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5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地土壤施用生物炭减少土壤氮损失及提高氮素利用率 被引量:130
1
作者 高德才 张蕾 +3 位作者 刘强 荣湘民 张玉平 田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61,共8页
该试验采用土柱室内模拟的方法,旱地土壤上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炭(0、0.5%、2%、4%、6%、8%),通过模拟降雨淋洗,探讨生物炭对旱地土壤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能延缓 NO3-和总氮淋洗速度,生物炭添加质量百分... 该试验采用土柱室内模拟的方法,旱地土壤上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炭(0、0.5%、2%、4%、6%、8%),通过模拟降雨淋洗,探讨生物炭对旱地土壤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能延缓 NO3-和总氮淋洗速度,生物炭添加质量百分数达2%及以上时,可显著降低总氮和 NH4+淋洗,其添加质量百分数达4%及以上时,可显著降低NO3-淋洗,而添加少量生物炭对氮的淋洗无影响;NO3-淋洗量占旱地土壤氮素淋洗总量的84%~90%,而NH4+仅占0.4%~2%;各处理下不同土层间土壤全氮含量均无差异,而不同处理间土壤全氮含量差异显著,当生物炭添加质量百分数达2%及以上时,土壤全氮含量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生物炭添加百分数与土壤全氮之间满足极显著的指数关系(R2=0.9944)。因此,在旱地土壤上施用生物炭量至少达2%以上才能显著减少氮素淋洗和增加土壤全氮含量,达到减少土壤氮素损失和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由氮素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改善土壤肥力的综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物炭 淋洗 硝态氮 铵态氮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甜菜氮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相关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95
2
作者 李彩凤 马凤呜 +1 位作者 赵越 李文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 ,以甜研 7号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甜菜氮、糖代谢关键酶 :硝酸还原酶 (NR)、谷氨酰胺合成酶 (GS)和蔗糖合成酶 (SS)活性及相关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 NR活性随NO-3比例增加而增加 ...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 ,以甜研 7号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甜菜氮、糖代谢关键酶 :硝酸还原酶 (NR)、谷氨酰胺合成酶 (GS)和蔗糖合成酶 (SS)活性及相关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 NR活性随NO-3比例增加而增加 ;根和叶片中 GS活性 ,当 NH+4小于 NO-3时 ,随 NH+4比例增大而增加 ,当 NO-3∶ NH+4为 1∶ 1时活性最大 ,当 NH+ 4大于 NO- 3时活性下降 ;根中 α-氨基态氮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 GS活性的变化基本一致 ;生育后期 NH+ 4和 NO- 3混合培养的甜菜根中 SS合成方向的活性明显高于单一氮营养的 ,蔗糖的变化与之相对应 ;而葡萄糖和果糖则随 NH+4浓度增加而降低。块根中含糖率随 NH+4浓度增加而增加 ,块根产量和产糖量以 NO-3∶ NH+4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甜菜 氮糖代谢 酶活性 相关产物 硝态氮 铵态氮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蔗糖合成酶
下载PDF
西双版纳不同热带森林下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动态研究 被引量:102
3
作者 孟盈 薛敬意 +1 位作者 沙丽清 唐建维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9-104,共6页
