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汉江中游银鮈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李修峰
黄道明
谢文星
杨汉运
常秀岭
-
机构
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出处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1-185,共5页
-
基金
长江水利委员会基金资助项目(200302)
-
文摘
于2004年5~8月对在汉江鱼类资源调查中采集的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卵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受精卵吸水膨胀后具双层卵膜,内、外膜均吸水膨胀呈半透明状,外膜具微粘性.卵外膜直径为(3.60±0.42)mm,内膜直径为(1.88±0.12)mm;胚胎发育分为4个阶段、50个发育期.汉江中游银鮈与四大家鱼的胚胎发育趋势相似,但胚胎大小仅相当于家鱼的1/2~2/3,原肠期胚层下包较少,尾泡在听囊之前出现,尾鳍出现后至孵出前,胚体受内膜影响尾部向头部弯曲,胸鳍原基期在孵出前出现,胚前发育时间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比家鱼少3~5 h;口裂在鳃弧出现后出现,没有明显的眼黄色素期,肠管形成后出现鳔的雏形,稚鱼阶段肌节有37对.
-
关键词
汉江
银鮈
胚胎发育
-
Keywords
Hanjiang River
Squalidus argentatus
embryonic development
-
分类号
S931.9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Q959.468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
-
题名赤水河银鮈的早期发育与仔鱼的耐饥饿能力
被引量:15
- 2
-
-
作者
王芊芊
吴金明
张富铁
王剑伟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20,共10页
-
基金
农业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专题1:赤水河水域生态和水生生物调查"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长江上游珍稀
特有鱼类及保护区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项目(No.071105-04)
-
文摘
利用采自赤水河下游的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鱼卵对其早期发育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对仔鱼的耐饥饿能力进行了研究。银卵属中等大小的漂流性卵,具双层卵膜,外膜径(3.35±0.41)mm。胚胎发育分32个发育期,在水温24.6~25.5℃时历时40h。初孵仔鱼全长(3.84±0.36)mm,眼下有一个黑点,胸鳍原基已形成,经85d左右发育成幼鱼。仔鱼孵出后2~3d开口摄食,5日龄时初次摄食率即达100%。持续饥饿对银鮈仔鱼生长、发育、存活均有很大影响,饥饿仔鱼11~12d达不可逆点(PNR),饥饿至13日龄时,绝大部分仔鱼死亡。
-
关键词
银鮈
早期发育
仔鱼
PNR
-
Keywords
Squalidus argentatus
Ontogenesis
Larva
PNR
-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
-
题名长江天鹅洲故道银鮈的年龄、生长和死亡率研究
被引量:5
- 3
-
-
作者
王海生
沈建忠
李霄
胡少迪
龚成
孙广文
黄丹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
出处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3,共7页
-
基金
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长江天鹅洲故道小型鱼类资源评估(2985)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委托项目-天鹅洲故道水生生物资源调查
-
文摘
根据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在长江天鹅洲故道采集的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样本873尾,用鳞片为年龄鉴定和生长退算材料,研究银鮈的年龄、生长特性及死亡率。结果表明,雌雄群体均由1~6龄组成,雌鱼87.35%为1~3龄,雄鱼87.01%为1~3龄。雌雄鱼体长(L)和体重(W)关系表现为异速生长,雌鱼W=0.009L3.2285,雄鱼W=0.009L3.2254。以退算体长拟合vonBertalanffy方程,得到生长参数为:雌鱼L∞=17.1797cm,k=0.1820,t0=-1.2673和雄鱼L∞=11.5069cm,k=0.4074,t0=-0.5764。雌雄鱼的自然死亡率分别为M=0.6048/a和M=1.1459/a,远高于一般鱼群自然死亡率(M=0.2~0.3/a);开发率分别为E=0.5711和E=0.4183。长江天鹅洲故道银鮈雌鱼处于过度开发的状态,应加强管理。
-
关键词
银鮈
年龄
生长
死亡率
长江天鹅洲故道
-
Keywords
Squalidus argentatus
age
growth
mortality
Tian-e-zhou Oxbow of Yangtze River
-
分类号
Q112
[生物学—普通生物学]
-
-
题名长江中上游银鮈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 4
-
-
作者
王喆
汪登强
段辛斌
陈大庆
陈会娟
刘绍平
-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出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5-621,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579247)
农业部物种保护项目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主要经济物种产卵场及洄游通道调查项目
-
文摘
