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叶提取物及其不同成分对CYP3A4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韬 彭华毅 +1 位作者 刘洪旭 黄慧琴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9-812,共4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及其中2种主要活性物质黄酮和内酯对人体内CYP3A4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构建了可用于体外高通量检测基于PXR诱导的CYP3A4系统,通过细胞培养实验,化学发光检测仪检测银杏叶不同组分对CYP3A4的激活水平。采用反相高效...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及其中2种主要活性物质黄酮和内酯对人体内CYP3A4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构建了可用于体外高通量检测基于PXR诱导的CYP3A4系统,通过细胞培养实验,化学发光检测仪检测银杏叶不同组分对CYP3A4的激活水平。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不同组分对细胞内尼卡地平代谢的影响。结果:高通量检测系统检测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对体内的CYP3A4酶表达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进一步研究证实银杏叶提取物的两类主要活性物质黄酮和内酯呈剂量的方式激活CYP3A4的表达。银杏叶内酯明显加速尼卡地平的代谢速率,而银杏叶黄酮则降低细胞内尼卡地平的降解速率。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黄酮和内酯能显著提高CYP3A4的活性,内酯能提高CYP3A4代谢尼卡地平的能力,而黄酮则可能由于药物相互作用的原因,抑制了CYP3A4酶活性,降低其代谢尼卡地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银杏叶内酯 银杏叶黄酮 CYP3A4
原文传递
新型银杏叶内酯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杜琳 赵凌志 +2 位作者 周毓麟 刘晖 王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对银杏叶内酯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银杏叶内酯微球,采用以微球的粒径,载药量,体外释放等为评价指标,进行工艺筛选。结果银杏叶内酯微球粒径为(56.62±0.39)μm,载药量为(80.66%±0.90%),银... 目的对银杏叶内酯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银杏叶内酯微球,采用以微球的粒径,载药量,体外释放等为评价指标,进行工艺筛选。结果银杏叶内酯微球粒径为(56.62±0.39)μm,载药量为(80.66%±0.90%),银杏叶内酯微球在pH为7.4的溶液中均匀缓慢释放2周。结论本研究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微球的粒径均一,包封率高,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盐中可匀速释放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内酯 微球 乳化溶剂挥发法
下载PDF
银杏叶内酯N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现涛 梁军 +2 位作者 刘红霞 韩光程 马舒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内酯N(ginkgolide N,GN)对实验性大鼠大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栓线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模型,探讨银杏内酯N对模型大鼠神经缺损症状、脑梗死百分比、脑组织含水率、超氧化... 目的:探讨银杏叶内酯N(ginkgolide N,GN)对实验性大鼠大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栓线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模型,探讨银杏内酯N对模型大鼠神经缺损症状、脑梗死百分比、脑组织含水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内[Ca2+]i水平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缺损评分、含水率、梗死率、脑组织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及[Ca2+]i显著升高(P<0.01);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GN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脑组织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升高、[Ca2+]i显著下降(P<0.01或P<0.05),GN高、中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脑含水率、脑梗死率显著降低(P<0.01);GN各剂量组间结果亦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G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a2+]i浓度、抗自由基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银杏叶内酯N 丙二醛 超氧化岐化酶 游离钙
原文传递
银杏叶内酯N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马舒伟 张现涛 +1 位作者 刘红霞 韩光程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内酯N(GN)对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银杏叶内酯B(GB)的药效比较。方法采用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为脑缺血损伤的体外研究模型,采用MTT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检测法,观察GN对谷氨酸致PC12细胞损... 目的观察银杏叶内酯N(GN)对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银杏叶内酯B(GB)的药效比较。方法采用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为脑缺血损伤的体外研究模型,采用MTT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检测法,观察GN对谷氨酸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GN能明显改善谷氨酸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的活力,并能使损伤细胞上清液中的LDH含量明显减少,活性大于GB。结论 GN可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所致的神经元损伤,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药理活性优于G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内酯N PC12细胞 谷氨酸损伤 脑缺血
原文传递
银杏叶中萜内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彬果 张新萍 刘岩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21-425,共5页