用顶盖埋管法 (Close- Top Tube Incubations)就西双版纳 3种热带森林 (热带季节雨林、片断热带雨林、橡胶林 )研究了土壤铵态氮 (NH4- N )和硝态氮 (NO3- N)以及土壤氮素矿化速率的季节动态情况。结果表明 :西双版纳3种不同林型土壤 NH... 用顶盖埋管法 (Close- Top Tube Incubations)就西双版纳 3种热带森林 (热带季节雨林、片断热带雨林、橡胶林 )研究了土壤铵态氮 (NH4- N )和硝态氮 (NO3- N)以及土壤氮素矿化速率的季节动态情况。结果表明 :西双版纳3种不同林型土壤 NH4- N、NO3- N和氮素矿化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NH4- N以干热季 (4月末 )最高 (平均为 2 6 .92 mg· kg- 1 )和干季 (2月末 )最低 (平均为 12 .0 1mg· kg- 1 ) ;NO3- N则以雨季中期 (7月中旬 )最高 (平均为8.9m g· kg- 1 )和干季 (2月末 )最低 (平均为 4.0 4m g· kg- 1 ) ;矿化速率则以干热季 ((2月末~ 4月末 )最高 (平均为 0 .496 m g· kg- 1 · d- 1 ) ,以雨季 (7月中旬~ 11月初 )最低 (平均为 0 .0 0 37m g· kg- 1 · d- 1 )。就不同林型而言 ,季节雨林年均氮矿化速率 (0 .319m g· kg- 1 · d- 1 ) >片断热带雨林 (0 .2 5 m g· kg- 1 · d- 1 ) >橡胶林 (0 .0 74mg·kg- 1 · d-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铵态氮 顶盖埋管法 氮矿化 西双版纳 土壤 热带森林
下载PDF
施氮量对夏季玉米产量及土壤水氮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04
4
作者 王西娜 王朝辉 李生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7-204,共8页
在黄土高原南部旱地有大量氮素残留背景的田块上,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夏玉米生长及对土壤水分、硝态氮、铵态氮累积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过量施氮没有表现出增产效果,其氮肥利用率只有3.9%,... 在黄土高原南部旱地有大量氮素残留背景的田块上,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夏玉米生长及对土壤水分、硝态氮、铵态氮累积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过量施氮没有表现出增产效果,其氮肥利用率只有3.9%,残留率则高达87.2%。施氮240kghm^-2时,0~200cm土层土壤水分达到593mm,且可以下渗到200cm土层;不施氮和施氮120kghm^-2以小区土壤的蓄水量分别为561和553mm,可下渗到180cm。对矿质态氮而言,施氮量可以显著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和分布,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施氮0,120,240kghm^-2时.收获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78,148,290kghm^-2,硝态氮的下移前沿分别到达60,60,140cm。可见,适量施氮会促进作物对土壤水氮的利用。提高作物生物量和产量;过量施氮导致硝态氮在土壤中大量累积,提高硝态氮随水分淋溶危险;但硝态氮向下层土壤的移动显著滞后于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土壤 氮肥 夏玉米 硝态氮 铵态氮
下载PDF
水稻氨基酸态氮营养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94
5
作者 吴良欢 陶勤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4-473,共10页
在15N无菌水培试验条件下对水稻氨基酸态氮和铵态氮的营养效应及其氮营养贡献;氨基酸态氮的同化机理等问题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等氮量(10mg/L)无菌水培51天后,甘氨酸态氮(Gly-N)单施或与硫酸铵态氮(NH+... 在15N无菌水培试验条件下对水稻氨基酸态氮和铵态氮的营养效应及其氮营养贡献;氨基酸态氮的同化机理等问题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等氮量(10mg/L)无菌水培51天后,甘氨酸态氮(Gly-N)单施或与硫酸铵态氮(NH+-N)配施处理的干物重、吸氮量均大于硫酸铵态氮单施处理。Gly-N对水稻于物重及吸氮量的促进作用大于NH4+-N。Gly-N与NH4+-N配施条件下,以吸氮总量为基础计算的Gly-N氮营养贡献率可达55·66%。采用Gly-N培养的籼、粳稻整株谷草转氨酶GOT、谷雨转氨酶GPT及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大于NH+4-N,且根中GOT和GPT活性、叶中GDH活性明显高于相同部位NH4+-N培养的水稻。水稻GOT、GPT及GDH活性受对应底物谷氨酸(Glu)营养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 无菌培养 水稻 氨基酸态氮 营养效应 同化机理 有机氮
下载PDF
土壤氮素矿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79
6
作者 王艳杰 邹国元 +1 位作者 付桦 刘宏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0期203-208,共6页
总结了现阶段土壤中有机氮矿化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影响有机氮矿化的因素:温度、水分均对氮矿化量、矿化速率有影响,且二者存在明显交互作用;耕作制度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也导致了土壤中氮矿化过程发生变化;施用不同肥料对氮矿化... 总结了现阶段土壤中有机氮矿化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影响有机氮矿化的因素:温度、水分均对氮矿化量、矿化速率有影响,且二者存在明显交互作用;耕作制度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也导致了土壤中氮矿化过程发生变化;施用不同肥料对氮矿化过程的影响也不同;土壤预处理等均会对氮矿化过程产生影响。该文还归纳了目前在研究土壤氮矿化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及氮素矿化模型,并剖析了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各种模型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矿质化 土壤 有机氮 矿化势 铵态氮 硝态氮 土壤氮素矿化 有机氮矿化 矿化过程 矿化模型 研究成果 矿化速率 交互作用 物理性质 耕作制度
