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自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银赋存形式及其矿物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江鑫培 《云南地质》 1994年第1期74-85,共12页
白牛厂银矿是近年发现探明的一大型银锡铅锌矿床。矿床产于隐伏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层间破碎带中,矿床围岩为中寒武纪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银主要呈硫盐矿物出现,共有28种,常见银矿物有银黝铜矿、黝锑银矿、深红银矿、辉锑银矿等。
关键词 矿床 多金属矿床 赋存形式
下载PDF
江西牛形坝-柳木坑银金多金属矿床银矿物与银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3
2
作者 岳秋雨 翟德高 +3 位作者 赵刚 赵青青 贺根文 刘家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1-324,共14页
牛形坝—柳木坑矿床位于江西银坑矿田,为赣南于都—赣县矿集区典型的银金多金属矿床。通过野外调查与矿物组成研究,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Ⅰ)、石英-方铅矿-闪锌矿-硫盐矿物阶段(Ⅱ)、石英-碳酸... 牛形坝—柳木坑矿床位于江西银坑矿田,为赣南于都—赣县矿集区典型的银金多金属矿床。通过野外调查与矿物组成研究,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Ⅰ)、石英-方铅矿-闪锌矿-硫盐矿物阶段(Ⅱ)、石英-碳酸盐阶段(Ⅲ)。银矿化主要集中于第Ⅱ成矿阶段。电子探针(EPMA)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矿石中银的赋存形式以独立银矿物、显微包体银等可见银的形式存在。独立银矿物包含银锑黝铜矿((CuAg)_(12)(SbAs)_(4)S_(13))、黝锑银矿((CuAg)_(12)(SbAs)_(4)S_(13))、硫锑铜银矿((AgCu)_(16)Sb_(2)S_(11))、辉银矿-螺状硫银矿(Ag_(2)S);显微包体银则主要为银锑黝铜矿((CuAg)_(12)(SbAs)_(4)S_(13)),均赋存于方铅矿中。本次研究发现了较独特的银锑黝铜矿-黄铜矿-方铅矿交代的出溶结构,指示成矿流体可能富含Pb-Cu-Sb-Ag。结合前人对该矿床的研究,成矿热液温度、氧逸度下降以及pH上升等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是导致银从成矿流体中沉淀的主要因素。此外,在该矿床中还发育有大量铋矿物,如块硫铋银矿(AgBi3S5)、硫铋银矿(AgBiS_(2))、硫铜铋矿(CuBiS_(2))。大量铋矿物的出现及其与银矿物密切共生现象指示了二者可能具有密切成因联系,本文认为铋的存在对流体中银矿化富集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形坝-柳木坑矿床 矿物 铋矿物 赋存形式 富集机理
下载PDF
中印度洋Edmond热液区黄铁矿中银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研究:来自矿物学的证据
3
作者 陈柯安 张慧超 +4 位作者 方浩原 陶春辉 梁锦 杨伟芳 廖时理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2,共9页
随着对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贵金属金(Au)和银(Ag)的赋存形式和沉淀机制被科学家广泛关注。相比于Au,前人对大洋中脊热液区中Ag的产出状态和富集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中印度洋Edmond热液区Ag平均含量为47×10^(-... 随着对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贵金属金(Au)和银(Ag)的赋存形式和沉淀机制被科学家广泛关注。相比于Au,前人对大洋中脊热液区中Ag的产出状态和富集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中印度洋Edmond热液区Ag平均含量为47×10^(-6),明显高于洋中脊环境产出的多金属硫化物中的平均Ag含量(2.78×10^(-6))。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Edmond热液区硫化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确定了该热液区矿物组合、分期以及自然银的赋存形式,并初步探讨了自然银的沉淀机制。Edmond热液区硫化物主要为闪锌矿,其次是黄铁矿、黄铜矿和白铁矿,此外还观察到针钠铁矾、重晶石、硬石膏以及自然银等矿物。根据矿物结构和共生组合,Edmond热液区硫化物成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的主要矿物组合为一期黄铁矿(Py1)、重晶石、硬石膏等;阶段Ⅱ主要矿物为白铁矿;阶段Ⅲ则有二期黄铁矿(Py2)、黄铜矿、粗粒闪锌矿、等轴古巴矿等矿物结晶。自然银主要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存在于Py1的边缘或者内部包体之中。Ag在Edmond热液区的主要迁移形式为AgCl_(2)^(-),高温热液与海水混合作用导致的温度和Cl^(-)浓度降低以及pH值的升高是导致自然银沉淀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硫化物矿床 赋存形式 沉淀机制 Edmond热液区 中印度洋中脊
下载PDF
内蒙古西山湾羊场银多金属矿床银的赋存形式及成矿机理 被引量:3
4
作者 康明 岳长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363-3379,共17页
西山湾羊场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西段。矿区出露有较大面积的古生代二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中生代早白垩世白女羊盘组火山岩沿二长花岗岩与英云闪长岩之接触带的北东向张性裂隙喷发,银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产出于下白垩统... 西山湾羊场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西段。矿区出露有较大面积的古生代二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中生代早白垩世白女羊盘组火山岩沿二长花岗岩与英云闪长岩之接触带的北东向张性裂隙喷发,银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产出于下白垩统白女羊盘组及其与侵入岩的接触带,铅锌矿体主要产于侵入岩及其与火山岩的接触带,断裂构造控矿明显。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手段,对银的赋存形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对银、铅锌的地球化学迁移模式、沉淀机制及其成矿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银的存在形式主要为可见银,其次为不可见银。可见银主要为显微包体银(1~10μm)和独立银矿物(> 50μm),不可见银主要为类质同象银和超显微包体银(<1μm)。显微包体银多被黄铁矿、石英、钾长石和重晶石等包裹;独立银矿物主要为辉银矿,其次为硒银矿,还有少量自然银、螺状硫银矿和深红银矿(淡红银矿)等,多分布于石英粒间及裂隙中;类质同象银主要赋存于蓝辉铜矿、雅硫铜矿等二元铜硫化物中;超显微包体银主要包裹于与银矿化相关的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中。根据矿(化)脉体之间的穿切关系、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共生组合,成矿作用过程可划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热液期是主要的成矿期,包括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成矿阶段,铅锌矿化形成于该阶段早期,银矿化形成于该阶段晚期。富含Fe、Cu、Zn、Pb、Ag、S和Se等多种元素的成矿热液,在早期高温条件下金属离子以氯络合物的形式搬运,随着成矿热液温度降低以及其它物理化学环境的变化,氯络合物不稳定而解离,未发生沉淀的金属离子转变为以硫氢络合物的形式继续运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 成矿过程 赋存形式 西山湾羊场 内蒙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