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是长江常见小型鱼类,分布广泛于干支流,资源量较大。本研究采用线粒体DNA(mt 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对长江中上游干流江津、荆州、监利、洪湖、黄石江段及支流赤水河、湘江等7个江段共217尾银鮈样品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银鮈群体Cyt b基因序列分别检出了81个变异位点和97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66和0.008 6。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长江中上游银鮈群体存在显著遗传分化。群体间两两比较分析发现,赤水河群体与其他群体基因交流程度低,遗传分化显著,其他群体间没有显著遗传分化。中性检验结果不支持银鮈历史上发生过群体扩张。
-
关键词
银鮈
遗传结构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长江流域
-
Keywords
Squalidus argentatus
Genetic structure
Cyt b
Genetic diversity
Yangtze River
-
分类号
Q953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嘉陵江中游银鮈食物组成及肠道异速生长模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富斌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中心(武汉)西南分中心
-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8期127-136,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01219)
西华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专项(18Q035)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多样性与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南充市科技局项目(19YFZJ010G,19YFZJ0076)。
-
文摘
【目的】研究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食物组成与其肠道异速生长的关系,探讨其生态适应性。【方法】在嘉陵江中游苍溪江段采集银鮈共计46尾,分析其食物组成和肠道异速生长模式。【结果】银鮈整体肠道盘曲方式简单,呈"S"型,其前肠、中肠、后肠在长度、质量、发达程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异速生长方程结果表明,银鮈前肠和整体肠道均存在异速生长,从拐点前的快速生长转变为等速生长,而中肠保持快速生长,后肠保持等速生长。食性分析结果表明,银鮈的食物主要由有机碎屑、硅藻、淡水壳菜、摇蚊幼虫等多种类型组成,其食物来源广泛,属于杂食性鱼类。以前肠拐点为分组依据,拐点前(24尾)银鮈主要摄食有机碎屑(质量百分比76.84%),其次是摇蚊幼虫(21.16%)和硅藻(1.77%);而拐点后(22尾)有机碎屑对银鮈食物贡献最大(90.41%),其次为淡水壳菜(6.64%)和硅藻(1.18%)。【结论】银鮈属杂食性鱼类,其前肠与整体肠道表现出异数生长模式,这可能与其对摄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关。
-
关键词
异速生长
银鮈
Zihler指数
方差分析
生境破碎
生态适应
-
Keywords
allometric
Squalidus argentatus
Zihler index
variance analysis
habitat fragmentation
ecological adaptation
-
分类号
S965.299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Q958.8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
-
题名长江芜湖段银鮈的年龄与生长特征
- 6
-
-
作者
齐嘉璐
李强
严云志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564-569,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2227
31500452)
+1 种基金
安徽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皖农科[2016]84号)
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经费资助项目
-
文摘
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除2月)共11个月在长江芜湖段采集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样本474尾,对其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鳞片鉴定银鮈个体年龄,发现雌、雄鱼年龄结构均由1~3龄3个龄组组成,其中1~2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总样本的90%。雌、雄鱼的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分别为W_♀=10.77×10^(-6)L^(3.06)(R^2=0.943)和W_♂=7.03×10^(-6)L^(3.169)(R^2=0.946),协方差分析显示雌、雄群体之间的存在显著性差异(F=11.04,P<0.05)。鳞径与体长呈线性关系,关系式分别为L_♀=0.03R+17.482(R^2=0.772)和L_♂=0.04R+12.22(R^2=0.709),两者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F=58.74,P<0.05)。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拟合体长(Lt)、体重(W_t)与年龄(t)的关系:L_(t♀)=148.31[1-e^(-0.25(t+0.75))],W_(t♀)=47.43[1-e^(-0.25(t+0.75))]^(3.06)以及L_(t♂)=121.36[1-e^(-0.35(t+0.69))],W_(t♂)=27.08[1-e^(-0.35(t+0.69))]^(3.16)。雌鱼生长拐点年龄为3.72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99.79mm和14.11g;雄鱼生长拐点年龄为2.59龄,对应体长和体重分别为82.85mm和8.11g。结果表明当前银鮈处于过度利用状态,应采取措施,加强其资源保护。
-
关键词
长江芜湖段
银鮈
年龄
生长
-
Keywords
Wuhu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Squalidus argentatus
age
growth
-
分类号
S931.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