下载PDF
鼎湖山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动态研究 被引量:74
7
作者 莫江明 郁梦德 孔国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5-341,共7页
本文用离子交换树脂袋法(lonexchangeresinbagmethod),测定了鼎湖山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动态情况。结果表明,鼎湖山马尾松林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春季最高和夏季最低... 本文用离子交换树脂袋法(lonexchangeresinbagmethod),测定了鼎湖山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动态情况。结果表明,鼎湖山马尾松林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春季最高和夏季最低。硝态氮在0~10cm和10~20cm两土层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722和1.429μg.d-1.g-1干树脂,铵态氮在0~10cm和10~20cm的年平均值则分别为19.137和14.696μg.d-1.g-1干树脂。硝态氮和铵态氮在试验的大部分季节表现出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p<0.05),表明了铵态氮供应是调节硝化速率的一个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鼎湖山 硝态氮 铵态氮 土壤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树木养分吸收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6
8
作者 张彦东 白尚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2044-2048,共5页
由于NH+ 4 N和NO-3 N形态的差异 ,二者对树木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 .树木常表现出对NH+ 4 N和NO-3 N的选择性吸收 ,树种对NH4+ N和NO-3 N吸收的偏好特性可能与生长地的土壤pH有关 .来自于酸性土壤的树种通常具有喜NH+ 4 ... 由于NH+ 4 N和NO-3 N形态的差异 ,二者对树木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 .树木常表现出对NH+ 4 N和NO-3 N的选择性吸收 ,树种对NH4+ N和NO-3 N吸收的偏好特性可能与生长地的土壤pH有关 .来自于酸性土壤的树种通常具有喜NH+ 4 N的特性 ,而来自于中性或碱性土壤的树种常表现出喜NO-3 N的趋势 .由于NH+ 4 N和NO-3 N所带电荷的差异 ,通常NH+ 4 N有利于阴离子的吸收 ,而NO-3 N则促进阳离子的吸收 .在有些情况下 ,NH+ 4 N会抑制NO-3 N的吸收 ,但抑制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树木吸收NH+ 4 N时 ,引起根际pH下降 ,相反吸收NO-3 N时根际pH升高 .根际 pH变化可以改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并影响树木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树木对NH+ 4 N和NO-3 N的生长反应不同 ,有些喜NH+ 4 N的针叶树在供应NH+ 4 N时生长较好 .多数植物在同时供应NH+ 4 N和NO-3 N时生长量最大 ,有些树种在同时供应NH+ 4 N和NO-3 N时也表现出最高的生长 ,但对于树木类似的研究还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营养 硝态氮 铵态氮 根际PH
下载PDF
太湖地区农田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71
9
作者 陈效民 吴华山 孙静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7-1222,共6页
