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表面防护性稀土铈转化膜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贺格平 梁燕萍 刘男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共3页
采用阴极电沉积法在铝阳极氧化膜上制备出稀土铈转化膜;通过SEM和EDS表征了阳极氧化膜、阴极电沉积铈转化膜的形貌和组成成分;用极化曲线法、EIS交流阻抗法等电化学方法对这两种膜进行了耐蚀性评估。结果表明,在铝阳极氧化膜上经过阴极... 采用阴极电沉积法在铝阳极氧化膜上制备出稀土铈转化膜;通过SEM和EDS表征了阳极氧化膜、阴极电沉积铈转化膜的形貌和组成成分;用极化曲线法、EIS交流阻抗法等电化学方法对这两种膜进行了耐蚀性评估。结果表明,在铝阳极氧化膜上经过阴极电沉积可制备稀土铈转化膜,其耐蚀性比铝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阳极氧化 阴极电沉积 铈转化 耐蚀性
下载PDF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集群磁流变平面抛光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潘文波 路家斌 阎秋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5-50,共6页
为获得抛光均匀的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表面,采用集群磁流变平面抛光技术对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进行抛光试验,探讨加工间隙、工件转速、抛光盘转速、偏摆幅度、加工时间等加工参数对其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工间... 为获得抛光均匀的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表面,采用集群磁流变平面抛光技术对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进行抛光试验,探讨加工间隙、工件转速、抛光盘转速、偏摆幅度、加工时间等加工参数对其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工间隙的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大,材料去除率则递减;随着工件转速或偏摆幅度的增加,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均先迅速减小后缓慢增大,材料去除率则先增加后减小;随着抛光盘转速的增加,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均先减小后增加;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表面粗糙度迅速减小之后趋于稳定。在文中试验条件下,在加工间隙1. 1 mm、工件转速350 r/min、抛光盘转速60 r/min、偏摆幅度10 mm、加工10 min左右时工件表面粗糙度从原始的332. 9 nm下降至5. 2 nm,达到了镜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阳极氧化 集群磁流变平面抛光 表面粗糙度 材料去除率
下载PDF
硬度法测量铝合金阳极氧化膜附着力
3
作者 昌飞 樊星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表面膜状结构特殊,目前没有合适的定量方法表征其附着力。利用维氏硬度计对阳极氧化膜进行矩阵化打点,控制压痕间距,利用压痕之间的挤压作用使氧化膜脱落;根据压痕交界处的氧化膜脱落情况定量评价阳极氧化膜的附着力...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表面膜状结构特殊,目前没有合适的定量方法表征其附着力。利用维氏硬度计对阳极氧化膜进行矩阵化打点,控制压痕间距,利用压痕之间的挤压作用使氧化膜脱落;根据压痕交界处的氧化膜脱落情况定量评价阳极氧化膜的附着力水平;同时,制定了铝合金阳极氧化膜附着力的评价等级分类方法,将铝合金阳极氧化膜附着力水平分为0~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阳极氧化 硬度 附着力 压痕 脱落
下载PDF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封闭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法云 吴志均 +1 位作者 李裕业 赵慕莲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8-43,共6页
总结了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封闭工艺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现状。介绍了几种常规封闭工艺,包括热封闭、常温封闭及中温封闭等。着重介绍了有机酸封闭、稀土盐封闭、微波封闭和溶胶封闭四种新型绿色封闭工艺及发展,分析各种封闭方法的优缺点... 总结了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封闭工艺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现状。介绍了几种常规封闭工艺,包括热封闭、常温封闭及中温封闭等。着重介绍了有机酸封闭、稀土盐封闭、微波封闭和溶胶封闭四种新型绿色封闭工艺及发展,分析各种封闭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封闭机理作了简要论述。指出了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封闭工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阳极氧化 封闭工艺 绿色封闭 研究进展
下载PDF
Effects of boric acid on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boric/sulfuric acid anodic film on 7050 aluminum alloy 被引量:14
5
作者 杜楠 王帅星 +1 位作者 赵晴 邵志松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655-1660,共6页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boric/sulfuric acid anodic(BSAA) films on 7050 aluminum alloy were studi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an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boric/sulfuric acid anodic(BSAA) films on 7050 aluminum alloy were studi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and scanning Kelvin probe(SKP).The results show that boric acid does not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barrier layer of anodic film,but will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tructure of porous layer,consequently affec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nodic film.As the content of boric acid in electrolyte increases from 0 to 8 g/L,the resistance of porous layer(Rp) of BSAA film increases,the capacitance of porous layer(CPEp) decreases,the surface potential moves positively,the pore size lessens,and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improves.However,the Rp,CPEp and surface potential will change towards opposite direction when the content of boric acid is over 8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alloy anodic film corrosion resistance boric acid
下载PDF
铝或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电解着色工艺
6
《科技开发动态》 2002年第12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铝合金阳极氧化 电解着色工艺 电解着色液 配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