银杏萜内酯是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公认的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本文对银杏叶中萜内酯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含量检测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 银杏萜内酯是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公认的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本文对银杏叶中萜内酯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含量检测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内酯 化学成分 提取 血小板活化因子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相玉 邵伟 《齐鲁药事》 2007年第4期240-241,共2页
目的优选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和总内酯的提取方法。方法以提取后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和总内酯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即选择不同提取时间、乙醇量和乙醇浓度作为相关因素,初步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及结论结果表明,银... 目的优选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和总内酯的提取方法。方法以提取后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和总内酯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即选择不同提取时间、乙醇量和乙醇浓度作为相关因素,初步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及结论结果表明,银杏叶最佳提取工艺为:加药材15倍量(9,6)60%乙醇,回流2次,每次1.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提取工艺 正交实验 银杏叶总黄酮 银杏叶内酯
下载PDF
银杏叶萜内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廖咏玲 许锋 程水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4956-4958,共3页
银杏叶萜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综述了近10年银杏叶萜内酯在种类与结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及其影响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提高银杏叶萜内酯含量的途径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银杏叶内酯 提取 检测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影响银杏叶中萜内酯含量的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甘静玉 朱华 《大众科技》 2015年第4期104-106,共3页
银杏叶萜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特异性受体拮抗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影响银杏叶萜内酯含量和萜内酯种类间比例的因素,此综述对银杏叶萜内酯研究工作中药材来源的选择和对于栽培出银杏叶萜内酯含量较高的植株有... 银杏叶萜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特异性受体拮抗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影响银杏叶萜内酯含量和萜内酯种类间比例的因素,此综述对银杏叶萜内酯研究工作中药材来源的选择和对于栽培出银杏叶萜内酯含量较高的植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内酯 植株个体差异 水分环境 季节 栽培措施
下载PDF
定量用银杏叶总内酯对照提取物的量值溯源
9
作者 黄琴伟 施贝 +3 位作者 王如伟 姚建标 祝明 郑成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5期554-557,共4页
目的制备定量用银杏叶总内酯对照提取物药品标准物质。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为指标,考察银杏叶总内酯对照提取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并组织3家实验室进行协作定值。结果银杏叶总内... 目的制备定量用银杏叶总内酯对照提取物药品标准物质。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为指标,考察银杏叶总内酯对照提取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并组织3家实验室进行协作定值。结果银杏叶总内酯对照提取物中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均匀性和稳定性的RSD均≤2.0%;对外标法量值溯源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4种成分的标示含量:白果内酯为39.54%,银杏内酯A为29.03%,银杏内酯B为15.96%,银杏内酯C为11.69%。结论制备的定量用银杏叶总内酯对照提取物可作为药品标准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内酯 对照提取物 溯源定值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富强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第3期15-15,共1页
对银杏叶提取黄酮醇苷及银杏叶内酯的方法进行筛选,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关键词 黄酮醇苷 银杏叶内酯 提取工艺 树脂选择
下载PDF
银杏叶总内酯对照提取物在银杏叶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琴伟 施贝 +2 位作者 张文婷 董婷 赵维良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6期665-668,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银杏叶总内酯对照提取物替代单体成分对照品测定银杏叶中萜内酯类成分含量的可行性。方法以定值的银杏叶总内酯对照提取物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 目的探讨选择银杏叶总内酯对照提取物替代单体成分对照品测定银杏叶中萜内酯类成分含量的可行性。方法以定值的银杏叶总内酯对照提取物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5℃;氮气(N2):3.0 L·min-1。结果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白果内酯的进样量与峰面积分别在0.735~5.879μg(r=0.999 6)、0.404~6.060μg(r=0.999 6)、0.296~4.439μg(r=0.999 6)、1.001~6.006μg(r=0.999 7)范围内呈良好的对数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5%,97.4%,99.3%,100.4%,RSD依次分别为4.0%,4.5%,5.0%,2.1%。结论银杏叶总内酯对照提取物可以替代相应的单体对照品用于银杏叶中萜内酯类成分的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银杏叶内酯对照提取物 萜类内酯 对照品替代法
下载PDF
中国药用裸子植物资源应用现状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建霞 杜和平 《科技风》 2009年第15期78-,共1页
在药用高等植物资源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其中裸子植物药用种类有10科27属126种,最重要的是松科,有10属113种29变种,柏科有8属29种7变种,常用药材为侧柏和松花粉等。
关键词 裸子植物 药用 银杏叶内酯 三尖杉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