对太湖地区农田土壤3种主要水稻土类型:白土、黄泥土和乌栅土在小麦和水稻生长期间土壤剖面中NH4+-N和NO3--N含量的时空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H4+-N在1a中的2月份和9月含量较高;4月份和11月的含量较低.NH4+-N在土壤剖面中的空间变... 对太湖地区农田土壤3种主要水稻土类型:白土、黄泥土和乌栅土在小麦和水稻生长期间土壤剖面中NH4+-N和NO3--N含量的时空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H4+-N在1a中的2月份和9月含量较高;4月份和11月的含量较低.NH4+-N在土壤剖面中的空间变异为土壤上层到土壤下层呈逐渐递减趋势,以表土层含量为最高,在40cm以下基本上趋于稳定.NO3--N的含量低于NH4+-N,在1a中小麦生长季节(旱作)高于水稻生长季节(水作);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空间变异为:旱作时的土壤表层到底层迅速下降;但在水稻生长季节土壤剖面中表层土壤的NO3--N含量低于底层的NO3--N的含量,出现明显的淋溶现象.在旱作期间NO3--N随NH4+-N呈指数曲线变化,而在水稻生长期间没有这种关系.NH4+-N和NO3--N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的直线线性正相关关系.但NH4+-N和NO3--N仅在旱作时随土壤粘粒含量和土壤pH值的升高而呈对数曲线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农田土壤 铵态氮 硝态氮 时空变异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8
10
作者 张亚丽 董园园 +1 位作者 沈其荣 段英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8-923,共6页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武育粳 3号 (常规粳稻 )和扬稻 6号 (常规籼稻 )生长的影响及其水稻苗期对NH+ 4 N和NO-3 N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形态氮素对水稻生长影响差异显著 ,铵硝混合营养下水稻的生长最优 ;扬稻 ...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武育粳 3号 (常规粳稻 )和扬稻 6号 (常规籼稻 )生长的影响及其水稻苗期对NH+ 4 N和NO-3 N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形态氮素对水稻生长影响差异显著 ,铵硝混合营养下水稻的生长最优 ;扬稻 6号比武育粳 3号具有更强的氮素吸收能力 ;不论武育粳 3号或是扬稻 6号 ,单一氮源时NO-3 的Km 值均大于NH+ 4 ,说明水稻对NH+ 4 的亲和力大于NO-3 ,武育粳 3号对NH+ 4 的最大吸收速率小于NO-3 ,而扬稻 6号则极为接近 ;NH+ 4 的存在均显著降低两个水稻品种对NO-3的吸收速率 ,武育粳 3号和扬稻 6号的NO-3 的Vmax分别比单一硝营养减小 1/ 2和 2 / 3,NO-3 的存在不影响武育粳 3号对NH+ 4 的吸收速率 ,但使扬稻 6号对NH+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稻6号 水稻品种 NO3^- NH4^+ 铵态氮 氮素 硝态氮 吸收速率 混合 特性
下载PDF
几种蔬菜对硝态氮、铵态氮的相对吸收能力 被引量:60
11
作者 田霄鸿 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94-201,共8页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探讨了莴笋、菠菜、小白菜和大青菜 4种蔬菜作物对硝、铵态氮的相对吸收能力以及这两种氮源对它们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独供给NO- 3 N ,4种作物均生长发育良好 ;供给NO- 3 N +NH+ 4 N(NO- 3∶NH+ 4 =1∶1) ,...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探讨了莴笋、菠菜、小白菜和大青菜 4种蔬菜作物对硝、铵态氮的相对吸收能力以及这两种氮源对它们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独供给NO- 3 N ,4种作物均生长发育良好 ;供给NO- 3 N +NH+ 4 N(NO- 3∶NH+ 4 =1∶1) ,生长量均有所下降 ,而单独供给NH+ 4 N时 ,生长量则大幅度下降。莴笋单独供给NO- 3 N时 ,其吸氮量显著高于供给NO- 3 N +NH+ 4 N的处理 ,大青菜、菠菜供给NO- 3N +NH+ 4 N与单独供给NO- 3 N相比吸氮量大体相当 ;小白菜同时供应NO- 3 N +NH+ 4 N时吸氮量最高 ,供给NO- 3 N时次之 ,供给NH+ 4 N时显著降低。供给NH+ 4 N时 4种作物吸氮量均比其它氮源显著降低。 4种作物对NO- 3 N与NH+ 4 N的吸收具有明显的偏向性。供给等氮量铵、硝态氮 (NO- 3 N +NH+ 4 N处理 )时 ,菠菜、小白菜吸收的NO- 3 N显著多于NH+ 4 N ,表现出喜硝性 ,莴笋则与此相反 ,表现出喜铵性 ;而大青菜对两种形态氮素的吸收量相差不多 ,表现出兼性吸收的特点。但上述偏向性具有阶段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培养 蔬菜作物 铵态氮 硝态氮 吸收比例
下载PDF
根系的吸收作用及土壤水分对硝态氮、铵态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0
12
作者 宋海星 李生秀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6-101,共6页
研究了玉米根系的吸收作用和土壤水分对耕层土壤硝态氮迁移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发育状况及水分供应明显影响硝态氮的迁移及分布。根系自然生长和灌水处理,距主茎不同距离的各位点硝态氮浓度差异小;而限制根系生长和不灌水处理,... 研究了玉米根系的吸收作用和土壤水分对耕层土壤硝态氮迁移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发育状况及水分供应明显影响硝态氮的迁移及分布。根系自然生长和灌水处理,距主茎不同距离的各位点硝态氮浓度差异小;而限制根系生长和不灌水处理,则差异较大。距主茎0~10cm范围的耕层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趋势是由远到近逐渐降低。这种变化趋势与耕层土壤中根系吸收面积的变化趋势相反。限制根系生长时,各位点土壤硝态氮浓度与土壤水分有相当一致的变化规律,说明随着植物吸水硝态氮作为溶质向根表迁移。与硝态氮不同,铵态氮的迁移和分布不受根系发育状况及水分供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土壤水分 铵态氮 根系 耕层土壤 灌水处理 主茎 影响 吸收作用 状况
