变和电子态
3
作者 李宏年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8-253,共6页
在C6 0 单晶超高真空解理面上制备C6 0 的Rb填隙化合物薄膜 .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了相衍变过程 .观察到对应于固溶相、Rb1 C6 0 和Rb3C6 0 的电子态密度分布 .当数纳米厚Rb3C6 0 薄膜在C6 0 单晶 (111)解理面形成后 ,室温条件下进... 在C6 0 单晶超高真空解理面上制备C6 0 的Rb填隙化合物薄膜 .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了相衍变过程 .观察到对应于固溶相、Rb1 C6 0 和Rb3C6 0 的电子态密度分布 .当数纳米厚Rb3C6 0 薄膜在C6 0 单晶 (111)解理面形成后 ,室温条件下进一步沉积Rb至样品表面不产生fcc到bct或bcc结构相变 .C6 0 分子的大尺寸提供了表面填隙位置使得样品表面形成Rb4 C6 0 和Rb5C6 0 吸附相 .价带电子能谱结果表明这两种表面相为金属性 .Rb 3d芯态电子能谱测量进一步证实了表面Rb4 C6 0 和Rb5C6 0 吸附相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C60单晶 相衍变 吸附相 薄膜物理 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 价带电子能谱 填隙化合物
原文传递
溶剂热法制备NaBiF4:Yb^3+/Er^3+及掺杂Rb^+离子增强其上转换荧光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静 王友法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3,共9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Na Bi F4:Yb^3+/Er^3+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讨论了在溶剂热阶段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Na Bi F4:Yb^3+/Er^3+物相组成、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阶段,适当增加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可以增强Na Bi F4:Yb...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Na Bi F4:Yb^3+/Er^3+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讨论了在溶剂热阶段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Na Bi F4:Yb^3+/Er^3+物相组成、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阶段,适当增加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可以增强Na Bi F4:Yb^3+/Er^3+的结晶度,进而提高上转换发光效率,但溶剂热阶段反应温度高于220℃时,容易生成金属铋。此外,通过Rb^+离子掺杂可进一步增强Na Bi F4:Yb^3+/Er^3+的上转换发光强度。Rb^+掺杂量为5%(摩尔分数)时,绿光和红光分别增加至原来的1.73和1.5倍。最后基于荧光强度比(IFIR)技术,研究了样品在300~500 K温度范围的IFIR变化曲线,结果表明:Na Bi F4:Yb^3+/Er^3+样品在温度传感领域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铋钠 溶剂热法 上转换发光 离子掺杂 温度传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