下载PDF
南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效氮含量及其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初期响应 被引量:63
13
作者 方运霆 莫江明 +3 位作者 周国逸 Per Gundersen 李德军 江远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353-2359,共7页
研究了南亚热带主要森林类型 (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土壤有效氮含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初期响应。结果显示 :(1)马尾松林、混交林和阔叶林 0~ 10 cm和 10~ 2 0 cm两个土层有效氮 (铵态氮 +硝态氮 )含量总平均分别为 6 .2 4... 研究了南亚热带主要森林类型 (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土壤有效氮含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初期响应。结果显示 :(1)马尾松林、混交林和阔叶林 0~ 10 cm和 10~ 2 0 cm两个土层有效氮 (铵态氮 +硝态氮 )含量总平均分别为 6 .2 4、6 .2 2和14 .77m g/kg,其中铵态氮占 4 5 .3%、4 8.7%和 14 .5 %。 (2 )外加氮处理使 3个森林两个土层的有效氮含量都在增加 ,但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土层、氮处理水平、氮处理时间和森林类型。总体而言 ,0~ 10 cm土层略比 10~ 2 0 cm土层敏感 ;氮处理水平越高土壤有效氮增加越多 ;外加氮处理时间越长 ,处理样方与对照样方的差距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森林土壤 铵态氮 硝态氮 鼎湖山
下载PDF
可矿化氮与各有机氮组分的关系 被引量:54
14
作者 李菊梅 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用通气培养法测定了6种肥力36个不同土层土壤的可矿化氮,用Bremner法测定了各有机氮组分,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确定可矿化氮与各有机氮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酸解氮与可矿化氮有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在酸解氮中,酸... 用通气培养法测定了6种肥力36个不同土层土壤的可矿化氮,用Bremner法测定了各有机氮组分,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确定可矿化氮与各有机氮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酸解氮与可矿化氮有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在酸解氮中,酸解未知态氮与可矿化氮不相关;而氨基酸态氮、铵态氮、氨基糖态氮的多少与可矿化氮相互平行,相关系数均较高,似乎对可矿化氮皆有贡献。但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氨基糖态氮在方程中不显著;逐步回归分析更肯定了这一结果。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氨基酸态氮和铵态氮对可矿化氮有很高的通径系数,表明了它们有着直接重大贡献,而氨基糖态氮直接通径系数甚低。这些结果说明,可矿化氮主要来自酸解氮,特别是氨基酸态氮和铵态氮,后两者是其产生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矿化氮 有机氮组分 正相关关系 氨基酸态氮 氨基糖态氮 铵态氮 酸解未知态氮 酸解氮
下载PDF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减缓尿素转化产物氧化及淋溶的作用 被引量:58
15
作者 陈振华 陈利军 武志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8-242,共5页
利用原状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脲酶抑制剂氢醌(HQ),硝化抑制剂包被碳化钙(ECC)和双氰胺(DCD)以及它们的不同组合对尿素转化产物土壤持留、氧化以及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它抑制剂处理相比,HQ+DCD组合能有效抑制尿素水解产物的氧化,使... 利用原状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脲酶抑制剂氢醌(HQ),硝化抑制剂包被碳化钙(ECC)和双氰胺(DCD)以及它们的不同组合对尿素转化产物土壤持留、氧化以及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它抑制剂处理相比,HQ+DCD组合能有效抑制尿素水解产物的氧化,使其以交换态NH4+的形式在土壤中长时间持留;氧化作用的抑制不仅减少了氧化产物NO3-的累积,也降低了NO3-淋溶潜势,使其淋入下层土壤的深度仅限在5~10cm范围内,且淋溶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铵态氮 硝态氮 NO3^-淋溶
下载PDF
水田土壤溶液磷氮的动态变化及潜在的环境影响 被引量:50
16
作者 单艳红 杨林章 +1 位作者 颜廷梅 王建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5-121,共7页
通过模拟试验装置定位研究了稻 -麦轮作条件下稻季土壤溶液的磷、氮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 :(1)在施肥后的 6 0 d内田面水溶解性总磷 (DTP)含量受施肥量的影响 ,尤其是施肥后 10 d内是磷素流失的高风险期 ;(2 )磷的垂直渗漏 (70 cm深处 )... 通过模拟试验装置定位研究了稻 -麦轮作条件下稻季土壤溶液的磷、氮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 :(1)在施肥后的 6 0 d内田面水溶解性总磷 (DTP)含量受施肥量的影响 ,尤其是施肥后 10 d内是磷素流失的高风险期 ;(2 )磷的垂直渗漏 (70 cm深处 )高峰发生在施肥后 3~ 10 d时期 ,渗漏量和施肥量的关系不明显 ,磷在两个稻季的平均渗漏损失量分别为 0 .11、0 .0 71kg/ hm2 ;地下排水会增加磷的垂直渗漏 ;磷在表层、2 0、4 0、6 0、70 cm土层土壤水中的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 ;(3)田面水溶解性总氮 (DTN)含量在施肥后 10 d内受施肥量的影响 ;(4 )氮的渗漏以 NO- 3为主 ,两个稻季氮的平均渗漏损失量分别为 3.2~ 4 .5、4 .6~ 2 8.0kg/ hm2 ,高量磷肥会减少氮的渗漏 ,土壤中原有的和施入的氮素在整个稻季均存在随地表径流和渗漏流失从而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风险。总之无论氮素或磷素 ,施肥后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原状土柱 磷氮的渗漏 水溶性总磷 水溶性总氮 铵态氮 硝态氮
下载PDF
旱作水稻根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47
17
作者 石英 沈其荣 +1 位作者 茆泽圣 徐国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0-524,共5页
应用根际培养箱 (三室法 )研究半腐解秸秆覆盖后 ,旱作水稻在不同尿素态氮肥用量 0mg/kg(N0 )、6 7mg/kg(N10 )、93mg/kg(N14 )、12 0mg/kg(N18)施用下 ,根际土壤中NH+ 4 -N和NO-3 -N的动态变化、根际土壤硝化活性、土壤 pH以及水稻生... 应用根际培养箱 (三室法 )研究半腐解秸秆覆盖后 ,旱作水稻在不同尿素态氮肥用量 0mg/kg(N0 )、6 7mg/kg(N10 )、93mg/kg(N14 )、12 0mg/kg(N18)施用下 ,根际土壤中NH+ 4 -N和NO-3 -N的动态变化、根际土壤硝化活性、土壤 pH以及水稻生长后期根部和叶部NO-3 -N和硝酸还原酶 (NR)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水稻移栽前 2 0d内 ,根际NH+ 4 -N和NO-3 -N含量基本接近 ,以NH+ 4 -N为主 ;其后在水稻全生育期内 ,各施氮处理土体中NH+ 4 -N都低于 5mg/kg ,而NO-3 -N均在 15mg/kg以上。土壤的硝化活性随据根区的距离增加而降低 ,水稻植株根部NO-3 -N含量大于叶部而NR的活性却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水稻 根际土壤 铵态氮 硝态氮 时空变异
下载PDF
腐植酸尿素氨挥发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0
18
作者 刘增兵 赵秉强 林治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8-213,共6页
采用室内模拟,研究了腐植酸尿素在土壤培养条件下其氨挥发特性及其与土壤脲酶活性、氮溶出率以及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研制的4种腐植酸尿素氨挥发量分别比普通尿素降低了48.14%、47.99%、30.89%、59.22%,其中水... 采用室内模拟,研究了腐植酸尿素在土壤培养条件下其氨挥发特性及其与土壤脲酶活性、氮溶出率以及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研制的4种腐植酸尿素氨挥发量分别比普通尿素降低了48.14%、47.99%、30.89%、59.22%,其中水溶性腐植酸含量11.78%的腐植酸尿素降低最多。腐植酸尿素降低氨挥发量与其养分释放模式和形成的土壤环境密切相关。土壤氨挥发总量与脲酶活性在培养前期相关系数较高,培养48和96 h分别达到0.825和0.808;土壤氨挥发总量与肥料累积溶出量相关系数为0.903;培养前期,土壤氨挥发量与铵态氮含量相关系数达到0.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造粒 腐植酸尿素 氨挥发 脲酶活性 溶出率 铵态氮
下载PDF
水稻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1
19
作者 何文寿 李生秀 李辉桃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9-252,共4页
Solution cultur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N uptake kinetics snd the relatively uptake ofammonium- and nitrate-N by rice (Oryza sativa )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The relative uptake or the ratios(NH:N/NO-... Solution cultur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N uptake kinetics snd the relatively uptake ofammonium- and nitrate-N by rice (Oryza sativa )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The relative uptake or the ratios(NH:N/NO-N) of ammonium-N to nitrate-N absorbed by rice varied with its growth stages. At different stages, riceplant had different preference to either ammonium-N or nitrate-N when both NH and NO were present equally inthe nutrient solution. From transplanting to initial tillering, the absorbed ratio was 1. 15 on average, and the absorbed ammonium-N accounted for 53. 48% of the total uptake nitroge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During the tilleringperiod, the absorbed ratio was 2. 55 on average, and the absorbed ammonium-N accounted for 71. 8% of the total atthis stage. This phenomenum that rice preferred ammonium-N to nitrate-N during the vegetative growth periodcould be explained by kinetic parameters(Vma. and K.) of absorption.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period from elongation to maturity, the absorbed ratios tended more or less towards l, and either of the nitrogen forms could be takenup efficiently by the crop. For the whole growth duration, the absorbed ratios ranged from 0. 98 to 2. 62 with 1. 28on average, the accumulated ammonium-N absorbed being 56. 1 % of the total nit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培养 吸氮量 铵态氮 硝态氮 水稻
下载PDF
原始森林土壤NH_4^+/NO_3^-生境特征与某些针叶树种的适应性 被引量:54
20
作者 崔晓阳 宋金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082-3092,共11页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存地段的土壤养分环境构成了植物的“营养生境”。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往往产生对原生营养生境的生态适应,其中对NH4+和NO3-两种无机氮源的吸收、利用特性便可能是这种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硝化抑制(限制)或微...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存地段的土壤养分环境构成了植物的“营养生境”。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往往产生对原生营养生境的生态适应,其中对NH4+和NO3-两种无机氮源的吸收、利用特性便可能是这种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硝化抑制(限制)或微生物对NO3-的强烈吸收、固持作用,酸性、弱酸性的原始森林土壤中NH4+含量大都远高于NO3-,从而形成了以NH4+占绝对优势的“氮营养生境”。很多针叶树种(尤其是演替晚期阶段占优势者)对其长期所处的NH4+优势生境产生了充分适应,以致对非还原态氮(NO3-)的吸收、利用能力严重下降。这些针叶树往往表现出典型的“喜铵性”,而在NO3-优势环境中则会引起氮代谢失调和生长下降。从氮同化酶、高耐铵性、根对NH4+和NO3-的相对吸收能力及NO3-吸收的反馈控制、养分关系与养分平衡、根部碳流失、光合作用及耐荫性等多方面阐述了喜铵针叶树适应的生理生化机制。这种生态适应可能是顶极森林群落维持长期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而采伐干扰后NO3-明显增加的立地条件则可能会导致喜铵的“原优势针叶树种”更新困难。在温带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过程中,顶极针叶树种对NH4+营养生境的固有适应性是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铵态氮 硝态氮 针叶树种 生态适应 生理生化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